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天氣非常晴朗,大西洋風平浪靜,碧波萬頃。哥倫布站在“聖瑪麗亞”號的甲板上,望著天水相連的景色,不禁自言自語道:“啊,終於向西遠航了!但願能得到黃金和香料!”

的確,哥倫布能爭取到西班牙國王的資助向西遠航,是他多年來的夙願,他出身於意大利北部熱那亞一個紡織工的家庭,從小就對航海具有濃厚興趣。少年時代,他到達英國、幾內亞等地。20多歲時,已經成為一個很有經驗的水手了。一個偶然的機會,使他讀到了馬可·波羅的《東方見聞錄》。從此,他一直想到東方去尋找財富。

當時歐洲各國經濟都發展很快,使用的貨幣都是金幣,因此黃金就成了財富的象征。整個歐洲出現了黃金熱,從國王到臣民,都在瘋狂地尋找黃金。哥倫布也不例外,但尋找黃金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1484年,哥倫布已經33歲了。他先後向葡萄牙、西班牙、英、法等國請求資助,以實現他向西航行而最後到達印度的計劃,結果都遭到拒絕。直到1492年4月,西班牙女王才答應資助船隻和大部分費用,授予他海軍大將的軍銜,還預先封他為新發現土地上的世襲總督,準許他取得這塊土地上的收入的二十分之一,而新土地的所有權屬於西班牙。這一協定被稱為“聖大非協定”,哥倫布答應了這些條款。

船隊一直向西航行。水手們站在甲板上,迎著海風,凝視著那遼闊的洋麵、時起時伏的海浪、以及那展翅翱翔的海鷗,個個都非常激動。不過他們還是懷疑:這個意大利人果真能把我們帶到東方的印度去嗎?

一個多月過去了,大家看到的,除了大海以外,還是大海。水手們雖然都是哥倫布用重金從西班牙各港口招募來的優秀海員,富有航海經驗,但這時也不免開始失望起來,有的還產生了恐懼情緒,生怕越往西航行,就離開家鄉越遠,再也不能返回大陸了。

經過兩個多月的航行,水手們實在忍受不了艱苦的水上生活,因此怨聲四起,幾乎要發生叛亂。好在幸運之神向哥倫布等人悄悄走來。

10月12日淩晨,一個名叫特裏亞納的水手,站在高高的桅杆頂上首先發現了陸地,他一麵高呼“陸地!陸地!”一麵向其他兩艘船發出了信號。

三艘帆船很快就互相靠攏。水手們欣喜若狂地歡呼跳躍,有的激動得舉起雙手,高唱起歌曲,隨即又把哥倫布抬了起來,表示向他慶賀。

哥倫布眼中噙滿了激動的淚花。他吩咐大家平靜下來,迅速作好登岸準備。

黎明來到的時候,船隊靠上了一座島嶼。哥倫布帶領一批水手,舉著一麵繡有綠十字架的探險隊旗幟,莊嚴地踏上了航行70天來第一次遇到的陸地。

突然,從四周擁來了大批島民。他們半裸著身體,頭戴羽冠,身上、臉上繪著各種色彩的花紋;婦女們還將金屬片係在鼻孔裏。島民們來到哥倫布他們前麵站住不動,十分警惕地注視著這些白種人。水手們看到這種狀況,不知如何是好,都將目光投向哥倫布。

哥倫布是位很有見識的航海家,他斷定島民們沒有惡意,便吩咐水手將玻璃念珠套在島民們的頸上。島民們見到這些白種人不加害於他們,便高興地跳起舞來表示歡迎。一會兒,緊張的氣氛就消失了。

跳完了舞,雙方交換禮物。交換的方式很有趣:大家將自己要贈送給對方的東西放在地上,聽任對方選取。島民們放下了鸚鵡、棉線和投槍;哥倫布他們放下了陶器、念珠和玻璃片。這些放在地上的東西,雙方都高興地拿了。

哥倫布在西航中最初發現的這座小島,屬於現在中美洲的巴哈巴群島。他給這個島取了一個基督教的名稱:聖薩爾瓦多,即“救世主”的意思。

第二天,哥倫布命令船隊繞島航行一周,考察了這裏的水陸形勢和風土人情。因為這兒不產黃金,根據島民們的指點,又向南繼續航行。

不多幾天,船隊又發現了古巴島和海地島。這些島嶼都是歐洲人從未來到過的。

哥倫布以巨大的興趣,探索著這些島嶼的一切。他最關注的,自然是黃金了。他日夜想到達產金的土地,並且在日記中寫道:

“黃金是一個可以令驚歎的東西,誰有了它,誰就能支配他所要的一切。有了黃金,就是要把靈魂送到天堂也是可以做到的。”

可是,哥倫布並沒有到達產金的地方,而是麵臨著一場災難。

10月25日,由於值班水手的疏忽,“聖瑪麗亞”號擱淺在海地島的一個沙灘上,船底漏水,無法繼續航行。哥倫布隻得決定返航。他將39名水手留在島上,為他們設立柵寨,並留下了足夠一年吃用的物品;自己和其他水手駕著最小的帆船“尼娜”號,向西班牙返航。

“尼娜”號在大西洋中向東航行。開始風平浪靜,可是四個星期以後,突然遭到了颶風襲擊。

夾著暴雨的颶風呼呼地怒吼著,海麵上掀起無數衝天巨浪。“尼娜”號一會兒被洶湧的海水蓋沒,一會兒又被狂濤拋上半空。

風帆早已被颶風刮得四分五裂,桅杆發出吱吱嘎嘎的聲音。被暴雨打得全身濕透的水手們,緊緊抓住船體上最牢固的部位,聲嘶力竭地喊道:“停止暴風雨吧!”

“嘩啦”一聲,桅杆被颶風吹斷,船身傾斜得更嚴重了。眼看“尼娜”號就要卷進海底!

哥倫布迅速進入自己房艙,想在死亡之前把這次航海的材料保留下來。艙內物品早已散落一地,並隨著船身的傾斜而不斷滾動,哥倫布急中知智,立即把自己捆在一張固定的椅子上,在膝蓋上綁了一塊木板,急速地把他發現新大陸和39名水手留在海地島上等的情況記在羊皮紙上。寫好後,用蠟把紙卷封起來,塞進椰子殼,再用瀝青塗沒縫口;然後解開繩索,跌跌撞撞地走上甲板,將它投進了大海!做完了這一切,他閉上眼睛,聽任狂風巨浪的擺布。

幸運的是,“尼娜”號居然經受住了這場颶風的襲擊。10多天後,它被刮到了葡萄牙的海岸。

1493年3月15日,哥倫布等駕船回到了西班牙的巴羅斯港,在人類曆史上首次完成了橫渡大西洋的航行。在這以後,哥倫布又向西出航了三次,發現了加勒比海內所有的重要島嶼,以及中美洲地峽和南美洲大陸。

哥倫布一直以為,他所到的地方就是印度,所以後來把他所發現的那些島嶼稱為“西印度群島”,把那些的土著民族稱為“印地安人”(印地安是“印度”的譯音)。這些錯誤名稱一直沿用到現在。

在哥倫布之後,一位名叫亞美利哥的意大利學者,也參加了南美海岸的考察。他發現,哥倫布所到的那個地方,根本不是歐洲人早已知道的東方,而是一片新發現的大陸。後來,這片新發現的大陸,就以他的名字命名,稱為亞美利加洲(即美洲)。

哥倫布在航海事業上取得的這個成就,為以後全部發現美洲大陸奠定了基礎,也為葡萄牙人麥哲倫環球航行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資料。他的功績是偉大的。但是,他個人的結局卻是不幸的。哥倫布沒能給西班牙國王帶來黃金,以致國王剝奪了他新發現土地上的總督職位,同時取消原先規定給他的新土地上取得的一份收入。1506年,這位舉世聞名的航海家默默無聞地離開了人世。亨利七世開創都鐸王朝

愛德華四世死後,攝政王理查德清除了以王後為首的伍德維爾家族及其隨從。1483年7月6日,理查德正式登上王位,稱理查德三世。當時英國局勢並不容理查德三世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