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決戰「輕應用」
視野
作者:張磊
中國移動互聯網行業發展至今,其競爭強度,用“白刃戰”來形容也不過分。而這其中,以App為代表的主戰場,更是開始了“貼身肉搏”。具備相當體量的公司已經在App領域內完成了初次嚐試,這期間並購事件不斷,並由此搭建出各自的競爭平台,其格局已初具雛形。
在這種格局下,App應用的體驗模式就成為企業在這一領域內克敵製勝的“法寶”。傳統App領域雖然依靠用戶保有量大、起步時間早等優勢,成為現今App應用體驗的主要模式。但不可否認的是,隨著輕應用(Web App)的興起,傳統App存在的依賴流量、需下載客戶端、占用係統內存等諸多弊端對於Android係統移動終端,已經使其不再適應趨勢的發展。
輕應用(Web App)這一概念在提出之時,即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得益於“雲”概念的啟發,輕應用開啟了App應用體驗的“質變”。針對Android係統移動終端的特點,輕應用對移動終端資源占用和優化方麵做到了最佳配比,較傳統App應用(Native App)的優勢顯而易見:無需流量下載升級、免安裝無內存占用、無通知欄推送和隱私風險等,這些優勢完美地解決了傳統App應用對Android係統開放性過強的威脅。
同時,輕應用在體現方式上也比傳統App應用依靠平台下載更加靈活,以UC和點心桌麵為例:UC近日發布UC+戰略,即將插件、應用、書簽等應用功能融合至UC瀏覽器上,使UC瀏覽器在承載著這些App應用的同時,發揮著應用程序和App應用平台的雙重作用;而點心桌麵則作為一種移動終端的界麵優化應用,集合了上千種App應用程序,用戶在安裝點心桌麵後可無需流量下載安裝即可使用各種App應用。
上述兩個案例僅是輕應用靈活性的個例展示,具體體現形式並非以某個領域特定功能的App應用為標準,其核心結構是以某一受眾廣泛或基礎應用性較高的App應用作為載體,將多種App應用集合於其中,使之成為一個包涵了多種App應用的超級App,從而進一步提升這種超級App的產品使用性和品牌美譽度。
作為App領域的“質變”,輕應用(Web App)的活力不僅限於此。針對不同的受眾端,日前百度推出的百度輕應用(Light App)為輕應用的實際操作開辟出不同的途徑。
環顧目前的App市場,已被劃分為兩大陣營:一種是高使用頻度和下載量高的超級App,如微博、微信、QQ和手遊等;另一種則是具有良好用戶體驗感,卻不具備知名度的小型App。雖然具備相同的銷售市場和存儲環境,但應用平台的機製卻決定大部分資源和流量隻能流向“前端”,即前邊提到的第一個陣營。那些成為“搖錢樹”的超級App,占有的市場優勢將愈加明顯;而占App應用市場2/3的小型App則成為了“僵屍應用”的主要構成部分,對App市場的正常、良性循環產生了巨大影響。伴隨著傳統App黃金窗口期的逝去,在這一領域,已沒有過多的機遇留給後來者了。
這樣小型App應用便遇到了分發瓶頸,雖然可能擁有很好的用戶體驗感或大量的用戶群體,但受製於渠道、營銷成本較高和知名度的不足等因素,使盈利很難形成規模化。
如果以曲線圖展示這種App市場現狀,全部注意力均集中在第一個陣營,即曲線頂端,而位於尾端的小型App應用群卻被忽視掉了,這就構成了“利基市場”的主要特征。百度輕應用正是在“長尾理論”的指導下,以搜索作為平台,雖然仍以C端作為服務核心,但在App構建上更傾斜於小型App,免費承載小型App並主動推送以解決其分發問題。這樣就整合了需求和銷量不高的產品所占據的共同市場份額,從而和主流產品展開競爭,甚至超越主流產品的市場占有率。
百度輕應用的這種運作模式,展示了輕應用未來發展的無限潛力,為我們拓展了輕應用的發展方向。現階段,雖然輕應用還具備一定的不足,但其自身具備的特性和與App市場的契合度,注定其必將取代傳統App應用市場是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