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公元11世紀,來自西亞的征服者塞爾柱土耳其人,入侵巴格達,強大的阿拉伯帝國開始解體。戰亂使不少基督教會、修道院遭到破壞,許多富人逃到東歐,朝聖者隻能從地中海乘船去耶路撒冷。羅馬教廷風聞這些消息後,借機煽動歐洲人的宗教仇恨情緒。恰在這時,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國在中世紀的別稱)皇帝亞曆克塞一世遭到突厥人的進攻,向羅馬求救。羅馬教皇喜出望外,他們早已圖謀重新統一教會,進而使穆斯林改信基督教。
1095年的秋天,羅馬教皇烏爾班二世在法國南部克勒芒召開的宗教大會上發表蠱惑人心的演說:“上帝的孩子們啊,我們東方的聖地耶路撒冷給異教徒占領了。這是何等的奇恥大辱啊。上帝要你們趕快去奪回我們的聖地。要知道,東方國家遍地都是蜜和乳,簡直是第二天堂,你們還不趕快響應上帝的號召嗎?”
烏二班二世宣稱,去東方將獲得大量戰利品,參加者可以延期償還債務。教會還欺騙農奴說,參加東征可以獲得人身自由,還答應饒恕他們的一切罪過,並且保證每一個戰死的人,他的靈魂都可以直接上天國。於是2萬名農奴,在一個叫彼得的教士率領下,浩浩蕩蕩地向聖城出發了。稍後,貴族們在安置好他們的家產後,也組織了一批較具傳統性的正規軍隊加入東征的行列。東征的參加者,都在衣服上縫上十字作為標記,因而稱為十字軍。這樣,由羅馬教皇和西歐封建主發動的、前後共8次、曆時兩個世紀之久的十字軍東征(1096—1291年)便正式拉開了序幕。
這場“十字架反對新月”的戰爭,除了收複聖地外,尚有其他的動機。貴族、王室,尤其是年輕人則希望在東征中獲得新的領地。或者說,他們參加十字軍的目的和平民一樣,在於渴望獲得現有的社會中所無法追求到的利益與機會。
11世紀,西歐國家城市興起,國內外貿易迅速發展。商人們把東方的貴重絲織品、精致香料和甘醇的葡萄酒大量地運回歐洲,極大地刺激了封建貴族對東方的貪欲。而一批批朝聖者到東方後,為那裏繁榮的經濟、宏偉壯觀的廟宇、宮殿和悠久燦爛的文化所吸引。於是,東方富庶的神話在西歐到處流傳。人們以為隻要對這個“地上天堂”進行一次遠征,便會帶來無窮的財富。教士們狂熱地宣傳:“這邊所有的不過是憂愁和貧困,那一邊有的是歡樂和富有。”
農奴渴望在那裏獲得土地和自由,騎士們夢想在東方發財致富、大小封建主希望擴展自己的領地,商人們熱衷於奪取東方的港口和市場,獨霸東西方貿易。現實的物質利益使社會各階層都緊急行動起來了。他們彙聚在一起,像浪濤一樣湧向東方。
1096年春天,法國北部、中部和德國西部窮苦農民組成的十字軍,首先分別從本鄉出發,踏上了征途。他們衣衫襤褸,有的還拖家帶口,幻想著到富饒的聖地去安家樂業。然而,這批烏合之眾的“窮人十字軍”,曆盡艱辛到達小亞細亞草原時,他們遇到的是塞爾柱土耳其人裝備精良的鐵騎。一場惡戰之後,“窮人十字軍”大部分被殲滅,隻有一些人僥幸逃回,他們帶回的不是金銀財寶,而是悲傷與慘痛的記憶。秋天時,由騎士組成的十字軍,開始從法國、意大利和德國西部出征。他們由封建領主率領,武器準備精良,組織也比較嚴密,總數約四萬人。經過小亞細亞半島,向耶路撒冷挺進。
這時的小亞細亞和巴勒斯坦等地處在塞爾柱土耳其人的統治下,實際上已經分裂成一些各自獨立的小國。麵對這支強悍的十字軍,這些小國難以組成統一的反抗力量。十字軍一路得以勝利進軍。終於在1099年7月,攻陷了耶路撒冷。瘋狂的十字軍士兵,開始了大規模的搶劫和屠殺。在著名的阿克薩清真寺,一萬多名無辜的平民男女老幼全部被殺死,鮮血流成了小河。
十字軍在宮殿、寺院和民居四處搜掠著金銀財寶。他們居然訂下這樣一條規矩:誰先闖進某家宅院,誰就是這座宅院的主人。整座城市被洗劫一空,十字軍將士人人都發了大財,一夜之間變成了富翁。
十字軍在他們占領的地區建立起了幾十個十字軍國家,最大的是耶路撒冷王國,此外還有安條克公國、的黎波裏伯國等。
由羅馬教皇煽動起來的對東方赤裸裸的侵略,前後共有八次,延續的時間達200年之久。以侵占耶路撒冷告終的這一次是第一次,所以曆史上又稱它為“第一次十字軍東征”。
然而,這些國家並不穩固。到1187年,東方人民在能征善戰的領袖薩拉丁領導下,最後消滅了十字軍主力,收複了耶路撒冷。德國皇帝、英國和法國的國王又組織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十字軍東侵,也都以失敗告終。
13世紀初組織的第四次十字軍遠征,計劃是乘坐威尼斯船隻去進攻埃及。而在威尼斯商人的慫恿利誘下,十字軍的進攻矛頭指向了東羅馬帝國。這批歐洲騎士,毫不留情地進攻和搶劫了信奉同一個“十字”的國家,早已忘記了收複“聖地”的聖諭,暴露出了他們所謂的征討異教徒不過是侵略的借口。拜占庭帝國近千年的文化藝術珍品遭到徹底的搶劫和破壞。
十字軍遠征共進行了8次,曆時近200年。到1291年,十字軍占領的最後一個陸上據點阿克城被穆斯林攻克,至此,十字軍東征告終。
在十字軍東征中,歐洲的騎士、封建領主和教會大發橫財,卻沒有給勞動人民帶來任何好處。許多農民被編入十字軍後,一路上受凍、挨餓、生病、陣亡,還有不少人被抓去賣為奴隸,成千上萬的農民就這樣慘死他鄉。
而最悲慘的還是“兒童十字軍”。那是在1212年,在教皇和封建主的哄騙、煽動下,3萬多名兒童參軍。他們大多是農家孩子,年齡不超過12歲。在法國馬賽集合後,被送上木船渡海“東征”,結果,有的船遇風暴,沉入大海;有的船到埃及,船上兒童全被船主賣為奴隸。在德國,也有2萬兒童受騙參軍。他們好容易翻越阿爾卑斯山,就餓死了一大半,剩下幾千人到了意大利,又被拐賣不少。“兒童十字軍”坑害了五六萬天真無辜的孩子。
從1096年到1291年間,這場斷斷續續進行的近200年的十字軍東征,不僅給東地中海地區的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也使西歐人民作出了重大犧牲。但是客觀上,它又起到了促進東方文化和商業交流的作用。戰爭狂人理查一世
為了重新占領被伊斯蘭教徒收複的耶路撒冷,西歐準備發動第三次東征。東征的十字軍由德國皇帝腓特烈一世、法國國王菲利普二世與英格蘭國王理查一世的聯軍組成。理查一世就是被英國人稱為“獅心王”的戰爭狂人。
理查一世是英國金雀花朝的第二代國王。他長得強悍魁梧,膂力過人,驍勇好鬥。絕不因為他是一個國王,就是在不講身份的條件下當時國中也沒有一個人同他交鋒打得贏他。這個人聽到刀劍砍擊之聲,如同欣賞悅耳的樂曲一樣感到舒服愜意。他把馳騁疆場看作兒戲,參加一次戰爭,就好像過了一把癮,不打仗對他來說,簡直比生病還要難熬。
所幸的是這個窮兵黷武的國王,還不算生不逢時。他繼位後,正趕上歐洲最時髦的“聖戰”——十字軍東征。他如魚得水,在位的10年間,全都泡在了東征阿拉伯和歐洲大陸的軍事衝突之中了。10年間,他在他的本土上呆過兩次,僅僅半年左右的時間。第一次是舉行他的加冕典禮,他在英國住了4個月,應酬一些必不可少的活動和禮儀。第二次就是他被俘獲釋後,被人家強行送回英國,住了兩個月。這個不愛江山愛戰爭的昏君,並沒有和他的國家脫離關係,他並不能依戰養戰,他要求國內源源不斷地為他輸送糧食、彈藥和物資。他任命的大臣隻要能橫征暴斂,為他榨取軍費就是好家夥。總之,英格蘭就是他的戰爭銀行。據說,他的父親、先王亨利三世為他留下了不少於10萬馬克的存款,但這對他簡直是微不足道,他花個精光以後,還欠下了一屁股外債。為了籌措軍費,他還不時地尋求合適的買主,準備把倫敦賣掉。
1190年7月,他用巨額的軍費武裝了4000騎兵、4000步兵和一支由上百艘戰船組成的艦隊,與德、法組成聯軍,進行十字軍第三次東征。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他的夥伴德皇腓特烈一世也是一個戰爭狂、殺人狂。據說他身材高大,容貌奇偉,長著一口紅色的胡須,所以人們稱他為“巴巴羅薩”,意即“紅胡子”。紅胡子於1152年20多歲繼承王位,第二年就出師意大利,兩年之後,敗退而歸。以後,隻要稍聚實力,即向意大利進兵,先後達6次之多,曾經焚毀米蘭城。在第二次入侵意大利圍攻克裏馬城時,用50名俘虜當擋箭牌,阻擋矢石,為德軍開路。他曾命令砍下俘虜的頭顱,讓士兵當球踢著玩耍。以此培養他的士兵殘忍鬥狠的野蠻精神。意大利人說,他的胡子是鮮血染紅的,對他恨之入骨。隻有他的後代子孫法西斯分子希特勒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這個戰爭狂人在製定陰謀襲擊蘇聯的作戰計劃時,把他的戰爭行動代號稱之為“巴巴羅薩計劃”,可見他對腓特烈的緬懷之情。
紅胡子腓特烈以極大的熱情參加了第三次十字軍東征的活動,可是出征不久他就掉在小亞細亞南部的賽勒夫河裏淹死了。統帥既死,德軍不得已便撤回歐洲。
盟軍撤出戰鬥,理查一世不為所動。1190年9月,他進兵西西裏,遭到西西裏國的奮勇還擊,西西裏國王親率大軍與理查一世交戰,理查一世大獲全勝,占領西西裏島要地墨西那。
1191年3月,理查一世繼續率軍東進塞浦路斯,將其征服。6月,十字軍抵達地中海東岸,聯軍合圍並攻阿克城,十字軍攻占了該城,進城後,理查一世的士兵一次就屠殺無辜的伊斯蘭教徒2000多人。
英、法、奧三國聯軍缺乏統一的指揮,理查一世所率領的英國實力最強,成為戰爭中的主力,由此,理查一世更加驕橫狂妄,好大喜功。再加上分贓不均,聯軍內部出現裂痕。法、奧軍隊便拋棄了理查一世,另起爐灶,以得勝之師返回歐洲。
理查一世卻繼續鋌而走險,孤軍深入,繼續與東方伊斯蘭國家作戰,在阿爾薩夫重創穆斯林強國薩拉丁的帝國軍隊後,更加不可一世。同時縱容部下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他兩度率孤軍進逼耶路撒冷,但是卻遭到伊斯蘭教徒的英勇還擊。由於他的軍隊連續作戰,人困馬乏,已呈勢單力薄之狀,在他的軍隊距離耶路撒冷隻有幾公裏遠時,這個殺氣騰騰的凶神已是力不從心,隻能望而卻步了。此後,他勉強地解救了十字軍國的一些軍事危機,並且與薩拉丁簽約,準許朝聖者自由前往聖城耶路撒冷朝聖,便撤退回國了。第三次十字軍東征以理查一世的最終失敗而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