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謂之蠱。①
【注釋】
①康:糠,穀殼。蠱:米穀中的蛀蟲。本條意思是說,米糠中的蛀蟲叫蠱。
鼎絕大謂之鼐,①圜筂上謂之,②附耳外謂之終③,款足者謂之鬲。④
【注釋】
①鼎:古代一種烹飪用器。用青銅製成,多為圓形,三足兩耳,也有方形四足的。絕:極,最。鼐:大鼎。
②圜:圓。筂:狹小。圜筂上,指圓形小口大腹的鼎。筂:小口的鼎。
③終:附耳在唇外的方鼎。
④款足,空心曲足。鬲:古代一種鼎類烹飪用器。有陶製與金屬製兩種,圓口,三足,足中空而曲。《周禮·考工記·陶人》雲:“鬲實五觳,厚半寸,唇寸。”
謂之。,蜬也。①
【注釋】
①:本或作甑,一種蒸食物用的炊器,底部有許多透氣的小孔,類似現代的蒸籠。
木謂之①。
【注釋】
①:懸掛編鍾編磬的木架的立柱。
旄謂之蜽。①
【注釋】
①旄:旄牛尾,古代舞者所持,用作舞具。又稱蜽。《周禮·春官·旄人》雲:“旄人。”鄭玄注:“旄,旄牛尾,舞者所持以指麾。”
象謂之鵠,①角謂之鍵,②犀謂之,③木謂之。④玉⑤謂之雕。
【注釋】
①象:指加工象牙。鵠:本或作鍳,治理象牙。
②角:指加工獸角。鍵:或作鍴,加工獸角,使成器具。
③犀:指加工犀牛角。同錯,琢磨,雕刻。
④木:指加工木材。:通作度,裁割,加工木材。郭璞注引《左傳》雲:“山有木,工則之。”今本《左傳·隱公十一年》作“工則度之”。
⑤玉:指加工玉石。
金謂之鏤,木謂之刻,骨謂之切,象謂之磋,玉謂之琢,石謂之磨。①
【注釋】
①金:意思是雕刻金屬以製作器物。下文木、骨、象(象牙)、玉、石等詞與此相似,也都是以其為原材加工以製作器物的意思。鏤:雕刻。《荀子·勸學》雲:“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鏤、刻、切、磋、琢、磨六詞是同義詞,有時通用。
①、琳②,玉也。
【注釋】
①:同球,美玉名,可製磬。
②琳:美玉名。
不律謂之筆。①
【注釋】
①不律:筆的別名。鄭樵注:“緩聲為不律,急聲為筆。”《說文·聿部》雲:“秦謂之筆。”“楚謂之聿,吳謂之不律,燕謂之弗。”
滅謂之點。①
【注釋】
①滅:消除。點:指塗抹改易文字。《後漢書·文苑列傳下》雲:“衡攬筆而作,文無加點,辭采甚麗。”
絕澤謂之銑。①
【注釋】
①絕:極,最。澤:光澤。絕澤:最有光澤的(金屬)。銑,最有光澤的金屬。《國語·晉語一》雲:“紆之以金銑者,寒之甚矣。”
金鏃翦羽謂之①。骨鏃不翦羽謂之誌②。
【注釋】
①金:金屬。鏃:箭頭。翦:同剪,剪齊。:箭名。的箭頭用金屬製作,用作箭身的鳥羽剪齊,前重後輕,用於射距離近的敵人或鳥獸。
②誌:箭名。誌的箭頭用骨製作,用作箭身的鳥羽不剪齊,前後輕重相等,用於禮射和習射。
弓有緣①者謂之弓,無緣者謂之弭②。以金者謂之銑③,以蜃者謂之珧,④以玉者謂之⑤。
【注釋】
①緣:弓用生絲纏繞然後用漆塗飾。有緣者,指用生絲纏繞後加漆飾的。
②弭:角弓,末端以骨、角鑲嵌的弓。《儀禮·既夕禮》雲:“有弭飾焉。”
③銑:兩端用金裝飾的弓。
④蜃:一種海蚌,甲殼可飾物。珧:兩端用蜃的甲殼裝飾的弓。屈原《天問》雲:“馮珧利決,封芲是射。”
⑤:兩端用玉裝飾的弓。
大尺二寸謂之。①璋大八寸謂之膄。②璧大六寸謂之宣。③肉倍好謂之璧,④好倍肉謂之瑗⑤,肉好若一謂之環。⑥
【注釋】
①:同圭,玉器名。長條形玉版,上圓或尖,下方。古代帝王、貴族祭祀、朝騁、喪葬時手執,作為禮器或憑證。:或作介,長一尺二寸的大。《詩經·大雅·嵩高》雲:“錫爾介圭,以作爾寶。”鄭玄箋:“圭長尺二寸謂之介。非諸侯之圭,故以為寶。諸侯之瑞圭,自九寸而下。”
②璋:瑞玉名,古代朝聘、祭祀、喪葬、發兵時用作禮品或憑證。《周禮·考工記·玉人》雲:“蜫圭璋八寸,璧琮八寸,以縊聘。”膄:八寸長的璋。
③璧:玉器名。平圓形,中心有孔。古代貴族用作祭祀、朝聘、喪葬時的禮器,也用作裝飾品。宣通膁,本或作膁,六寸的大璧,用於祭天。《史記·孝武本紀》雲:“有司奉膁玉。”
④肉:指平圓形中央有孔的玉器或錢幣的孔外到邊緣部分,好:平圓形中央有孔的玉器或錢幣的中空部分。肉倍好,由孔外到邊緣長度為孔長的一倍。《漢書·律曆誌上》雲:“圜而環之,令之肉倍好者,周旋無端,終而複始,無窮巳也。”璧,玉器名。邊寬為內孔直徑的一倍。
⑤瑗:一種內孔直徑為邊寬一倍,孔大邊小的璧。
⑥若一,指內孔的直徑和邊寬相等。環,一種邊寬與內孔直徑相等的璧。古代用作符信或裝飾品。《荀子·大略》雲:“絕人以紆,反絕以環。”
竿謂之。①
【注釋】
①:或作鍶,衣架,晾衣竿。《禮記·曲禮上》雲:“男女不雜坐,不同鍶枷。”
簀謂之第。①
【注釋】
①簀:竹席,竹編的床墊。也稱第。《方言》五:“床,齊、魯之間謂之簀,陳、楚之間或謂之笫。”
卣①,中尊②也。
【注釋】
①卣:古代一種盛酒器。一般是橢圓形,大腹,小口,圈足,有蓋和提梁。
②尊:古代盛酒禮器。盛行於商代與西周。用於祭祀或宴享賓客之禮。中尊,中型的酒尊。
釋天第八
穹蒼①,蒼天也。春為蒼天,夏為昊天,秋為天,冬為上天②。
【注釋】
①穹:中間隆起的樣子。蒼:深藍色。穹蒼,天的別名,也稱蒼天。古人認為天是圓的,中央隆起,深藍色,因而稱之為蒼天、穹蒼或蒼穹。
②昊天,夏季的天。天,秋季的天。上天,冬季的天。本條說明四季的天各有專名。在古籍中有時是如此使用的,《詩經·小雅·信南山》雲:“上天同雲,雨雪縁縁。”但更多的情況是蒼天、昊天、俱天和上天都可泛稱天,在使用時沒有明顯的季節界限。如《詩經·王風·黍離》雲:“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小雅·小明》雲:“明明上天,照臨下土。”《尚書·堯典》雲:“欽若昊天。”
四時
【注釋】
時:季節。四時:四季。在這裏是說明上麵解釋的是四季的天名。
春為青陽①,夏為朱明②,秋為白藏③,冬為玄英④。四氣和謂之玉燭⑤。
【注釋】
①青陽,春季的別名。
②朱明,夏季的別名。
③白藏,秋季的別名。
④玄英,冬季的別名。
⑤四氣,四季之氣。和:和暢。玉燭:形容太平盛世人君德美如玉,聖明若燭。四季之氣和暢。《屍子·仁意》雲:“春為春陽,夏為朱明,秋為白藏,冬為玄英。四氣和,正光照,此之謂玉燭。”
春為發生①,夏為長嬴②,秋為收成,冬為安寧。四時和為通正③,謂之景風④。
【注釋】
①發生,萬物萌發生長。
②嬴:通盈,充滿,增長。長蠃,增長。
③四氣和:四季之氣和暢。通正:通暢,平正。
④景風,祥和之風,太平之風。《屍子·仁意》雲:“祥風,瑞風也。一名景風,一名惠風。”
甘雨時降①,萬物以嘉②,謂之醴泉③。
【注釋】
①甘雨,及時雨。時:按時。
②嘉:美,好。
③醴泉,甘美的泉水,又指及時雨。這裏是後一種意思。《屍子·仁意》雲:“甘雨時降,萬物以嘉。高者不少,下者不多,此之謂醴泉。”
祥
【注釋】
祥,吉祥的征兆。在這裏是說明上述四氣和、景風出、甘雨降等現象都是吉祥的征兆。
穀不熟為饑。蔬不熟為饉。果不熟為荒①。仍饑為薦②。
【注釋】
①穀:糧食作物的統稱。熟:成熟。蔬:蔬菜。饑、饉、荒是表示歉收、災年意義的同義詞。對饑、饉兩詞的意義有些古書解釋與此有所不同。《墨子·七患》雲:“一穀不收謂之饉,……五穀不收謂之饑。”
②仍:重複,連年。薦:連年歉收。《左傳·僖公三年》雲:“冬,晉薦饑。”
災
【注釋】
災,自然災害。此處說明上麵解釋的都是表示因自然災害而收成不好意義的詞。
大歲在甲曰閼逢,在乙曰旃蒙,在丙曰柔兆,在丁曰強圉,在戊曰著雍,在巳曰屠維,在庚曰上章,在辛曰重光,在壬曰玄,在癸曰昭陽①。
【注釋】
①大歲:本或作太歲,古人假想的一個天體。太歲與歲星(木星)背道而弛,自東向西十二年運行一周天。“巳”當作“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幹名,在這裏用於表示位置次序。古代用太歲每年所在的位置和十天幹依次相配來紀年,於是出現了閼逢、旃蒙、柔兆、強圉、著雍、屠維、上章、重光、玄和昭陽一套年的專名。這套年名係統地出現在《淮南子·天文訓》、《史記·曆書》中,後代古籍中很少使用。
歲陽
【注釋】
我國很早就測得歲星(木星)約十二年運行一周天,於是把歲星運行的軌道等分為十二個區域,稱為十二次,或十二星次。歲星由西向東運行,每行經一個星次就是一年。歲星運行到某個星次,就用“歲在××”來紀年,稱“歲星紀年法”。歲星運行的方向與人們所熟悉的十二辰(沿天赤道從東向西將周天劃分為十二等分,配以子醜寅卯等十二地支)相反,為了和十二辰一致,古人便假想出“太歲”這個假歲星,與真歲星背道而馳,而與十二辰的方向順序一致,自東向西每年行經一個星次,用太歲年所在的辰來紀年,這就是“太歲紀年法”。這種太歲紀年的方法,古人稱之為“歲陰”、“太陰”。大約在西漢時,曆法家又用太歲每年所在的位置與十天幹依次相配來紀年,稱為“歲陽”,以和歲陰相對。“歲陽”在這裏是說明以上所說的都是歲陽年名。
大歲在寅曰攝提格,在卯曰單閼,在辰曰執徐,在巳曰大荒落,在午曰敦,在未曰協洽,在申曰灘,在酉曰作噩,在戌曰閹茂,在亥曰大淵獻,在子曰困敦,在醜曰赤奮若①。
【注釋】
①大歲:本或作太歲,古代天文學中假設的星名,與歲星相應。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醜,十二地支,這裏用以表示位置次序。攝提格、單閼、執徐、大荒落、敦、協洽、灘、作噩、閹茂、大淵獻、困敦、赤奮若,太歲年名。這一套太歲年名在《淮南子·天文》、《史記·曆書》、《天官書》和《漢書·天文誌》中係統地出現。其間有的太歲年名用字有所不同。在後代古籍中,很少使用這套年名。又:或說在“在醜曰赤奮若”之後當有“歲陰”二字。
載,歲也①。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載②。
【注釋】
①載:年的別名。歲:本義是收獲莊稼。古代穀物每年一熟,一年收割一次,引申為表示時間單位的年。祀,古人祭祀鬼神,每年不同季節有不同的祭祀內容,各種祭祀都進行完畢,說明過了一年,有時便用祀來稱年。《尚書·洪範》雲:“惟十有三祀,王訪於箕子。”年,本義是禾熟。穀物每年成熟一次,引申為表示時間單位的年。載、歲、祀、年這四個表示時間單位的年的意義的詞,除“祀”外,在古籍中都常見,且通用,並非像本條所說分別使用於不同的時代。
歲名
【注釋】
歲名:時間單位的年的名稱。在這裏是說明上麵解釋的都是表示時間單位的年的名稱。。
月在甲曰畢,在乙曰桔,在丙曰修,在丁曰圉,在戊曰厲,在己曰則,在庚曰窒,在辛曰塞,在壬曰終,在癸曰極①。
【注釋】
①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幹名。畢、桔、修、圉、厲、則、窒、塞、終、極,古代以十天幹紀月的別名。這套月名,見於《史記·曆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