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①引文出處不詳。
②引文見《孝經·三才章》。
陽尊陰卑第四十三
天之大數,畢於十旬。旬天地之間,十而畢舉;旬生長之功,十而畢成①。十者,天數之所止也。古之聖人,因天數之所止,以為數紀。十如更始,民世世傳之,而不知省其所起。知省其所起,則見天數之所始。見天數之所始,則知貴賤逆順所在。知貴賤順逆所在,則天地之情著,聖人之寶出矣。
【注釋】
①旬:這個複句的兩個“旬”字,都有周遍的含義。
是故陽氣以正月始出於地,生育養長於上,至其功必成也,而積十月。人亦十月而生,合於天數也。是故天道十月而成,人亦十月而成,合於天道也。故陽氣出於東北,入於西北,發於孟春,畢於孟冬,而物莫不應是。陽始出,物亦始出;陽方盛,物亦方盛;陽初衰,物亦初衰。物隨陽而出入,數隨陽而終始,三王之正隨陽而更起①。以此見之,貴陽而賤陰也。故數日者,據晝而不據夜;數歲者,據陽而不據陰。陰不得達之義。
【注釋】
①三王之正:夏、商、周三代的曆法相異,夏以寅月為正月,商以醜月為正月,周以子月為正月。
是故《春秋》之於昏禮也,達宋公而不達紀侯之母。紀侯之母宜稱而不達,宋公不宜稱而達①。達陽而不達陰,以天道製之也。丈夫雖賤皆為陽,婦人雖貴皆為陰。陰之中亦相為陰,陽之中亦相為陽。諸在上者皆為其下陽,諸在下者各為其上陰。陰猶沉也,何名何有?皆並一於陽,昌力而辭功。故出雲起雨,必令從之下,命之曰“天雨”。不敢有其所出,上善而下惡,惡者受之,善者不受。
【注釋】
①《公羊傳》曰:“何以不稱使?婚禮不稱主人。然則曷稱?稱諸父兄師友。宋公使公孫壽來納幣,則其稱主人何?辭窮也。辭窮者何?無母也。然則紀有母乎?曰:有。有則何以不稱母?母不通也。”達,指命令通達到國外。
【夫喜怒哀樂之發,與清暖寒暑,其實一貫也。喜氣為暖而當春,怒氣為清而當秋,樂氣為太陽而當夏,哀氣為太陰而當冬。四氣者,天與人所同有也,非人所能畜也,故可節而不可止也。節之而順,止之而亂。人生於天,而取化於天。喜氣取諸,樂氣取諸夏,怒氣取諸秋,哀氣取諸冬,四氣之心也。四肢之答各有處,如四時;寒暑不可移,若肢體。肢體移易其處,謂之壬人;寒暑移易其處,謂之敗歲;喜怒移易其處,謂之亂世。明王正喜以當春,正怒以當秋,正樂以當夏,正哀以當冬。上下法此,以取天之道。春氣愛,秋氣嚴,夏氣樂,冬氣哀。愛氣以生物,嚴氣以成功,樂氣以養生,哀氣以喪終,天之誌也。是故春氣暖者,天之所以愛而生之;秋氣清者,天之所以嚴而成之;夏氣溫者,天之所以樂而養之;冬氣寒者,天之所以哀而藏之。春主生,夏主養,秋主收,冬主藏。生溉其樂以養,死溉其哀以藏,為人子者也。故四時之比,父子之道,天地之誌,君臣之義也。
陰陽,理人之法也。陰,刑氣也;陽,德氣也。陰始於秋,陽始於春。春之為言猶湫湫也,秋之為言猶湫湫也。蛖蛖者喜樂之貌也,湫湫者憂悲之狀也。是故春喜,夏樂,秋憂,冬悲,悲死而樂生。以夏養春,以冬喪秋,大人之誌也。是故先愛而後嚴,樂生而哀終,天之當也。而人資諸天。
大德而小刑也。是故人主近天之所近,遠天之所遠;大天之所大,小天之所小。是故天數右陽而不右陰,務德而不務刑。刑之不可任以成世也,猶陰不可任以成歲也。為政而任刑,謂之逆天,非王道也。
【注釋】
①《管子》:“日掌陽之為德,月掌陰之為刑。”《大戴禮記》:“陽為德,陰為刑。”
天容第四十五
天之道,有序而時,有度而節,變而有常,反而有相奉,微而至遠,踔而致精①,一而少積蓄,廣而實,虛而盈。聖人視天而行。是故其禁而審好惡喜怒之處也,欲合諸天之非其時不出暖清寒暑也②;其告之以政令而化風之清微也,欲合諸天之顛倒其一而以成歲也;其羞淺末華虛而貴敦厚忠信也,欲合諸天之默然不言而功德積成也;其不阿黨偏私而美肻愛兼利也,欲合諸天之所以成物者少霜而多露也。其內自省以是而外顯不可以不時,人主有喜怒不可以不時。可亦為時,時亦為義,喜怒以內合,其理一也。故義、不義者,時之合類也;而喜怒乃寒暑之別氣也。
【注釋】
①踔:超越。
②一本此句無“之”字。
天辨人在第四十六
難者曰:“陰陽之會一歲再遇。遇於南方者,以中夏;遇於北方者,以中冬①。冬喪物之氣也,則其會於是,何如?金木水火,各奉其所主以從陰陽,相與一力而並功。其實非獨陰陽也,然而陰陽因之以起,助其所主。故少陽因木而起,助春之生也;太陽因火而起,助夏之養也;少陰因金而起,助秋之成也;太陽因水而起,助冬之藏也②。陰雖與水並氣而合冬,其實不同;故水獨有喪而陰不與焉。是以陽陰會於中冬者,非其喪也。春愛誌也,夏樂誌也,秋嚴誌也,冬哀誌也。故愛而有嚴,樂而有哀,四時之則也。喜怒之禍,哀樂之義,不獨在人,亦在於天;而春夏之陽,秋冬之陰,不獨在天,亦在於人。人無春氣,何以博愛而容眾?人無秋氣,何以立嚴而成功?人無夏氣,何以盛養而樂生?人無冬氣,何以哀死而恤喪?天無喜氣,亦何以暖而春生育?天無怒氣,亦何以清而秋就殺?天無樂氣,亦何以竦陽而夏養長?天無哀氣,亦何以激陰而冬閉藏?故曰天乃有喜怒哀樂之行,人亦有春秋冬夏之氣者,合類之謂也。匹夫雖賤,可以見刑德之用矣。是故陰陽之行,終各六月,遠近同度,而所在異處。陰之行,春居東方,秋居西方,夏居空右,冬居空左,夏居空下,冬居空上,此陰之常處也。陽之行,春居上,冬居下,此陽之常處也。陰終歲四移,而陽常居實,非親陽而疏陰,任德而遠刑與?
【注釋】
①中夏:指夏至節。中冬:指冬至節。夏至節,白晝最長,黑夜最短,是陽氣最盛的表現;此後,陰氣開始生長,故曰“夏至一陰生”。冬至節,白晝最短,黑夜最長,是陰氣最盛的表現;此後,陽氣開始回複,故曰“冬至一陽生”。
②古人將陰陽分為少太(老),少陽為春,太陽為夏,少陰為秋,太陰為冬。少陽(木)、太陽(火)、少陰(金)、太陰(水),又合稱“四象”。
天之誌,常置陰空處,稍取之以為助。故刑者德之輔,陰者陽之助也。陽者歲之主也,天下之昆蟲隨陽而出入,天下之草木隨陽而生落,天下之三王隨陽而改正,天下之尊卑隨陽而序位。幼者居陽之所少,老者居陽之所老,貴者居陽之所盛,賤者當陽之所衰。藏者,言其不得當陽。而不當陽者臣子是也,當陽者君父是也。故人主南麵,以陽為位也。陽貴而陰賤,天之製也。禮之尚右,非尚陰也,敬老陽而尊成功也。
陰陽位第四十七
陽氣始出東北而南行,就其位也;西轉而北入,藏其休也。陰氣始東南而北行,亦就其位也;西轉而南入,屏其伏也。是故陽以南方為位,以北方為休;陰以北方為位,以南方為休。陽至其位而大暑熱,陰至其位而大寒凍。陽至其休而入化於地,陰至其伏而避德於下。是故夏出長於上、冬入化於下者,陽也;夏入守虛地於下、冬出守虛位於上者,陰也。陽出實入實,陰出空入空。天之任陽不任陰,好德不好刑,如是也。故陰陽終歲各一出。
陰陽義第四十九
天道之常,一陰一陽。陽者天之德也,陰者天之刑也。跡陰陽終歲之行,以觀天之所親,而任成天之功,猶謂之空,空者之實也。故清溧之於歲也,若酸鹹之於味也,僅有而已矣。聖人之治,亦從而然。天之少陰用於功,太陰用於空。人之少陰用於嚴,而太陰用於喪。喪亦空,空亦喪也。是故天之道,以三時成生,以一時喪死。死之者,謂百物枯落也;喪之者,謂陰氣悲哀也。天亦有喜怒之氣、哀樂之心,與人相副。以類合之,天人一也。春,喜氣也,故生;秋,怒氣也,故殺;夏,樂氣也,故養;冬,哀氣也,故藏。四者天人同有之。有其理而一用之。與天同者大治,與天異者大亂。故為人主之道,莫明於在身之與天同者而用之。使喜怒必當義乃出,如寒暑之必當其時乃發也。使德之厚於刑也,如陽之多於陰也。是故天之行陰氣也,少取以成秋,其餘以歸之冬。聖人之行陰氣也,少取以立嚴,其餘歸之喪。古人之太陰,不用於刑,而用於喪。天之太陰,不用於物,而用於空。空亦為喪,喪亦為空,其實一也,皆喪死亡之心也。
陰陽出入上下第五十
天道大數,相反之物也,不得俱出,陰陽是也。春出陽而入陰,秋出陰而入陽。夏右陽而左陰,冬右陰而左陽。陰出則陽入,陽入則陰出。陰右則陽左,陰左則陽右。是故春俱南,秋俱北,而不同道。夏交於前,冬交於後,而不同理。並行而不相亂,澆滑而各持分,此之謂天之意。而何以從事?天之道,初薄大冬,陰陽各從一方來,而移於後。陰由東方來西,陽由西方來東。至於中冬之月,相遇北方,合而為一,謂之曰“至”。別而相去,陰適右,陽適左。適左者其道順,適右者其道逆。逆氣左上,順氣右下,故下暖而上寒。以此見天之冬右陰而左陽也,上所右而下所左也。冬月盡,而陰陽俱南還。陽南還出於寅,陰南還入於戌,此陰陽所始出地入地之見處也。
至於仲春之月,陽在正東,陰在正西,謂之春分。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陰日損而隨陽,陽日益而鴻,故為暖熱。初得大夏之月,相遇南方,合而為一,謂之曰“至”。別而相去,陽適右,陰適左。適左由下,適右由上,上暑而下寒,以此見天之夏右陽而左陰也,上其所右,下其所左。夏月盡,而陰陽俱北還。陽北還而入於申,陰北還而入於辰,此陰陽之所始出地入地之見處也。
至於中秋之月,陽在正西,陰在正東,謂之秋分。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陽日損而隨陰,陰日益而鴻,故至於季秋而始霜,至於孟冬而始寒,小雪而物鹹成,大寒而物畢藏,天地之功終矣。
暖燠孰多第五十二
天之道,出陽為暖以生之,出陰為清以成之。是故非薰也,不能有育;非溧也,不能有熟,歲之精也。知心而不省薰與溧孰多者,用之必與天戾。與天戾,雖勞不成。是自正月至於十月,而天之功畢。計是間者,陰與陽各居幾何?薰與溧其日孰多?距物之初生,至其畢成,露與霜其下孰倍?故從中春至於秋,氣溫柔和調。乃季秋九月,陰乃始多於陽,天乃於是時出溧下霜。出溧下霜,而天降物固已皆成矣。故九月者,天之功大究於是月也,十月而悉畢。故按其跡,數其實,清溧之日少少耳。功已畢成之後,陰乃大出。天之成功也,少陰與而太陰不與,少陰在內而太陰在外①。故霜加物,而雪加於空。空者②地而已,不逮物也。功已畢成之後,物未複生之前,太陰之所常出也。雖曰陰,亦以太陽資化其位,而不知所受之。故聖王在上位,天覆地載,風令雨施。雨施者,布德均也;風令者,言令直也③。《詩》雲:“不識不知,順帝之則。”④言弗能知識,而效天之所為雲爾。
【注釋】
①陰陽五行家,以少陽配春季,以太陽配夏季,這是陽氣長養生物的季節;以少陰配秋季,天氣清涼,白露為霜,生物衰老成熟;以太陰配冬季,與生物成長無關,是一個空虛的季節,故曰“太陰在外”。
②:通“但”,僅隻。逮物:及物,與生物成長有關。
③《後漢書·張魯傳》注引《翼氏風角》:“凡風者天地之號令,所以譴告人君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