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網絡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 / 3)

(二)網絡對大學生思政工作帶來的負麵影響

網絡信息的複雜性往往超出大學生的想象。國外的文化侵略很容易對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造成衝擊,影響他們的意識形態和文化思想,特別是政治理念的侵害,讓許多大學生確立了錯誤的政治觀,加之大學生個人判斷能力欠缺、逆反思想盛行,容易受反動思想煽動,大學生思政工作也遇到了許多困難。例如,學生性格叛逆,不願接受家長、教師的指導,認為學習無用且浪費時間,有的學生沉溺於網絡虛擬世界,精神生活空虛,存在許多不切實際的想法,與現實社會脫節。

三、網絡環境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加強網絡思政教育有利於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

網絡文化呈現多元化的趨勢使得不同的思想文化相互激蕩和碰撞,成為意識形態鬥爭的前沿陣地,一些享樂主義、霸權文化的入侵,容易扭曲大學生價值觀念,加強網絡思政教育,利用網絡上的一些負麵案例來教導學生自覺抵製個人主義、功利主義、拜金主義的侵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宣揚艱苦奮鬥、勤勞勇敢的傳統美德,建立強大的精神家園,鞏固思想壁壘,這是高校輔導員的職責所在,也是高校大學生應自覺學習的品質。

(二)加強網絡思政教育有利於大學生規範自身思想行為

良莠不齊的網絡信息影響著大學生的是非判斷能力和行為選擇能力,容易導致大學生思想行為的偏離。比如,許多網絡信息中夾雜的色情、暴力、凶殺等內容,使思想不夠成熟的大學生在接收信息時,思想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不自覺地帶到自己的日常行為中,產生消極錯誤的行為舉動,造成無法挽回的惡果。加強網絡思政教育,引導學生自覺規範自身行為準則,從思想上就要拒絕錯誤理念的侵襲,從行動上拒絕冷漠、暴力,維護校園的和諧。

(三)加強網絡思政教育有利於促進大學生人際交往

網絡改變了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方式和人際交往方式,很多大學生整天沉迷於網絡營造的虛擬世界,拒絕班級和群體的人際交往,使得同學之間、師生之間關係冷漠淡薄,很容易造成孤獨、焦慮、壓抑和封閉等不良的心理狀態,同時,有的大學生經常沉迷在網絡遊戲、網絡聊天等虛擬的人物場景中,容易出現思維遲鈍、精神渙散等症狀。高校思政工作者應敏銳地察覺網絡的隱蔽性,組織大學生參與集體活動,促進人際交往,這樣才利於大學生健康的成長和發展。

四、網絡環境下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議

(一)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網絡文化修養

高校教師和輔導員是大學生思政工作的主體,處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線,高校應加強網絡技術培訓,引導思政輔導員對網絡環境下的工作模式進行思考和探索,努力培養出一支既懂思想政治教育藝術,又懂信息網絡技術,並且具有豐富學生管理經驗的新型思想政治工作隊伍。首先要加強自身網絡文化修養,學習網絡知識,更新教育理念,熟悉網絡應用,提高鑒別有害信息的能力,在學習新思想的同時提高自己的內涵和修養,從而指導學生解決好網絡影響下遇到的各種難題,隻有直麵網絡時代的機遇和挑戰,才能實現傳統教育的改革,構建網絡信息時代全新的育人理念。

(二)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網絡陣地建設

首先,要加強校園網絡建設,努力構建和諧安定、積極健康的網絡環境。通過建立規範有序的網絡環境,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實現自我發展與完善。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納入學校教學管理的重要日程,提高校園網站的總體建設水平,維護網絡設施安全運行,保障網絡信息安全,發現並阻隔不良信息來源,保證校園網絡真正成為大學生學習知識開闊視野陶冶情操的陣地。其次,應該強化校園網絡立法,加大對大學生網絡行為的規範。各個高校也應該參照國家有關約束網絡行 為的法律法規,結合本校實際出台網絡管理的相關規章製度,要注重法律法規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使本校的網絡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再次,要加強網絡監督,充分運用科技手段強化網絡監督,預防不健康的或有害信息在學校互聯網上傳播,確保網絡的健康和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