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心係未來勤耕耘 再獻白發寫春秋(2 / 2)

抓細節,示熱心,盡顯“夕陽”情懷

2008年初,在凝凍災害期間,關工委副主任吳恩強對凝凍災害中的致孤兒童的生活和冷暖十分牽掛。他積極向有關部門奔走呼籲,共籌得107套衣服和30件過冬棉衣。並冒著生命危險,驅車50多公裏把這些衣物送到了孩子們的手裏,為這些無助的孩子們送去了溫暖和關懷。

2009年3月,為幫助解決穆芬實習的生活費、實習費、住宿費等問題,崔德成在心髒患病的情況下,強忍著病痛來到穆芬的實習單位銅仁市第二人民醫院找到科主任、找院長。僅三樓他就爬了15分鍾,滿頭是汗。院領導被感動了,不僅免除了穆芬的實習費,無償提供住宿,並且還組織職工為其捐了3600餘元生活費,加上關工委支持2000元,使穆芬的困難得到圓滿解決。

抓資源,聚人心,八方共鋪“春苗”路

為更好地搞好幫扶工作,區關工委向社會廣泛呼籲,並得到各級部門和愛心人士大力支持。2006年6月,區關工委積極向中關工委爭取經費支持,共有17人得到國家關工委就學救助。同時,疾控中心累計支持的資金達5萬餘元,區民政局解決了40套棉被用於慰問全區艾滋病致孤兒童,區婦聯為5戶家庭的孩子爭取了每學期500元的就學資金。2012年區關工委開展了第二輪結對幫扶活動,與全區14個孩子結成“對子”。碧江區委常委、組織部長、區關工委第一主任安超主動參與,充分體現了黨委政府的重視和對關工委結對關愛工作的肯定。由好心人鋪就的“春苗”路,將使一批一批的致孤、致貧兒童健康成長。

抓製度,表恒心,形成長效機製

區關工委為進一步紮實開展好結對關愛活動,讓結對幫扶模式做到有章可尋,形成品牌。我們製定了《碧江區結對關愛幫扶製度》、《碧江區結對關愛實施細則》、《碧江區結對關愛回訪製度》等。通過製度的建立,形成長效機製,關工委持之以恒地對弱特群體進行幫助。

老同誌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心係未來勤耕耘,再獻白發寫春秋”的鏗鏘誓言。用博大的“夕陽”情懷,不斷創新地奮鬥在關心下一代的工作崗位上。使一批接一批的青少年在他們的“光照”下健康成長,成為愛祖國、懂科技、承傳統、願奉獻、守法紀的一代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