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特摩斯三世在位時,拓展的埃及版圖是最大的,可以說第18王朝是埃及帝國的巔峰時代。所以有人把圖特摩斯三世稱作古埃及的拿破侖。
大戰卡疊什
拉美西斯是武將出身,他最不能容忍的是埃及的屬地被別的國家占領。他上台的時候正趕上敘利亞和巴勒斯坦被赫梯占領著,所以這位法老在位時頻頻與赫梯開戰,包括後來繼位的塞蒂一世也多次和赫梯交戰。交戰的地點既不是在埃及也不是在赫梯,而是在敘利亞和巴勒斯坦。
因為戰爭級別較小,而且勝負各半,所以誰也沒占到便宜,同時誰也沒傷到元氣。到了拉美西斯二世執政的時代,這些屬地還在赫梯人手上。拉美西斯二世決定和赫梯大戰一場,決出勝負。他征集了兩千輛戰車,親帥全埃及精銳之師2萬多人直指卡疊什,打算一舉拿下這座軍事重鎮。
赫梯國王穆瓦塔魯早早地就得到了情報。他也在卡疊什附近集結了2萬多人,2500多輛戰車。但他比拉美西斯二世更懂得“兵不厭詐”的道理。他派了兩個騎兵打扮成牧民裝束,在他們被拉美西斯二世俘獲以後,謊稱卡疊什守軍力量薄弱,赫梯國王穆瓦塔魯聽說埃及軍隊來攻打的消息以後,竟嚇得逃跑了。
拉美西斯二世信以為真,下令大軍火速前進,但因為軍中輜重拖累,行軍速度還是非常緩慢。可拉美西斯二世偏編是個性急的法老,他親自率領了一小股先頭部隊向卡疊什進發,其餘人馬分成三個梯隊陸續跟在後麵。一路上他還打著如意算盤:如果那兩個人所言不虛的話,這一小對人馬拿下卡疊什城已經綽綽有餘。
可是,事實教訓了拉美西斯二世,作為一個軍事家,應該是有勇有謀才能取得勝利。剛剛接近卡疊什城,拉美西斯二世就被預設的伏兵包圍在裏麵,數倍於埃及軍隊的赫梯軍隊潮水一般湧上來。拉美西斯二世不愧是一個久經沙場的老將,他沉著地命令隊伍集結到一塊向外衝殺。但赫梯人太多了,衝在前麵的士兵一片一片地倒下去,同時也有很多赫梯人做了刀下之鬼。身邊的屍體堆得小山一樣高,腳底下的血水彙成河。
來自小亞細亞的赫梯人,是一些沒見過世麵的家夥,他們一邊追殺,一邊收拾著埃及軍隊扔下的包裹細軟。這也是埃及士兵在戰鬥中得到的戰利品,隻是現在保命要緊,所以不得不丟棄了。赫梯軍隊的長官也參與了他們屬下的哄搶行動,如果他們知道拉美西斯二世在亂軍之中,隻怕是要追悔莫及,因為拉美西斯二世才是赫梯國王重金懸賞的人物呢。
盡管如此,拉美西斯二世身邊的人還是越來越少,圍上來的敵人形成了一個包圍圈,不管拉美西斯二世帶人向哪邊衝殺,都不能殺開一條血路。手中的刀也記不清砍過多少顆人頭了,刀刃早就卷了,落到敵人的身上發出沉悶的鈍響。拉美西斯二世身上滿是鮮血,也分辨不清哪是自己流的哪是敵人濺上的。敵人越圍越多,拉美西斯二世覺得這次恐怕完了,出師未捷身先死,真沒有想到一時的輕率,竟使自己落得如此結局。
正暗自傷神之際,敵人的身後一陣大亂,大隊的人馬湧上來。定睛仔細觀瞧,才發現來人穿的是埃及軍隊的服裝。原來後麵的三個梯隊得到了拉美西斯二世被困的情報,古馬跟進飛弛救主來了。
拉美西斯二世心中大喜,抖擻精神重新加入戰鬥。這場混戰雙方殺到天黑,雙方都死傷無數,還是沒有分出勝負來,隻好各自收兵。
此後兩國雖然還有一些局部的小戰爭,但都無力打這種大戰役了。直到赫梯老國王穆瓦塔魯死後他的弟弟哈圖西裏繼位,赫梯實在玩不起這種耗費國力的遊戲了。於是他派人去孟斐斯談判,希望結束戰爭。
卡疊什一役,拉美西斯二世一直驚魂未定,看見敵人來講和正中下懷。雙方在一塊銀版上,刻下了締結的和約內容,所以又叫銀版文書,這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和平條約了。和約非常詳盡,除了說明性的文字內容之外還有一個序言和9款條文。這9款條文是這樣的:(1)永久和平;(2)互不侵犯;(3)赫梯國王執行先前條約的義務;(4)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執行現今條約的義務;(5)軍事互助;(6)赫梯國家不接納埃及亡命者的義務;(7)埃及不接納赫梯亡命者的義務;(8)神對違約者的威脅和對守約者的加恩諾言;(9)亡命者的引渡。
條約簽定後,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娶了赫梯國王哈圖西裏的一個女兒於是這兩個軍事大國友好地瓜分了敘利亞和巴勒斯坦的利益。此後幾百年一直相安無事。
烽煙四起
和赫梯國王締結和平條約以後,拉美西斯二世安居樂業,開始在國內大興土木。在位67年間,拉美西斯二世建造了無數建築。史學家們非常喜歡百歲法老的這種作為,因為就算法老們把帝國的版圖擴大到整個歐亞大陸,在漫長的歲月中經曆一次次的洗牌之後,依然可能出現的結果,這是他們當初無論如何也不敢想象的—法老的墳墓被外來民族平掉之後,成了養活他們的口糧田。於是,法老的形象在曆史的深巷裏越久遠也就越模糊。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可是一些建造宏偉的神廟、宮殿和巨大的雕像卻總能輕易地保存下來,不管是誰占領了這塊土地,曆史學家總能輕易地找到法老存在過的痕跡。
不過,為了討曆史學家的歡心,拉美西斯二世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本來連年征戰就使國庫空虛,這一連串大規模的建設幾乎耗盡了國家的資源。他的繼承者邁瑞普特有心振興國家,可惜國家已經是滿目瘡痍。剛想起發展經濟,可是利比亞人從西麵騷擾埃及國境了,而海上民族也看出了這個老雄獅的困窘,從愛琴海和小亞細亞一路掩殺過來,攻掠了埃及沿海和尼羅河三角洲地區。邁瑞普特無可奈何,頭疼治頭,腳疼醫腳,隻好繼續征兵打仗。
當無數將士送命之後,邁瑞普特總算保全了自己的國家。這位法老在領兵打仗方麵大概是得過祖傳秘方,根據邁瑞普特銘文的記載他一共殺死敵人8500多人,俘獲1萬多人。這在當時的國力下,能取得如此戰績已經是非常不容易了。
拉美西斯二世活了一百歲,所以邁瑞普特即位時估計年齡已經不算小了。他統治的十年間幾乎全忙於抵禦外寇了。原指望後繼者能完成自己振興埃及的遺願,可誰成想,他們為爭奪王位大打出手,各領風騷三五年以後便趕上了敘利亞籍的奴隸伊爾蘇領導的起義。
《哈裏斯大紙草》記載了這次奴隸大起義:“埃及國家被棄置,每人各自樹立正義。很長一段時間裏他們沒有首領,土地屬於大家和地方首領,人們互相殘殺,貴賤都是如此。這時……一個敘利亞人自立為王。他把整個大地據為己有。人們加入他搶奪財產的隊伍。他們不相信神靈,不到神廟獻祭。”
伊爾蘇帶著這夥吃不上飯的窮哥們甚至一度曾經取得政權,可是這夥窮哥們確實不知道法老的權杖和燒火棍到底有什麼區別。
結果,他們還是被貴族出身的塞塔克特鎮壓並收走了權杖,塞塔克特拿過權杖,建立了第二十王朝。
不要以為拉美西斯三世是拉美西斯二世的兒子,實際上他是塞塔克特的兒子,和拉美西斯二世甚至連一點血緣關係也沒有。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使他承襲了“拉美西斯”這個名字。從拉美西斯三世以後的四世到十一世,倒是規規矩矩地排下來的,而且中間沒有排隊夾塞的“不之明”現象。
拉美西斯三世在位的第五個年頭,利比亞的聯合部落入侵了尼羅河三角洲的西部,拉美西斯三世浴血奮戰,才算把入侵者趕了出去。隻過了兩年的好日子,緊接著,屬地敘利亞和巴勒斯坦又起烽煙,從海上來的希臘人兵分水陸,進犯敘利亞和巴勒斯坦,又被拉美西斯三世在三角洲地區成功阻截。
剛剛太平了四年,利比亞的聯合部落卷土重來,而且這一次勢頭更猛,他們帶著老婆孩子,大有一種不在尼羅河三角洲安家落戶誓不罷休的勁頭。借著這股勁頭,他們甚至占領了三角洲西部的很多領土,幸好老天還不想讓埃及就此結束,借著阿蒙神的保佑,拉美西斯三世終於把他們全部趕出了埃及。
連年的兵禍,再加上治國無方,埃及國內民不聊生。公元前1176年,在底比斯參加王陵修建的工匠們,甚至冒著被砍頭的危險進行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罷工,以求獲得最基本的食品保障。吃不上飯的工人一起到祭司和主管官員那兒去討還公道,結果,公道的價值被定為50袋穀物。雖然少了一點,但這種勝利是史無前例的。他們畢竟還隻是平民甚至奴隸的身份。再說,這樣的公道就是在後來的資本主義的工人運動中,也並不是每一次鬥爭都能爭取到勝利的。
拉美西斯三世幾乎打了一輩子的仗,他從一上台就開始抵禦外敵侵略,最後是禍起蕭牆他被自己人從背後捅了刀子,死於宮廷事變。從他死後的拉美西斯四世開始,到十一世,王位排得挺多,統治的時間卻並不很長。而且那個時候的法老手中已經沒有多少權力了。曆代的法老們把阿蒙神的祭司集團養成了一隻誰也馴服不了的大老虎,祭司集團占有了全國十分之一的土地,有了自己的軍隊、經濟和行政管理機構,法老王朝變成了一個空有軀殼的稻草人。
到拉美西斯十一世死後,這個稻草人終於在風雨中悄然倒下了。底比斯阿蒙神廟的首席祭司埃利霍爾看看已經不值一錢的法老頭銜沒人再要,撿起來扣到了自己的頭上,這個時候,他實際上早已經是上埃及的統治者了。至於下埃及,人人都想拾這頂帽子,卻都怕戴在頭上太燙,所以隻是虎視眈眈地看著有沒有人敢戴上這頂法老王的帽子。於是,下埃及又回到了“戰國時代”。
後王朝時期
虎落平原
從第二十一王朝到第二十四王朝也是古埃及的第三中間期。
諸侯爭霸的第二十一王朝末期,人們漸漸地厭倦了血腥的連牽不斷的戰爭,渴望著一位亂世英雄來完成統一埃及的大業。這個時候,一位軍中人物領兵推翻了第二十一王朝。大家慶賀國家統一的時候,才發現他是一個利比亞人。
其實利比亞人從幾百年前就開始進入埃及了,不管是新王朝的軍事力量如何強大,都沒有阻擋利比亞人的進入。
到了第十九王朝,利比亞人在埃及軍隊裏的數量急劇增加,法老們也樂得讓這些驍勇的家夥為自己賣命,所以賜給他們不少的戰利品和土地。到了第二十一王朝,利比亞人大量地湧進來。埃及境內混亂不堪。沒有土地的利比亞人隻好去當兵,所以埃及軍隊裏的利比亞人變得更多起來。
看到一個叫舍鬆契的老鄉揭竿起義了,利比亞人自然去幫老鄉,所以舍鬆契身邊很快就聚攏了一幫人。大軍所到之處無不臣服,於是很輕鬆地建立了第二十二王朝。國王當然是舍鬆契一世。
舍鬆契一世是一位英勇的法老。在他剛剛當政不久,就去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洗劫了剛剛興起的強國猶太王國。另外他還遠征到腓尼基,讓當地小國藩王從此知道埃及帝國又重新強大起來了,真是大有圖特摩斯三世的遺風。
可是,就算再勇敢他也是個利比亞人呀,所以底比斯阿蒙神廟的祭司集團拒絕承認他在埃及境內的法老地位。在埃及做法老,沒有阿蒙神廟的支持就相當於被判處了死刑。所以從他的兒子輩開始,由他建立的王朝便極其迅速地衰落下去了。與此同時,另外一個利比亞老鄉也效仿起舍鬆契一世來,隻是戰績沒有舍鬆契一世那麼顯赫,衰落得也比舍鬆契一世還快,但是好歹總算是占據了第二十三王朝法老的位子。
第二十四王朝同樣是由利比亞人建立的,他就是北方舍易斯城的統治者特夫那克特。他在三角洲地區的地盤還略微像樣,不過有些生不逢時。此時南方努比亞人已經不再做埃及的屬地,看看有機可乘,就在南方的那帕特建立了第二十五王朝。努比亞從小就一直受埃及的欺負,兩千多年沒有翻過身。這就好像是一大一小兩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小孩子永遠是大孩子的出氣筒。可是現在埃及已經老得爬不動了,而努比亞正當壯年,正是報仇的好時候。如果努比亞國王皮耶是那種“以德報怨”的老好人,一切都好說,可皮耶偏偏不是那種厚道的人。
公元前730年皮耶領兵複仇,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占領了埃及大片的國土。接著他就宣布自己是統一的全埃及的法老。可是皮耶除了報仇,不過是想搶點金銀牲畜,並沒有在埃及落地生根的想法。所以宣布完以後接著就搬著金銀趕著牛羊回那帕特去了。
皮耶走了以後,丟下一個爛攤子,隻好讓特夫那克特來收拾。特夫那克特倒是安安穩穩地坐了十幾年的法老。王位傳到他的兒子波科裏斯手上,就不那麼安穩了。波科裏斯也算是個有道君主,在位時也有些政績,他出台法律來限製債務奴隸的做法,主張經濟債務不應當與人身自由相聯係。在亞述王國攻打巴勒斯坦南部的以色列時,他出於道義上的考慮出兵以色列,幫助以色列人抵抗外敵侵略。可惜被亞述國王薩爾貢打敗,隻好狼狽回國。
公元前715年,皮耶的兒子沙巴闊再次出兵埃及,把波科裏斯逮個正著。沙巴闊本性凶殘,他抓住波科裏斯之後,就像是烤全羊那樣,把這位法老王架到了火堆上。可憐這位主張實施仁政的第二十四王朝的最後一位法老,就這樣乘著烈焰去見冥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