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網絡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3 / 3)

(三)增加網絡互動、培養高校意見領袖

加強學生與教師的聯係與交流,創新溝通機製,運用微博、微信等時下流行的網絡應用,收集學生對學校的建議及學生關注的問題,了解他們的心理動態和訴求,讓網絡成為師生心靈溝通的橋梁,從而使工作有的放矢。同時也可以通過校園網絡留言板進行匿名交流,學生可以在留言板上匿名發言,訴說自己生活學習中的遇到的困難,輔導員也可以通過留言回複的方式為學生解決問題,爭取做到主動積極正麵引導。

意見領袖是指在人際傳播網絡中經常為他人提供信息,同時對他人施加影響的“活躍分子”,他們在大眾傳播效果的形成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中介或過濾的作用。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為教育主體的老師或者政工幹部是意見領袖群體的骨幹,他們具有紮實深厚的理論知識水平,能夠帶動並影響學生的思維和行動。通過完善媒體網絡運用知識,組建一支兼傳統思政教育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的大學生輔導員隊伍,是適應新媒體發展的體現。與此同時,高校也應該從大學生群體中培養意見領袖,因為同學與同學之間的交流多於同學與老師的交流,而且同齡人的示範作用遠遠大於教師的指導作用,高校輔導員應注重在大學生群體中培養一批社會責任感強、具有創新精神、新媒體技術紮實並且了解網絡信息傳播規律的群體,發揮他們的示範帶頭作用,以他們的博客、空間、微博等為宣傳平台,拉近雙方距離、促進雙方溝通,以這些代表人物自身的魅力給學生以正麵引導,也可以使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有機結合

通過對校園網站、校園官方微博、廣播、閉路電視、學報等校園媒體進行整合,促進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相互結合、相互滲透,鞏固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的建設。要充分發揮各類媒體滲透式的隱性教育功能,把學生真正想聽的想看的想了解的內容通過各類媒體傳播到學生中去,傳統校園媒體與新媒體的有機結合可以拓寬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來源,增強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輻射力、吸引力、感染力。以各類媒體為平台,積極建設以思想、文化、娛樂、體育、學術科技等為基本內容的校園文化,充實新媒體,不僅能形成良好的校園氛圍,也能促進校園思政工作的開展。

(五)加強大學生網絡自律

通過對大學生網絡媒體道德和法律方麵的教育來增強他們網絡自律。大學生網絡自律能力極大影響著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運用新媒體的道德和法律的教育,既可以讓大學生在使用新媒體的時候按照道德和法律的規則來要求自己,提高自己對網絡信息的鑒別力和抵抗力。同時也能建立起規則意識、法律意識,這對於大學生將來在社會上的成長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高校通過開設“新媒體倫理與道德”、“新媒體行為規章”、“新媒體素質培養與人格塑造”等課程,利用各種形式宣傳運用新媒體道德規範,培養大學生運用新媒體的責任意識、政治意識、法律意識、自律意識和安全意識,培養大學生的健全人格和優良的新媒體道德,增強大學生抵禦新媒體中有害信息的侵擾。

[參考文獻]

[1]王衝.論互聯網時代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3,(1).

[2]胡林科.淺談網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J].法製博覽,2013,(2).

[3]葉平浩.社會化網絡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2).

[4]淩石德.試論網絡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EB/OL].論文天下論文網.

[5]張玉.探析優化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徑[J].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3,(2).

[6]王玉婷.王新山.試論新媒體對大學生政治思想的影響與對策[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