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傳承賀州工業精神
賀州工業發展史凝結著賀州人民艱苦卓絕、勇於創造的工業精神。這種精神將為賀州工業再上新台階提供堅實的基礎。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不同時期,賀州的各個企業曾先後湧現大批勞動模範,形成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勇於創新、無私奉獻的創業精神。這些精神推動賀州在國家貧弱的時代挺起了鋼筋鐵骨的胸膛。這些精神共同凝聚成賀州工業文化的精髓,鑄起賀州工業輝煌的脊梁。這種精神更是今天賀州打造廣西新興工業城市的寶貴精神財富。它們使賀州工業文化有了鮮活的生命力,是賀州工業文化形成的人文基礎。
要傳承賀州工業文化,就要充分挖掘賀州各個不同時期的勞動者的工業精神。盡管時代發生了變化,但是,對祖國的忠誠、對事業的熱愛、對真理的渴求、對理想的執著都集中表現為“為國分憂的民族精神、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無私奉獻的主人翁精神,執著進取的創新精神”,不僅支撐起賀州人民的人生信念和生命價值,也滋養了一方水土一方人。正是這種精神,孕育出賀州工業文化的靈魂。
因此,我們在打造“賀州精神”時,必須把賀州的工業精神融入其中。通過對賀州工業精神進行深度挖掘與傳承,用簡潔精煉的語言來概括,把工業精神凝聚在城市工業文化之中,成為賀州精神中最富於生命力的音符,成為賀州振興的巨大精神動力。
三、弘揚賀州工業文化的對策
(一)籌建賀州工業文化展區展館
為弘揚賀州工業文化,可以在城市中心景觀地帶建設雕塑群,展示《天工開物》中所記載的賀州古代先進的錫礦開采、冶煉技術,各種文獻所記錄的關於賀州地名的由來,讓世人了解賀州,重新認識賀州的工業發展曆史。
在賀州規劃展覽館建成後,可設一個工業展廳,全麵係統地介紹賀州古代先進的錫礦開采、冶煉技術,賀州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各個時期所湧現的勞動模範,賀州當前的工業成就,賀州工業的發展方向,全麵展示賀州工業發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為使展覽館內展品更為全麵豐富、更具時代特征,可麵向社會征集有關賀州工業發展曆史的見證物品,內容可包括各個時期的老式工作服、安全帽、工作證、工資單、票證、獲獎證書以及各種文件、書籍和照片、唱片等聲像資料,原汁原味、真實全麵地再現賀州工業發展的原貌,還原賀州工人生產生活場景。
建於1938年原平桂礦務局下屬的西灣電廠是當時廣西裝機容量最大的火力發電廠,也是廣西第一家現代化的發電廠。其生產機組——德國西門子公司在1938年生產的發電機雖然已失去生產價值,但可作為賀州工業發展的見證,存放在展覽館中。類似的生產設備也可保護挖掘。
(二)保護和合理地開發利用賀州工業文化遺產
目前,工業文化遺產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正在逐步成為公眾和政府關注的話題,尋找工業文化遺產與城市現代化建設的最佳結合點已成為衡量政府眼光的又一條標準。國內外不少地區已開始加快對工業文化遺產進行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的步伐。如:無錫市利用茂新麵粉廠建立的“中國民族工商業博物館”,沈陽鐵西區把原鑄造廠車間改建成為沈陽鑄造博物館。
賀州有 2123 年的建城史,也有105年的近現代工業發展史。賀州2000多年的工業發展史留下了不少內涵豐富的工業文化遺產。這些工業文化遺產不但具有曆史、科研等方麵的價值,而且具有政治、經濟、教育等方麵的意義。它們記錄著賀州的時代變遷,是賀州進入工業文明時代的見證,是鐫刻曆史和文化的城市名片。其貯存的賀州曾經繁華的記憶,使得它們不再是冷冰冰的鋼鐵機器、單調廠房、高爐,也不再是非人格化的技術,而是一部反映賀州近代工業的活教科書。這些機器、廠房已經具有了曆史、文化、技術的生命特征,紮根在我們城市的某一處空間,慢慢變成賀州的人文肌理。它們記錄了賀州人民工作和生活的點滴,凝聚了人們對過去的集體回憶,喚起人們對城市曆史的認同感。它們就在我們的身邊,成為賀州人民過去的、現在的、未來的生活的一部分,可觸可感。
對工業遺產的保護利用,可謂善待社會曆史資源、改善城市空間環境、保持城市生機魅力與原真印記的科學文明之舉,也是循環經濟理念的體現。要傳承賀州工業文化,就必須遵循科學發展觀思想,借鑒國際、國內先進經驗,開展工業文化遺產的調查考證,探討其界定標準和保護策略,對工業文化遺產進行“再開發、再利用”。可以借鑒上海、無錫、沈陽等地在工業文化遺產保護方麵的成績和經驗,用尊重、保護、改造、更新和再利用的態度,積極開發“工業遺產旅遊”景點,對部分老企業的舊廠房、專家樓、工人住宿區等加以保護性改造利用,可在工礦遺址設立露天或室內博物館、紀念館,由原廠工人擔任導遊,展示生產工藝流程,活化工業遺產,傳承工業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