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1 / 3)

第三章

十七

公子楊搢,父親是笠湖公,任邛州刺史,公子從任上回家,他弟弟楊蓉裳向他索要蜀中的地方特產。公子贈他蜀椒,雅蓮,並附上一首詩:“久為官宦而並沒有什麼積蓄,一些土特產又值得了什麼。且打開箱籠查看,贈給你辛味與苦味。”

作有《雨後》詩,中有一聯:“樹下盤坐吹起紫玉笛,風吹葉動,嘩嘩作響,走近盛開的白蓮,人影也變得清香起來。”《漁父詞》中說:“若使世上沒有可以破獲的木柴,此身閑散下來,願意去做漁童。”

十八

隨園西邊有一座放生庵,我偶然到過那個地方,見裏麵住著一位清寒之士,衣衫破損鞋履也穿透了,桌幾上放有詩稿,題的是《夏日雜吟》說:“寶鴨裏插香點焚,客人吟哦不已,手裏摩挲萬軸牙箋。不知這樣的事何時才是一個盡頭,題筆著書反而怨恨古人太多。”我很驚異,問他姓名。他說:“名叫丁珠,字貫如,懷寧人,走訪親戚卻撲了個空,沒有遇到,後流落到這個地方。”於是我對他資助了一些錢財,勸他攻詩。又寫了信,推薦他到安慶太守鄭時慶公處。鄭公將其提拔為府案長,入了學,第二年即在鄉試中中了舉。

我記有他的《遣懷》詩:“我口中所想說的話,已是古人所說過的。我手中所想寫的,古人早已寫過。沒有生到古人前,而偏偏生於古人之後,十一二萬年後,你我皆化為烏有。等我再到這世間,不知道還遵從不遵從古人呢。”《詠淮陰侯》詩中有“淮陰侯韓信窮困不遇時,隻是餓肚的乞食之人,待他封王之後,也被草草誅殺。窮困之時不能保全自己,騰達之時也不能自保:千古以來人皆稱他為人中之傑,而我卻為此大笑。”

陳古漁特別喜歡他的一句詩,“江心風浪湧起十分險惡,而沙鷗偏偏飛得穩,船裏乘坐人很多而他鄉之客自是覺得孤寂。”

十九

乙酉年鄉試時,徽州汪廷叻秀才,以攻詩而中舉。他曾作過《路過淳安》詩,詩中說:“一葉扁舟依岸而泊,仿佛枕著江濱,邑縣很小像一個村莊而民風淳樸。出了城邑看千家萬戶房屋周圍都是竹木合繞,漫遊王日方識民間風情。烏雲垂壓,籠罩天空,使人不禁疑惑天是否要降雨,雨水細細地下,沒有聲響,河水上漲,幾乎要斷了渡口通道。能很快地指出故鄉方向但歸期尚早,倚門而望的親人看斷天涯歸路。”後來竟以母喪回家。

二十

盧抱經學士,有《張遷碑》,碑帖拓印十分精美。與他同年而中進士的秦澗泉非常喜歡,向他乞要。盧抱經不給他。

有一天,乘盧外出之際,秦澗泉潛入他的書房,拿取碑帖藏入衣袖之內。盧抱經知道後,一直追到半途之中,仍舊奪了回來。不到半月,秦竟暴亡。盧前往奠祭,完了後,忽然從袖中取出碑帖,哭說雲:“早知道你要與我訣別,我當時又何必這麼吝惜呢?如今我耿耿於心,不能釋懷,特來彌補自己的過失。”取出碑帖,在靈前焚燒。

我深為盧的義氣風範感動,為他做詩道:“一幅碑帖贈給老朋友,勝過別人燒十萬紙錢。季劄因為將劍心許給徐君,徐君已死,將劍係於徐君墓邊之樹,像這樣高尚的風範我很久沒有聽說過了。”

二十一

盧抱孫先生在揚州任轉運使,當時的名流都薈集於此,極盡東南壇坫之盛況。

己卯十月,我在官署之中飲酒,見他的小兒子盧謨,年紀才十五六歲,粉雕玉琢般,十分可愛。後來過了三十年,家庭沒落。公子雖然舉了孝廉然而卻漂泊不定,沒有歸處。曾經作過《上渤海公》詩兩首,說:“城中隻剩下我孤單一人,漂泊十年,浪跡天涯。桐花墮落滿地,懷中的鳥雀早已無蹤跡。又有誰再似當年向屋瓦上的鳥兒拋灑香飯呢!孤單一人身穿著粗布衣服,常受饑寒之苦,忙忙碌碌沒有安頓之時,蹣跚著雙足艱難地走著漫漫長途。這些年來同雞鴨爭食,不再是當年的小鳳凰了。”“拂拭雙目又知誰來賞識垂青於我?羽毛濡濕粘去的弱鳥願讓梳理羽翎。浩瀚碧海細細量來還比不上憂愁深廣,聞到黃粱香味感傷得涕零。誰養老母誰來憐憫遠客他鄉的淒楚,忍著饑餓勉強拿起殘經破卷來誦讀。想起當年伍子胥於吳市吹簫乞食,如我今日一介書生窮困潦倒,又何敢想望像向秀痛傷嵇康那樣來傷逝舊事呢!”

二十二

作詩巧妙而沒有刻意鑿磨的痕跡,渾身天成;運用典故而沒有堆砌填加的嫌疑,如信手拈手,這是到了晚年文章渾厚有成就之時的事。

若是初學寫詩之人,正是要下工夫去雕刻,才肯去費心費力;要用典故,才去孜孜讀書用功。

二十三

寶山的範起鳳秀才,字瘦生,有作詩癖。作有《詠梅》詩說:“淡淡的月,在雲際之間升了起來,一隻孤鶴踏著月下花影行走。”又有“大風一起,眾花嚇落,飄零水麵,仿佛要渡水而去;夜色沉沉,一輪孤月獨自當空相照。”都是可喜可愛的詩句。

萬華峰應馨贈落秀詩說:“身體瘦弱伶仃,可以用孤鶴獨立相比,命運多舛,仿佛與人有仇。”他平生的困頓坎坷可想而知。《送別》詩中有:惟有酒可以化做當前的眼淚來拋灑,詩歌能夠傳達表明別後的傷情。”《詠桃源》詩中說:“樹木蔥蔥,都生長在沒有苛政賦稅的地方,子孫後代常常譯讀未曾焚燒的書籍。”“避世而居,遁入此地,不知外麵天下屬於何人,生活在這仙境之地,而無君臣之綱。”範起鳳後來遭到奇禍,竟然得以免脫,最終還是潦倒而死。

二十四

吳下進士蘇汝礪,在黃陂任知縣,作有詩句如:“水麵波光粼粼,映著星空,仿佛星星落入水中,船在水上行駛,給人一種錯覺,像是岸上的樹在行走。”這與宋代人“放眼看遠山,相距遙遙看不清,猜疑山上沒有樹木,湖麵平靜如鏡好似水凝滯不流一般”很相似。我家鄉的王麟征有詩句是:“鳥雀在空中翻飛卻還依戀著樹叢,水波已經平定,照上去人影還是搖搖不定。”這與宋代人的“鶴在水邊窺看遊魚卻見到自己羽毛潔白的光,僧人來洗缽,水麵晃動,身影也在水中搖動開來”相似。李鐵君的詩句:“兩隻飛鳥打架雙雙墮到地上來,交纏環繞的蔓藤各自爬升到籬笆上。”這與唐代人詩句“蟬受了驚,飛到別的樹上去了,雀兒打架墮落到寂寂庭院之中”相似。

二十五

詩中情感愈是癡便愈是妙,紅蘭主人的《歸途贈朱讚皇》中說:“從漫漫的大戈壁灘歸來,到半途之中聽說你比我先入了京都。這一夜我做夢遇到了你,夢中與你相遇,不知你可也見到了我?”許宜媖有《寄外》詩,詩中說:“風拂楊柳,梅雨綿綿不斷,前麵的路途還遠著呢!身上不生雙翅如何能夠飛起來趕路!隻有你我今夜一同入夢,夢裏相逢,權當是醒時來細看。”

二十六

吳竹橋太史在湖上訪見我,贈我一首詩,有詩句“湖光清淩,水氣逼人,像要登上樓來一樣”。範瘦生的《觀梅太湖》詩中也說:“湖光粼粼,好似要映入樓中來。”兩個人的意思相同。吳竹橋的《題揚州天寧寺》中有“鈴上沾露,隨風作響,清脆可人的像說話一般,高塔危立,隨勢入雲,高遠得仿佛要隨雲而奔。”尤其顯得精彩絕妙。

二十七

歐陽修公文章學習韓愈,然而他所作之文,一點都不像韓愈的,這是他在唐宋八大家中之所以能獨樹一幟,與從不同的原因。歐陽修公寫詩學習韓愈,而自己所作之詩頗像韓愈的風格,這是他在宋詩之中不能自成一家的緣故。

二十八

七律詩開始於盛唐,就像國家剛剛締造建立,宮殿房舍粗陋簡樸,隻不過是先樹立好一個框架,創立修建一個大致的規模;而其中房屋的曲折幽深,精巧雅致,卻還不齊備。七律到中唐、晚唐才開始健全齊備,而到了宋、元之時則越來越精奇佳妙。

明朝的七子不知道這個道理,想入非非,要挾天子以令諸侯;結果是空架子雖紮了起來,然而其中的精妙之處都捐棄不用。正是《淮南子》中所謂:“鸚鵡能夠說話,而不理解自己說的話是什麼意思。”

二十九

朱竹君從學士降職翰林編修,分校之時得老名士程魚門為門生,一時間京都之中都傳為佳話。

他死後,張塤中翰做一首律詩來哭悼,後麵四句為:“引魂幡上書寫著前任學士的名字,青山之中有老門生前去送葬。從此以後再無人來痛哭前輩,如今拚卻雙眼中淚都傾灑給先生。”張塤的詩常常雕刻不自然,而唯獨這首詩卻雄厚沉著。

三十

鄭板橋喜愛徐青藤的詩歌,曾經刻過一枚印章,上寫道:“徐青藤門下走狗鄭燮。”童二樹也喜愛徐青藤,他在《題青藤小像》中說:“直到身死,目中也無明代七子,對他們鄙夷不屑,誰知道身後竟得中郎?”又說:“還有一盞燈傳與鄭燮,甘心做門下走狗列於門牆外。”

三十一

童二樹,名叫做鈺,是山陰詩人。他年幼之時,女史徐昭華曾把他抱到膝上,給他梳理頭發,教他學詩。

他長大後,佩服讚歎的詩人很是寥寥;而獨獨喜愛我的詩,十分傾心讚歎。無奈我們從來都沒有見過麵。

今年春天他在揚州,特地渡江來尋訪我。當時我正好遊天台去了,撲了個空,未能相見。

後來,童二樹又來信說要秋天再來相訪。我因為要去揚州,所以寫信告訴他不要來。後卻為別的事耽誤滯留下來。我到揚州之時,而童已經死了有十天了。聽說他臨終之時,聽見門簾掀動,門聲作響,都說我來了。我進入靈堂哭奠,作一挽聯意思是:“你到處都讚許推重袁枚,知道你懷抱千年銅鏡,來審視評議的,我特地趕來相訪,可恨我偏偏來晚了十天。”童二樹生病時,夢見兩個老叟,自稱是紫閣真人、浮白老人,手裏牽著仙鶴讓他騎上,童推辭說沒有收拾整理衣物。真人以詩來勸導他:“當初赤身來到世間,如今仍是赤身離開世間。渾身一絲都不要掛,又何況要麻絮呢?不若穿上五銖衣,隨風而起。”童回答道:“多謝真人招我歸去,殷勤地拿五銖衣來贈我。我真心願意隨從你們化鶴而去,依傍著先人在隴上飛行。”吟詩完畢,請求寬限日期。

紫閣真人伸出兩個指頭示意給他,果然過了二十天就離世而去。

二樹臨終之時,滿床堆的都是詩稿,有一尺那麼高,之所以懇切地盼我去,為的是給他校定全部詩稿而為他作一篇序文。我深為他的真意所感動,給他編定十二卷詩文,除了作序外又抄錄了他的《黃河》詩,中說:“一氣貫通,直奔大海,萬古以來的曆史都含在不息的水流聲中。劃開大禹治水時的甸,橫穿而來,直逼霸王城。什麼時候才有清平安穩的聖賢之治,使黃河之水從此清澈明淨起來。若是能夠借來可以登天入天河的木筏,也應該客星衝犯鬥、牛星了。”

《金山》詩中說:“三山名勝之地到底不同尋常,對岸居然有一隻篷船在飄流。樓台亭榭重重疊疊究竟能有多少,地麵隻嫌太狹窄。江河奔騰不息隻覺得天公好不忙碌。梵音隻能讓魚龍傾聽,佛麵對時分開水目之光。回頭相望,料想蓬萊仙山相距不遠,仰天幾聲長嘯,天地一片蒼茫。”他的五言詩如:“落花飄零水麵,隨著漿棹流轉,隔著密密樹林看山好似移動。”“螞蟻閑來無事,順著水爬,蜜蜂健壯有力,背著花粉飛回巢去。”“遠山一痕,看去天空中的雲就從天麵飄移過來,天空明淨無物,月亮徑直升了上來。”《觀潮》詩中又說:“氣湧起辟開水來,群星倒映水中,搖動不止。”《齒落》中說:“從此以後便不用以石瀨口了,所遺憾的是口不能關風。”七言詩中有:“秋聲像雨一般不知何處而來,將落的月亮猶帶霜花冷冷地照著人。”“風拂梅花落到紙上,剛作成的畫墨水還沒有幹。鬆枝上的雪落下來,撲降到琴弦上,發出一絲鳴響。”“旅居他鄉的客人總是聚到孤零零的館中,人之將暮,年老常常覺得晚秋太多。”“烹茶之聲摻雜著雨打樹梢淅淅瀝瀝的聲響,竹簾幽幽,與晴天下竹林籠著的綠煙相映襯。”“如果和正則同年而生,豈敢誇說前生是丁卯年的人?花自知嫵媚舒張開來,卻似含笑,流水有情,流過之時猶自帶潺潺之聲。”這些詩都是可以傳世的。二樹畫梅花,題了一篇七言古詩,疊“須”字韻有八十多首,神工鬼斧,精妙無比,愈寫愈奇。我向來不喜歡疊韻,然而讀了這首詩不覺讚歎稱絕。二樹臨終之時,命他的兒子扶起他,畫一幅梅花來贈給我。梅花畫成之後,題了三句詩,氣絕而亡。我拿這幅畫裝裱起來題上跋,傳給子孫們看,以表明從未識麵的交情,深切厚重到這種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