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條斯理”比喻說話做事動作緩,不慌不忙。

此典出自《儒林外史》第一回:“老爺親自在這裏傳你家兒子說話,怎的慢條斯理。”

《儒林外史》是清代吳敬梓寫的一部長篇諷刺小說。通過描寫生動的藝術形象,反映了封建社會末期腐朽黑暗的社會現象,批判了八股科舉製度,揭露了程朱理學和孔孟之道摧殘人才、扭曲人民心靈的本質。

在這部小說的第一回“說楔子敷陳大義,借名流隱括全文”中說到這樣一段故事:有一個叫王冕的放牛娃,天姿聰明,精通天文、地理,特別是畫得一手好畫。他畫的荷花,就像剛從湖裏摘下來貼在紙上一樣。因此,王冕的名字全縣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是,王冕既不求官爵,也不結交朋友,一天到晚在家閉門讀書。

有一天,官府的差役奉了縣太爺之命來找王冕畫十二幅花卉冊頁送給上司,王冕無法拒絕,就隻好答應了。畫好以後,知縣時仁發送給王冕一些銀子並約見王冕。王冕不願意去見他,時知縣隻好親自來請。時知縣帶著一班人馬來到王冕家門口,見大門關著,敲了半天,出來一位老太太,慢條斯理地說:“我兒子不在家。”官府的差役見老太太怠慢了知縣,說:“縣大老爺親自來傳你兒子說話,你怎麼這麼慢條斯理的!快說,你兒子到哪裏去了,我好去傳。”

芒刺在背

“芒刺在背”比喻恐懼不安、很不自在。

此典出自《漢書·霍光傳》:“宣帝始立,謁見高廟,大將軍光從驂乘,上內嚴憚之,若有芒刺在背。”

漢朝,有一個人叫霍光,他是著名將領霍去病同父異母的兄弟。漢武帝時期,霍光做奉車都尉。他出入宮廷二十餘年,謹小慎微,從來沒有出現過差錯。漢武帝死後,八歲的漢昭帝即位。按照漢武帝的遺詔,霍光以大司馬大將軍的身份輔佐漢昭帝處理政事,因此許多大事都由霍光決定。漢昭帝死後,霍光等人迎立昌邑王劉賀,但是劉賀荒淫奢侈,不理朝政,被霍光等人廢掉了。然後,霍光等人又立劉詢為皇帝,這就是漢宣帝。

漢宣帝初登帝位,去朝拜高祖廟,大將軍霍光陪坐在旁邊的一輛車上,他看到霍光不苟言笑、威風凜凜的樣子,漢宣帝的心裏特別害怕,好像針芒刺在背上一樣難受。後來,車騎將軍張安世代替霍光陪乘的時候,漢宣帝感到從容不迫、非常輕鬆,甚是安定和親近。等到漢宣帝羽翼豐滿、臨朝聽政以後,就收回了霍光的兵權,並以謀反罪處死了霍光,夷滅了他的宗族。為此,民間流傳著這樣的話,“威高震主的人不能被容納,霍光的災禍源自於陪乘。”

眉飛色舞

“眉飛色舞”形容人非常高興得意的神情,泛指說到心中最關切的事,眉飛色舞。

此典出自清代李伯元(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一回:“王鄉紳一聽這話,不禁眉飛色舞。”

陝西同州府朝邑縣城南三十裏有個趙老頭兒,他的孫子趙溫參加鄉試,中了舉人,異常得意。為了慶賀,於是便籌辦酒席大宴賓客,拜祭宗祠。趙老頭除請鄰居、姻親,族誼外,還特別請了見過一麵的王鄉紳。到了十月初三那一天,新中舉人趙溫及其爺爺、父親、叔叔、兄弟、親鄰一群人,來到祠堂拜祭。祭罷祠堂,眾人都等著王鄉紳到來好吃喜酒。可是左等右等不見人影,直到日偏西,王鄉紳才姍姍而來。王鄉紳一到,馬上開席。出席作陪的有趙老頭親家的賓客王舉人。王鄉紳與王舉人在酒席上敘談起來,方知是本家。王舉人比王鄉紳小一輩,於是二人以叔侄相稱。王鄉紳酒到半酣,文思泉湧,談論風生,大談學八股文章的苦處和妙用。他說:“我十七歲那年開筆做文章,老師要我讀熟《製藝引全》。老師一天教我讀半篇,由於我的記憶力很差,老是念不熟,為此,不知挨了多少打,罰了多少跪,到如今才得中這兩榜進士。唉!吃了多少苦,也還不算冤枉。”王舉人聽了,立即接過話說:“這才合了俗語說的一句話,叫做‘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你老人家有此閱曆,所以講得如此親切。”王鄉紳一聽這話,不禁眉飛色舞,拍著王舉人的肩頭說:“老侄,你能夠說出這樣的話來,你的文章也就著實有功夫。……小子勉乎哉,小子勉乎哉!”說到這裏,不由得閉著眼睛、搖頭晃腦起來。

美輪美奐

“美輪美奐”形容高大宏偉的建築物。

此典出自《禮記·檀弓下》:“晉獻文子成室,晉大夫發焉。張老曰:‘美哉輪焉,美哉奐焉。’”

春秋時,晉國有個大夫叫趙武,是一個精明能幹的人。晉平公時被任為正卿(首要的執政者),因為他選用有道德有學問的人為國家做事,所以晉國的人都誇獎他擅長用人。他對外提倡禮義,各國都停止用兵,而和晉國修好。

有一次,他的新屋蓋好了,晉國的大夫都送禮祝賀。有個叫張老的人對趙武說:“好極了,建築多麼高大宏偉啊!好極了,裝飾多麼美麗無比啊!”

趙武在晉國的地位和威望都極其高,做大官的住高樓大廈本來也很平常,但由於他向來提倡禮義,崇尚簡樸,一旦建造這麼宏大的新居,又裝飾得這麼精致,這與他的言行非常不一致,所以張老對他的賀辭,事實上是含有諷刺的意思。

美如冠玉

“美如冠玉”比喻人的美貌(多用於男性)。

此典出自《史記·陳丞相世家》:“絳侯周勃等讒陳平曰:‘平雖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

秦末漢初時,陽武(今河南原陽東南)有一個叫陳平的人,是一位足智多謀的人物。他年少的時候家裏很貧窮,好道表法裏的黃老之術。陳勝起義時,陳平投奔魏王咎,為太仆。後跟從項羽入關,任都尉。他覺得項羽有勇無謀,成不了大事,便投奔了劉邦。劉邦見他一表人才,才華出眾,便拜他為護軍中尉。當時,周勃和灌嬰等人都是跟隨劉邦南征北戰的功臣,他們見劉邦待陳平為上賓,心裏非常不服氣,便對劉邦說:“別看陳平儀表堂堂,實際上不過像綴在帽子上的玉石一樣,外表好看,內裏未必有真才實學。”

劉邦擅長觀察和使用人才。他沒有聽信周勃等人的勸告,繼續重用陳平。後來陳平建議用反間計使項羽疏遠了謀士範增,並用爵位籠絡大將韓信。這些都被劉邦所采納並且取得成功。漢朝建立以後,陳平被封為曲逆侯,曆任惠帝、呂後、文帝三朝丞相。

門庭若市

“門庭若市”形容來客眾多非常熱鬧。

此典出自《戰國策·齊策》:“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

齊國大夫鄒忌長得一表人才。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完畢,對著鏡子照了一會,問他的妻子道:“我跟城北徐公比哪一個漂亮?”他妻子道:“當然是你,徐公怎能比得上呀!”原來徐公是齊國大名鼎鼎的美男子,但是鄒忌有點不相信自己,又去問他的愛妾,可是他的愛妾也是這麼說:“徐公怎麼比得上你呀!”第二天,來了一位客人,鄒忌請他坐了,交談中,鄒忌又提出這個問題,可是那位客人同樣說:“徐公哪像你這樣漂亮啊!”過了一天,正好徐公到鄒忌家來。鄒忌仔細打量比較,知道自己確實沒有徐公漂亮。那天晚上,他躺在床上想:“我的妻子說我漂亮,是因為她偏愛我,我的妾說我漂亮,是因為她懼怕我;我的朋友說我漂亮,是因為他有求於我。”

第二天,鄒忌上朝去見齊威王,把他的想法告訴了齊威王,並從這件事情上聯係到國家的政事,請齊威王要多聽君臣的意見。齊威王連連點頭。於是下令:“無論朝廷大臣,地方官吏以及全國百姓,如果能夠當麵說出我的過失的,賜給上賞;能夠上奏章規勸我的,賜給中賞;能夠在朝廷裏和街市上說我壞話,傳到我耳朵裏的,賜給下賞。”齊威王的命令剛下達,群臣們都向齊威王提出各種規諫,一時川流不息,門庭若市。

麵麵相覷

“麵麵相覷”形容做錯了事或極其驚慌時,不知如何是好的樣子。

此典出自《三國演義》第十一回。

三國時代,曹操率兵攻打徐州,呂布趁機攻占了兗州和濮陽。曹操聞訊,急收軍返回以保其家。

曹軍日夜兼程來到濮陽,呂布引軍與之大戰。第一個回合,曹軍大敗,後退三四十裏。部將於禁對曹操說:“呂布的西寨兵卒不多,今夜可引軍去襲擊;如果占領了此寨,呂布的軍士必然恐懼。”曹操認為於禁說得有理,於是在當天傍晚的時候引軍攻擊;呂布的兵將不能抵擋,四散奔逃。曹操奪了西寨後不久,呂布派出的援軍便到了,於是三軍混戰。將到天明,呂布親自引軍來到。曹操勢單力薄,隻好後退,但往北走,被張遼、臧霸殺了過來;往西走,又有郝萌、曹性、成廉、宋憲四將攔住去路。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眾將拚命作戰,曹操當先衝殺,但箭如驟雨,無法前進。曹操無計可施,大叫:“誰人救我!”叫聲剛落,軍隊裏一將踴出,此將乃典韋也。典韋飛身下馬,插住兩戟,取短戟數十枝在手,對從人說:“賊來十步乃呼我!”遂放開腳步,冒箭而行。當呂布的數十個騎兵追來,離典韋五步遠時,典韋飛戟刺殺,一戟一人一馬,無一虛發,立殺十數人,餘眾皆逃。典韋又飛身上馬,挺一雙大鐵戟,衝殺前去。郝、曹、成、宋四將抵擋不住,各自逃去。典韋殺散敵軍,救出曹操。正當他們尋路歸寨時,背後喊聲大作,呂布驟馬提戟趕來;曹操“人困馬乏,大家麵麵相覷。”曹操正慌亂的時候,夏侯惇引軍來到,於是夏侯惇便截住呂布大戰。兩軍鬥到黃昏,大雨如注,乃各自收軍。

麵無人色

“麵無人色”比喻極度驚懼。

此典出自後人從“吏士無人色”這句話中引申出《漢書·李廣傳》:“匈奴左賢王以四萬騎圍廣,廣軍皆恐,……會暮,吏士無人色,而廣意氣自如。”

西漢時,有一位能征善戰的將軍叫李廣,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人。漢文帝時,他參加抗擊匈奴的戰爭,為侍郎、武騎常侍。景帝、武帝時,任隴西、北地等郡的太守。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為衛尉。後任右北平太守。由於李廣的威名,匈奴數年不敢侵擾,人們都把他稱為“飛將軍”。

李廣在四十多年中,曾經擔任過七個郡的太守,朝廷的賞賜,他都分給部下。行軍作戰時,遇到水、糧不足,如果士兵不吃飽喝足,他照例是不爭著吃、喝的,所以,他深受士兵的愛戴。

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李廣率四千騎兵迎擊匈奴,被匈奴左賢王以四萬騎兵圍住。士卒們十分恐慌,一個個嚇得麵無人色,而李廣卻神色自若。後經奮力作戰,加上援軍的及時到來,才把匈奴兵擊退。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李廣隨大將軍衛青攻匈奴,因為失道被責,而自殺身死。老百姓聽到這個消息後,認識不認識他的人都痛哭流淚。

摩肩接踵

“摩肩接踵”形容人多,擁擠。

此典出自《晏子春秋·內篇》:“張袂成蔭,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

春秋末年,齊相晏嬰出使楚國。當時齊國政治混亂,而楚國比較強大,因此楚王想借此機會羞辱晏嬰一下。

楚王聽說晏嬰身材矮小,相貌醜陋,就命令士兵在城門的旁邊開個了個小門。晏嬰來了後,士兵就領他從小門進城,並對晏嬰說:“聽說你身材矮小,特意給你開了個小門。”晏嬰堅決不進,說:“這個小門像一個狗洞,如果出使狗國,自然應該從狗門進去。我現在出使的是楚國,不應該從這個門進去。”楚國的官員無話可說,隻好讓他從大門進入。

晏嬰在大殿中拜見了楚王,楚王傲慢地說:“齊國就這麼缺乏人才嗎?為什麼派遣你這樣難看的人來充當使臣呢!”晏嬰神情自若地回答說:“齊國國都人口眾多,人們張開袖子,就可以遮住天上的太陽;灑下汗水,就會像下雨一樣;他們在大街上肩挨著肩,腳碰著腳,熙熙攘攘地生活在一起,怎麼能說齊國沒有人呢?”(“張袂成蔭,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楚王說:“那麼齊國為什麼派遣你來呢?”晏嬰接著回答道:“齊國有許多使者,各有各的任務:有才能的派他出使到英明的君主那裏,沒有才能的人派他到昏庸的君主那裏。因為我晏嬰無德無才,所以,齊王就派我來出使楚國了?”

楚王聽了晏子的話後,覺得是自討沒趣,隻好對晏嬰以禮相待。

目瞪口呆

“目瞪口呆”形容因吃驚或害怕而發愣。

此典出自《元曲選·賺蒯通》:“項王見我氣概威嚴,賜我酒一鬥,生豚一肩,被我一啖而盡,嚇得項王目瞪口呆,動彈不得,方才保得主公安全回還。”

韓信被封為齊王以後,蕭何認為韓信兵權太大,害怕他將來會奪取漢朝天下,於是找來樊噲,共商計策。蕭何把他的憂慮告訴了樊噲,並拍著他的肩頭說:“朝內功臣雖然不少,但隻有將軍是天子的至親,所以請你來商量。”樊噲聽了有些得意地說:“丞相,想鴻門會上主公有難,某立破鴻門而入。項王見我氣概威嚴,賜我酒一鬥,生豚一肩,被我一啖而盡,嚇得項王目瞪口呆,動彈不得,方才保得主公安全回還。”樊噲說到這裏,非常氣憤地說:“韓信本是淮陰一餓夫,不料竟拜為元帥!而今大事已定,可也罷了。那韓信手無縛雞之力,有什麼本事。何必我老樊動手。隻要派一兩個能幹的人,喚他來,喀嚓將他一刀兩段,便永除後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