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沃泉:從上往下流的泉水。縣出,從上往下流。《釋名·釋水》雲:“懸出曰沃泉。水從上下,有所灌沃也。”
③泉:從側麵流出的泉水。
歸異,出同流,肥①。
【注釋】
①歸異,流向不同。肥:水同源而異流。《詩經·邶風·泉水》雲:“我思肥泉,茲之永歎。”毛亨傳:“所出同,所歸異,為肥泉。”
瀵,大出尾下①。
【注釋】
①瀵:泉水自地下深處噴湧而出。尾:底。指地下深處。
水醮曰錰①。
【注釋】
①醮:竭,盡。錰:幹涸。
水自河出為①,濟為錷②,汶為錸③,洛為波④,漢為潛⑤,淮為滸⑥,江為沱⑦,為洵⑧,潁為沙⑨,汝為。
【注釋】
①河:黃河。:或作雍、蟐,古水名。
②“濟為錷”是“水自濟出為錷”的省略說法。以下八句情況相似。濟:水名,指古濟水。發源於河南省,流經山東省入渤海。錷:古水名。濟水的支流,位於今山東省定陶縣一帶。一說“濟”當作“滎”,滎澤。位於今河南省鄭州市西北滎鎮北。
③汶:水名,又稱大汶河。位於今山東省境內。錸,或作闡,古水名。汶水的支流,位於今山東省寧陽縣東北。
④洛:水名,發源於陝西省,流入河南省。波,古水名。《尚書·禹貢》:“滎、波既豬。”(豬,通瀦,水停聚)。《水經注》認為古波水即洛水的支流門水。
⑤漢:長江最大的支流。發源於陝西省寧強縣,流經陝西省西南部、湖北省西北部和中部,在武漢市入長江。潛:古水名,漢水的支流。《尚書·禹貢》雲:“九江孔殷,沱、潛既道。”
⑥淮:水名。發源於河南省桐柏山,東流經安徽省入江蘇省,本東流入海,後因黃河改道,淮河入海之道被奪,遂流入洪澤湖。《尚書·禹貢》;“淮、沂其窽。”滸:古水名。淮河的支流。
⑦江:長江。沱:古水名。長江的支流。古沱水的地理位置說法不一。在《尚書·禹貢》中,荊州和梁州都有沱水。梁州的沱水,指四川省郫縣的古湔水,約為今之柏條河。荊州的沱水,指湖北省枝江縣百裏洲北今長江正流的一段;或以為即古夏水。
⑧濄:同渦,即今渦河。源出河南省開封市西,流至安徽省西北部,至懷遠縣入淮河,為淮河支流之一。洵,古水名。錯水的支流。
⑨潁:水名。淮河最大的支流。發源於河南省登封縣嵩山西南,東南流至安徽省壽縣西北正陽關入淮河。沙:古潁水支流,又稱濮水。古潁水在流經河南省周口市境時分流為沙水,經淮陽流至安徽省,注入淮河。
汝:水名。古汝水上遊即今河南省北汝河。《左傳·成公十七年》雲:“楚公子申救鄭,師於汝上。”
水決之澤為綫①,決複入為汜②。
【注釋】
①決:打開缺口,導引水流。之,到……去。澤,聚水的窪地,沼澤。綫:打開缺口,使停積的水流到沼澤中去。
②汜:由主流分岔流出後又流回主流的河流。《詩經·召南·江有汜》雲:“江有汜。之子歸,不我以。”
“河水清且瀾漪”,大波為瀾,小波為淪,直波為徑①。
【注釋】
①“河水清且瀾漪”,《詩經·魏風·伐檀》文。瀾,大波。“瀾”《詩經》作“漣”。漣,風吹水麵所形成的波紋。瀾、漣義近。漪通猗,或作猗,句末語氣詞,相當於現代的“啊”。淪,水麵的小波紋。《詩經·魏風·伐檀》雲:“河水清且淪猗。”“徑”當作“涇”,直流的水波。《釋名·釋水》雲:“水直波曰涇。涇,徑也。言如道錳(徑)也。”
江有沱,河有灉,汝有濆①。
【注釋】
①江:長江。河:黃河。
滸,水厓①。
【注釋】
①滸:水邊地。臺:水邊。在《釋丘》中有“岸上,滸”條,是從釋丘的角度說明滸為水邊岸上之地,和水麵相比,比水麵要高。本條再次解釋“滸”,是從釋水的角度說明滸是水邊之地。
水草交為湄①。
【注釋】
①湄:岸邊,水和草交接的地方。《詩經·秦風·蒹葭》雲:“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濟有深涉,深則厲,淺則揭①。”揭者,揭衣也。以衣涉②水為厲。繇③膝以下為揭,繇膝以上為涉,繇帶④以上為厲。
【注釋】
①“濟有深涉,深則厲,淺則揭”:《詩經·邶風·匏有苦葉》文。濟:渡口。涉:過河的地方。厲:連衣涉水。揭:撩起衣服,步行涉水。
②涉:步行渡水。
③繇:通由,從,自。
④帶:衣帶。
潛行為泳①。
【注釋】
①潛:隱藏在水下麵。泳:遊泳。和“遊”相對時,遊指浮遊,泳指潛遊。《詩經·邶風·穀風》雲:“就其淺矣,泳之遊之。”
“肻肻楊舟,紼縭維之①。”紼,錪也②。縭,緌也③。
【注釋】
①“肻肻楊舟,紼縭維之”,《詩經·小雅·采菽》文。肻肻,漂流的樣子。楊舟,楊木船。維,係結。
②紼:大繩。
③縭:繩索。《詩經》作纉,纉也是繩索的意思。緌:船纜。
水注川曰簈①,注谿曰穀②,注谿曰溝,注溝曰澮③,注澮曰瀆④。
【注釋】
①注:灌注,流入。川:河流。谿同溪,山間小河溝,也泛指小河溝。
②穀:兩山間的流水道。
③澮:田間的水溝。
④瀆:小溝渠。在古籍中,簈和穀,溝和澮、瀆相對而言有時有大小之別,如《荀子·解蔽》雲:“醉者越百步之溝,以為臺步之澮也。”但常常是作為同義詞而通用的,如《周禮·秋官·雍氏》雲:“雍氏掌溝瀆澮池之禁。”鄭玄注:“溝、瀆、澮,田間通水者也。”
逆流而上曰溯洄,順流而下曰溯遊①。
【注釋】
①本條是解釋《詩經·秦風·蒹葭》“溯洄從之”和“溯遊從之”中的“溯洄”、“溯遊”的。
江、河、淮、濟為四瀆①。四瀆者,發源注海者也。
【注釋】
①江:長江。河:黃河。淮:指古淮水。濟:指古濟水。瀆:大川。四瀆,古代對四條由發源地獨流入海的大河的總稱。鄭樵注:“中原之地,諸水所流皆歸此四瀆,惟此四瀆得專達達海,故為瀆祠焉。”
水中可居者曰洲①。小洲曰陼②,小陼曰坻③,小硍曰坻④。人所為為潏⑤。
【注釋】
①洲:河流中由沙石、泥土淤積而成較大的陸地。《詩經·周南·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②陼:或作渚,水中小塊陸地。《詩經·召南·江有汜》雲:“江有渚。之子歸,不我與。”
③坻:小録,水中小塊陸地。
④坻:水中小沙洲或高地。《詩經·秦風·蒹葭》雲:“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坻。”
⑤所為,所建造的。所為為網。”
水中
【注釋】
水中:此處是說明以上所解釋的是水中之地的名稱。
河出昆侖虛,色白①。所渠並千七百,一川色黃②。百裏一小曲,千裏一曲一直③。
【注釋】
①河:黃河。昆侖虛:昆侖山基部。色白:指黃河上遊河水流經高原峽穀,這一段水色比較清白。
②所渠:指所容納的河流。並:共計。色黃:指黃河中遊河水穿行黃土高原,河水中含泥沙量較大,水色渾黃。
③曲:曲折。千裏一曲一直:意為黃河千裏一大曲折。《公羊傳·文公十二年》雲:“河曲疏矣,河千裏而一曲也。”黃河自孟津以上河道多曲折,“百裏一小曲,千裏一曲一直”是概括性的說法。
徒駭。太史。馬頰。覆。胡蘇。簡。。鉤盤。鬲津①。
【注釋】
①徒駭、太史、馬頰、覆、胡蘇、簡、、鉤盤、鬲津,古黃河流到華北平原中部以後所分的九條支流名稱。統稱之為九河。上述九條河流河道久已湮廢,具體流經何地,已不能確指,當在今華北平原東部近海地帶。
九河
【注釋】
九河:此處是說明以上所述為九河名稱。近人多認為“九河”非確指,而是古代黃河下遊許多支流的總稱。
栲,山樗①。
【注釋】
①樗:一種落葉喬木,俗稱臭椿。樹皮灰色,皮葉有臭氣。木材粗硬,不耐水濕,供建築用;根皮供藥用;葉可養樗蠶。栲: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又稱山樗。葉似樗,皮厚本堅。木材可製器具,根、幹果及花入藥。
柏,①。
【注釋】
①:柏樹的別名。質堅硬,有芳香,可供建築及製作器物之用。《禮記·雜記上》雲:“暢臼以錬,杵以梧。”
椴,①。
【注釋】
①椴:一種落葉喬木。有赤椴、白椴等不同種類。木質優良,供建築、製作家具等用。:白椴。樹皮白。木材輕而耐濕,可用作棺木。
梅,①。
【注釋】
①:同楠,一種常綠喬木,又稱梅。生於南方,木材紋理細密,質地堅硬,有芳香,是建築及製造器物的良材。
栩,杼①。
【注釋】
①栩:一種落葉喬木。又稱杼、櫟、柞櫟、麻櫟。花、葉似栗樹。殼鬥杯形,堅果卵圓形,稱橡子(皂鬥)。殼鬥可作黑色染料,幼葉可飼蠶。《詩經·唐風·鴇羽》雲:“肅肅鴇羽,集於苞栩。”毛亨傳:“栩,杼也。”
味,著①。
【注釋】
①味:本或作鎇,即藥草五味子。五味子是木質藤本植物,常纏繞在樹木上,因而又入《釋木》篇。
,梅①。者聊②。
【注釋】
①:山楂樹。現代俗稱紅果、山裏紅。樹狀似梅。果實紅色,有淡褐色斑點,味酸甜,可供食用和藥用。
②:樹枝向下屈曲。聊:一種樹枝向下彎曲的樹。
,木桂①。
【注釋】
①:一種厚皮的桂樹。又稱木桂、牡桂、肉桂。葉似枇杷葉而大,開白花,不結實,枝葉冬夏常青。皮和嫩枝入藥。
檉,河柳①。旄,澤柳②。楊,蒲柳③。
【注釋】
①檉:一種柳樹。又稱河柳、檉柳、西河柳等。生長在平原、沙地及鹽堿地。枝條纖弱下垂,赤莖;葉小,鱗片狀。枝幹可編筐籃,嫩枝葉入藥。
②澤柳:一種生長在水澤旁的柳樹。又稱旄。葉細如垂絲。
③楊:落葉喬木。枝條上挺,葉較寬闊,種子有毛。種類很多。蒲柳,一種生長在水邊的楊樹。又稱水楊、蒲楊。葉圓闊,枝條短硬,可製箭杆。
諸慮,山①。
【注釋】
①:或作鎊。山鎊,一種木質藤本植物。又稱諸慮、山葡萄。有卷須。果實黑色,多汁味甜,可生食及釀酒。
,虎①。
【注釋】
①:一種高大木質藤本植物。花青紫色,成穗狀下垂,莢果密生絨毛。可供觀賞,果實入藥。
杞,枸①。
【注釋】
①杞:即枸杞。落葉小灌木,花淡紫色,漿果卵圓形,紅色。果實(枸杞子)和根皮(地骨皮)均可入藥。《詩經·小雅·四月》雲:“山有蕨薇,隰有杞鎐。”
楓,①。
【注釋】
①:一種楓樹的古代別名。樹高大。葉有三角,有脂而香,秋天變紅,因而又稱丹楓、紅楓,可供觀賞。根、葉、果均入藥。木材輕軟,不耐朽,可製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