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薩拉丁收複耶路撒冷
薩拉丁是突厥族庫爾德人,1137年出生於伊拉克北部的提克裏特城,在巴勒貝克和大馬士革長大。他的叔父阿薩德在敘利亞努爾丁王國當大將軍,薩拉丁長大後在叔父手下任職。他為人有勇有謀,屢建奇功。
這位高大的突厥人,體型極其勻稱,相貌漂亮而又端正,那強壯的肌肉蘊藏著驚人的力量,顯露出不可摧毀與戰勝的英武氣概。
1169年,薩拉丁擔任了埃及法蒂瑪王朝的宰相。他重建埃及軍隊,擢升同族親信,擴大了個人勢力。1171年,薩拉丁推翻了法蒂瑪王朝,自立為蘇丹,建立了阿尤布王朝。接著,他斷絕了和努爾西王國的臣屬關係,宣布阿尤布王朝獨立。
由於治國有方,體恤百姓疾苦,又實行宗教寬容政策,薩拉丁深得埃及人民的愛戴,也使西亞和北非的伊斯蘭教小國對他心悅誠服。1183年,他率軍攻占阿勒頗,滅了努爾丁王國。1185年,又攻克摩蘇爾,統一了埃及、巴勒斯坦、敘利亞、伊拉克北部、漢誌和也門,完成了東西夾擊十字軍國家的部署。
耶路撒冷王國的國王深怕薩拉丁的勢力對他造成威脅,想主動和好,便寫了一封非常友好的信準備交給薩拉丁。
薩拉丁接到了律西安的信,信中洋溢著友情,並請求與他會麵,麵談有關事宜。薩拉丁接受了。會麵那天,王宮裏燈火輝煌,薩拉丁和律西安滿麵笑容,談得很和諧。最後,兩人簽訂了自由貿易協議。
薩拉丁以為簽訂了協議,自己管轄的範圍擴大了,下一步要盡快治理好這些地方。沒料到,耶路撒冷的將領根本對協議不理睬,他們私設關卡,亂收稅款,搶劫商旅,還不時進攻穆斯村的聖地和麥地那。
律西安手下的十字軍將領們十分驕橫,不服從國王的命令,也不遵守協議。薩拉丁得到確切的消息後,非常氣憤,決定發兵教訓那些將領。
1187年,薩拉丁從各地調集阿拉伯聯軍六萬人。教場上彩旗飄揚,戰鼓咚咚。士兵們精神抖擻地接受薩拉丁的檢閱。薩拉丁望著一個個生龍活虎的士兵大呼道:“士兵們!你們都是穆斯林的子孫。多少年來,我們受盡了十字軍的侵淩。基督教徒一直把我們視為敵人,千方百計地要把我們全部消滅掉。我們有真主的保佑,不會讓他們的陰謀得逞的。真主偉大,讓我們把法蘭克人趕出耶路撒冷去吧!”
他的話音還沒有落,教場上立刻響起了驚天動地的歡呼聲。士卒們舉起手中的武器,不斷地高呼著,群情激憤,鬥誌昂揚。就這樣,薩拉丁發動了對十字軍的“聖戰”。
1187年7月4日,薩拉丁在巴勒斯坦的哈特丁擺開了戰場。他身先士卒,率領士兵向十字軍衝殺過去。他奮不顧身地與敵人搏鬥,並有條不紊地指揮著士兵。不一會兒,便使敵軍陷入了重圍。薩拉丁見敵人已成了甕中之鱉,這才鬆了口氣。他站在高崗上,見敵人落荒而逃,立刻命令一支隊伍埋伏在敵人的必經之路。一場惡戰,十字軍除少數騎士逃脫外,其餘主力被一舉全殲,國王律西安手下的大小十字軍將領都作了俘虜。
薩拉丁乘勝進軍,迅速占領了巴勒斯坦境內的要塞和城鎮,切斷了耶路撒冷的對外聯係和給養供應。10月2日,律西安見大勢已去,隻得不戰而降。耶路撒冷這座被十字軍侵占達八十八年之久的聖城又回到了穆斯林手中,阿克薩清真寺裏又響起了朗朗的誦經聲。
薩拉丁率領隊伍進入耶路撒冷前,宣布道:“一定要恪守伊斯蘭教法規,不得搶劫一切財物。凡是基督教徒,均有信仰和來去的自由,願去者聽其自便,願留者不受歧視,俘虜交納贖金後可以獲釋。”
耶路撒冷的百姓見薩拉丁率領隊伍進城,一直提心吊膽,以為一場搶劫是在所難免了,沒有想到一切如舊,秩序井然,沒有發生任何搶劫事件。這與當年十字軍進城時的情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令人們意想不到的是,實在無力贖身的二千名基督徒,最後也都被一齊釋放了。
一些將領們對作惡多端的十字軍將領不知如何處置。薩拉丁說:“這群惡人就由我親手處置吧。不過,一向主張與穆斯林和平共處的國王律西安要另當別論了。”說著,他命令道:“有請律西安國王。”
當律西安國王走上大殿時,薩拉丁待之以禮,奉為上賓。
薩拉丁的寬容和仁慈征服了人心,很多十字軍騎士與家屬受其感召,不再與穆斯林為敵了。他們說:“薩拉丁比十字軍騎士更具備騎士風度。”
薩拉丁成了深受阿拉伯人民愛戴的民族英雄。薩拉丁在位19年,他關心教育,開辦學堂,興修水利,發展貿易。去世時,他沒有任何遺產。非凡的腓力二世
公元10世紀末,西歐北方的諾曼人入侵法國。在抵禦諾曼人入侵的戰鬥中,巴黎伯爵羅伯特家族嶄露頭角,指揮有方,將諾曼人擊退,保住了巴黎,使法國的中部和南部免遭諾曼人的踐踏。從此,羅伯特家族聲威大振。
公元987年,羅伯特家族中號稱“法蘭西大公”的於格·卡佩被推選為國王。從此,法國開始了卡佩王朝的統治。
1135年,征服者威廉一世的兒子英王亨利一世去世。由於他沒有子嗣,英國的封建貴族為了爭奪王位,進行了長達十幾年封建混戰。爭奪的結果是1154年亨利一世的外孫子——法國安茹伯爵登上了英王的寶座,稱亨利二世。由於亨利二世的父親喜歡戴金雀花,故稱金雀花王朝,也稱安茹王朝。
亨利二世在繼承英國王位之前曾是法國的大封建主,被稱為安茹伯爵,在法國占有大片的領地。登上英王寶座之後,領土進一步擴大,其統轄的疆土竟是當時法王領地的六倍,史稱“安茹帝國”。亨利二世統治著三分之二的法國領土。
英王在法國占有大片領土,這對法王始終是個威脅。法王要想加強王權,和英王的衝突是在所難免的。
卡佩王朝的腓力二世是法國曆史上一位很有作為的君主。他辦事果斷,講求實效,為達到目的不擇手段。當他還是一個少年時,就顯露出了驚人的魄力。即位時,他隻有十四歲,就決定振興法國,尋求自強之路。一天,他在讀書時,向自己的老師請教道:“群雄割據,山河破碎。我身為國王,僅擁有巴黎到奧爾良一線狹長地帶了,隻相當於一個中等貴族。這怎麼能行呢?長此以往,國將不國了。老師,我該怎麼辦呢?”
老師望著小小年紀的國王,大吃一驚。心想:法國有救了。從此,老師便有意地給腓力二世講起了法國的曆史,讓他在曆史中尋找答案。
小腓力漸漸長大了。環顧四周,他首先把眼睛盯在了對王室領地呈三麵包圍之勢的安茹王朝領地上。腓力二世在位四十餘年,一生致力於加強王權,與英國幾代國王進行了殊死的搏鬥。
當時,從英、法兩國實力對比來說,法王處於劣勢,但是腓力二世巧妙地利用了英國王室的內部矛盾,乘英王亨利二世與兒子不和之機,分化削弱英王的力量。
1187年,腓力二世首先向英王亨利二世發起進攻,使英王被迫讓出伊蘇曼等地。次年,腓力二世又利用英王兒子理查和他父親的矛盾,聯合理查共同對抗亨利二世,迫使亨利二世投降,將格拉塞讓給法王。亨利二世吃了敗仗,丟失領土,鬱鬱成疾,不久便氣絕身亡了。
亨利二世死後,他的兒子理查繼位。理查年輕氣盛,英勇善戰,有“中世紀騎士之花”的美稱。理查在反對父王時,曾一度是法王的盟友。此時,法國意識到這個雄心勃勃的英國新王比老亨利更厲害,必須及早鏟除,以絕後患。於是,腓力二世決定用計除掉他。
不久,腓力二世借口討伐異教徒首領薩拉丁,約理查組織十字軍東征,以便借機將他幹掉。
1189年,英、法兩國大隊人馬浩浩蕩蕩,經過長途跋涉,兵臨伊斯蘭教徒占領的阿克城下。正要攻城開仗之際,腓力二世謊稱有病,率領本國隊伍返回法國去了。他乘理查遠離英國之際,鼓動他的弟弟約翰篡位。理查得知此事後,勃然大怒,立刻班師回朝,途中被政敵奧地利公爵俘獲,後用重金贖身於得以回國。
理查回到英國後,立即向法王腓力二世宣戰,恨不能將法王生右活剝,以解心頭之恨。法軍在英軍的猛烈攻擊下,節節敗退。正當腓力二世身處絕境之際,竟想不到天賜良機,理查在一次戰鬥中意外地被殺身亡。這使腓力二世絕處逢生,重振旗鼓,與英國再作較量。理查死後,其弟約翰繼位。約翰雖然長得儀表堂堂,卻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是個無能之輩。
約翰即位不久,就解除了長兄為他締結的婚約,強娶了法國阿奎丹於格公爵的未婚妻伊莎貝拉。其目的是貪圖伊莎貝拉位於昂古列姆的一塊領地。這塊領地恰巧位於約翰在法國的領地中央。約翰娶了伊莎貝拉後,得到了他的陪嫁——位於昂古列姆的領地,他在法國的領地便連成一片了。
阿奎丹於格公爵向國王法庭提出控告,控告英王奪妻之罪。腓力二世心中大喜,他早就想收回約翰在法國的領地了,正苦於出師無名哩。他接到訴狀後,立即派出一名特使,吩咐說:“立即前往倫敦,宣召約翰速來巴黎受審。。”
使者到了倫敦,宣讀了腓力二世的命令。約翰大怒,拒絕出庭。此舉正中腓力下懷。1202年4月,腓力命令國王法庭開庭審理約翰奪妻一案,對約翰進行了缺席審判。根據法規,宣布剝奪約翰在法國的全部領土。
接著,腓力派遣大軍,先後占領了諾曼底、緬因、安茹、杜萊納和波亞圖的大部。英王在法國的領地就隻剩下法國西南阿奎塔尼一隅了。
法王的強大引起西歐各大封建主的恐懼,於是,英王約翰與德皇奧托四世及佛蘭德爾伯爵組成聯軍,企圖一舉推翻腓力二世。
1214年,聯軍與法軍展開激戰。經過一番廝殺,法軍大獲全勝,腓力二世也因此獲得“奧古斯都”的稱號。從此,法王聲威大震。
法王為了進一步加強自己的實力,同敢於反叛的大封建主進行了堅決的鬥爭。他還和城市結成聯盟,共同打擊擁兵割據的大封建主。這一切都使長期衰弱的法國王權開始空前強大起來。腓力二世因此被譽為中世紀最偉大的法國統一的“建築師”。斯拉夫的民族搖籃
斯拉夫人是歐洲人口最多的民族之一,在歐洲分布很廣。斯拉夫人又分為東斯拉夫人和南斯拉夫人。東斯拉夫人居住在歐洲東部。其中住在南方的部分又稱為羅斯人,羅斯即俄羅斯的前身。
同世界其他民族一樣,早期的斯拉夫人過著氏族部落生活。公元8世紀至9世紀出現了一些以城市為中心的公國,這是歐洲封建時代的諸侯國家。其中最大的公國是南方的基輔公國和北方的諾夫哥羅德公國。
公元9世紀末,諾夫哥羅德公國的王公奧列格率軍南下,征服了基輔及其附近地區,並以基輔為中心,向外擴張,建立了一個統一的國家。奧列格王公自任最高公爵,稱“羅斯大公”,因此曆史上又把這個國家稱為“基輔羅斯”。這時,斯拉夫人自稱“羅斯人”,公國因此而得名。
基輔羅斯公國周圍一些小公國屈服於它的威勢,都向基輔羅斯公國稱臣納貢,基輔成為新國家的首都。
奧列格大公和他的繼任者伊戈爾大公,在執政期間,一麵以武力向外大肆擴張,一麵以暴政對本國人民橫征暴斂。尤其是伊戈爾大公,引起了極大的民憤。這種矛盾在公元945年達到頂峰。
這一年,伊戈爾大公率親兵到德列夫利安人居住的地區去“巡行”,目的是索取“貢物”。他們挨門逐戶地向百姓勒索,弄得家家叫苦不迭。然而,當勒索來的毛皮、蜂蜜、蜂蠟等“貢物”裝到船上時,伊戈爾大公卻在巡視之後大為惱火:“怎麼就這樣孝敬你們的大公?就這麼點貢物嗎?”說完,伊戈爾帶領幾個親兵氣勢洶洶去索取“貢物”。
村民們聽說伊戈爾大公又回來“巡行”了,驚慌而又無奈,議論紛紛,埋怨著這樣下去怎麼活下去。一位滿嘴白胡須的老人,在人群的一角叼著煙鬥,久久不發言。見大家議論了半天,光是氣憤不已,卻束手無策,他敲了敲煙鬥,慢悠悠地說:“豺狼如果有了‘訪問’羊群的習慣,它就會一而再,再而三地來,直到羊兒被全部吃光,連羊骨頭、羊毛都不剩。”
大家一怔,繼而憤怒又重新被點燃:“不!決不許豺狼吃掉我們!決不!”大家將目光一起集向老人。老人擲地有聲地說:“那就得把它殺掉!”
“對!殺掉!殺掉豺狼!”立時,群情激憤。村民們紛紛回到家裏,取出石斧、木棒,湧向村口。
伊戈爾大公和他的親兵剛一人村,正好遇見手持“武器”呐喊著的村民。親兵們見來勢凶猛,個個掉頭就跑。伊戈爾大公氣得高聲斥罵親兵,又轉身欲以大公的威嚴鎮住這些造反的村民。未等他開口,憤怒的人們就將他團團包圍起來。這個一棒、那個一斧,轉眼間伊戈爾大公被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