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淪為軍國主義戰爭炮灰的日本奧運名人(2 / 2)

隨著日本在太平洋戰場的節節失利,日軍再也顧不得什麼奧運冠軍了。西竹一於1944年7月被調往太平洋戰場,在硫磺島參加“大東亞聖戰”。在部隊開往硫磺島的途中,運輸西竹一所部戰車的運輸船受到美軍潛艇的襲擊,大部分戰車都與運輸船一起沉到了“大海龍宮”,使西竹一到達硫磺島後成了一無所有的戰車聯隊長官。為了補充損失的戰車,西竹一於同年8月返回東京,辦理補充接收新戰車事宜。在逗留的短暫日子裏,西竹一抽空看望了自己的愛馬“天王星”。當聽到“天王星”喜悅的叫聲時,西竹一激動得流下了熱淚。他預感再次前往硫磺島是凶多吉少,便剪下了“天王星”的部分鬃毛,仔細包好放在自己的軍服口袋裏,隨身攜帶留作紀念。後來在硫磺島上,西竹一也是整日穿著馬靴,馬鞭不離其手。

“玉碎”硫磺島

硫磺島是日軍抗擊中太平洋美軍的前沿防線,戰略位置十分重要。為抵禦美軍的進攻,日軍將該島守備部隊擴編為1個步兵師團又1個旅團和1個聯隊,兵力2.3萬人,另有海軍陸戰隊7000餘人,飛機30架,由陸軍中將栗林忠道統一指揮。1945年2月中旬,硫磺島之戰拉開帷幕,美軍集中了2000多架飛機、800餘艘艦艇和3個兩棲陸戰師共22萬人,對日軍盤踞的硫磺島發起了猛烈進攻。

西竹一指揮的戰車第26聯隊負責抗擊美軍的登島進攻。戰前,西竹一通過對硫磺島地形條件的仔細考察,否定了守島司令官栗林中將製定的戰車傳統使用戰法,而是把補充的22輛坦克當作固定發射點使用,並做了精心偽裝,結果使進攻美軍一登陸就遭到“固定炮台”的猛烈轟擊,人員傷亡達2400多人。美軍隨即增調火力對西竹一的“固定炮台”進行強力反擊,經過一天多的激戰,才將西竹一的戰車第26聯隊徹底“注銷了戶口”。戰至3月25日夜,美軍以死傷2.1萬多人的代價完全占領了硫磺島,日軍守島官兵3萬多人,除司令官栗林中將率少數殘部突圍外,其餘全部“玉碎”。

由於西竹一在奧運會上給美國人留下了良好印象,在硫磺島爭奪戰中,西竹一還曾經下令把為數不多的藥品用於救治美軍傷兵俘虜,而不是像其他日軍指揮官那樣用砍頭、剜心、竹簽活活捅死等殘忍手段將俘虜殺害,被美軍認為是日軍中具有現代人道主義思想的“另類”。當美軍將西竹一殘部包圍後,特地架起大喇叭進行勸降,但在瘋狂的軍國主義和武士道氛圍中的西竹一根本無法左右自己,隻得抱定“玉碎”的決心,和全體官兵最後戰死在硫磺島上。據有關資料推測,西竹一具體的戰死日期有三種可能:一是在3月17日和副官一起用手槍自殺;二是在3月21日拂曉率部突圍中被美軍機槍射死;三是在3月22日與殘部發起“玉碎衝鋒”時戰死,時年42歲。按照日軍規定,西竹一死後自動晉升一級,最終軍銜為陸軍大佐。

據戰後日本相關報道,西竹一死時,身上還保留著從“天王星”身上剪下來的鬃毛,而“天王星”在西竹一死後不到一周,也莫名其妙不吃不喝倒地而死,仿佛追隨主人去了。2006年底,由美國著名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根據粟林中將的家書集,拍攝了電影《硫磺島來信》,對硫磺島之戰和西竹一的戰死情節做了藝術的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