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
詠古詩有寄托當然十分妙,也得要讀者能知道你寄托的意思,而後才覺得你的詩寫得好。
盧雅雨先生身長不滿三尺,人叫“矮盧”,故而寫《題李廣廟》說:“在人間自有千秋容顏,不在乎骨相中是否有封侯相。”薛皆三進士,門生很少,寫《題桃源圖》說:“桃花不加拒絕,源頭來路要靠自己去找。”我病好後補官,不到四十歲,寫《題邯鄲廟》說:“黃梁美夢還不到做完的時候,這樣的夢又何妨再做一回。”
三十二
從古到今隻要有權貴當朝,沒有人能和他們和協一致的。宋人有《登山》詩說:“一直到天門最高處,不能容物隻容自身。”唐人寫有《閨情》詩說:“要不是身和影是一體,未必就能相互容忍。”《宮詞》說:“聽說有新的美人進來,六宮粉黛全都默默無語一齊憂愁。”又說:“三千宮女像花一樣美麗,哪個春天沒有哭過呢?”都可以說是說盡世情。
三十三
人有滿肚子的學問,卻無處施展,應當去鑽研考據的學問,必會自成一家。其次,是寫駢體文,盡可以大肆鋪排,何必借詩去賣弄呢?自《三百篇》到今天,凡是詩歌能留傳在世的,都是有靈性的作品,沒有堆雜起來的詩文。隻有李義山的詩,稍微多一些典故;然而都是由才情為中心,不專門地填詞造句。我續司空表聖的《詩品》,第三首便是“博習”,講詩歌創作必紮根於學問,所謂不先剔除糟粕,又怎麼能獲得精英呢。
近來見一些寫詩的人,全是糟粕堆砌,瑣碎零星,就好像剃和尚的頭發,拆襪子上的線,句句加注,這是將詩當考據來作啊。考慮到我講的詩歌危害,因此續元遺山的《論詩》,最後一首說:“天底下有叫泠癡的人,誤把抄詩當做寫詩。抄到鍾嶸《詩品》的那一天,就應該是他了解什麼是靈性的時候了。”
三十四
宋人談論詩歌大多令人不可理解。楊蟠寫《金山》詩說:“天盡頭有樓台橫在北固,站在樓上夜深萬家燈火時可以看到揚州。”這的確是金山,不能移動更換啊。而王平甫認為這是牙人量丈地界的詩。嚴維說:“柳樹低垂的池塘裏流水緩慢,花開的地方夕陽遲暮。”這明確寫的是靜境,沒有人道破罷了。而劉貢父認為“春水慢”就不必是“柳塢”。孟東野寫《詠吹角》一詩說:“像是打開了孤獨月亮的開口,能傾訴星星墜落時的心情。”月亮沒聽說過開口,星星又忽然有了心事。太穿鑿附會了,而蘇東坡卻稱讚為奇妙。這都是所謂的好惡故意跟別人不同呀。
三十五
我平素仰慕山左高鳳翰的名氣,卻不能見一麵。初之樸太守為我讀他的《送人》一首,說:“你為什麼昨天來,讓我們青燈綠酒歡樂之極,你為什麼又要今天離去,挽斷了馬鞭也留不住你。你來來去去總傷神,不如悠悠的陌路之人。”高先生字南阜,晚年胳膊有病,以左手寫字。盧雅雨哭他說:“再散發千金也要托著缽去施舍,已殘了一臂仍要寫文章。”高南阜珍藏著一方衛青的印,臨死時,贈給了陝中的劉介石刺史。此印為鬥紐方寸,篆法雖然很好,但是經過火烤,我見了,頗不當回事。《明史》裏記載也有一個衛青,此印未必就是漢大將軍衛青的真東西。
三十六
蘇州有個袁鉞秀才,自號青溪先生,痛恨宋朝的儒家之學,寫書數千言,專門駁斥朱熹。人以怪物來看待他。他年已八十多歲,還生了兒子,善於看病工於書法,詩歌大都是自己隨心所作,不落古人俗套。
他有《明覺寺題壁》一首說:“燈火熒熒滿法堂,僧人性愛清靜卻偏偏繁忙。也知道做世上的逍遙人,在上界去踏月吟詩。”《夏日寫懷》說:“風吹過去靜聽鬆子落地,雨後閑來無事細數草藥苗的多少。”《冬暖》說:“好像憐憫破舊的皮衣還留在當鋪裏,太陽推開薄霧慢慢升了起來。”挺見他的性情。青溪先生解釋:“唯求則非邦也與?惟赤則非邦也與?”都是夫子的言論,不是曾點問的。人們都引認為怪。不知道《論語》何晏有過古注,原本就是作這種解釋。宋朝王旦十分惱怒人把“當仁不讓於師”中的“師”字作“眾”字解,認為它有悖於古意。卻不知道此說出於賈逵,並非杜撰。少見識的人,把不怪的事也認為奇怪。
三十七
元遺山譏笑秦少遊說:“有情的芍藥含著春淚,無力的薔薇臥晚枝。拈出昌黎先生的‘山石’句,才知道你寫的是女郎的詩。”這些論點十分錯誤。芍藥、薔薇,原是性近女郎,不近山石的,二者不能相提並論。詩題各有各的境界,各有各的宜稱。杜少陵的詩,火焰萬丈,然而也有“香霧繚繞著濕濕的黑發,清輝照著玉一樣的手臂”,“紛飛的蝴蝶相互追逐,並蒂的芙蓉成雙成對”這樣的句子。韓愈的詩,語氣硬邦,然而“銀燭還未燒盡窗戶已透出曙光,美女喝醉酒坐在那裏平添春色。”又怎麼不是女郎才能寫出的詩?《詩經·東山》說:“那新的確實好,舊的又怎麼樣呢?”周公是大聖人,看來也十分善於戲謔、幽默。
三十八
抱著韓愈、杜甫來淩架於別人之上,而又粗手笨腳的,這叫做權門托足。模仿王維、孟浩然以示清高,而又說話吞吞吐吐的,這叫貧賤驕人。開口就講盛唐以及好用古人韻的,叫作木偶演戲。故意走宋人冷僻詩徑的,叫作乞兒搬家。喜愛疊韻、次韻、剌剌不休的,這叫村婆絮談。一字一句,自注來曆的,叫作古董商開店鋪。
三十九
我歌詠《春草》,一時間和我韻的人很多;獨有徐緒和用“人”字韻,說:“踏在無邊的草地上前方似乎沒有路途,埋玉很深原來大有人才。”我為之歎絕。
其他的像周青原,說:“拾翠人暗暗丟下小金鈿,繡裙低礙踏青步。”嚴冬友說:“坐在小花苑裏心馳千裏之外,夢去朱門又是一年。”龔元超說:“春回大地人是難以預測的,為什麼門前的柳樹還無動於衷呢?”李炯參將說:“曠野有人知道酒醉醒來,荒園無主草長得高低不等。”這些詩作雖然都很好,卻不如徐緒的沉穩。
隻有程魚門有“隨春同來不同去”,七字覺得十分大方,可惜沒有把全首詩記下來。
四十
寫古體詩,最遲不過兩天,就能寫出佳作,寫近體詩,有時竟然十天也寫不出一首來。為什麼?因為古體詩地位寬徐,可認使才氣橫溢;而近體詩的妙處,在於不著一字,自得風流;追求自然不成,人力也沒什麼辦法。
現在有人動不動就輕視近體,而看重古風,大概是因為對於此道還沒有嚐出甘苦來。葉書山庶子說:“你說的固然對。然而人的功力不高,自然天成的妙句也不會無由而來。雖說是天音也要從個人功力中求得。”這話很有道理啊!
四十一
詩人家數很多,不可以抱著一個人的言論,就自認為是,而妄自菲薄前輩。要知道王維、孟浩然的清幽,卻不可以施於邊塞。杜甫、韓愈詩文矯健,未必便於譜成音樂傳唱。沈儉期、宋之問詩文莊重,到了山村野地也就顯得粗俗。盧仝險隆,一登上廟堂則十分粗野。韋莊、柳三變詩風雋逸,卻不適合寫長篇。蘇東坡、黃庭堅下筆瘦硬,在寫情上不拿手。悱惻芬芳,這種情調沒有溫庭筠、李義山、韓偓不行。屬詞比事,不是元稹、白居易、吳梅村就不行。
古人各成一家,早已留名而去。後人不得不兼從他們的各項優缺點,根據題目來行事。雖然才力筆性,各有所適合的,不容勉強;然寧願藏拙而不去寫還行,如果護自己的短處,反去笑別人的長處,就不行了。
所謂的以宮笑角,以白色詆毀青色,叫作陋儒。範蔚宗說:“人們都認識了同體的好處,而忘了容忍異樣的美德,這是個大毛病啊。”蔣苕生太史寫《題隨園集》說:“古來隻有這幾個筆杆,奇怪的是你都有他們的長處。”我雖然不能擔當此話,而心底卻暗暗向往。
四十二
古人的門戶雖然有各自的標新立異,然而也各有傳承。像《玉台新詠》、溫庭筠、李義山及西昆詩人得力於《風》。李白、杜甫文章有力,得力於《雅》。韓愈、孟浩然寫詩奇峻,得益於《頌》。李賀、盧仝的險怪,得力於《離騷》、《天問》、《大招》。元稹、白居易的七古長篇,得益於初唐四傑;而四傑又得益於庾子山和《孔雀東南飛》諸樂府。
今天的人一見文字艱險,便認為文體不正。不知道“載鬼一車”,“上帝板板”,已見於《毛詩》、《周易》啦。
四十三
詩宜樸實不宜取巧,但是必須是大巧後的樸實;詩宜談不宜濃,然而又必須是先濃後淡。這就像大貴人,功成宦就,散發解簪,便是名士風流。如果是少年紈褲,就作此種姿態,就應當鞭打責怪他。富人家雕金琢玉,別有規模;然後再用竹幾藤床,就不是村夫那種貧窮的樣子。
四十四
牡丹詩難寫出色,唐人寫的“國色早晨似乎酒醉未醒,天香夜晚直襲人衣”的句子,不如“嫩得怕人看見就傷害了,嬌美得讓人覺得會被太陽烤得消失了”寫得傳神。其他的像“因為價高沒人過問,因為太香了連蝴蝶也難以親近。”別有寄托。“買來栽在池館裏怕沒有地方,看到子子孫孫能有幾家。”寫得別有感慨。宋人說:“要看一尺春風麵。”十分俗氣!本朝沙鬥初說:“豔薄但妝扮十分莊嚴經常自重,明明沒有醉卻要人扶。”裴春台說:“一欄並力顯示出春色,百花甘心侍奉它的盛名。”羅江郵說:“未必美人就多富貴,從沒有過仙子不樓台。”胡稚威說:“不隻要冠壓三春顏色,真的能使人一世傾心。”程魚門說:“能教北方也成為香的世界,不負東風的就是這種花。”這幾聯,足以和古人抗衡。元朝人寫《貶牡丹詩》說:“棗花雖小但能結果,桑葉雖粗但能轉化成絲。隻有牡丹開得像鬥一般大,不成一事又空枝。”晁無咎寫《並頭牡丹》說:“月亮下應該相互做伴低低私語,東風吹來各自都有各自的憂愁。”
四十五
詩以比興為最好。王孟亭箴輿鎮守懷慶的時候,和盧焯中丞同年。王孟亭遭彈劾被罷了官。
二十年後,盧焯為浙江巡撫,王去拜見他,盧焯待他十分優厚,並答應為他薦舉。而王孟亭感歎自己老了,不想再談往事。有《西湖小集》詩說:“再移畫船春已經老去了,重撥紅色的琴弦反而生出悵恨。”
四十六
江陰明經翁照,字朗夫,住在嵇相國家。相國不和翁朗夫唱和就不吟詩,人稱他為“詩媒”。雍正乙卯年,以博學多聞被推薦。朗夫寫詩作謝說:“此身得以遇上裴中令,不去香山老此一生。”一時廣為傳誦。朗夫寫有《春柳》詩說:“千裏相依的隻有晚上的月亮,一生消受的隻有東風。迎來桃葉女似曾相識,猜出她的小名叫楊枝。”都是很漂亮的詩句。平生有謙遜的癖好,拜起不絕。年已八十,還熏衣裝飾容貌,一點胡子也不留。我們第一次相見,我知道他多禮節,就先跪叩頭,多時也不起來,先生感到愕然。我告訴別人說:“我今日謙遜得超過朗夫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