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小習慣大健康:健康源於日常好習慣
健康源於日常生活好習慣。習慣每個人都有,是在日常生活中一點點地積累起來的,難免既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不良的日常生活習慣會影響身體健康。男人的不良的主要有抽煙、喝酒、熬夜、飲食失調等。這些習慣看似平常,卻在潛移默化之中蛀蝕著男人的身體,甚至導致最後的崩潰,可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而日常生活中的好習慣,比如愛運動,興趣廣泛等等,既能培養情操,緩解壓力,又能讓身體得到休息,調整到最佳狀態。
習慣決定健康,男人不論是從愛惜自己的角度,還是對家庭、社會負責的角度,都應摒棄不良習慣,養成好習慣,讓習慣為你的生命加把力。第一節不良習慣侵蝕健康
不良的生活習慣是男人健康的主要威脅,這是一個非常實際的問題。在慢性病的誘因中,遺傳因素隻占15%,社會因素占10%,氣候因素占7%,醫療條件占8%,而個人不良生活方式則高達60%。所以,不良的生活習慣絕對是導致很多疾病的罪魁禍首,這是不容置疑的事實。
所以,男性最好能重新審視自己的日常生活習慣,把不良習慣堅決改掉。
一吸煙成癖
男性很多都吸煙,甚至成癖。盡管吸煙有害健康,幾乎無人不知,但是,很多人卻知害不以害。目前,我國吸煙人數已達32億,如果再加上被動吸煙者,直接受害者可達6億多人。現代人所患的心腦血管病、呼吸係統疾病、癌症、牙周病等無一不與煙害有關,就連精子、卵子、受精卵、胚胎、胎兒也不能幸免。
有人認為香煙與原子彈輻射的危害性十分近似。據一家報紙報道,每人每天吸83支香煙時身體所受到的損害,同第二次世界大戰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爆炸時受害者身體受到的損害程度大致相等,波輻射的平均放射量是86拉德。如果每天吸35支以上的香煙,身體受到的損害和距離爆炸中心1公裏左右的人身體受到波輻射(400拉德以上)所損害的程度相等。
吸煙所帶來最常見的疾病就是呼吸係統疾病,包括肺癌和支氣管炎。除此之外,它還可以引起冠心病。因為吸姻會危害心血管。前瞻性追蹤屍檢研究和回顧性吸煙調查屍檢研究表明,吸煙與動脈粥樣硬化有著相當密切的關係。吸煙能促進動脈壁粥樣斑塊的形成和使之加劇。有人研究了吸煙與心肌內小動脈損傷的關係,發現其動脈壁病變、纖維化增厚、粥樣化、鈣化、玻璃樣增厚與吸煙密切相關。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吸煙與營養過度的雙重作用,對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有肯定的作用,且腦力勞動者比體力勞動者更為明顯。
美國醫生達貝爾最近指出,如今多數人已知吸煙與肺癌的密切關係,但卻對吸煙與心血管疾病的聯係關注不夠。其研究結果認為,煙草中的煙堿是造成危害的禍根。煙堿進入人體血液後,可促使心跳加快、血壓上升(過量吸煙又可使血壓下降)、心髒氧耗量增加、血管痙攣、血液流動異常以及血小板的粘附性增加。此外,吸煙時產生的一氧化碳,先於氧在血紅蛋白分子上結合,可使紅細胞攜帶和傳遞氧的能力降低20%左右。上述種種不良影響,使年齡在30~49歲之間的男性,吸煙者比非吸煙者,冠心病的發病率高出3倍。而且吸煙還是造成心絞痛發作和突然死亡的重要原因。另外,吸煙可導致劇烈的肢體疼痛,即所謂的“間歇性跛行症”,這是肢體缺血的結果。同樣的病變如果發生在腦部血管,將會引起半身不遂。
學者弗萊明翰經過12年的研究發現:吸煙引起腎上腺體釋放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注射尼古丁也有類似作用。吸煙對心髒及血管的影響很有可能就是這種作用所致。此外,尼古丁可經由交感神經係統控製血壓、心率、心血量輸出,使它們短時上升。尼古丁可使心血量輸出和收縮性減小,同時血管縮小,而且可引起心律不齊。所以,吸煙是患冠心病的因素之一。
尼古丁使血液中脂肪酸濃度呈上升的趨勢,增加了血液中血小板相互間的粘附及與血管壁粘附的傾向,這一作用可在血栓形成的早期觀察到,並且與動脈中形成動脈粥樣硬化相關。尼古丁在形成動脈粥樣硬化過程中的作用與它引起腎上腺素的釋放相聯係,這種激素能增進血小板活性。
尼古丁還使血漿中纖維蛋白量上升,因此增加了患局部缺血性心髒病的危險性。當然,若不考慮煙氣中一氧化碳的成分,就不能就尼古丁對心血管病的作用作出全麵評價,所以必須考慮兩者的協同作用。尼古丁與一氧化碳對心血管係統聯合作用的最後結果,是在供應有限的情況下,還要增加心肌中的需血量。同時,一係列條件也能潛在地促使心肌缺血。
吸煙與胃癌也有一定的關係,煙霧中含有苯並芘、多環芳香烴、二苯並卡唑等多種致癌或促癌物質,是食管癌和胃癌的病因之一。酒精本身雖不是致癌物質,但烈性酒會刺激胃粘膜。損傷粘膜組織,促進致癌物質的吸收,如果飲酒同時吸煙,其危害性就會更大。因為酒精可增強細胞膜的通透性,從而加強對煙霧中致癌物質的吸收。吸煙可以增加發生胃癌的危險性48%,吸煙年限越長,每天吸煙量越大,開始吸煙年齡越小。危險性越高。
美國一項大樣本前瞻性定群研究表明,吸煙及應用其他煙草製品能顯著增加胃癌死亡危險。美國癌症學會對納入“癌症預防研究Ⅱ”的對象進行了研究,觀察婦女吸煙、男性吸煙、雪茄、煙鬥、無煙煙草用品和胃癌病死率的關係。1982至1996年,457788位男性對象中996例因胃癌死亡,588053位女性對象中509例因胃癌死亡。與不吸煙的男性相比,目前正在吸煙和吸雪茄的男性人群,胃癌死亡的多變量校正相對危險(RR)分別為216和229;以前曾經吸煙的男性和以前曾經或目前正在使用一種以上煙草製品的男性,胃癌死亡危險也增加(RR分別為155、181和157)。女性正在吸煙或曾經吸煙者,胃癌死亡危險也顯著增加(RR分別為149和136)。在有慢性消化不良或胃、十二指腸潰瘍病的男性中,與目前不吸煙者相比,目前吸煙和吸雪茄者的胃癌病死率明顯增高(RR分別為345和893)。由於上述疾病和慢性複發性幽門螺杆菌(Hp)感染密切相關,因此可推測,Hp和煙草有可能共同起作用,增加胃癌發病危險。研究者估計,由煙草引起的胃癌死亡比例男性約為28%,女性約為14%。研究者指出,本研究的結果與胃癌發病率較低的國家報告的結果非常一致,對胃癌發生率較高同時吸煙較流行的國家很有參考價值。
吸煙會增加患膀胱癌的危險性。一天吸煙超過20根的人,患泌尿係統方麵的癌症的幾率比不吸煙的人高出3倍。報告說,每天隻吸幾根煙解饞的人也不可掉以輕心,因為研究指出,每天吸煙不到20根的人,患泌尿係統癌症的危險性比一般人高2倍。另外,戒煙者患膀胱癌的幾率雖低於吸煙者,但仍然比從來不吸煙的人高。過去的研究指出,引發膀胱癌的原因很可能是香煙中的化學物質,這些物質被肺部吸收後,會經由血管與腎髒的過濾,進入泌尿係統。
此外,吸煙會加速膀胱癌的擴散。另外,繼續吸煙的患者比不吸煙的更容易導致癌症迅速複發。研究人員對286名表麵膀胱癌患者進行了研究,他們均已有了20年的煙齡,平均每天吸一盒煙,並且在確診前已有了10年的煙齡。專家指出,持續吸煙將對膀胱癌患者產生不良影響。越少接觸香煙中的致癌物質,越能夠遏止癌細胞的生長。
吸煙可以導致很多疾病,而飯後吸煙的危害更大。常聽人說:“飯後一支(袋)煙,快活賽神仙”。實際上,飯後吸一支煙比平時吸10支煙的中毒量還大。因為進食後,消化道的血液循環旺盛,煙中的有害物質被吸入的也更多。同時,煙中有毒物質可使胰蛋白酶的分泌受到抑製,從而妨礙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另外,飯後吸煙還能促使膽汁分泌增加,可能引致膽汁性胃炎。其實那句話換成“飯後一支(袋)煙,容易得胃炎”更為恰當。
不少人都養成了飯後吸煙的習慣。其實,飯後吸煙的害處則是顯而易見的。當人進食以後,消化係統立刻全麵運動起來,進行消化和吸收等各種生理活動。此時人體內的胃腸裏蠕動十分頻繁,血液循環也加快了,全身毛孔亦都張開;而且排放一些多餘的熱能和加緊組織細胞的呼吸。如果在這個時候吸煙,肺部和全身組織吸收煙霧的力度大大加強,煙霧中的有害物質對呼吸道、消化道都有很大的刺激作用;其他生物堿類物質就會大量進入人體,無疑會給人體機能和組織帶來比平時吸煙大得多的傷害。
還有些人喜歡睡醒後吸煙、飲酒吸煙、如廁吸煙、打牌吸煙等,這些吸煙壞習慣都比平時吸煙更有害。
吸煙對健康十分有害,因此,應盡早戒煙。戒煙方法很多,下麵十二種戒煙法,吸煙者可以試一試。
1特意在一兩天內超量吸煙(每天吸兩包左右),使人體對香煙的味道產生反感,從而戒煙;或在患傷風感冒沒有吸煙欲望時戒煙。
2想象自己在吸煙,同時想象令人作嘔的事情(比如你手中煙盒或香煙上有痰漬等)。
3將戒煙的原因寫在紙上,經常閱讀;盡量補充新內容。
4將想購買的物品寫下來,按其價格計算可購買香煙的包數。逐日將用來購買香煙的錢儲存在“聚寶盆”內。每過一個月,清點一次錢數。
5同朋友打“賭”,保證戒煙。當然這要用自己的煙錢作為“賭注”。
6不整條買煙。
7不隨身帶煙、火柴或打火機。
8每周換一種牌號的香煙,但新牌號香煙的焦油含量必須低於原牌號香煙的焦油量。
9經常思考煙霧中的毒素可能對肺、腎和血管造成的危害。
10觀察煙味對呼吸、衣服和室內陳設造成的影響。
11考慮一下你的行為對家庭其他成員造成的危害:他們正在呼吸被汙染了的空氣。
12經常問問自己,你的健康對你父母、親戚、朋友是否重要。
二飲酒過量
男性很少有不喝酒的。適量飲酒有助健康,因為酒具有活血化淤,祛風散寒,擴張血管,活利筋骨的功能。適量飲酒可強心提神,促進睡眠,有助健康。俗話說:“飯前一杯酒,活到九十九。”
但是,“酒極則亂”,過量飲酒,酗酒貪杯會帶來嚴重的社會問題,並對健康造成極大危害,容易釀成酒過和酒禍。
正如電視廣告中說的“幹幹幹,肝可怎麼辦”,長期大量飲酒會導致肝功能損害、脂肪肝、肝硬化、肝癌、門靜脈高壓症大出血等。一旦到了酒精性肝硬化階段,肝髒的正常組織部分已經被纖維化組織所代替,而且功能也會逐步減退,這種損害是永遠性、不可逆轉的。
據統計,世界上的酗酒者中約有10%~2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酒精性肝病。
酒精在體內10%自腸胃排出,90%則在肝中代謝。如果每日飲酒量含80克以下酒精時,一般不會發生酒精肝病;如果每日攝入80~100克酒精時,則酒精性肝病的危險性增加5倍;如果每日攝入超過160克至227克,則有33%嗜酒者會發生酒精性肝炎,14%的人會發生酒精性肝硬化。
酒精性肝病可分為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變三種類型。酒精性脂肪肝:一般沒有症狀,有人可出現乏力、倦怠、食欲不振、腹脹、惡心、嘔吐,體征可有肥胖、肝髒腫大等。酒精性肝炎:發病前往往有短期大量飲酒的病史,表現為有酒精性脂肪肝的症狀外,還有發熱、腹痛、腹瀉等症狀,且有明顯的體重減輕,常有貧血和中性白細胞增多,轉氨酶升高,血清膽紅素增高。酒精性肝硬變:早期無症狀,以後可出現體重減輕,食欲不振、腹痛、乏力、發熱、尿色深,齒齦出血等,肝硬化後代償期可出現黃疸、腹水、浮腫、上消化道出血等。實驗室檢查可有貧血、白細胞和血小板下降,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在短期內飲用大量的烈性酒,常可引起急性酒精性肝炎。女性飲酒較男性更易發生酒精肝病;營養不良,蛋白質缺乏,合並慢性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等因素都會增加飲酒的危險性。國外有研究表明,每天飲酒量160克,連續20年,便可引起酒精性肝硬化。大量飲酒或長期飲酒者應定期檢查肝功能。
過量飲酒不僅損害肝髒,還會損傷其他的髒器,引起胃炎、胃出血、胰腺壞死、冠心病、高血壓、腦血栓、腦出血、短時記憶喪失、癡呆、末梢神經炎等。由於酒精含有熱量可能取代許多有營養的食品,因此飲酒過量還會造成營養不良。
酒精對正常的生殖細胞有殺害的作用,在懷孕期間,如果女性飲酒,會導致胎兒發育畸形、智力障礙等。美國對500名婦女進行調查,女性每日飲3杯啤酒,生的孩子智力會比正常孩子低5分。過度飲酒會引起性功能的減退,導致夫妻不和。
酒精分子是一種特殊物質,既能溶於水,又能溶於油,因而它進入人體後,能迅速分布到人體各組織器官。酒精能傷害肝髒等器官,導致肝髒細胞發生變異,進而引發癌症,也容易造成萎縮性胃炎,引起胃的癌前病變。酒精能把一些外來物質(如工業有機溶劑)變成高毒性的代謝產物,使某些物質被誘發成致癌物質;更可使某些致癌物質“活化”,如增加煙草衍生物的致突變性,造成呼吸等係統的癌症。這些都是人們所知道的。不久前,國外科學研究發現,過多飲酒還能使癌細胞更容易擴散。該發現從一方麵也解釋了經常酗酒者乳腺癌、肝癌和其他消化係統腫瘤的發病率數倍於正常人的原因。
過量飲酒可引發高血壓。
觀察研究顯示,過量飲酒與血壓升高和較高的高血壓流行程度相關聯。每天飲酒3~5杯的男子和每天飲酒2~3杯的女子處於較高的危險之中,而低於上述杯數者則不會增加危險性。觀察研究還顯示飲酒與血壓之間呈一種J型關係。輕度飲酒(每天1~2杯)比絕對戒酒者血壓為低,而與不飲酒者相比,每天飲3杯或更多者有雖小但顯著的血壓升高。酒精類型與危險性不一致,且對長期喝酒上癮的人比對剛飲酒的人血壓的影響更大。有研究報道,減少飲酒20年以上的男子與未減少者相比,其血壓隨年齡的增加值要低。有幾個短期研究提出減少飲酒對高血壓的治療有益。對照研究表明:減少飲酒與收縮壓下降4~8mmHg相關聯,舒張壓也略有下降。血壓正常者的血壓也可隨減少飲酒而下降。
中國10組人群前瞻性研究同樣顯示基線時飲酒量與高血壓發病呈顯著正相關,飲白酒每日增加100g,高血壓發病的相對危險性增高19%~26%。1998年日本一項對中年男子的研究結果表明:每天飲酒精量少於46g,血壓升高到臨界以上的危險增加35%;超過46g,則危險性增加73%。
飲酒還會增加高血壓導致中風的危險性。有研究表明,中等量和大量飲酒者發生出血性中風,特別是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危險性為不飲酒者的2~3倍,但與缺血性腦卒中沒有必然關係。美國研究資料提示,腦梗死的發病率隨飲酒量增加而增加,但多見於男性。據報道,在白種人群中飲酒和腦卒中的關係呈“J”字形曲線,即適量飲酒可防止腦卒中,較大量飲酒則增加中風的危險度。但那些不會飲酒者,即使少量飲酒,也可能使腦卒中的危險度增加。
此外,研究還發現,人飲酒時體內甲硫氨酸的分解過程會受到幹擾,導致分解過程中產物同型半胱氨酸在人體內的含量升高,而這一物質能損傷大腦細胞。這一傷害機理與人們所飲用的酒精飲品的種類無關,也就是說,即便每天隻喝一小杯紅酒,也有傷害。酗酒還會影響到後代的大腦發育。經常酗酒的人,容易罹患和年齡有關的眼部黃斑病變,因而導致眼盲,造成視網膜上氧化性的傷害。
另據芬蘭圖爾庫大學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中年酗酒,會影響老年時的記憶力,患老年癡呆症的可能性也會增加。經過對近600名65歲以上老年人的跟蹤調查,中年時期過度飲酒者到老年時,其記憶力和理解力等功能減退的可能性是不喝酒者的4倍。醫學研究表明,慢性酒精中毒對神經係統損傷比肝髒嚴重,大腦上皮層的高級功能的理智性適應行為活動最先受損,其次是腦幹、邊緣係統和脊髓神經,臨床表現為適應環境能力差,情緒惡劣,行為衝動或逃避,生理功能(睡眠、食欲和性欲)障礙,記憶減退或性格改變等,進入老年最易患癡呆症。
過量飲酒與一些癌症的發生也有密切的關係。過量飲酒比非過量飲酒者口腔、咽喉部癌腫的發生率高出2倍以上,甲狀腺癌發生率增加30%~150%,皮膚癌發生率增加30%~70%,婦女發生乳癌的機會增加20%~60%。在食管癌患者中,過量飲酒者占60%,而不飲酒者僅占20%。乙型肝炎患者本來發生肝癌的危險性就較大,如果飲酒或過量飲酒,則肝癌發生率將大大增加。
同時長期酗酒或飲酒過量,可引發哮喘病,輕則傷身,重則造成死亡。呼吸內科專家指出,對於哮喘病人來說,大量飲酒除引起抗體過敏反應外,還可抑製中樞神經係統,並促使機體釋放出一種內源性阿片樣物質,從而引起嚴重的支氣管痙攣,呼吸變淺變緩,甚至死亡。醉酒後嘔吐,由於胃內強酸性物質吸入氣管,也可出現致死亡性的哮喘發作。
最後生殖專家指出,長期飲酒會造成男性性征成熟延遲,男性生育力低下。過度飲酒會誘發前列腺炎甚至繼發性功能障礙,並可造成不育。酗酒更損害生殖內分泌功能,加快睾酮代謝,造成雌激素相對增多,有活性的雄激素減少,睾丸萎縮,出現陽痿。
飲酒還會危害後代。酒精能損傷精子,卵子如果受精於受到損傷的精子,則常會影響胎兒在子宮內的發育,引起流產,或導致畸形、低能兒,甚至誘發兒童的白血病。孕婦飲酒對胎兒發育危害更直接。
三飲食失調
男性經濟充裕,應酬繁忙,致使飲食無度。平時恣食肥膩辛辣及甜食,營養過剩,運動卻過少,以致體內脂肪淤積,如果再大量飲酒,會促進體內脂肪積聚,從而產生一係列的危害。
肥胖症是飲食失調的最明顯表現,長期攝入高熱量、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又很少運動,是發生肥胖症主要根源。現在社會上中青年男性“將軍腹”、“啤酒肚”的很多,現狀確實令人堪憂。飲食不節是百病之源。日本醫學專家甲田光雄指出,人類的腸腔中“生存”著各種各樣的細菌,平時它們相互協調,處在“和平”的環境中。但是,如果吃得過飽,菌群的平衡狀態就會被破壞,容易引發多種疾病。
肥胖症是疾病的先兆、衰老的信號。肥胖者因脂肪大量積聚,機體負擔增加,其耗氧量比體重正常的人增加30%~40%,常畏熱多汗;橫膈抬高可影響呼吸運動和血液循環,因此呼吸短促,不能耐受較久的體力勞動,並常有頭暈、心悸、腹脹等不適感,心血管疾病發生率也明顯增高。
內髒肥胖型肥胖者更危險。因為內髒脂肪能遊離入門靜脈,會直接對肝髒產生不良影響,導致脂類代謝異常。而皮下脂肪遊離入血管後,要經過體循環才能到達肝髒,所以對肝髒的影響比較小。
研究發現,皮下肥胖型的人與內髒肥胖型的人體內膽固醇成分不同。前者體內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含量高,這種膽固醇能進出動脈壁,不會沉積於血管壁內膜而引起動脈粥樣硬化,還能清除已經存在於血管壁上的膽固醇,從而起到預防心髒病的作用;而後者HDL含量低,因而患心髒病的可能性就大。脂肪在人體不同部位的堆積,是產生HDL含量不同的原因。腹部的脂肪在人體深部,會阻礙肝髒合成這種膽固醇,而臀部的脂肪僅僅在皮膚下麵,對肝髒製造HDL影響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