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國對付蘇聯轟炸機的武器裝備(2 / 2)

“波馬克”導彈的支持者則認為,不論蘇聯裝備多少架轟炸機,蘇聯轟炸機的威脅始終存在。支持者還認為,大規模部署這種武器可以提供縱深防禦:美國空軍的截擊機和“波馬克”導彈可以在來襲飛機接近美國領空之前就將其擊落,而美國陸軍的“點防禦”係統可以攻擊突入美國領空的來襲飛機。最終,各方為此達成了妥協——新建六個“波馬克”導彈發射陣地,地點分別位於弗吉尼亞州東南部、明尼蘇達州德盧斯市郊外、密歇根州上半島的金奇洛空軍基地、紐約州尼亞加拉大瀑布機場以及加拿大的兩處。

熊熊烈火,反射產品品質

1957年底,美國空軍計劃在40個基地裝備5000枚導彈。但在武器部署高峰時期,美國空軍僅裝備了大約409枚“波馬克”導彈,與最初計劃相距甚遠。1959年9月,美國空軍宣布第一個“波馬克”導彈陣地形成戰鬥力。它位於新澤西州麥圭爾空軍基地東北6英裏處,導彈陣地名叫“麥圭爾”。

這個導彈陣地很快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出人意料的是,1960年6月的一天,一個燃料箱突然破裂,將一個導彈掩體點燃,火焰將導彈層層籠罩。空軍部門向新澤西州當地的警察局求助。一個經過特殊訓練的7人核反應小組從紐約州的格裏菲斯空軍基地趕到現場,同時新澤西州和聯邦公共衛生官員也火速到達現場。熔化了的核部件的部分放射性物質灑在掩體的地麵上,但空軍人員很快將其用水衝走。大火在幾小時之後被撲滅。所幸,核彈頭沒有爆炸,火災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導彈陣地周圍66平方英裏範圍內也沒有發現輻射擴散的痕跡。這次事故雖然反映了核部件設計標準的嚴格,但回想起來,依然令人毛骨悚然。

事後,人們為被火侵蝕的牆壁重新噴漆,給地麵重新鋪上混凝土和瀝青的混合物,並且處理了附近滲入放射性物質的土壤。據官方曆史資料記載,雖然“放射性物質的傳聞在麥圭爾地區的民眾中造成一定恐慌”,但是這次事故的規模“非常小”。但也有其他曆史資料稱,這也許是防空司令部核武器最嚴重的一次事故。不管怎樣,麥圭爾發射陣地最終恢複使用。不過被毀壞的掩體沒有重建或修整,而是直接用柵欄隔開。而且這裏一直在進行環境監測,並確定沒有發現危險的跡象。

推陳出新,短暫的鼎盛時期

1961年,即麥圭爾導彈陣地火災一年之後,美國空軍的最後一種核防空武器裝備部隊——休斯頓飛機公司生產的“獵鷹”製導空對空導彈(GAR-11)。它能夠攜帶50磅(約22.5公斤)重的0.5千噸TNT當量的核彈頭。這種體積小、重量輕的武器在幾年之前還未能設計成型並裝備部隊。GAR-11空對空導彈是隨F-102截擊機應運而生的。最初,F-102截擊機隻是暫時服役,將被更多的F-101截擊機和F-106截擊機取代。可在當時預算突然調整的情況下,F-102截擊機服役時間延長,由於這種飛機無法攜帶“妖怪”火箭彈,F-102截擊機裝備了符合要求的核武器GAR-11空對空導彈,保證了防空司令部的整體核能力。這種製導武器也為其它攔截技術提供了可能性,其中包括迎頭攻擊。到1965年初,美國空軍共裝備了1900枚GAR-11空對空導彈。

“妖怪”火箭彈、“獵鷹”導彈和“波馬克”導彈都隻經曆了短暫的鼎盛時期。隨著洲際彈道導彈成為蘇聯進攻核力量的主力,美國的防空力量開始衰退。

“波馬克”導彈首當其衝,到1964 年7月,“波馬克”導彈服役還不足5年,它的A型就退役了。A型是液體燃料導彈,射程隻有250英裏,而使用固體燃料的B型導彈射程達到500英裏時,兩處A型發射陣地就被關閉。1972年10月,裝備了射程更遠的使用固體燃料的B型“波馬克”導彈基地也被關閉。

在這期間,由於美國截擊機部隊需要裁減,而F-106截擊機表現比較優異,因此,舊戰機F-102截擊機退役。它的退役進一步導致GAR-11導彈的需求減少,而使用機會也隨之減少。“妖怪”火箭彈數量也隨需求的減少而減少,但其依然繼續服役了10年,而且F-106截擊機是美國空軍中惟一可攜帶“ 妖怪”火箭彈的飛機。到1983年為止,美國空軍仍然擁有200枚“妖怪”火箭彈。直到1986年,最後一批“妖怪”火箭彈被淘汰。

在30多年中,美國裝備了不同類型的攜帶核彈頭的防空武器。隨著“妖怪”火箭彈的退出,美國在這方麵的努力也落下了帷幕。

原文刊載於美國《空軍雜誌》2012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