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民辦高校學生自主管理(3 / 3)

班級建設中,學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而且應當承擔起主要角色,教師及其其他人員的參與隻是起一個引導和輔助的作用,最終的目的是通過引導實現“班紀自治”。為此,我們為學生提供了一係列發揮才能、展現自我、自主管理的機會。為鍛煉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我們實行了“值周班長製”。

(三)開展“自我形象設計”活動

班級建設的重要內容是班風建設,優化班風應該從每一個學生抓起。因為,“小河有水,大河滿”,隻有有了鮮活的個體,才會有豐富的集體。為此,我們開展了“自我形象設計”活動,活動包括“認識自我——設計自我——完善自我”三個步驟。首先在通過征詢老師及周圍同學對自己看法的基礎上,有學生自己從思想品德、學習紀律、興趣特長、行為表現等各方麵,全麵實事求是地在評價自己,認識自我;然後進行自我設計,自我設計忌“大、虛、空”,不要“我要當一個科學家、文學家”之類的“豪言壯語”,而要以近期目標為主,如本學期我要在學習方麵達到一個什麼程度,改變那些不良習慣或缺點,發展什麽特長等等。第三步是完善自我,在這一階段,學生按照設計目標去做,班主任和其他任課老師要及時跟上督促、指導、幫助、評價學生,學生自己也定時自查,以便隨時調整努力方向。自我形象設計活動的特點是“戒空洞,求實效”,由於學生的自我設計目標都是以近期目標為主,學生能確切感受到自己的進步,並能及時從老師那裏得到鼓勵,學生進步很快。自我形象設計活動,促進了學生自主意識的覺醒和自我教育的能力的提高,使學生的精神麵貌發生了顯著變化,促進了學生的全麵發展和班集體建設,優化了班風。

(四)成立“合作互助小組”

現在的大學生幾乎全為獨生子女,他們共同的性格特點常常表現為自私、自我為主,合作互助意識差,影響了班級和諧互助氛圍的形成,不利於班集體建設。為改變這一現象,我們要求每個班級,根據學生“學習互補、性格互補”等原則,成立了數量不等的“合作互助小組”,開展合作互助競賽活動,內容包括學習、紀律、衛生、活動等,評價則是以小組集體評價為主。這樣的評價方法極大地調動了小組成員的積極性,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增強,團結、合作、互助的氣氛空前濃鬱,班級建設上了一個更高的層次。

總之,學生是學校的主人,是學生工作的主體。傳統的高校或民辦高校學生管理,習慣於用各種規章製度管理學生,而忽視被管理者——學生的積極性,壓抑了學生的個性發展,使學生的合理需求得不到滿足,導致了學生的情緒對立和消極行為。要想做好新時期民辦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我們要加強學生工作機構的建設、強化其組織協調功能,理順學生管理係統各個部門、各層次、各崗位的職責、權限關係,重視柔性管理方法的運用,改變以往實行的在學生工作處直接領導下的、以輔導員為中心的絕對的學生管理方式,推行以學生自治為中心的人性化的學生管理方式。通過這種方式,不單純的把學生看作是教育管理的客體,改變學生在學生管理工作中從屬和被動的地位,學生本身既是被管理者,又是管理者,以情感人,從內心深處激發學生對學校的凝聚力和歸屬感,消除學生的逆反心理,在角色轉換中提高學生自我管理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充分享受自由發展的同時,增強其自我約束、自我管製能力,改變原有管理不到位和管理滯後的現象,從而實現學生的自主管理。民辦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任重而道遠,教育工作者應為之付出畢生心血。

參考文獻:

[1]丘有陽.關於新形勢下民辦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探討[J].現代企業教育,2007,(06).

[2]汪強.民辦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探析[J].江蘇高教,2006,(02).

[3]薑閥,吳海軍.民辦高校學生管理新模式——人性化管理[J].產業與科技論壇,2008,(07).

[4]賈海燕.論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改革與創新[J].高等教育研究,2005,(3):1.

[5]袁輝祥.新時期民辦高校學生管理教育工作研究[J].西安歐亞職業學院學報,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