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花開兩朵(2 / 2)

***************************************************************

因是皇後的壽辰,這幾日皇宮內外紅飛翠舞,端的是一派熱鬧景象。

本是暮春,那青碧蔥蔥的樹木張開巴掌大的葉子,色澤漸深,偏又多了這些迎風飛舞的紅繡稠,諸紅倚綠,在琉璃金色的屋頂上方乍開,多了些世俗的景致,卻叫人心中應了一份平和。

冷峻的宮中,也該有些生氣才好。

是以,今日來朝的諸位百官,竟在早朝之後也不散,一直在朝堂之下磨蹭著快到酉時,這才聽傳一把尖細的嗓音來報:“請諸位大人移駕,皇後娘娘金壽,還請大人們賞臉喝一杯壽酒,吃一碗壽麵再走。”

文武百官紛紛斂衣端帽,又團了些喜慶的笑意擱在麵上,這才魚貫著入席。

壽筵乃是擺在皇後的嬋娟殿中,據說皇後的閨名中,有一“月”字,顧蕭慈特為她蓋了這座嬋娟殿,特在一麵牆壁上鑿了無數個圓孔。每當月圓之夜,遠遠的,便能在這麵牆後見著無數個團團明月,恍若仙境。若是有風的夜裏,無數風聲從這小孔中呼嘯而過,如仙籟神樂,美妙無比。因此,這堵牆又被稱為“聽風漏月”,實在是蕭慈為皇後的一片愛心。

說起來,倒是十分難得。

這位皇後乃是蕭慈的結發妻子,蕭慈雖說為人暴戾,心疑好猜忌,對這位皇後卻始終不離不棄。也因著二十年前,皇後所生的四子一女,通通在那一場災難中死去,唯獨剩下了蕭烈與蕭儀一對兄妹,也不難讓蕭慈對蕭十一另眼相待。

除了文武百官之外,還有些遠道來賀的附屬國的使臣,以及蕭慈的九位子女,並了各級嬪妃,有頭臉的皇親貴戚,人潮幾乎將嬋娟殿淹沒。諸位宮娥太監忙著為貴賓們斟酒上菜,忙得不亦樂乎。

每一份壽禮,都由嬋娟殿門口的小太監登記造冊。

蕭勤與蕭朗到的時候,也按例候在門口,偏偏蕭朗眼尖,看那小太監筆下寫著:“駙馬來賀,薄胚青花如意瓶一對;十一皇子蕭烈來賀,巴山壽石刻一枚……”

蕭朗忍不住語出嘲諷道:“親生的也如此小氣,竟不如個入贅的。”

蕭勤不動聲色,隻別過臉去。

偏偏十四公主蕭儀瞧見了他,一臉心焦地趕上前,輕聲道:“十七弟,如何?”

“總算儀姐姐沒有白疼我,東西在此,請儀姐姐收好。”桃花美目中漾起一派笑意,雙手將繡品遞過去給她。

“果真,十八妹說得沒有錯,十七弟做事實在令人放心。”蕭儀翩翩一笑,言語中竟露出難得的讚歎。

蕭朗因對蕭十一心存芥蒂,自是對同是皇後娘娘所生的十四妹也無甚好感。囫圇打了個照麵,正巧輪到他呈上禮單及物什,他便樂得站到遠處。早有扈從將一尊幾乎半人高的羊脂玉觀音像呈了上去。查點的小太監似乎也並未見過如此壽禮,細細留心瞧了幾眼。隻見那觀音渾身通透,絲毫不見瑕疵。頭頂圓月,麵含慈悲,手撚蓮花,腳踏祥雲,倒是十分難得的珍品。

尤其皇後喜佛,這尊觀音像,又暗暗含了皇後的名諱,想來她定是十分歡喜的。

隻聽蕭儀淡淡道:“十二哥有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