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棉子酚(1 / 1)

五、棉子酚

1、分布

棉子可以榨油,食用冷榨棉子油可引起中毒。粗製生棉子油中的有毒物質主要是棉酚(gossypol)、棉酚紫(gossypurpurine)和棉酚綠(gossyverdurine)三種。它們存在於棉子的色素腺體中,其中以遊離棉酚含量最高。棉酚是棉子中的一種芳香酚,存在於棉花的葉、莖、根和種子巾。

2、毒理作用

棉子油的毒性取決於遊離棉酚的含量,在棉子餅與粗製棉子油中的棉酚含量均較高。遊離棉酚對大白鼠經口LD50為2 510 mg/kg體重。生棉子中棉酚禽量為0.15%~2.8%,榨油後大部分進入油中,油中棉酚含量可達1.0%~1.3%。當棉子油中含0.02%遊離棉酚時對動物的健康是無害的,0.05%時對動物有害,而高於0.15%時則可引起動物嚴重中毒。

遊離棉酚是一種細胞原漿毒,具體毒作用機製尚不十分清楚。人食入後,由胃腸道吸收,對胃腸道黏膜有強烈的刺激作用,吸收後隨血液分布於全身各個器官。它能損害人體肝、腎、心等髒器及中樞神經,並影響生殖係統的功能。

3、中毒表現

棉子榨油時,如果未經蒸炒加熱等脫酚處理,則此種粗製生棉子油會含有毒物質,食用量過多可引起中毒。其中毒症狀主要表現是“燒熱病”。長期食用粗製棉子油,可出現皮膚潮紅、燒灼難忍、口幹、無汗或少汗,並伴有四肢麻木、心慌無力等症狀。棉酚可影響生殖功能,損傷男性睾丸.多數病人精液中無精子或精子減少;引起女性出現閉經、子宮萎縮、導致不育症。棉酚還會引起低血鉀,出現肢體癱軟等症狀。

急性中毒潛伏期,短者l~4 h,一般2~4天,長者6~7天。慢性中毒初期主要表現為皮膚潮紅幹燥,日光照射後更明顯。女性和青壯年發病率高,治療不及時可引起死亡。

4、預防及控製措施

因治療棉酚中毒無特效解毒劑,故必須加強宣傳教育,做好預防工作。在產棉區要宣傳生棉子油的毒性,勿食粗製生棉子油。榨油前,必須將棉子粉碎,經蒸炒加熱脫毒後再榨油。榨出的毛油再加堿精煉,則可使棉酚逐漸分解破壞。生產廠家的質檢部門應對棉子油中的遊離棉酚進行嚴格檢驗,產品符合GB 2716-2005《食用植物油衛生標準》規定,方可出廠。GB 2716-2005規定棉子油中遊離棉酚含量不得超過0.02%,棉酚超標的棉子油嚴禁出售和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