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水者冬,藏至陰也。宗廟祭祀之始。敬四時之祭,昭穆之序①。天子祭天,諸侯祭土。閉門閭,大搜索。斷刑罰,執當罪,飭關梁,禁外徙。恩及於水,則醴泉出;恩及介蟲,則黿鼉大為,靈龜出。如人君簡宗廟,不禱祀,廢祭祀,執法不順,逆天時,則民病流腫,水脹,痿痹,孔竅不通。咎及於水,霧氣冥冥,必有大水,水為民害;咎及介蟲,則龜深藏,黿鼉②。

【注釋】

①:祭天的大祭禮。:在太廟合祭遠近祖先。昭穆:古代宗廟及墓地的輩次排列,始祖居中,二世祖、四世祖、六世祖居左方,稱昭;三世祖、五世祖、七世祖居右方,稱穆。

②:通“吼”。

治亂五行第六十二

火幹木,蟄蟲蚤出,故雷早行①。土幹木,胎夭卵②,鳥蟲多傷。金幹木,有兵。水幹木,春下霜。

【注釋】

①故:或認為當作“眩”,指閃電耀眼。

②:指卵不能孵化出幼雛。

土幹火,則多雷。金幹火,草木夷。水幹火,夏雹。木幹火,則地動。

金幹土,則五穀傷,有殃。水幹土,夏寒雨霜。木幹土,倮蟲不為①。火幹土,則大旱。

【注釋】

①倮蟲:指人。參考《五行順逆第六十》注。為:指成長。

水幹金,則魚不為。木幹金,則草木再生。火幹金,則草木秋榮。土幹金,五穀不成。

木幹水,冬蟄不藏。土幹水,則蟄蟲冬出。火幹水,則星墜。金幹水,則冬大寒。

五行五事第六十四

王者與臣無禮貌,不肅敬,則木不曲直①,而夏多暴風。風者,木之氣也,其音角也,故應之以暴風。

王者言不從,則金不從革,而秋多霹靂。霹靂者,金氣也,其音商也,故應之以霹靂。

王者視不明,則火不炎上,而秋多電。電者,火氣也,其音徵也,故應之以電。

王者聽不聰,則水不潤下,而春夏多暴雨。雨者,水氣也,其音羽也。故應之以暴雨。

王者心不能容,則稼穡不成,而秋多雷。雷者,土氣也,其音宮也,故應之以雷。

【注釋】

①曲直:指樹木的性能可曲可直。《尚書·洪範》:“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

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視,四曰聽,五曰思①。何謂也?夫五事者,人之所受命於天也,而王者所修而治民也。故王者為民,治則不可以不明,準繩不可以不正。王者貌曰恭,恭者敬也;言曰從,從者可從;視曰明,明者知賢不肖,分明黑白也;聽曰聰,聰者能聞事而審其意也;思曰容②,容者言無不容。恭作肅,從作窽③,明作哲,聰作謀,容作聖。何謂也?恭作肅,言王誠能內有恭敬之姿,而天下莫不肅矣。從作窽。言王者言可從,明正從行,而天下治矣。明作哲,哲者知也④。王者明,則賢者進,不肖者退。天下知善而勸之,知惡而恥之矣。聰作謀,謀者,謀事也,王者聰,則聞事與臣下謀之,故事無失謀矣。容作聖,聖者,設也,王者心寬大無不容,則聖能施設。事各得其宜也。

【注釋】

①五事:見《尚書·洪範》。

②思曰容:今本《尚書·洪範》作“思曰睿”。

③窽:治理。

④知:通“智”。

王者能敬,則春氣得,故肅,肅者主春。春陽氣微,萬物柔易,移弱可化,於是陰氣為賊,故王者欽。欽不以議陰事,然後萬物遂生,而木可曲直也。春行秋政,則草木凋;行冬政,則雪;行夏政,則殺。春失政則①。

【注釋】

①“則”字下有闕文。

王者能治,則義立,義立則秋氣得,故義者主秋。秋氣始殺,王者行小刑罰,民不犯則禮義成。於時陽氣為賊,故王者輔以官牧之事,然後萬物成熟。秋草木不榮華,金從革也。秋行春政,則華;行夏政,則喬;行冬政,則落。秋失政,則春大風不解,雷不發聲。

王者能知,則知善惡,知善惡則夏氣得,故哲者主夏。夏陽氣始盛,萬物兆長,王者不掩明,則道不退塞。而夏至之後,大暑隆,萬物茂育懷任,王者恐明不知賢不肖,分明白黑。於時寒為賊,故王者輔以賞賜之事,然後夏草木不霜,火炎上也。夏行春政,則風;行秋政,則水;行冬政,則落。夏失政,則冬不凍冰,五穀不藏,大寒不解。

王者無失謀,然後冬氣得,故謀者主冬。冬陰氣始盛,草木必死,王者能聞事,審謀慮之,則不侵伐。不侵伐且殺,則死者不恨,生者不怨。冬日至之後,大寒降,萬物藏於下。於時暑為賊,故王者輔之以急,斷之以事,以水潤下也。冬行春政,則蒸;行夏政,則雷;行秋政,則旱。冬失政,則夏草木不實,五穀疾枯。

郊義第六十六

郊義,《春秋》之法:王者歲一祭天於郊,四祭於宗廟。宗廟因於四時之易,郊因於新歲之初,聖人有以起之,其以祭不可不親也。天者百神之君也,王者之所最尊也,以最尊天之故,故易始歲更紀,即以其初郊。郊必以正月上辛者①,言以所最尊,首一歲之事。每更紀者以郊,郊祭首之,先貴之義,尊天之道也。

【注釋】

①上辛:第一個辛日。

四祭第六十八

古者歲四祭。四祭者,因四時之所生孰①,而祭其先祖父母也。故春曰祠,夏曰糥,秋曰嚐,冬曰蒸②。此言不失其時,以奉祀先祖也。過時不祭,則失為人子之道也。祠者,以正月始食韭也;糥者,以四月食麥也;嚐者,以七月嚐黍稷也;蒸者,以十月進初稻也。此天之經也,地之義也。孝子孝婦,緣天之時,因地之利。

【注釋】

①所生孰:指生長成熟的各種農作物。孰:古“熟”字,成熟。

②見《春秋公羊傳·桓公八年》。糥,或。

地之菜茹瓜果,藝之稻麥黍稷,菜生穀熟,永思吉日,供具祭物,齋戒沐浴,潔清致敬,祀其先祖父母;孝子孝婦不使時過,已處之以愛敬,行之以恭讓,亦殆免於罪矣。①

【注釋】

①此黑括號內一自然段共六十三字,原在《順命第七十》中,據舊注與文義移至此。

郊事對第七十一

廷尉臣張湯昧死言曰:“臣湯承製,以郊事問故膠西相仲舒。”臣仲舒對曰:“所聞古者天子之禮,莫重於郊。郊常以正月上辛者,所以先百神而最居前。禮:三年喪,不祭其先,而不敢廢郊。郊重於宗廟,天尊於人也。《王製》曰:‘祭天地之牛繭栗,宗廟之牛握,賓客之牛尺。’①此言德滋美而牲滋微也。《春秋》曰:‘魯祭周公,用白牲。’②色白貴純也。‘帝牲在滌三月。’③牲貴肥潔,而不貪其大也。凡養牲之道,務在肥潔而已。駒犢未能勝芻豢之食,莫如令食其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