同治二年五月二日(公元1863年6月14日)石達開等五人被押入成都。同一天,駱秉章派出5萬清兵開赴安順場,以接管為名,騙取6000名太平軍放下武器,然後將他們全部殺死。
五月十三日石達開等五人,在成都全部遇害。石達開臨行之際,神色怡然,辭氣不卑不亢。石達開遇害,致使太平天國遭受無法估量的損失。
駱秉章連一個6歲的孩子都不放過,可見其殘忍之心。他用太平軍將士的血,染紅了自己的頂戴,不久被擢升為太子太保。然而好景不長,四年後,駱秉章病死在四川。撚軍擊敗僧格林沁
太平天國起義的同時,全國各地都掀起了農民起義的高潮。在這如火如荼的農民起義中,規模最大、對清朝統治者打擊最重的首舉活躍在山東、河南、安徽等省的撚軍。
“撚”是早在嘉慶年間就存在於農村的一種秘密組織。人們認為它是起義失敗的白蓮教的遺黨。當地農民中迎神賽會時要搓紙燃油,所以“撚”即由此得名。
然而這不起眼的民間組織,在鹹豐三年太平軍抵達長江流域,特別是它的北上遠征軍橫越淮北地區時,成為一支轟轟烈烈的武裝力量。一股一股的“撚”,越搓越粗,組織形式也從秘密變為公開。參加“撚”的人都被稱為“撚黨”。
太平天國建都天京,撚黨受到極大鼓舞,紛紛樹旗,群起響應,組成了撚軍。後來,撚軍的首領張樂行被太平天國封為征北主將和沃王,撚軍大多數首領也都接受了洪秀全授予的封號。隊伍嚴格按太平軍的紀律行事,經常和太平軍聯合作戰,成為太平軍在北方的友軍。
鹹豐十一年(1861年)後,由於太平軍在安慶保衛戰中失敗,撚軍從此失去了聯合作戰的夥伴。
1862年是撚軍的鬥爭極為艱苦的一年。清政府派蒙古親王僧格林沁率領蒙古騎兵鎮壓撚軍。第二年3月(同治二年二月)撚軍的根據地雉河集被清軍占領,撚軍的領袖張樂行被僧格林沁殺害。撚軍雖然失去了友軍,失去了領袖,失去了根據地,但他們的鬥誌毫不衰退。張樂行的侄子張宗禹出任領袖後,帶領部隊衝回雉河集,一舉奪回失地。爾後部隊不斷擴大,越戰越勇,成為清廷的大敵。
同治三年春,洪秀全命賴文光回師援救天京。回師途中遇到被僧格林沁擊敗的撚軍餘部,在張宗禹的率領下,撤到此地,兩軍合在一處,由賴文光統一指揮。
賴文光,廣西人。24歲參加金田村起義,初任文職,曾隨英王陳玉成轉戰安徽、湖北。鹹豐十一年封為遵王。鹹豐十二年奉命遠征西北,進抵漢中。
賴文光自從與張宗禹兵合一起,軍威大震。賴文光又選出部分精兵,組成騎兵。在與清軍多次交鋒中,力挫清軍,擊斃清軍副都統格繃額、徐州總兵滕加興等數名將官。朝廷震怒,慈禧將僧格林沁嚴厲訓斥,並責令他必須消滅這股太平軍。
僧格林沁被賴文光拖著到處打轉轉,而隻有挨打,卻沒有打人之機。所以千方百計想要找到賴文光決戰。有一天,副將匆匆來報州城外有一支打著“太平天國遵王賴”大旗的部隊向南開去。僧格林沁異常興奮即刻下令追擊。
僧格林沁兵分三路,左路由總兵陳國瑞率領,右路由副都統常興阿率領。僧格林沁與內閣大學士全順、總兵何建鼇率領中軍。左右兩路先到高樓寨村外的三岔路口,看到兩條小路上扔下許多衣服,散碎銀兩等物。陳國瑞說:“看來這是撚子倉促逃命扔下的,我分兩路包抄過去,一舉殲滅!”常興阿說:“總兵說得有理,我們趕快追上去,打他個措手不及!”二將命士兵迅速包抄過去,當兩軍會合時,那有什麼太平軍,正在猶豫,突然殺聲四起,這兩支清軍很快就被殲滅了。
當僧格林沁趕到高樓寨時,沒有見到兩軍的一個人影,急派人去聯係,正在這時,探子來報說,林子深處有長毛撚子,躺的躺,臥的臥,正在休息。僧格林沁從望遠鏡中也看到遠處的山道上好像有馬隊剛走過的跡象。於是他命令:“殺過去!活捉賴文光、張宗禹者,有重賞!”
僧格林沁的部隊衝進林子深處,根本沒有看到太平軍,僧格林沁正想舉望遠鏡觀察時,猛然間林子四周戰鼓齊鳴,炮聲驟響,從林子四麵八方殺出無數太平軍,迎麵一杆大旗上寫著“太平天國遵王賴”;東麵豎起一杆“太平天國魯王任”的大旗;西麵也豎起一杆“太平天國梁王張”的大旗。僧格林沁倒也不慌,他即令迎戰,這時,太平軍已鋪天蓋地衝殺過來,連他手下的親兵,護衛都衝上去了,而他正處在幾個太平軍將士的包圍之中,互相拚命廝殺。這時衝上來一位騎馬的年青小將,喝退眾人,舉刀向僧格林沁砍去。此人叫張皮綆,是張宗禹的部將,英勇無比,手腳靈活。他與僧格林沁交戰在一起,僧格林沁的戰袍不小心被挑破,肩頭挑開一條傷口,鮮血直流,痛得僧格林沁雙眉緊鎖,倒吸了一口涼氣。正在危急中,衝來幾十名親兵,保護著他,邊戰邊退,退到林邊一高崗處,親兵給他包紮傷口,僧格林沁向山下望去,遍地是清兵的屍體,心不禁一陣顫栗,左右隻剩幾十名親兵,內閣大學士全順、總兵何建鼇相繼戰死。不可一世的僧格林沁,此時也感到末日將要來臨。
天漸漸的黑下來,僧格林沁想絕不能束手待斃,應趕緊趁黑夜逃走,他對親兵說:“你們好好休息,我去探探路,明日突圍。”說完,牽著馬向火光少的東北方向走去。大約走了半裏路,忽聽後麵有馬蹄聲,他悄悄下馬躲在一個淺溝裏。來人正是小將張皮綆,他發現影影綽綽這個人好像是僧格林沁,就一路跟了過來。追到跟前一看,這人蹲在淺溝裏。張皮綆裝著沒看見,悄悄拾起一塊巨石,猛地向黑影砸去,隻聽咕咚一聲,那人被巨石擊倒,張皮綆跳下一看,正是僧格林沁。張皮綆大喊一聲:“沃王盟主,今日我為你報仇!”說完,舉起手中大刀,將親王僧格林沁的頭砍了下來。
撚軍勝利回師之後,增援的清軍總兵陳國瑞經仔細查找後,找到一具無首的死屍,正是清軍正在找的親王僧格林沁。左宗棠收複新疆
在新疆西邊有個叫浩罕的小國,一直依附於中國的領導。後來俄國侵占了浩罕國的許多領土,引起了浩罕國首領阿古柏的不滿。於是俄國就鼓動他去占領中國的新疆,來補償失去的領土。在俄國人的支持下,阿古柏率兵占領了新疆的南部。接著,他又向北疆擴張,占領了烏魯木齊。後來,阿古柏宣布在新疆成立一個哲德沙爾國,由他當國王。這就是公開要把新疆從中國領土上分裂出去。俄國也早就想奪取我國的新疆地區,於是趁機出兵,占領了新疆西部的伊犁地區。
阿古柏和俄國侵略新疆,在清政府的官員們中間,引起了爭論。曾國藩和李鴻章害怕沙俄,認為,慈禧太後對新疆問題也不放在心上,因為她現在正忙著找一個新皇上。同治皇上不久前病了,慈禧想找一個聽她話的皇上。後來她就選中了醇親王奕譞(音yuān)的兒子載恬。載恬的父親是鹹豐的弟弟,母親是慈禧的妹妹。慈禧把4歲的載恬送上皇帝寶座後,自己又重新開始垂簾聽政。載恬即光緒帝。
阿古柏占領了新疆,身在蘭州的陝西總督左宗棠心裏非常著急。他聽說朝廷對這件事一點兒也不關心,他更是又急又怒。左宗棠立刻寫奏折批駁李鴻章等人。在奏折裏,他氣憤地說:“對於外國人的侵略勢頭,我們決不能助長。放棄了新疆,他們就會占領整個西北。放棄整個西北,他們就會占領整個中國。別人能夠容忍阿古柏的侵略,我不能。如果朝廷同意我的意見,我願意帶兵出征,收複整個新疆。”
左宗棠的奏折寫得很有氣勢,使朝廷中的許多大官非常佩服。他們紛紛向慈禧保舉左宗棠,希望能早日收複新疆。慈禧太後也覺得丟失領土不太光彩,既然有人願意出征,那就試試吧。於是,左宗棠被任命為欽差大臣,領兵去收複新疆。
1876年的春天,左宗棠率領軍隊離開蘭州,經過河西走廊,來到了肅州(現在的酒泉)。一路上可以看到行行楊柳,綠葉繁茂,這些楊柳是左宗棠來西北,為保持水土,命令軍士栽種。左宗棠把軍隊的將領們召集在一起,製定了進軍新疆具體戰略。他說:“新疆地廣人少。中間是天山,把新疆分為南北兩部分。北方地勢平坦,交通方便。我們就先攻打北疆。立穩腳跟以後,我們再進軍南疆,收複全部領土。”劉錦堂等眾位將領都點頭說這個辦法很好。左宗棠一見大家同意,便開始布置任務說:“劉錦堂和金順兩位將軍率領主力攻打烏魯木齊。徐占彪和張曜把守哈密。其餘部隊保衛敦煌、安門和玉門等地,防止敵人入侵內地。”各位將軍接到命令後剛要分頭行動,左宗棠又囑咐大家說:“新疆民族很多,都是我們的姐妹兄弟。你們要尊重他們,絕對不允許殺人放火有犯者嚴懲不貨。”
劉錦堂率領主力部隊離開酒泉後,直向烏魯木齊殺去。駐守烏魯木齊的是阿古柏的大將軍白彥虎。白彥虎是中國人。他聽說左宗棠大將軍殺來了,一麵給阿古柏送信,一麵派大兵死死守在城外的古牧場。劉錦堂一到烏魯木齊,就下令向古牧場發動進攻。阿古柏的軍隊拚命抵抗了一整天。其實,清軍並沒有真正猛烈地進攻。劉錦堂隻是讓部隊遠遠地開槍放炮,大聲呐喊,而並不往前衝。天黑以後,清軍就收兵了。
仗打了一天,白顏虎累得渾身沒勁。他覺得清軍白天已經發動進攻了,晚上就可以安心地睡覺了。可就在睡得正香的時候,外麵的槍聲把他驚醒了。清軍突然的進攻使阿古柏的軍隊來不及準備,就被消滅了。白彥虎拚命逃回烏魯木齊城裏後,帶著家眷連夜逃跑了。劉錦堂率兵攻下古牧場,又很快占領了烏魯木齊。
第二天,阿古柏派來的援軍趕到了。劉錦堂早就在城外設下了一個包圍圈。敵人剛一進到裏麵,埋伏在四周的清兵就槍炮齊發。阿古柏的軍隊被打得死傷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