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清朝(公元1644~公元1911年)

反割讓台灣鬥爭

甲午戰爭後,清政府於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4月17日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給日本。消息傳出後,舉國嘩然,民眾義憤填膺,進而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反割讓鬥爭浪潮。在京趕考的台灣舉人上書督察院,強烈抗議清政府割讓台灣,表示台灣人民“如其生為降虜,不如死為義民”,“台地軍民必能舍生忘死”,為反抗日本侵占台灣奮戰到底。台灣各界人士也以罷市、發表檄文、通電、上書等形式表示強烈抗議,表示要誓死守禦,與山河共存亡。諸多民眾擁到台灣巡撫衙門,抗議示威。台灣一帶人民出發“桑梓之地,義與存亡”的誓言,每天都有數以千百計的群眾參加抗日義軍。

6月2日,清政府與日本簽訂了交割台灣證書。實際上日軍卻早已於5月29日由近衛師團從衝繩中城灣出發,分兩路進攻台灣。台灣巡撫唐景崧及大小官吏和當地一些地主豪紳,倉皇內渡逃命,使日軍不戰而勝,於6月7日入侵台北。

唐景崧逃跑後,台灣人民紛紛組織義軍,共同推舉當時駐防台灣的劉永福為首領,領導抗戰。

6月中旬,日軍近衛師團由台北南犯,先後在新竹、台中、彰化、雲林一帶遭到台灣軍民的激烈抵抗。當日軍分三路進攻新竹時,劉永福派分統楊紫雲為新竹守將,吳湯興、薑紹祖率義軍協同防禦,與日軍相持一個多月,多次打退日軍進攻。在激戰中,楊紫雲苦戰陣亡,薑紹祖力戰不屈,最後壯烈犧牲,新竹淪陷。7月下旬,徐驤和劉永福聯合反攻新竹,在城外三裏的十八尖山上激戰終日,大小戰役20餘次,但因武器不良,隻好退守大甲溪、台中、彰化一帶。8月下旬,日軍南犯大甲溪,徐驤和劉永福部將吳彭年同守大甲溪。吳彭年伏兵於大甲溪旁,突然出擊,日軍大敗,潰退北渡,徐驤的伏兵又大呼橫截,日軍紛紛落水,死亡無數。激戰數日後,因日軍收買漢奸土匪襲擊,日軍才強取大甲溪。8月底,日軍進犯彰化,抗日軍民奮勇抵抗,雙方在彭化東門外八卦山展開激戰,擊敗日軍主力師,日軍少將山根信成斃命。後日軍收買漢奸,由小路抄襲義軍。義軍拚死抵抗,吳湯興率30人衝向敵陣,中炮犧牲,吳彭年率300勇土死守八卦山,全部英勇戰死。徐驤率眾衝鋒肉搏,突出重圍,退往台南。台中、彰化失陷後,劉永福急派王德林率軍守嘉義城,派楊泗洪率軍反攻彰化,高山族人民紛紛起來抗戰,派遣七百健兒參加徐驤的義軍。義軍雖多次反攻彰化,終因補充極度困難,無力克複。

10月上旬,日軍近衛師團在不斷增援的情況下,傾巢出動海、陸、步、馬、炮全力進攻,台灣軍民英勇奮戰,日軍才用很大力氣侵占了雲林、大莆村。接著大舉進犯嘉義。嘉義誌士林昆崗號召人民武裝起來和守軍王德標部合力抗擊日軍。王德標在城外設地雷誘敵,一舉殺死敵人七百餘。後來日軍用大炮轟塌城牆,竄進城中,義軍浴血巷戰,逐街逐屋地爭奪,殺傷日軍無數,日軍近衛師團團長中將北白川能久親王也受重傷而斃命。日軍死傷甚重,氣急敗壞,瘋狂進攻。而台灣軍民死命苦戰,林昆崗發誓說:“如果天命絕我台灣,今天一戰當先把我打死!”聞者奮戰。此時軍民已饑困寡不敵眾,林昆崗英勇戰死,嘉義城破,王德標奮戰陣亡。日軍用了重大代價奪取了嘉義,接著包圍台南。

劉永福黑旗軍和徐驤等路義軍在嘉義失陷後仍堅持抗戰。日軍第二師團在台灣南部枋寮和台南以北的布袋口登陸,配合近衛師團夾攻台南。布袋口登陸日軍與義軍大戰於曾文溪,徐驤率義軍和高山族勇士死守曾文溪,戰至槍彈斷絕,仍持短刀迎擊敵人。徐驤持刀督戰,大呼“此地失守,台灣就完了,我是不願偷生還大陸的。”於是與從者50餘人皆戰死。10月中旬,日軍夾攻台南府城,劉永福率軍駐守安平炮台,城中絕食,守軍潰散。19日劉永福兵敗返回大陸。21日台南淪陷。

台灣人民經過五個多月的激烈戰鬥,抗擊了日本三個近代化師團和一支海軍艦隊,打死打傷日軍3萬2千多人。台灣軍民為保衛祖國的神聖領土,寫下了悲壯的一頁。在此後日本統治台灣的五十年時間裏,台灣各族人民一直堅持反抗侵略,要求返回祖國的鬥爭從未止息。

台中保衛戰

從8月初到9月下旬,台灣義軍的抗日鬥爭進入了更加艱苦的階段——保衛台中。這一時期的主要戰鬥有:尖筆山、苗栗、大甲溪、八卦山、彰化等地的爭奪戰。

1尖筆山之戰

日軍南犯台中,行動的第一步就是要奪取尖筆山。尖筆山位於苗栗鎮以北,是義軍防線的前哨據點。集結在這一地區的義軍有吳湯興、徐驤、李惟義、楊載雲、陳澄波等部7000餘人。當時日軍在前線的兵力約1萬餘人,並有海軍配合作戰。

8月7日,日軍出動兩個支隊,掃蕩活動在新竹和尖筆山之間的義軍,在水仙嶺與陳澄波所部義軍遭遇,經過激戰,義軍敗退。次日黎明,日軍分左右兩翼,向尖筆山前的枕頭山和雞卵麵義軍陣地發動進攻。吳湯興、徐驤所部義軍,奮勇抗擊,又敗退。9日,日軍以三個聯隊的兵力在軍艦配合下,向尖筆山和頭份莊發起攻擊。日軍一個聯隊在淩晨5時進攻頭份莊,楊載雲率部抵禦,大挫敵軍,日軍正麵進攻不能得逞,便抄襲楊部後路,切斷楊載雲部與其他義軍的聯係。楊載雲部孤軍作戰,不稍退避。最後,這支新楚軍將士大部戰死,楊載雲也中彈犧牲。

向尖筆山進攻的日軍另兩個聯隊,在軍艦協同下,以猛烈炮火轟擊義軍,堅守尖筆山的徐驤部,巧妙地利用地形,抄襲日軍,給進攻之敵以較大殺傷。終因力量懸殊,義軍被迫轉移,尖筆山又陷敵手。

日軍於8月13日進攻苗栗。守軍吳彭年部不畏強敵,與日軍一個聯隊展開激戰,損失較重,被迫撤退,14日,苗栗淪陷。

2大甲溪伏擊戰

大甲溪為台灣一條大河,成東西向奔瀉於苗栗、台中、彰化間。河兩邊竹林叢生,山穀險峻,是一道天然屏障。徐驤退守大甲溪後,與吳彭年計議,決定在這裏伏擊日軍。

22日,日軍兩個中隊南犯大甲溪,埋伏於南岸的吳彭年部,乘日軍剛過溪岸不備,發起猛攻,日軍猝不及防,急忙回渡。待日軍回渡到中流時,伏於北岸竹林中的徐驤率眾殺出,給日軍以重創,日軍大敗潰退。

次日,日軍集中主力,再度進犯。當時,吳彭年已率部回守彰化,大甲溪一帶由黑旗軍管帶袁錦清與徐驤部民團,共同防守。袁錦清與徐驤謀劃,分兵包抄日軍,由新楚軍統領李惟義為後援。日軍收買土匪,偽裝義軍,由後麵襲擊新楚軍,李惟義部潰逃。在前方作戰的義軍聞訊被迫後退,袁錦清率兵5000餘人斷後,扼守大甲溪阻擊日軍,敵軍迫近時,袁錦清率隊出擊,全隊壯烈犧牲。徐驤率民團與敵死戰,衝出重圍,退往彭化,日軍渡過大甲溪。

日軍越溪後,以全力撲犯台中。義軍統領陳尚誌等部千餘人,與日軍激戰一晝夜,台中又陷入敵手。

3爭奪八卦山

日軍占領台中,進攻彰化。義軍在彰化城東八卦山與敵人展開激戰,這是台灣人民抗日鬥爭史上最激烈的一次戰鬥。

八卦山位於彰化城東一公裏處,是彰化城的製高點和天然屏障,形勢險要。當時防守彰化的部隊,除了從各戰場聚集來的各路義軍外,還有許多地方武裝,共約3600餘人。在日軍進攻前,義軍的防禦部署:王德標、劉得勝各率部守中寮莊;徐驤、吳湯興、湯人貴、羅樹勳等率部守八卦山;李惟義守彰化城。

8月27日,日軍近衛師團主力分三路向義軍進犯。右路兩個大隊由陸軍少將川村率領;左路兩個聯隊由陸軍少將山根率領:中路三個大隊由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率領。戰鬥發起後,守衛八卦山的義軍奮勇抵抗,激戰一天,日軍不得進。入夜,日軍左路從大竹莊附近山穀僻徑,悄悄爬上八卦山,匍匐到山頂。28日晨,當義軍發現時,敵軍已布滿山穀,並接近八卦山東側高地。義軍湯人貴、李士炳、沈福山等立即率部撲向這股日軍,與敵人展開了白刃格鬥。八卦山上炮火連天,硝煙彌漫,殺聲震野,雙方為爭奪八卦山陣地展開了殊死戰鬥。義軍首領吳湯興、湯人貴、李士炳、沈福山等壯烈殉國。隻有徐驤率部殺出重圍,退往台南。

徐驤率部且戰且退,突出重圍時,吳彭年正率部在大肚溪南岸同日軍右翼隊激戰,遙望八卦山危急,急忙率眾回救八卦山。吳彭年身先士卒,率義軍奮勇登上山頭,與日軍白刃相搏,大創日軍。吳彭年壯烈犧牲,義軍大部戰死,八卦山失守。

日軍占領八卦山,居高臨下,向彰化城實施炮擊。城內秩序大亂,日軍乘勢進攻。城內老弱婦幼奔出西門避難,正與敵軍相遇,盡被殺戮。日軍入城後,義軍與敵人巷戰半日,守將李仕高、沈仲安、楊春發戰死,義軍全部殉難,彰化陷敵。

就在彰化失守的當天,日軍乘義軍敗退之機,迅速搶占了鹿港。此後,日本近衛師團按照樺山資紀的命令,除向台南方向進行搜索、警戒外,暫停向南進軍,避免孤軍深入,遭受損失。

4反攻彰化

彰化失守,嘉義吃緊,台南震動。劉永福“親赴嘉義前敵諸營,指授兵機。”命令王德標率七星隊堅守嘉義,令副將楊泗洪率軍五營奔赴前敵,發動當地民眾,組織武裝,抗日自衛。同時派人聯絡附近的簡精華、黃榮邦、林義成等義軍,共同抗敵。

8月30日夜,楊泗洪率部進攻大莆林,簡精華、林義成等率義民數千人助戰。當時,日軍占領大莆林,散居民家,警戒疏忽,給義軍以可乘之機。楊泗洪率百餘人連夜摸至敵營附近,四處縱火,向敵人發起突然襲擊。經過一場激戰,日軍大潰,倉惶逃竄,義軍乘勝追擊。退路中的一座橋梁被義軍拆毀,日軍走投無路,隻好拚死抵抗,激戰持續到深夜。正當日軍精疲力盡之時,義軍黃榮邦、林義成等又率眾從敵後抄襲過來,前後夾擊,日軍四散奔逃,義軍一舉收複大莆林。這場戰鬥義軍殲敵數百,戰果顯著。副將楊泗洪和管帶朱乃昌,在戰鬥中不幸中炮身亡。

楊泗洪,早年參加抗法鬥爭,屢立戰功,後被台灣巡撫劉銘傳聘任到台灣負責教練軍隊,以副將署台南鎮總兵。日軍入侵台灣時,楊任劉永福黑旗軍協統。在戰鬥中,他身先士卒,衝殺在前,被譽為“黑虎將軍”,最後,為保衛台灣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楊泗洪犧牲後,劉永福令蕭三發統率其眾,令簡精華、簡成功父子統領民團,令黃榮邦率義民兩千五百人、林義成率義民3000人,隨簡精華大隊前進,準備收複失地。

9月1日,王德標率七星營與簡精華等義軍,合攻雲林縣城,日軍棄城潰逃。王德標會合義軍追擊,將日軍衝為兩股:一股竄入山林,被林義成部切斷退路,予以全殲;另一股逃回彰化。2日,義軍又乘勝收複苗栗,日軍也退入彰化。黑旗軍和義軍反攻雲林等地獲勝,極大地鼓舞了台灣軍民的抗戰熱情,參軍者日眾,義軍隊伍發展很快,準備乘勝收複彰化。

4日,蕭三發督率各軍包圍彰化城。彰化地勢險要,日軍拚死抵抗,炮火猛烈,義軍幾次攻擊均未得手。隻好在彰化城外,擇地屯駐,包圍封鎖。彰化日軍連遭打擊,士氣消沉,無力反擊,隻有等待增援部隊的到來。在包圍彰化城期間,義軍組織了多次圍攻,緊縮了對彰化的包圍,打得日軍龜縮城內,膽戰心驚。台中附近居民也紛紛組織“聯莊”,協同抗敵。一時之間,台中抗日形勢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