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業的迭興
1古巴比倫王國的稱霸
烏爾第三王朝滅亡後,埃蘭人不久又退回東方山地,但入侵的阿摩利人卻在兩河流域定居下來。阿摩利人說的是塞姆語,與阿卡德人語言相近。他們初到時,還處在原始社會末期,但他們很快接受了蘇美爾-阿卡德文化,進入了階級社會。這時期,在兩河流域興起了一些阿摩利人的國家,如蘇美爾地區的拉爾薩,阿卡德地區的伊新,伊新以北幼發拉底河中遊的馬裏,底格裏斯河中遊迪亞拉河流域的埃什努那,等等。這些國家為爭奪兩河流域的統治權展開長期混戰,最後統一兩河流域的是古巴比倫王國,又稱巴比倫第一王朝。
公元前1894年,阿摩利人的首領蘇姆·阿布姆(前1894~前1881年在位)建立了一個重要王國,史稱古巴比倫王國,或稱巴比倫第一王朝(前1894~前1595)。古巴比倫的崛起標誌著美索不達米亞文明進入了第二個重要階段。巴比倫人繼承並發展了蘇美爾人和阿卡德人的文明成果,把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帶到了頂峰。
巴比倫位於兩河流域文明的中心地帶,是幼發拉底河與底格裏斯河最接近之處,最初不過是幼發拉底河的一個不知名的小城市,建國初期也不甚強大,後因出現了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而逐漸強大起來,他就是古巴比倫第六位國王漢謨拉比。漢謨拉比(前1792~前1750年在位)是巴比倫曆代國王中最出類拔萃的一個。
漢謨拉比登上王位後平靜地度過了他所統治的前30年。在這30年中,他沒有把王國的力量過多地用於戰事,而是更多地投入到修建神廟、防禦城牆和灌溉渠上。然而美索不達米亞平原諸邦割據、連年戰事的局麵使這位巴比倫王在30年後看到了統一的必要性。
公元前1765年左右,漢漠拉比終於向同時代的其他王權發動了進攻。他采取了比較靈活的外交政策,首先與拉爾撒結盟,滅亡伊新;接著又與馬裏聯合,征服拉爾撒;然後掉轉槍口,迫使馬裏俯首稱臣。
漢謨拉比一個接一個地擊敗他的仇敵還有近鄰,到他於公元前1775年放下手中的劍時,兩河流域基本實現了空前的統一,創建了一個從波斯灣至地中海的奴隸製大帝國,漢謨拉比自稱“強大之王、巴比倫之王及世界四方之王”。
漢漠拉比時期以後,巴比倫王國由盛而衰,公元前1595年左右被一支赫梯軍隊攻陷。赫梯是一個神秘的民族,《聖經·舊約全書》中有好幾處提到過赫梯人,但僅此而已,他們在曆史上並沒有留下其他任何痕跡。赫梯人喜愛征戰,他們將自己的國土擴展到了安納托利亞中部(今土耳其東部)的大部分地區,留下了大量廢墟遺址。赫梯人勇於軍事擴張冒險,並且樂此不疲。一個赫梯國王先征服了安納托利亞以南的敘利亞,後又帶領軍隊南下500英裏,閃電般地襲擊並洗劫了巴比倫,攻陷了曾經征服過眾多城邦的強大的巴比倫城,結束了古巴比倫王國的曆史。但後院失火,一場宮廷政變使赫梯人得勝後不得不旋風般地班師回朝,放棄了本可以讓他們引以為豪的戰果。這讓居住在紮格羅斯山中部的加喜特人撿了一個大便宜,在赫梯人回朝後,他們乘虛而人,沒動用一兵一卒,就在巴比倫建立起加喜特王朝,亦稱巴比倫第三王朝,即曆史上的“新巴比倫王國”。雖然勝利者赫梯人再也沒有回來,但是他們對名城巴比倫的破壞十分嚴重,已經達到不可挽救的地步,巴比倫王朝的統治者的命運也因此宣告終止。
2金戈鐵馬的亞述王朝
亞述人是居住在兩河流域北部的一支閃族人,他們最大的特點是比其他遊牧民族更崇尚武力,他們對人類的最大貢獻也許就是發展了戰爭的藝術。亞述在美索不達米亞曆史上活動的時間約有一千多年,大致可分為早期亞述、中期亞述和亞述帝國3個時期。
早期亞述公元前21世紀~前20世紀,亞述城邦國家處於烏爾第三王朝國王們的統治之下。烏爾第三王朝滅亡後,亞述伊路舒馬在公元前20世紀時曾一度占領過美索不達米亞南部和底格裏斯河以東的一些地區。在亞述的第一次興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的是沙希姆亞達德一世。他出身於蘇巴列亞氏族,靠政變奪取了政權。上台之後,他自稱為“宇宙之王”。沙希姆亞達德一世把亞述勢力範圍擴展到整個美索不達米亞北部,向西直達地中海東岸。亞述第一次成為亞洲西部的強大國家。
沙希姆亞達德一世的兒子統治時期,亞述受到巴比倫王國漢謨拉比的沉重打擊。巴比倫衰落之後,位於美索不達米亞北部幼發拉底東岸的米坦尼王國崛起,又成了亞述的勁敵。約在公元前17世紀,米坦尼征服了亞洲西部許多地區,打敗了亞述。米坦尼王沙烏沙塔爾占領亞述爾城後,大肆掠奪,連城門都拆下來運回首都。隨著米坦尼王國稱霸兩河流域,早期亞述的曆史結束了。
亞述擴張公元前15世紀亞述再次崛起,在幾位強有力的國王的領導下,亞述的版圖不斷得到擴充。
讓亞述走上大規模的征服之路的統治者是於公元前1350年登上王位的亞述魯巴力特一世。這位亞述國王設法從崩潰的米坦尼王國中吞並了位於亞述爾城以北和以西的肥沃農田,這些農田在接下去的7百年中一直是亞述帝國的心髒地帶。在公元前1328年去世之前,亞述魯巴力特已經將亞述建成了該地區的一個強國,在影響力上僅次於赫梯王國,從此亞述進入輝煌的帝國時代。
初露端倪的殘忍亞述人可以說是恐怖主義的始作俑者。亞述士兵凶猛殘暴,殺人如麻,手段殘忍。在亞述人看來,亞述人的這種殘忍性格體現了亞述士兵的英勇,是一種無上的榮耀。到公元前12世紀時,具有軍事天才的提格拉帕拉薩一世帶領整個王國擊退了來自外部的威脅,並從此開始了他富有進攻性的統治。他奪回了那些有爭議的領土,砍下敵人首領的頭顱,掛在尼尼微的城門上以慶祝他的勝利。接下來,他襲擊了紮格羅斯山脈中聯合起來反對他的23個部落。這一次他又大獲全勝,迫使敵人每年向他交納2000頭牛和102萬匹馬作為貢品,因為他迫切需要大量的牛和馬拉亞述的戰車。最後,提格拉帕拉薩一世發動了大約28次討伐阿拉米人的遠征,他躊躇滿誌地拜訪了埃及法老,法老送給他一條活鱷魚作為禮物,還安排他去捕獵“雄獅”。法老選擇的消遣方式很適合提格拉帕拉薩一世的口味,因為狩獵是他主要的娛樂方式。據文獻記載,提格拉帕拉薩至少殺死了920頭獅子、10頭大象、6頭野牛。在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的大象和野牛的滅絕,也許同亞述國王們肆無忌憚的狩獵活動有關。
即使如此,比起後來亞述國王的暴虐行徑,提格拉帕拉薩隻能算是小巫見大巫。亞述人在屠殺戰俘時,首先迫使戰俘跪成一排,劊子手在背後揮舞狼牙棒,一個一個地砸碎俘虜的頭顱。亞述人每次作戰回來,都把斬獲的人頭扔到人頭堆上,有專人在旁把戰士的姓名和帶血的人頭數目記錄下來,以此作為行賞的根據。亞述國王時常親臨觀賞,並給殺人最多的戰士頒獎。國王不能來時,亞述將領要把敵人首領的人頭給他送去。凡是敵人主要首領的頭顱,都要先在軍營示眾,然後進行防腐處理,保存起來,或是做成裝飾品,懸掛在國王花園裏的樹上。有一個亞述國王曾親自把短槍刺進被俘敵人首領的眼睛裏,同時用繩子穿透這個敵國國王的身子,並將他活活剝皮,然後拋進燒得通紅的火爐裏。這個亞述國王下令,把俘虜中的敵國顯貴們剁成肉塊,說是為了“讓大家看到國王是特別會懲罰自己敵人的”。
亞述人用了一千年左右的時間,屢次試圖稱霸世界而未果。不過亞述人所特有的征服者文化使其注定不會成為萬人景仰的統治者,因為在其征服之途上留下了太多的血腥。
納西爾帕二世時代亞述帝國是亞述人曆史上最強盛的時期,稱雄的時間從公元前8世紀中葉到公元前621年,雄距亞洲一個多世紀。從亞述納西帕爾二世(前883年~前859年在位)統治時代,亞述開始了它的對外征服事業。
作為一個征服者,納西帕爾二世的殘酷也到了令人吃驚的程度。在一片銘文中,他不無驕傲地敘述道:“在我捕獲的俘虜中,有些被付之於火,有些我放他們生路。放生的人有的被砍掉雙手,有的被割掉鼻子、耳朵或手指。我還挖去許多士兵的眼睛。他們中年輕的男女被我統統燒死。”在另外一個被消滅的城市,有人拒絕臣服,於是這位亞述王給了他們一個教訓。他命人將戰場上的屍首堆放在兩道城門口,宣稱:“貴人們要造反,我就剝他們的皮,有多少剝多少,然後把皮鋪在這個人堆上。”
公元前877年,亞述納西爾帕率軍遠征,從卡爾齊美什渡過幼發拉底河,穿越安提俄克平原,渡過奧蘭提斯河,到達黎巴嫩山下。此時,亞述納西爾帕得意洋洋地宣布自己踏上了地中海的土地:“我用海水清洗我的武器,拿羊來祭祀者神。”亞述王國再—次凱旋而歸。
提格拉—帕拉薩三世提格拉—帕拉薩三世於公元前745年~前727年在位。他統治時期,打敗了亞述的勁敵烏拉圖,征服了整個敘利亞地區,兼並了巴比倫,他的擴張奠定了亞述在西亞的霸主地位。曆史學家認為,正是他將強大的亞述王國轉變為全盛的亞述帝國。從這個意義上說,他實際上是亞述帝國的真正創立者。在—塊石碑的銘文中,提格拉—帕拉薩三世也以征服者的口吻這樣記載道:
我率勇士,遠征居赫姆。陷城池,獲珍寶,無可計數。敢反抗者,我必焚其城,使成灰燼。
薩爾貢二世時代薩爾貢二世(前722年~前705年在位)原是一名因戰功顯赫而得到提升的下級軍官,他利用迅速攀升的權勢篡奪了王位,被後世稱為“亞述的拿破侖”。他統治時期打敗了以色列、埃及,鎮壓了埃及支持的敘利亞和腓尼基等地的起義。
薩爾貢二世是亞述帝國最有名的征服者。在他流傳後世的《遠征記》中記載了他消滅勁敵烏拉圖的輝煌事跡。
公元前714年,薩爾貢二世親自率領大軍進攻亞述最強大的敵人烏拉圖。大軍所向披靡,如入無人之境,烏拉圖國王兵敗自殺。亞述王描寫他的龐大軍隊行軍揚起的灰塵,像天邊的烏雲,遮天蔽日;他的軍隊士氣高昂,好像怒吼的雄獅,威震群獸;他的軍隊英勇殺敵,好像飛蝗吞噬莊稼,幹淨徹底。然而作戰者總也逃脫不了戰死沙場的命運,公元前705年,薩爾貢在遠征伊朗的戰爭中被殺。由此不幸,杜爾沙魯金成為不祥之地,在尚未完全建成前,眾人就遺棄了這個曾經輝煌一時的城市。一直醞釀著某種不安情緒的巴比淪發生了騷亂,薩爾貢二世的繼承人西拿基立采取了相當殘忍的方式鎮壓了這次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