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金字塔的用途之謎
金字塔的建造者有幾種不同的猜測,對金字塔的用途除了做墳墓、埋死屍之外,同樣有這麼幾種不同的猜測。其中的一種猜測居然支持了金字塔是外星人所建的說法,而且居然也有理有據,讓人一時分辨不清楚。
吉薩高地的金字塔群斜角幾乎一致,而且都裝飾著外表光滑的石板。這些石板非常有利於光線的反射,在一年裏麵特定的幾天裏,它反射的光線在月球上都能看到。所以有人猜測這就是與外星生物進行通訊聯絡的方式。
除了通訊聯絡,金字塔還有指向雷達的作用。在古埃及諺語中有這麼一句話:“金字塔是光明之頂,是巨大的眼睛。”一個研究金字塔的埃及專家找到了這句話的由來,他叫阿蘭·F·阿爾弗德。他通過細微的觀察,發現胡夫金字塔的王後墓室地板有被水長期浸泡的痕跡,而國王墓室的四周則被遠古時期的強熱燒焦過。在離吉薩高地不遠的國王穀和王後穀裏,有成堆的高溫作用後留下的細砂。
阿爾弗德用以下一個假設來解釋他發現的這些現象:尼羅河水被引到金字塔邊,首先灌滿地勢較低的地下室,然後被抽到王後墓室裏通過一種形式燃燒,這種燃燒可以釋放出巨大的熱能,所以金字塔從某種程度上說就是一座巨大的電廠,而發電的目的,就是為了給遙遠的宇宙航行指引方向。在他最新出版的新書《新世紀的奇跡》中有最詳盡的解釋。
如果從空中俯視吉薩的三座金字塔,在這三座金字塔中,兩座大金字塔的排列較為整齊,它們在一條直線上,而較小的一座則有些偏離,這和獵戶座中最閃亮的三顆星的排列不謀而合。而古埃及人非常崇拜位於銀河旁的獵戶座星辰,他們認為死去的國王通過金字塔到達了那個永生的居所。不要懷疑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時的天文觀測水平,大金字塔的入口就正對著閃亮的北極星。
所以有人做了這樣的假設,整個尼羅河穀是一幅巨大的星象圖。持這種觀點的代表人物是英國著名金字塔學家紮克裏亞·斯特欽,他的代表作是1998年出版的新著《通往天外之路》。
以上幾種說法都是近年來的猜測,其實早在三百年前法國人德·夏魯塞就提出過金字塔的農時說法。他經過長時間的觀察,發現太陽照在金字塔的各斜麵上,影子會隨著季節的變化跟著做相應的變化。其中在北側的斜麵上一年中有七個月沒有影子,而另外五個月裏會有影子。這個時間有一個準確的分界,從每年的3月1日開始,金字塔北側的影子就會看不到了,而這個時候正好是尼羅河耕種的季節;而再次出現影子的時間是10月14日,這個時候恰巧是該收獲莊稼的季節。夏魯塞就根據這個現象提出了金字塔是農時日曆的說法。不過,響應的人並不太多,也漸漸地要被人遺忘掉了。
金字塔的建造之謎
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金字塔是古埃及人建造的,考古學家已經找出了一些支持這種說法的佐證,比如在大金字塔附近找到了金字塔建造者的墳墓。那麼,古埃及人是如何建造金字塔的呢?
希羅多德是一個把曆史當成故事來寫的人,他的說法隻能作為一種參考來聽。在他看來大金字塔是10萬奴隸30年艱苦勞作的產物。在頭10年裏最先做的事情是築路,因為沙漠中沒有堅實的路基要運送重達幾噸的巨石是不可想象的。根據希羅多德的說法這些巨大的石頭是從一個叫阿拉伯山的地方開采來的。這個阿拉伯山他沒有指明具體在什麼位置,而根據我們對周圍地形的勘測可以大致推測為西奈半島。
一部分人在築路的同時,另外一部分人已經在西奈半島忙著開采石塊了。那個時候開采石頭可沒有像現在這麼簡單,古埃及人不僅沒有電動切割工具和炸藥,甚至連鋼釺都沒有,他們可供利用的工具隻有青銅的鑿子。他們用鑿子在岩石上打眼,然後把木楔塞到鑿好的眼裏,接著往裏灌水。木楔逐漸被泡脹,岩石也就逐漸地脹裂。這個方法雖然很笨,但是很笨的方法往往是比較有效的方法。古埃及人就用這樣的方法開采了230萬塊巨石。
在喜克索思人入侵之前,古埃及人甚至連車都沒有。不過他們已經發現了滾動摩擦力遠小於滑動摩擦力的樸素道理。所以運送石頭也盡量采用的是滾動摩擦,不過他們應用的是滾木而不是車輪。要運送如此多的石頭需要的木頭自然也不會是小數目,而埃及恰恰不是一個盛產堅硬木料的土地。說起來這是一個很艱巨的任務,畢竟到人家地盤上去砍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幸好有軍隊的支持,所以任務完成得還算圓滿。
金字塔完全是用石頭砌壘而成,而且沒用任何粘著物。我們可以想象一堆石頭壘成一座中空的建築對麵與麵之間的貼合是種什麼樣的要求。當然這種光潔如鏡的效果完全可以靠長時間的打磨做出來。但是把平均重量為25噸的石塊搬離地麵一百多米高靠什麼呢?塔吊?手拉滑輪?熱汽球?還是10萬奴隸的20萬隻手?
希羅多德的看法是建好最底部的一層以後把四周的沙土堆成一個斜麵,把第二層用的石頭從斜麵上拉上來擺好,然後再堆沙土再去拉石塊。依此類推,一層層就這麼擺好最後一塊石頭以後,再把金字塔四周的沙土清除幹淨整個工程就算完工了。當然,整個過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困難,所以他們做了20年。
這種說法流傳了兩千年,幾乎要被我們完全接受的時候,法國人約瑟·大衛·杜威斯大膽地對希羅多德的說法提出了質疑。的確,希羅多德本人也沒有見過金字塔的建造過程,他的觀點同樣隻是道聽途說,甚至是大膽推測。於是杜威斯也做了一個比希羅多德更大膽的推測:建造金字塔的巨石是人造的!
估計埃及政府不會隨便讓人到金字塔上撬一塊下來去研究石頭的成分吧,也不知道杜威斯從哪兒搞到的研究樣本,他借助顯微鏡和化學分析的方法,認定建造金字塔用的石頭是用石灰和貝殼經過人工澆築混凝而成的。由於這種混合物的硬結效果十分理想,以至於人們無法區分它和天然石頭的差別。
據大衛·杜威斯稱他找到了一個非常有說服力的證據:在石頭樣本中他發現了一縷大約1英寸長的頭發。他的解釋是工人在澆鑄混凝土的時候掉進去的,而且大衛·杜威斯的理論還得到了考古學家的支持,根據他們的考證,人類在數千年前確實已經掌握了混凝土技術。
如果石頭是人造的,建造之謎也許就很容易解開了。把模板支好,一桶桶的混凝土往裏倒就是了。不過且慢當真,埃及政府不會同意拿出若幹石頭來做進一步的研究的。在更為先進的科學探測儀器發明之前,我們對大衛的理論還是當成一種大膽的推測為好。
穩定的52度
有一個實驗被做過無數次:把一定數量的米、沙子、碎石子從上到下慢慢地傾倒下來,倒完以後,下麵形成三個圓錐體,比較這三個圓錐體我們將會發現,盡管這三種物質密度不同,但形成的三個圓錐體形狀卻出奇地一致。如果測量一下的話,它們的錐角都是52度。加大某一種物質的數量,同時減少另外一種物質的數量繼續做這個實驗,結果依然驚人地相似,它們的錐角依然都是52度。也就是說,這個角度和實驗物質的數量及其密度沒有關係。同時我們會發現,這個角度有極強的穩定性,即便在震動極強的狀態下也難以改變。我們把它稱為自然塌落現象的極限角和穩定角。
在遠古世界的七大奇跡中,唯一保存下來的隻有金字塔。而金字塔之所以保存到現在,52度的底麵斜角與自然塌落現象的極限角和穩定角相吻合或者說相近似,應該是一個關鍵性的因素。大金字塔的斜角是52度,卡夫拉金字塔的斜角是53度,這是兩座龐然大物能曆經五千年的地殼運動而保存至今的最關鍵的因素。
當然,這也和性格沉穩的埃及人選用了與他們性格相符合的石頭而不是輕浮的木頭來表現自己的民族之魂有關係。事實證明木器製品除了一些小工藝品和一些肢解埋藏的大家夥(比如太陽船)能僥幸流傳以外,其他建築形式的藝術品很難逃過水火蛀腐的劫難堅持上一千年。
除了材質和穩定的斜角以外,還有一個不被人注意的因素就是磁力線的偏向問題。大家知道,磁力線的偏向作用可以使高山崩潰,更不用說是一座人工建築了。可是大金字塔正好建在了磁力線的中心位置,它隨著磁力線的運動而運動,隨著地球的運動而運動。因此受到的磁力線作用極其微弱,怪不得連歲月也對它無可奈何呢。
從較容易的材質選擇,到中難度的52度角的發現,再到高難度的磁力線中心勘測,不知道古埃及人是如何從遍地充斥著死胡同的謎宮中一步步繞出來並找到這條唯一正確的道路的,這又是一個難解之謎。
金字塔中的神奇數字
用數字去度量一件審美價值極高的藝術珍品,是一件很乏味很無趣的事情,本來很多感性的東西是很難用數字去度量的。但是科研人員測量完金字塔以後卻發現了很多令人驚訝的“巧合”,那就是金字塔的數字之中隱藏著許多數學理論乃至天文知識。尤其是代表金字塔最高水平的胡夫金字塔之中更是奇妙無比。就讓我們來看看這些神奇的數字:
自重 × 10的15 次方= 地球的重量
塔高 × 1000萬倍 = 地球到太陽的距離
塔高 × 塔高 = 塔麵三角形麵積
底周長 / 塔高 = 圓周 / 半徑
底周長 × 2 = 赤道的時分度
底周長 ÷(塔高 × 2)= 圓周率
我們不知道那個時候的埃及人,是否已經知道這些數字,並巧妙地把它們嵌到了金字塔的建造過程中呢,還是受到過神的點化?也許還有更神奇的解釋,我們也許可以從下列巧合當中找到一些有趣的答案:
穿過大金字塔的子午線把地球上的陸地、海洋分成相等的兩半。
金字塔的塔基正好座落在地球各大陸引力的中心。
地球兩極的軸心指向天空的位置每天都在變化,經過25827萬年的周期,繞天空一周回到原來位置,而金字塔對角線之和,就等於258266。
大金字塔斜麵麵積之和=高度的平方。
若用底邊的1/2除大金字塔的斜邊長度(斜邊距離)的話,就會得到1618的黃金比率分割。
地球的比重等於大金字塔的比重。
大金字塔現在的高度1386米與地球的平均海拔大致相同。
大金字塔內那間墓室的尺寸比為2∶5∶8 和3∶4∶5,而這個數字正好是坐標三角形的公式。金字塔建成兩千年以後,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撓白了頭發終於把這個公式又發現了一次。
子午線正好從大金字塔的中心穿過,這似乎可以解釋,為什麼建造者非要選在這塊岩石地帶作為塔址。
大金字塔的底是地球旋轉大軸線一半長度的十分之一。
大金字塔的熱量單位是整個地球表麵的平均溫度。
……
類似的數字仍在不斷的發現之中,因為金字塔本身就是一個蘊涵著無窮奧秘的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