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我國地方電子政務發展現狀及對策(3 / 3)

(三)調整資金投入

應用於電子政務項目建設的所有財政性資金要統籌安排使用,進一步加大電子政務建設資金的投入。加強對電子政務投資的審計和績效評估,防止盲目投資、重建設輕應用的問題,確保電子政務投資效益。

(四)完善安全保障體係

根據我國電子政務網絡與信息安全保障體係框架,各地需要製定統一的安全技術方案和規範,逐步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體製,積極推動建設CA認證體係,建設電子政務授權管理體係,建立應急支援中心和數據災難備份等基礎設施。還要抓好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工作。

(五)積極開展培訓與考核

要組織製定科學的電子政務考核評價指標體係,定期考核評價各地、各部門的電子政務建設和應用情況,並納入到對各地、各部門的整體工作考核體係。考核結果將按分數進行名次排序,並在內、外網站公布;對考核成績突出的單位將予以表彰,對考核成績不合格的單位予以通報。進一步製定具有地方特色的培訓標準和培訓計劃,發揮各級各類教育培訓機構的作用,切實有效地開展公務員的電子政務知識與技能培訓,並將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的培訓考核納入機關工作人員的年度考核內容。

(六)推動信息共享和整合

積極推動信息共享與資源整合的開展,以應用需求為抓手,由業務部門牽頭開展信息資源的交換共享與政務信息資源的整合,發揮政務信息資源的作用。

1. 建設和完善重點業務係統,整合開發信息資源。進一步發揮電子政務在“陽光政府”、“高效政府”、“廉潔政府”建設中的作用,要整合已有資源,著重建設人口基礎信息庫、法人單位基礎信息庫、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基礎信息庫、宏觀經濟數據庫建設,圍繞基礎數據庫應用,推進公文檔案、政策法規等基礎性、公益性數據庫建設,並不斷豐富和完善信息資源庫的內容,建立動態更新機製。

2. 建立政務信息共享機製,推進政務信息資源的公開和共享。積極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堅持應用主導和因地製宜的原則,根據國家、省、市有關信息公開的規定,確保應予公開的政府信息資源及時向社會公開;加快建立信息共享製度,建立政務信息資源目錄和交換體係,編製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目錄;推進政務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管理工作,強化在信息資源的采集、登記、備案、共享、發布、安全、保密等環節的管理,明確相關部門的責任。

3. 切實發揮信息交換與共享平台的作用。通過信息交換與共享平台,實現信息資源之間互相關聯、互相共享,以“協同辦公”、“公共服務”等應用為主線,以四大基礎數據庫建設為支撐,推動各項相關業務間的數據整合與服務整合,支持互聯、互通、互操作,可促進政務流程優化再造,實現政府、企業和公民信息資源共享,增強政府工作的透明度,避免暗箱操作,提高政府公信力,不斷完善民主政治。

五、結 語

我國電子政務發展經曆了一個長期的過程,目前已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是政府職能轉變,建設服務型政府,對電子政務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不能僅僅把電子政務發展局限在IT領域的應用過程,更要從社會公共管理變革的角度,對電子政務發展思路進行總體的思考。

[參考文獻]

[1]王長勝.中國電子政務發展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

[2]李霖,郭仁忠,桂勝.電子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係建設及案例[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