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疾惡如仇
“疾惡如仇”的意思是,憎恨壞人壞事,如同勢不兩立的仇敵,人們用它形容人的正義感極強。
此典出自《後漢書·陳蕃傳》:“前山陽太守翟超,東海相海浮,奉公不饒,疾惡如仇。”
觀《晉書·傅鹹傳》:鹹字長虞,剛簡有大節。風格峻整,識性明悟,疾惡如仇,推賢樂善。
晉代,有一個人叫傅鹹,字長虞,他是司隸校尉傅玄(公元217~278年,字休奕)的兒子。晉武帝鹹寧(公元275~279年)初年傅玄去世了,被追封為清泉侯。傅鹹承襲了父親的爵位,被拜為太子洗馬,又升遷為尚書右丞、司徒左長史等職。
當時,西晉統治集團的各級官吏荒淫奢侈,以致天下民不聊生。晉惠帝(司馬衷)即位後,任用親戚當官為宦,弄得天下民怨沸騰。傅鹹屢次上書晉惠帝,斥責為非作歹的官吏,請求晉惠帝罷免他們。因此,傅鹹得罪了一批人,這些人聯合起來,要求罷免傅鹹的官職。但是,傅鹹毫不畏懼,與他們鬥個不停。
傅鹹為人堅強正直,善於處理存亡安危的大事,能抓住重點要害。風格嚴正莊重,聰明穎悟,正義感十分強,憎恨壞人壞事,如同勢不兩立的仇敵。而又推舉賢才、樂善好施。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的這個典故比喻自己的東西(或文章)雖然不好,卻是非常愛惜它的。這諺語發展到後來,壓縮為四字成語:“敝帚自珍”。
此典出自漢·劉珍等《東觀漢記·光武帝紀》:“一旦放火縱兵,聞之可為酸鼻。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東漢初,漢光武帝派大將劉禹去攻打一個城池。城池的守將竭盡全力防守,使劉禹軍損失很大。包圍、攻打了幾個月,城裏糧食斷絕,隻好投降。劉禹一怒之下,不但殺了投降的官兵,而且放縱士兵屠掠城池,殺光了老百姓。漢光武帝知道了,暴跳如雷,寫信譴責他道:“這座城池已投降了,滿城婦女孩子數萬人,你卻縱兵放火殺人。‘家有敝帚,享之千金’,別人連一把破掃把也是異常珍惜的,你卻這樣不愛護我的子民的生命財產。當我聽到這件事時,連眼淚都流下來了,你為何如此殘暴呢?”於是他立即下令撤了劉禹的官職。
漸入佳境
“漸入佳境”比喻興味逐漸濃厚。也可比喻情況逐漸好轉。
此典出自《晉書·顧愷之傳》:“愷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雲:‘漸入佳境。’”
顧愷之,字長康,晉代晉陵無錫(今江蘇無錫)人,著名畫家。
顧愷之性情風趣、幽默,喜歡開玩笑。因為他博學多才,所以開玩笑時往往說出一些既幽默又耐人尋味的話。顧愷之每次吃甘蔗,總是從梢吃起,然後才吃根,這與一般人的吃法完全相反,因而有人就困惑不解,詢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吃。顧愷之回答道:“這是逐漸進入佳妙的境地。”
結草報魏
“結草報德”也可寫作“結草銜環”。原是古代受恩報答的故事。比喻感恩報德,至死不忘。
此典出自《左傳·宣公十五年》:“顆見老人,結草以亢(抗)杜回。”
春秋時,晉國有一個大夫叫魏武子。他有一個小妾,很受寵愛,沒有生過兒子。魏武子生了病,覺得自己活不夠久了,就向家人交代後事。在談到這個愛妾時,他對兒子魏顆說:“我死之後,你就讓她改嫁”。魏顆滿口答應。
後來,魏武子病情越來越嚴重。病危的時候,他又提起小妾,並對魏顆說:“我死後,就讓她為我殉葬。”
魏武子死後,魏顆並沒有將那女子活埋殉葬,而是讓她改嫁了。有人問他為什麼不按父親臨終遺言辦時,他說:“人在病重時神誌不清,說話不應當算數,我應當遵從的是父親清醒時的囑托。”
後來,魏顆與秦國的軍隊作戰,遇上秦軍著名將領杜回。在打得異常激烈的輔氏大戰中,魏顆眼看抵擋不住,情勢非常危急。這時,突然陣前出現了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他拋出一條草編的繩子絆住杜回,讓晉軍最終魏顆取得了勝利。
夜裏,魏顆夢見了那位白發老人。他對魏顆說:“將軍是否記得,你曾將你父親的一個妾改嫁出門,救了她一條命。而我,就是那女子的父親,所以我特來報答你的恩德。”
金剛怒目
“金剛怒目”形容麵目威猛可畏。
此典出自《太平廣記》卷一七四引《談藪》:“金剛何為努目?菩薩何為低眉?金剛努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薩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隋朝的吏部侍郎薛道衡,酷愛遊曆名勝古跡。一次,他去鍾山遊覽,但見群峰山岩,氣勢雄偉。薛道衡觀了山,賞了景,又參觀了古寺。當他走到開善寺外麵時,隻見濃蔭掩映,寺壁輝煌。進入寺內,金剛、菩薩躍入眼簾:隻見有的低眉,有的怒目,千種姿態,萬種神情。薛道衡仔細觀賞,越看越覺得有趣,越看越想弄個明白。他走近一個小和尚身旁問道:“金剛為什麼怒目而視?菩薩為什麼低著眉頭?”小和尚毫不遲疑地回答道:“金剛之所以怒目而視,是為了使魔鬼降伏;菩薩之所以低著眉頭,是為了對眾生世界顯露慈悲。”薛道衡聽了小和尚的回答,感到有些失望,默然而去。
噤若寒蟬
“噤若寒蟬”的意思是,像寒天裏的蟬一樣寂寞無聲。人們用它比喻膽怯得不敢說話。
此典出自《後漢書·杜密傳》:“劉勝位為大夫,見禮上賓,而知善不薦,聞惡無言,隱情惜己,自同寒蟬,此罪人也。今誌義力行之賢而密達之,違道失節之士而密糾之,使明府賞刑得中,令問休揚,不亦萬分之一乎?”
東漢時期,有一個人叫杜密,字周甫,潁川陽城人。為人沉著剛毅,年少時就有遠大的誌向。司徒胡廣推薦他當了代郡太守,後來又當了北海相。每當官宦子弟犯了法,杜密就絲毫不留情麵,將他們一一緝拿歸案。因此,他有較好的名聲。
後來杜密曾經辭官回家閑居。他每次去拜望太守時,都要談到許多人和事,拜托太守妥善處理。同郡人劉勝也從蜀郡辭官回鄉,劉勝閉門不出,不與人交往,門前連來訪的車跡也沒有,不過問任何事情。有一次,太守王昱對杜密說:“劉季陵(劉勝字季陵)是一個清高的人士,公卿們都薦舉他。”杜密明白這是王昱在暗示自己,叫他以後不要多管閑事。杜密回答道:“劉勝身居大夫之位,受到上賓的禮遇,可是他知道有才能的人不薦舉,聽到惡行也不表態,隻是不斷地隱瞞真情保護自己,像冬天裏的蟬一樣不能發聲,其實這是罪人啊。如今,對於有誌氣、懷忠義、身體力行的賢人,我極力推薦他們;對於違背道義、喪失氣節的人,我極力糾正他們。使您這位高明的郡府太守賞罰適當,讓美善之事能夠傳揚,我不是也能起到一點作用嗎?”太守王昱聽了這番話,覺得非常慚愧,深感杜密言之有理,因此同他的交情更加深厚了。
驚心動魄
“驚心動魄”原指文辭優美,意境深遠,使人感受極深;後常用以形容非常緊張,令人驚駭的場麵。
此典出自晉代王嘉《拾遺記·周靈王》:“竊窺者莫不動心驚魂,謂之神人。又見南朝·梁·鍾嶸《詩品》卷上: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
越國為了滅掉吳國,便搜集了天下的奇珍異寶、珍禽美味獻給吳王,又把江南萬戶百姓送到吳國去做仆人,除此之外,還把西施、鄭旦兩位美人獻給吳王。吳王將這兩個美人安置在椒房之內。兩個美人當窗並坐,對鏡理裝的時候,隻要是偷看西施、鄭旦的人,全都會為之動心,為之神魂顛倒,都稱兩個美人是仙女下凡。至於吳王,他全被這兩個美女迷住了,整天和她們一起尋歡作樂,不理朝政。直到越國軍隊攻入吳國,吳王才帶著西施和鄭旦狼狽而逃。
這裏的“動心驚魂”是形容西施、鄭旦美麗無比,誘人極深,使人神魂為之震動。
舉案齊眉
“舉案齊眉”指夫婦之間互相敬重的關係。
此典出自《後漢書·梁鴻傳》:“遂至吳,依大家皋伯通,居廡下,為人賃舂。每歸,妻為具食,不敢於鴻前仰視,舉案齊眉。”
東漢時代有個叫梁鴻的讀書人,字伯鸞,是太學的學生,博學多才;學成以後,因為家貧,在上林苑裏養豬為業,但為人很有誌氣。一次,鄰居把飯煮熟了,叫他趁鍋底下還有餘火,抓緊時間去做飯。他卻說:“我是不依靠別人的熱,沾別人的光。”他一麵說一麵把鍋底下的餘火滅掉了,然事又重新燒火煮飯。
不久,梁鴻的名氣大了起來,一些有錢人願意將他招為女婿,他全部拒絕了。同縣有一個姓孟的富家女兒,生得又醜又黑,而力氣卻大得驚人。雖然她相貌醜陋,卻有古代女子所應具備的美德,所以仍有很多人向她求婚,但她不肯隨便嫁人。一直到三十歲,父母問她對自己的婚姻大事有什麼打算,她說:“要我嫁人,除非像梁伯鸞這樣的人才合我的心意。”梁鴻聽說了,倒很有知己之感,就把她娶了回來。但婚後七天梁鴻一直不肯理睬她,因她仍然穿著綾羅,一派富家小姐的裝束。妻子知道以後,脫下綾羅,穿上粗布衣服,辛勤勞作,這時,梁鴻才高興地說:“這樣才真正是梁鴻的好妻子了。”兩人先隱居在霸陵的深山裏麵,丈夫耕地,妻子織布。空閑下來,就在一起讀書彈琴,你敬我愛,過著幸福愉快的生活。後來,他倆離開故鄉,路過洛陽。梁鴻看到當時朝廷腐敗,便寫了一首《五噫》歌,抒發他的憤慨。不料皇帝見了,非常生氣,下令要拘捕他。他隻好隱姓埋名逃到吳地,替大戶人家皋伯通舂米以維持生活。每次幹完活回家,他的妻子預備了飯食,總是恭恭敬敬把飯盤舉得齊著眉毛送給他吃。皋伯通看見了說:“一個工人能夠使他妻子這樣看重他,一定是個非同尋常之人。”從此就請他在住宅裏住下。
舉袂成幕
“舉袂成幕”的意思是說,人們舉起衣袖可以組成帳幕。用來比喻人多。
此典出自《戰國策·齊策一》:“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成雨;家敦而富,誌高而揚。夫以大王之賢與齊之強,天下不能當,今乃西麵事秦,竊為大王羞之。”
戰國時期,洛陽有一個能言善辯的人,名叫蘇秦。當初,他勸說秦惠王吞並天下,但他的意見沒有被采納。後來,他遊說燕、趙、韓、魏、齊、楚六國,讓他們聯合起來對抗秦國,即所謂“合縱”。蘇秦身掛六國相印,稱為縱約之長,非常神氣。
一次,蘇秦受趙國的委托,勸說齊國與趙國聯合起來。他對齊宣王說:“齊國南麵有泰山,東麵有琅玡山,西麵有濟水,北麵有渤海,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四麵都有險阻的國家。齊國的土地方圓兩千裏,士兵幾十萬,糧草堆積如山,並且有精良的戰車,又得到五國軍隊的支持,軍隊行動起來像錐矢一樣銳不可當,打起仗來如雷電一般猛烈有力,軍隊後撤如風雨一樣神速迅疾。就算有敵軍侵入,也不可能跨過泰山穿過濟水,橫渡渤海。齊國都城臨淄有七萬戶人家,我大致推算了一下,每戶不少於三個男子,三七二十一,共有二十一萬男子。不用征召遠縣的兵丁,僅臨淄的士卒,就已達二十一萬了。臨淄這個地方殷實富有,這裏的民眾都會吹竽、鼓瑟、擊築、彈琴、鬥雞、賽狗、下棋、踢球。通往臨淄的道路上,車水馬龍,互相碰撞;人流如潮,摩肩接踵,如果把人們的衣襟連結起來可以構成帷幔;人們舉起衣袖可以形成帳幕;人們揮一把汗,就像下雨一般。可以說是家家富足,人人誌氣高揚。憑大王的賢明和齊國的強盛,天下諸侯都不敢與之對抗。而現在你卻要向西而拜,侍奉秦國,我替大王感到羞愧。”
慷慨激昂
“慷慨激昂”是說一個人的言語舉止,都是抱著英雄豪傑的氣概,不可一世的樣子,使人見到或聽到了,都非常相信他,敬服他。
此典出自《史記·刺客列傳》:“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複為羽聲慷慨。士皆石戚目,發盡上指冠。於是荊軻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戰國時燕國的太子丹曾經被扣留在秦國做為人質,後來從秦國逃回。秦國有並吞六國的野心,當秦軍逼近易水、臨近燕國邊境時,他異常憂愁,就千方百計請了一位勇士去刺殺秦王。那個勇士名叫荊軻,太子丹非常恭敬地對待他,天天去問候他,衣食住行,隻要荊軻喜歡的,他總想辦法供給。
荊軻受到燕太子丹的優待,很久都沒有想到秦國去的意思,太子心裏焦急萬分,就想讓他早點去,但是因為荊軻要等一個人,所以沒有出發。後來燕太子實在等不及了,荊軻才找了一把異常鋒利的匕首出發了。荊軻出發的時候,燕太子和他的臣子都穿了白衣服去送行。到了易水岸邊,將要渡河時,高漸離敲著築,荊軻唱著歌,聲音十分悲哀;其他勇士都流著眼淚,歌唱著“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歌聲慷慨而激昂,壯士們的眼睛都瞪得很大,頭發也都豎起來。
孔群好飲
這個故事說明:喜歡維護自己短處的人,總是要強詞奪理,想方設法為自己辯解的。
此典出自《世說新語·任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