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對實現學生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之思考(1 / 3)

對實現學生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之思考

探索與思考

作者:張欽

[摘 要] 要提高高等教育的質量,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高低不容忽視,因而對實現學生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的研究就顯得至關重要。文章從學生作業完成情況、課堂表現和期末考試試卷中反映出的問題等方麵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了介紹,在此基礎上,提出實現學生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的建議。

[關鍵詞] “要我學”;“我要學”; 學習積極性;建議

[作者簡介] 張欽 ,新疆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新疆 烏魯木齊,

[中圖分類號] G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23(2013)03-0073-0003

一、實現學生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的重要性

(一)有利於提高學習效果

眾所周知,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效果如何既取決於教師的教學水平,又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密不可分。如果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隻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就不能完全發揮出來。有鑒於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何采取多種措施實現學生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就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二)有利於學生積極思考問題

在傳統的教學中,學生隻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但在當今信息發達的時代,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是較為豐富的。如果能實現學生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學生就會利用各種條件對所學課程的內容進行了解和擴展。這樣,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就會積極尋找觀察問題、發現問題和思考解決問題的途徑,對一些問題才能提出自己的看法,達到師生的有效互動,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二、對學生學習情況的介紹——以《西方經濟學》為例

(一)作業方麵

1.從問卷調查的情況看

2011年6月和2012年5月,新疆財經大學經濟學院的學年實習小組及學校本科生課題小組曾分別對《西方經濟學》課程的學習狀況作過問卷調查,調查對象分別為本校二本和三本學生。從調查的彙總數據看,每次作業都獨立完成的學生,二本和三本學生所占比例各自為31.91%和28.75%;偶爾獨立完成作業的學生,所占比例為52.13%和56.6%;每次作業均是與老師交流及與同學討論完成的學生所占比例為15.96%和14.65%。不難看出,無論是二本學生還是三本學生,每次均獨立完成作業的學生所占比例三分之一還要弱,偶爾獨立完成作業的學生所占比例超過一半。

(二)從筆者多年的教學經曆看

筆者在從事《西方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為了準確掌握學生的作業情況,一直嚐試讓學生每次在交作業時,以約定的符號來如實說明作業是如何完成的,三角符號表示獨立完成;圓圈表示與同學商量完成,並在圓圈內注明相關同學的姓名,抄來的作業則不用做任何符號,隻需事後向老師說明原因即可。當然,采用這一方法時,一定程度上是對學生誠信的考驗,教師應事先強調采用該方法主要是為了全麵了解學生對課程體係的把握情況,使教師針對作業中反映出的問題,有的放矢地進行作業講評,並能有效地實施學生的個別輔導。令筆者感到欣慰的是,絕大部分學生都能據實反映自己完成作業的情況。多年實踐的情況表明,若在某章的作業中,靈活性大的題多,獨立完成的學生比例就比較低;且有個有趣的現象:女生獨立完成作業的比例往往高於男生。

(二)課堂表現

從課堂教學的情況看,隨著高校的擴招,更多的學生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但也對教師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實現由以往的“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轉變。筆者在與同事交流時,經常會感歎:現在上課,愛問問題的學生越來越少了。在每一輪的課堂教學中,筆者從第一堂課就向學生強調“溫故而知新”的道理,但在後麵的課堂提問中發現,大部分學生能漸入佳境,但極少部分學生除了當堂聽課和在規定交作業的期限前突擊完成作業外,極少預習和複習。在課堂教學中不難發現,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較高的學生,會提前預習,且認真閱讀教師推薦的課外參考書目,在課堂上學習熱情高漲。相反,被動學習的學生,在課堂上完全在等待教師的灌輸,對相關問題缺乏思考,更不會提出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