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1 / 3)

第二章

三十三

高文良公夫人,名琬,字秀玉,是蔡毓榮將軍的女兒,尚書蔡埏的妹妹。夫人的母親是絕色佳人,相傳曾經是吳宮中的人。高夫人生得明豔絕倫,舉止嫻雅莊重,而且會寫詩。高文良在蘇州做巡撫時,和某總督不和,屢次受他傾軋排擠,然而高公依然是獨來獨往,高高挺立,不與之同流合汙。有一次,他作詩詠白燕,作到第五句為:“何曾去借過那些顏色?”沉思良久,未能對出下句,適好夫人來到,代他握筆題道:“傲然獨立,與眾不合,恐怕也太明顯了些!”此句暗合規勸之意。

高夫人博覽群書,知識淵博,而且也頗懂政治,文良公的奏折文檄等等,必須要和她商量推敲一番再定下來。她的詩集沒有傳下,我記下她的《詠九華峰寺》中說:“藤蘿爬牆,鬆木挺立寺門,一條小徑幽深曲折。寺院題額之中還可以依稀辨認出那幾個舊損的金字。鼎上布滿青苔,鼎內清冷,沒有嫋嫋的香煙。放在書櫃中,蟲蛀了經書,顯得十分殘破,有蛀蟲、蟑蟲橫行在僧眾的廚房裏。赤手空拳搏殺鯨魚的英勇業績傳千載,白發蒼蒼皈依佛門,卻是一生一世的心願。當年率兵征伐吳三桂的將領如今何在?在清冷破舊的寺院中依燈伴佛,守著蒼老的林木。”

高夫人的父親平定了吳三桂的叛亂後,因為犯了過錯,遁入空門做了和尚,高夫人由於內心的苦悶而作了這首詩。

三十四

宋朝時作的《蓉塘詩話》中,譏諷白居易在杭州時,作的懷念歌妓的詩歌多於懷念老百姓的。這種議論不僅過於苛刻,而且還迂腐不堪。《詩經》中的《關雎》這一詩篇,說文王輾轉反側、不能入眠,因為懷想一個女子的緣故。那麼他為何竟不去懷想王季、太王呢?卻思念那個美好端莊的女子?孔子受困於陳、蔡兩國之時,為什麼他不思念魯國國君,而心裏在想著可以出去之門呢?

三十五

詩人陳製錦,字組雲,住在南門外,和報恩寺塔相距很近。樊明征秀才贈送他一首詩,詩中說:“南門郊外有什麼可以稱頌的風雅景物呢?既不在重巒疊翠的山峰之上,也不在流水潺潺的河水之濱。仰起頭來,看到的是巍峨高大的建築,低下頭來吟誦不絕。這景物原是金陵城中的一座高塔,一位詩人。”

陳製錦嫌詩作得不好。我說:“他的這首詩立意很新奇高妙,隻可惜不夠清晰明了。若是將‘仰起頭來,看見的巍峨高大的建築,低下頭來吟誦不絕’改為‘仰起頭來極想攀援上去,低下頭來,謙心下拜。’那麼這詩的精神意境全部描畫出來,而也隻改三個字就行了。”陳製錦為之雀躍稱妙。樊明征學識淵博崇尚古人,尤其精通隸書、小篆。我所得到的兩漢時期的金石文字,都是他贈送的。他死了之後,我題了一副挽聯,意思是:“黃泉之下高士又得良朋好伴,在他活著的時候,原本就是被當做古人前輩看待的。”三十六

靖逆侯張勇,字非熊,開國之初,國家剛剛安定下來,他就提著一把寶劍,闖出關外,求見英王,英王覺得他是位奇才。在甘肅任提督時,知道吳三桂將要謀反,命他的兒子雲翼抄小路進入京都,告發吳三桂的作亂陰謀。康熙帝親自解下禦袍賞賜給他。平定叛逆,功成之後,皇上贈號為襄壯。相傳他祖父夢見夏侯悖時,靖逆侯出生。靖逆侯死後葬往墳地,掘地得到夏侯悖的碑碣,豈不是一樁奇事!他生性喜好吟詩,作有《過崆洞》詩,詩中說:“蚩尤與黃帝交戰之後,天下久久沒有再動幹戈。這個地方還存有訪道問仙之名,萬裏山河,一片清平,沒有戰事。這裏鬆風連陣,鳳鳴鳥唱,一派寧靜詳和的仙境氣象。”

三十七

人們長久地盤算謀求一件事,然而卻難以實現,那麼心中的願望就漸漸變得淡薄起來。何士頤秀才作過一首《感懷》詩,詩中說:“本是可有所作為的人,由於貧困,卻是終日無所事事,事情實在難以辦成,這種願望慢慢就平淡下來,不再那麼強烈了。”這真是徹悟之後而作的感慨!他其它的詩比如:“貧窮困苦之中還要青樓買笑,這實在是自身的苦惱啊,年紀已老,卻還如此多情,也許是長壽的征兆罷!”“因為要不斷讀書,所以時時展開,詩為了要不斷修改刪留,所以都把它們抄下來。”這詩中所含都不愧是風雅詩人所有的意趣。他死之後,我得知消息,迅速派人到他家中,搜尋出他的詩稿,有三百多首,我就安排將其刻版印刷出來,底版藏在隨園。

三十八

我在沐陽任宰令時,淮安儒生呂文光,在沭陽一家姓吳的家中坐館教書。他的一個學生赴童子試時,呂文光代他寫文章,被我發現逮住;我因為喜歡他的文章寫得好,不但不治他的罪,反而請他為我家的教書先生,並把我的小姨妹許嫁給他。呂文光和我的《春草》詩,詩中說:“不要由於纖弱柔嫩而怨說是因為承受雨露太少的緣故,這奇異靈驗的草藥不知治救了多少人。”又說:“何必一定要到蓬萊仙山上紮根生長呢?本來都是同樣受天地之愛,共沾雨露的。”

我笑著說:“這是縣令作的詩,而不是翰林作的詩”後來果然在辛未年中了進士,在滑縣任知縣。

三十九

江西的魏允迪,字懋堂,為人豪放爽快,不拘小節,曾任中書侍讀之職,因為撫軍公子的緣故,把家中的錢財資物花個一幹二淨,並因此丟了官。

他作有《詠山中積雪》,詩中說:“深山一片靜寂少有人行,溪水潺潺流過。天降大雪,漫天遍野,白雪茫茫。聽前邊村子的人來說橋給雪壓斷了,看來索債的人是難以過來了,這真叫我高興。”“滿眼都是青青翠竹,修竹挺拔直指雲霄,風肆虐地吹,積雪壓枝,竹子垂俯於地。不要驚詫何以竹子竟無傲骨氣節,一經潦倒淪落,它也不得不委屈低頭。”又有一首詩《出門》,詩中說:“任憑兒女們牽著我的衣衫,為我送行,我揮著眼中熱淚,頭也不回地走了。”讀了真叫人傷感歎息。魏允迪是當年和我一起參加殿試的朋友。

四十

蘇州抬山轎的轎夫十分狡猾不老實,遊山玩水,身著華麗衣服的浮華少年往往多給他們一點錢,那麼若是遇到了容貌姣好的女子的車,便故意往上撞,或者幹脆停下一會兒擋住車。

商寶意先生作詩說:“正好碰上和轎夫爭路,相持不下,因為這一停駐,反而能把車中美人看個夠。”

虎丘山坡有五十多級台階,婦女坐轎下山,心裏怕摔倒掉下去。往往倒坐轎中讓人抬著走。鮑步江有《竹枝詞》說:“妾倒退下山,郎隻管跟著看,省得讓郎一步一回頭地看。”

四十一

李商隱作有《詠柳》詩,中有一句為:“堤畔幽遠,楊柳煙籠霧繞,垂枝依依,順著長堤而生,似乎要隨堤而去。”真是寫盡了柳的意態情狀。這和唐朝人寫的:“山從遠處看,方顯出它的全部韻致形容,大江奔流,大地似乎要隨之奔走。”同樣都是反複推敲,嘔心瀝血,凝煉而成。粗才不體味其中的精妙,隻是輕輕讀過,毫不留心品玩。吳竹橋太史也有詩句,與之相仿佛,為:“水中的人影和水邊的人相隨而行。”

四十二

陸魯望路過張承吉在丹陽的舊居,進去觀訪,說道:“承吉善於即景選擇恰切的題目,內容、立意也好。一句一字都不能放在別處照搬下來。這是才子中最為難得、最為傑出的一點。”我深愛這句話。古代的文章之所以能夠流傳到今天,是因古人能夠針對眼前景物、事情,心有感觸而作。就如畫家摹畫事物,點筆描畫之處,皆有生氣,因此能夠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若不是這樣的話,那麼一切話,古代的人都已經說盡用完,為何唐、宋、元、明等曆代的才子還是層出不窮,代代相隨,能夠自成一家,其風格語氣體裁還會使人耳目一新呢?就像宴請一位客人,安排一個晚上的酒席,開口閉口都要把握一定的分寸,說的話必須和這個人或這件事的實際情況相貼切吻合,絲毫不能從別處照樣搬來,這才是寫作中的內容、題目的高妙之處。如果今日所吟詠的詩,明日仍然可以這樣詠,贈給這個人的詩,也可以拿來贈給別人,這詩便是陳詞濫腔,空套子,沒有真實內容,並且是腐爛陳舊之物。尹文端公在製府官署中時,冬天的一日,招集秦、蔣兩位太史和我一起飲酒,尹公說道:“今天席桌上的人,都入過翰林院,並且又都是一個衙門的,請大家即景各人賦上一首詩。”蔣太史的詩先作成,第一句為:“正當中午之時,受邀赴宴的人停下車了。”尹公笑道:“這詩是寫教官請客吃飯的。”秦太史便有所畏懼,不肯下筆寫。我也知難而退。尹公不答應,於是隻好呈上一首詩:“平泉小集夜色沉沉舉起酒杯開懷暢飲,座上眾人都滿麵春風,十分盡興,都忘了自己是鬢發斑白的老人。元老偶然開了東閣,難得這群翰林老神仙共聚一堂,暢飲歡敘。”尹公讀了,大為高興,評論道:“一張開口,便把全部的內容都包括進去了。白居易誇獎劉禹錫的《金陵懷古》詩,‘前麵四句已達到精彩絕妙的境地。’說得就是這個道理嗬。”

四十三

我每次作詠古、詠物詩,必定要把關於這個題目的書籍尋查翻閱個遍,然後等到詩歌作成之後,仍然不引用任何典故。我常常說,眼前有典故而不引用,就像有權有勢而不炫耀一樣。

四十四

熊掌、豹胎是食物之中最為難得的珍品,可是若是生吞活剝,不加精心烹調就吃下肚去,還不如家常的蔬菜有味。牡丹、芍藥,是花草中最為富貴豔麗的名花,若是剪裁彩色絲絛來仿造它們,那還不如田野裏的蓼草野花來得自然。風味必須鮮美,意趣必須真實,人必須知道這一點,然後才能和他一起議論詩歌的優劣。

四十五

襄勤伯鄂容安公,喜好吟詩,好像有前世的悟性一般。他在《竹林寺》中說:“初次來到這個地方,相逢的人卻仿佛是舊時相識,怎麼見得我前世不是僧人?”《悼亡》詩中又說:“最可憐懷中的小女兒,錯把長眠不醒當做暫時的酣睡,真叫人傷心。”

《記》中說:“學了以後,才知道自己有不足之處。”由此可見,凡是自滿自足的人,都是不愛學習的人,也難怪他們夜郎自大,自認為很了不起。鄂公有《題甘露寺》詩,詩中說:“到了這個地方,窮盡目力,已可望千裏之遙,誰知才登了一層樓。”方子雲有《偶成》詩,說:“自己以為目中所見,已是窮盡了千古景物,誰知道海外還有九州這麼廣大的地方呢?”

四十六

過去的人談論香山居士白居易的詩,認為沒有一句不平易自在:這是與他為人隨和有關。而王荊公安石的詩讀起來,沒有一句平易自在,這也與他為人執拗乖僻有關。以我拙見,荊公的古文可和韓愈的文章相匹敵相媲美,遠遠超過宋代其他人的文章,宋代人隻有甘拜下風。說到詩,王安石卻終身沒能入得門徑。尤其可笑的,是他將杜甫的“天闕象緯逼”改為“天閱象緯逼”。把王維的“山中一夜雨”改為“山中一半雨”,把“把君詩過日”改成“把君詩過目,“關山同一照”改為“關山同一點。”這都是把好詩改成劣詩,點金成鐵的做法。一般來說,宋代的人喜歡炫耀自己知識淵博品味高雅,又喜歡穿鑿附會:因此這種剜肉生瘡,去精華添糟粕的做法很多,難以一一舉例說明。杜甫詩中說:“天子呼來不上船”,這裏指唐明皇在白龍池召見李白的事,船在此處指的是舟船之意。然而《明道雜記》中說:“船,是衣領的意思。蜀地人把衣領稱為船,這裏是說李白衣冠不整前去見天子。”李白為人雖然狂放不羈,然而也不會放浪形骸,意氣用事,荒唐到這種地步。蘇東坡的《赤壁賦》中有一句:“而吾與子之所共適”,適,閑適的意思。羅氏在《拾遺》中則以為:“適,應該是‘食’字。”根據是佛教之中,把睡稱為食。若是真的這麼理解的話,那麼這與上文的風格、意思不相諧調,不倫不類。東坡雖然說愛好佛學,也必然不會自己亂了自己文章的體例。杜甫詩中有:“王母晝下雲旗翻”,這裏的王母,即是西王母。而《清波雜誌》中把“王母”解釋為鳥名,則鳥與雲旗毫無關係。王勃的《滕王閣序》中有:“落霞與孤鶩齊飛”,這裏的落霞,指的是天空中的雲霞,與野鴨不是一類事物而同在一起類比,文章才顯得活潑鮮明,極盡妍妙。吳獬的《事始》中則以為落霞是一種飛蛾,則蟲鳥並飛,意趣全無,味同嚼蠟。杜牧的《阿房宮賦》中有“未雲何龍”一句,這裏是用了《易經》中“雲從龍”之意,而《是齋日記》中則認為這是從了《左氏》中的“龍見而雨。”宮中,並不是祭拜之地。蕭統《文選》有詩為“掛席拾海月”,此句妙就妙在“海月”是不能撈的。為《文選》作注的人非要說“海月”是蚌蛤之類的東西。這樣說來,那麼這首詩的作者看來不過是一個摸蛤蚌的老頭子罷了!杜甫詩中有:“無風雲出塞,不夜月臨關。”這裏的精妙之處便在於沒有風而雲湧,不是夜晚而月出,為杜詩作注的人,卻以為“不夜”、“無風”是地名。那麼何地沒有風?何地沒有月?何必非要這兩個地方才有風,才有月呢!“三峽星河影動搖”,是即景之語,然而為杜甫詩作注的人,非要引用《天官書》的說法:“星動乃是用兵打仗的征兆”。未必天下太平之時,星河之影就不會晃動了!宋子京親手抄杜詩,把“握節漢臣歸”改為“禿節”。“禿”字比不上“握”字傳神。劉禹錫作《瀼西》詩,詩中有:“春水轂紋生”,這裏明明是春水剛剛漲滿的意思,是晏元獻則把“生”理解為生熟的生。難道說織綺絲的,一定要用生絲,而不能用熟絲?東坡作的《雪》詩用“銀海”、“玉樓”這些詞,不過是說明雪色潔白,而用銀玉之類的字樣來比喻,這也是詩家常事。而為蘇詩作注者,一定要說這是對道家眉目的稱謂。看來當大雪紛飛飄揚之時,雪花專門飛入道士家中,而不飛到別的人家去。《明道雜誌》中說:“東坡詩中有:‘客行萬裏半天下,僧臥一庵初白頭’。黃元以為‘白’字不能對‘天’字,於是妄如篡改,把‘白’換成‘日’,論對仗倒是夠工整的了,但‘初日頭’三個字意思上卻講不通。”《秋日》詩中有:“芳草不複綠,王孫今又歸”。這裏“王孫”就是公子王孫之意。宋代有人說:“王孫,乃是蟋蟀。”引《詩緯》上說:“楚地人將蟋蟀呼為王孫”。又以為是“猿”,引用柳宗元的《憎王孫》為證。淵博是夠淵博的了,隻是意趣俱失,索然無味。《冷齋詩話》中說:“太白有詩:‘昔作芙蓉花,今為斷腸草。’根據陶宏景的《仙方注》‘斷腸草又叫芙蓉’來的,可見詩人沒有一句閑而無用的話。”方密之笑道:“太白真冤枉!草不妨同名,詩人哪有心去做藥師父呢!”類似這樣的例子,毛病都是從鄭康成那裏開始的,鄭康成(鄭玄)注《毛詩》“美目清兮”為“目上為明,目下為清”。那麼“美目盼兮”“盼”又是何物?注“亦既覯止”為男女交媾之媾。注“五日為期”為“妾年紀未到五十歲,必須五日歡愛一次,若未能如此,便因此思念丈夫。”把“胡然而天,胡然而帝”解釋為“天空中霞電交加,上蒼發怒。”將“言從之邁”解釋為“要以自殺來相隨”。這也過於迂腐荒誕了。自此首開惡例,使後人仿效。堯時,有老人擊壤而歌,壤,是指的土。而周處的《風土記》中則說:“壤,是用木製成,有三尺四寸那麼長。”引用皇甫元晏十七歲時和他從姑之子在路旁擊壤為證。不知堯時哪來的木壤,即使真的有,那麼何以經曆了夏、商、周三代而卻不見於詠唱呢?要知道周處的《風土記》,也是宋代人偽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