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金人墓葬
女真族完顏氏統治的金代,厚葬之風很重,許多顯貴和地主的墓室,好以雕磚為飾,墓葬非常精美。在今晉南地區發掘出許多金代墓室,雕飾豪華繁複,其作法承襲北宋中晚期中原地區的仿木結構墓室,設備更接近於地上人間的陽宅,表明墓主人追求死後享受如同生前。墓室磚雕流行,大大促進了磚雕藝術的發展。在所發掘出的金人磚雕墓中,有幾件雕刻藝術最精湛,內容最豐富,並且標有明確的營造年代。金代墓葬磚雕俑和仿木結構墓室建築取得了有機的結合,使墓室氣氛大大改善,更有陽世住宅的氣息;磚雕俑不再像過去時代的陶俑、木俑那樣各自孤立地放置墓室一角,而是依賴仿木結構建築的襯托和周圍環境融成一體,顯得生機勃勃。從金人精美的墓葬中,可知墓室裝飾藝術在金代末已達到了很高水平。
盧溝橋
金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金朝統治者為解決南北交通不便,在北京城西南十五公裏的永定河(舊稱盧溝河)上開始動工修建盧溝橋,曆時三年,至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完工,初名曰“廣利橋”,後因河得名為盧溝橋。盧溝橋是聞名世界的中國古代多孔原墩聯拱石橋,全長二百一十二點二米,加上兩端橋堍,總長二百六十六米,由十一孔石拱組成,近岸孔跨長約十六米,中心孔跨長約二十一點六米,形成一種跨徑由中心一孔向兩側遞減,使橋身造型以中心對稱而向兩側作漸變韻律的處理。橋麵淨寬七點五米,為框式橫聯結構形式。橋麵與橋欄自兩側向中間逐漸升高,使整座橋呈微向上拱的平滑曲線。橋上保留有精美雕刻。橋中心孔兩側與西邊第五孔拱頂龍門石上保留的三個龍頭雕刻,為金代原物,風格獨特,現存橋的整體造型、橋墩與橋身部分構件的雕刻,均為金代原物。橋身兩側各有石雕護欄,二百八十一根欄杆望柱柱頭刻仰覆蓮座,座下刻荷葉石墩,柱頂刻石獅子大小達四百八十五個,個個造型生動,姿態各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