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們飲食結構的變化,脂肪肝的發病率不斷上升,而男性的脂肪肝患病率比整個人群實際患病率高。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的一項調查顯示,男性中患脂肪肝的比率高達129%。
脂肪肝是指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細胞內脂肪堆積過多的病變。正常人每100g肝濕重約含4~5g脂類,其中磷脂占50%以上,甘油三酯占20%,遊離脂肪酸占20%,膽固醇約7%,其餘為膽固醇酯等。當肝細胞內脂肪含量超過肝重(濕重)的5%,就稱為脂肪肝。
脂肪肝是一種危險的疾病,很容易發展成為肝纖維化及肝硬化。而白領的脂肪肝、高脂血症等患病率之所以比整個人群實際患病率高,可能與白領的生活水平相對較高,體力消耗又相對較少有關。而白領常有的過量攝食、進零食、吃夜宵等不良飲食方式,又擾亂了正常的代謝,為脂肪肝的發病提供了條件。另外,酗酒則可引起並加重肝內脂肪沉積。
更可怕的是,飲食失調還可引發癌症。如果一個人平時吃太多的動物性食品,而蔬菜吃得少,就為大腸癌“打下了基礎”。過多進食動物蛋白和脂肪,很容易導致腸內細菌發生變化,使致癌物質增多;同時,由於蔬菜吃得少,植物纖維缺乏,腸道的蠕動速度會減慢,使有毒物質無法及時排出,又增加了一層危險。
預防腫瘤重在生活方式不能全部西化,應保持傳統的飲食方法,少吃燒烤的東西。因為燒烤食品中的蛋白質經過焦化會形成有毒物質。此外應當少吃肉,多吃水果蔬菜,倡導種植綠色蔬菜,少用化肥。
醫學專家秦叔達說:“全國每年新增150~180萬各種腫瘤病患者,實際上可能比這還要多。而疾病高發率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尤其結直腸癌病症不斷上升,原因主要在於受環境汙染和不良生活習慣的影響,比如長期食用油炸食品會誘發癌症。”
飲食失調更可引發猝死。
據資料記載,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在納粹集中營裏久被饑餓和酷刑折磨的200多名囚徒獲得自由,新政府為他們設宴慶祝。宴席上,一盤盤大魚大肉,一杯杯醇香美酒,使這些長時間不曾見過美食的獲釋囚徒欣喜若狂,個個都開懷暢飲,可就在他們連連舉杯共慶新生、醉飲飽食後的數小時,200多名被釋囚徒竟不知不覺地陸續死去,無一幸存。後來,查清原因,竟是由於他們突然進食大量高蛋白食物而導致氨中毒死亡。
“病從口入”可能是古人關於飲食與健康最深刻的總結。長期不合理、不科學地進食不僅會造成諸如肥胖症等許多疾病,給自己增加痛苦,影響工作學習,更會縮短壽命。因此,男性應防止大吃大喝,盡量做到飲食合理、科學、衛生。
四經常熬夜
男性有時因為工作繁重必須熬夜,一天睡眠隻有四五個小時。甚至,對於有些人,熬夜已經成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晚上熬夜幹,早上起床晚,白天沒精神,打瞌睡見怪不怪。從健康的角度講,熬夜實際上是害處多多的。
年輕人常自恃年輕力壯、身體健康,不過,一項調查顯示,這個年齡層的人嚴重缺乏運動,六成的人每周平均運動低於兩小時,且六成以上是在午夜過後才就寢,睡眠時間太晚,自覺不自覺地將熬夜當成了一種工作方式,疲憊的身心得不到休養生息,使這些年輕人的健康隱藏危機。神經內科專家提醒人們,成年人的睡眠時間至少在6~8小時,青少年必須在8小時以上。長期熬夜會在不經意間透支健康,待積累到一定程度,便會“惡有惡報”,出現失眠、慢性疲勞、情緒異常、胃腸道功能紊亂、頭痛、慢性勞損等症狀。
人體的生物節律是隨著太陽和月亮的周期性變化而變化的。經常熬夜打亂了人體的生物鍾,會造成軀體的不適。因為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是維持人體各個髒器功能的重要機構,而網絡又24小時受生物節律調整,如人體甲狀腺素分泌的量白天和夜間是不一樣的,有起伏。夜間睡眠時間內分泌激素水平相對較低,如大腦持續夜間工作,會刺激大腦皮層興奮、緊張、疲勞,強製其繼續分泌過多的激素。如果人體長期處於過度負荷狀態,天長日久就會引起工作效率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軀體易感疲乏。由於熬夜使神經係統長期處於緊張、興奮、疲勞狀態,當你需要恢複正常的作息習慣時,被打亂的生物鍾就很難調整過來,失眠在所難免,導致晚上很難入睡或是睡眠時間短,經常早醒,到白天則昏昏欲睡,打不起精神,工作和學習效率下降。長期如此便會惡性循環,甚至造成一部分人需要長期依賴安眠藥。另外,經常熬夜的人也很容易患上慢性疲勞綜合征。
國外的調查顯示,在經常熬夜,尤其在熬夜同時又長時間使用計算機的人群中容易發生上述的種種問題。無論多麼健康的人也不能常常熬夜或睡眠不足,因為熬夜或睡眠不足是過度疲勞與老化的元凶。
長期熬夜,睡眠不足,是人體衰老的重要誘因。衰老有兩種不同的情況,一種是正常情況下出現的生物性衰老;另一種是疾病引起病理性衰老。不言而喻,由睡眠不佳所引起的衰老是屬於病理性衰老。不僅人需要睡眠,其他任何生物都離不開睡眠,沒有適當的睡眠,就無法維持生命活動。日本學者從小白鼠動物實驗發現,每天隻有4小時睡眠的小白鼠,平均壽命為8個月。在優化環境下,擁有高質量睡眠的小白鼠,其平均壽命可達21個月。可見小白鼠的壽命長短,跟睡眠充不充足有著密切關係。事實證明,經久不眠,必然導致衰竭。有位生理學家用狗做過實驗:每天隻給狗喝水而不給食物,它能活25天;若連續5天不讓它睡眠,其體溫就會下降4~5℃,再過4~6天不讓睡眠,它就死亡了。人不要說多時不眠,就是長期睡眠不足,對健康的危害也很大。這首先表現在神經係統過度疲勞,以致發生神經衰弱,體力和腦力勞動效率降低,精力不足,記憶力減退,出現頭暈、腦脹、眼花、耳鳴、全身乏力,嚴重者還會影響到心血管係統、呼吸係統、消化係統的功能,進而導致器質性病變或早衰。此外,化驗睡眠不足者的血液可發現,其血漿總脂、β-脂蛋白和膽固醇增高,這是動脈硬化的主要因素,而動脈硬化則是衰老的前奏和必然。正由於睡眠不好促使各器官功能普遍下降,因而才極易引起人體的衰老,所以說熬夜催人老。
經常熬夜更會降低人體免疫力。人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主要靠夜間睡眠來恢複和增強。人的一生有1/3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睡眠不僅是大腦皮層細胞消除疲勞的過程,也是神經細胞在進行調整和重組,是機體的複原、整合和鞏固記憶的重要環節,是健康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所以要增強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必須減少熬夜,保證充足的夜間睡眠。
在高質量睡眠狀態下,體內會出現一係列有利於生理的變化,起到除病延年的作用。美國學者研究發現,凡是淩晨3點鍾就醒來起床的人,第二天免疫力就減弱,檢查這類人血液中具有保護作用的殺傷病菌的細胞,數量隻有正常人的1/3,因而這類人得癌症的危險也增加。澳大利亞學者研究發現,正常細胞在裂變的過程中之所以突變癌細胞,大多是在夜晚中進行的,而高質量的睡眠可防癌症的發生和發展。
由此可見熬夜的危害是很多的。在不得不熬夜時,應事先做好準備工作和事後采取保護措施,這可以把熬夜對身體的損害降到最低。
1從飲食上進行彌補。要按時進餐,而且要保證晚餐的營養豐富。多補充一些含維生素C或含膠原蛋白的食物,利於皮膚恢複彈性和光澤。魚類、豆類產品有補腦健腦功能,也應納入晚餐食譜。熬夜過程中要注意補水,可以喝枸杞大棗茶或菊花茶,既有補益作用,又有去火功效。
2晚睡不“晚洗”。一般而言,皮膚在晚上10點至11點之間進入晚間保養狀態。這時是皮膚吸收養分的好時機,有條件的晚睡族群,在這段時間裏一定要進行皮膚清潔和保養。用溫和的潔麵用品清潔麵部之後,塗抹一些保濕營養乳液,這樣,皮膚在下一個階段雖然不能正常進入睡眠,卻也能正常得到養分與水分的補充。
3熬夜之後,最好的保護措施自然是“把失去的睡眠補回來”。如果做不到,午間小睡10分鍾也是十分有用的。此外,打打羽毛球,多去戶外走動,有利於你的身體健康和精神愉快,也是擺脫熬夜後萎靡狀態的好辦法。
五電腦“疾病”
電腦已成現代生活不可缺少之物。但是過度玩電腦,卻對人的身心健康產生很大危害。長時間接觸電腦可能造成腦癌、血栓、白血病等多種疾病,這已是人們公認的。
專家提醒,長時間與電腦為伴,要當心“電腦血栓症”來找麻煩。
據報道,新西蘭惠靈頓醫學研究中心的裏查德·比斯利博士在研究一個突然猝死的32歲男子的死因後發現,該男子長時間與電腦打交道,平均每天要在電腦前邊工作18個小時,長期缺乏運動使他的血液很容易凝結,最終導致凝塊聚集到了肺部而致命。這種“電腦血栓症”實際上就是醫學上的靜脈血栓症。
血管中的血液循環往複,長流不息,保證了人的蓬勃的生命活力。如果血液不流動了,就會凝固起來,成為血栓。長時間在電腦上操作的人員由於久坐,缺乏運動,再加上下肢離心髒較遠,很容易使腿部血液回流心髒不暢而產生凝固,成為血栓。再加上他們多處於空調環境中,如不注意及時補充水分,就會發生脫水的現象,血液黏稠度會隨之增高,大大增加了血栓形成的危險。
“電腦血栓症”的早期症狀是自發性腿肚子痛、腫脹、局部發熱、行走痛,甚至造成不能行走。如得不到及時治療,則可引發下肢靜脈閉塞,使靜脈瓣膜遭到破壞,深部靜脈栓塞可致凝塊聚集到肺部而誘發肺栓塞,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所以,人們在電腦前辦公的時候,最好每隔一段時間就站起來走一走,多喝水,多做小腿和足部的伸展運動,以有效預防這種疾病。
長期用電腦更會引發“眼幹燥症”。眼睛是人體對電磁輻射的敏感器官,過高的電磁輻射會對視覺係統造成不良影響。一個人聚精會神在電腦屏幕前連續工作5小時,強烈輻射線對人體造成的傷害,相當於一天生命的損失。在屏幕前加裝任何所謂的防輻射屏,作用並不大。過度地玩電腦,容易導致視力疲勞,誘發視力下降的“眼幹燥症”,有關專家提醒年輕人,切不可過度上網玩遊戲,傷害眼睛。
“眼幹燥症”的全名叫眼睛幹燥綜合征,是指由於眼淚的減少或淚腺功能下降,導致眼睛表麵出現微小傷痕的一種症狀。調查結果顯示,經常使用電腦的人中,有312%的人患有“眼幹燥症”。
專家指出,現代人長期使用電腦,一呆就是幾個小時,眨眼頻率降到每十幾秒甚至二十幾秒一次,而且正常人每五六秒鍾眨眼1次。在此期間,注意力高度集中,會引起血管神經調節紊亂,眼睛淚液分泌量不足,以至於無法保持眼睛表麵的濕潤,造成“眼幹燥症”,嚴重的甚至會損傷角膜。另外,長期在室內環境下工作的人,由於眼球水分蒸發過快,容易造成眼睛缺氧,淚腺分泌就會減少,衝洗眼內異物的能力也隨之減弱,從而易導致結膜炎的發生,患上眼幹燥症。
注意讓眼睛“保濕”是預防眼幹燥症的最好方法。要注意用眼習慣,定時休息,每隔1小時就要休息5~10分鍾,盡量在空隙時遠眺放鬆。在電腦或其他有輻射熒屏前連續工作的時間不宜過長,超過2小時的應離開熒屏一段時間,讓眼睛適當放鬆。人在看近物時,眼睛是向內、向下看的,所以在休息時,盡量讓眼睛向左上方和右上方看。人在休息時,也要活動頸部和肩部肌肉,以免頸部肌肉僵直。當然也可以使用一些使眼睛濕潤光滑的眼藥水。最後,要調整飲食結構,多補充維生素A、D,多吃胡蘿卜、水果、海產品等。
電腦還可引發信息焦慮症。
對於現代城市上班族來說,網絡是每天的“早餐”,也是每晚的“甜點”,網絡信息幾乎成了每個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幾乎時刻不離,殊不知一種“信息焦慮綜合征”正悄然而至。
在當今時代,每天都誕生接近天文數字的新訊息,而人腦的“存貯倉庫”有限,還沒有騰出足夠“空間”接納如此大量的信息,但許多人為了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不斷強迫自己更新知識信息儲備,因而很可能受到信息焦慮症的侵擾。
上海市心理谘詢中心的杜亞鬆博士和華東師範大學心理學係葉斌教授認為,這種自我強迫和緊張“信息焦慮綜合征”雖沒有任何病理變化,但會突然出現惡心、嘔吐、焦躁、神經衰弱等症狀,人也充滿了無奈、衰竭感。25~40歲之間的媒體工作者、信息員、網站管理等人員多發此症。
長期使用電腦,處在高電磁輻射的環境中,會引發各種疾病,造成各方麵的不良影響。雖然在生活與工作場所中又不可避免地要與電腦接觸,但應想辦法盡量減少與其接觸時間,並通過調節飲食,增強自身抵抗力,這樣才是正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
不良的日常習慣還有很多,比如經常生氣、過度緊張等能危害健康的都可以稱之不良習慣。相對來說,男性更粗枝大葉、馬虎一些,不注意保持良好的日常習慣,那些不良的日常習慣正悄悄地侵蝕著他們的健康,讓健康在不經意之間流失。所以男性為了自己的健康應該杜絕不良的日常習慣,並以好習慣來為健康與生活添彩。
第二節健康的習慣保健康
現代男性由於工作繁忙,早已忽略了健康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讓不良習慣肆意橫行,充斥著日常生活!同時,也為不健康埋下了隱患。
而好習慣則是健康的保證,它能讓男性在不知不覺使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男性隻要注意保持日常好習慣,就可以讓日常好習慣在日常生活的一點一滴中為健康加油。
一健康從“吃喝”開始
生存離不開飲食,而要想健康,則要把好“飲食關”,一定要吃好,吃出健康,這才算好的飲食習慣。
健康從早餐開始,早餐是全天能量和營養的重要來源。營養豐富的早餐可使人精力充沛,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
但是,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很多人就幹脆不吃早餐,或是隨便湊合一下。其實,吃早餐和運動一樣,可能是一種習慣,可能是一種觀念,也可能是一種整體生活形態的展現,但是,不吃早餐會對身體造成很多健康隱患。
①易造成精神不振
早餐是大腦活動的能量之源,如果沒有進食早餐,體內無法供應足夠血糖以供消耗。特別是老年人和血糖不穩定的人,如果不吃早餐,會導致整個上午身體所需能量不足,增加由於低血糖反應而發生的眩暈。
②使人加速衰老
如果不吃早餐,人體對能量的需要就得不到滿足,而早上需要的能量便隻能以消耗體內的糖和蛋白質來補充,久而久之會導致皮膚幹燥、起皺和貧血等,並使人體加速衰老。
③易患結石病
長期不吃早餐的人,由於夜間喪失的水分和營養素早上沒有得到及時補充,長此以往,人體內血黏度增加,易速結石病。
④易患胃部疾病
在睡眠中,胃仍在分泌少量胃酸,如果不吃早餐,胃酸沒與食物中和,就會刺激胃黏膜,導致胃部不適,久而久之則可能引起胃炎、胃潰瘍。
⑤不利於夜間體內產生的廢物排出
在三餐定時的情況下,人體內會自然產生胃結腸反射現象,簡單說就是促進排便;若長期不吃早餐,可能造成胃結腸反射作用失調,產生便秘,甚至可能導致更嚴重的病變。
早餐應該喝些什麼才合理呢?生活中有不少人喜歡在早餐時喝點咖啡、牛奶等。其實,早上喝什麼純屬個人習慣,不一定非要將它從早餐中去掉,但值得一提的是,喝咖啡(尤其是喝黑咖啡)以及茶應先吃點東西,避免空腹飲用,否則易傷及腸胃。因為早上喝咖啡(茶)除了能提神外,對於很少喝這類飲品的人,腸胃易受到刺激,會影響排便,甚至造成便秘。
早餐最好能喝些容易消化的溫熱、柔軟食物,如牛奶、豆漿、麵條、餛飩等,最好能喝點粥。當然,也要搭配吃點新鮮的蔬菜和水果。至於油膩、煎炸、過於硬以及刺激性大的食物,早餐的時候就不要吃了,否則易導致消化不良。此外,早餐也不要吃得過多,這是因為腸胃經過一夜的消化,還未恢複過來,如果這時大量進食,會加重胃的負擔,使消化功能下降,因此早餐不能不吃,但不要過量。
同時,更重要的是要做到飲食均衡,多元化地進食,這才是吃的健康。
一般來講,我們平常所吃的食物應該包括五穀類(如大米、小麥、苞穀、燕麥等)、鮮果和蔬菜、適量低脂肪的奶類產品、魚類、瘦肉、家禽、糖及鹽類等等。各種食物營養含量不同,有的維生素較多,有的礦物質較多,有的熱性,有的寒性,有的精細,有的多渣。隻有多元化地攝取,才可能獲得較為全麵的營養,也隻有多元化的飲食才是人體健康的首要保證。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有很多食物不宜進食過多(如糖類、鹽類等),但也絕對不可不食,否則身體就會有所不適,長期缺乏甚至會引發各種疾病。
以偏食者為例,偏食的人往往喜歡吃某一類食物,而對不喜歡吃的食物嗤之以鼻,這樣很容易導致身體中某種營養的缺乏,比如不愛吃葷菜的人,體內就容易缺乏蛋白質;而偏愛吃葷菜,又會導致熱量過剩和各種維生素及礦物質的缺乏。
簡單地說,平衡膳食建議就是:
每日飲500克左右牛奶,可有效地補充膳食中鈣攝入量偏低現象。
每日攝入碳水化合物300~500克,即相當於7~9兩主食。
每日進食一些高蛋白食物,如瘦肉50克、雞蛋2個或家禽肉100克、魚蝦100克。
每日吃500克新鮮蔬菜及水果是保證健康、預防癌症的有效措施,蔬菜應多選食紅黃色的,如胡蘿卜、紅薯、南瓜、西紅柿等,因其內含豐富的具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除此之外,七八分飽是最健康的吃飯方法。中醫有句老話:“若要身體安,三分饑和寒”,很有道理。
現代營養學研究發現,如果進食過飽,大腦中有一種被稱為“纖維芽細胞生長因子”的物質就會明顯增多。這些“纖維芽細胞生長因子”能夠使毛細血管內的皮細胞和脂肪增多,促使動脈粥樣硬化發生。如果長期飽食,勢必導致腦動脈硬化,出現大腦早衰、智力減退等現象。腦動脈硬化也正是老年癡呆症的誘發因子。
吃得過飽會使大腦運轉遲緩。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曆:吃得過飽,精神恍惚,睡意油然而生。這是因為人身上的血液都跑到了腸胃係統“工作”了,導致人腦缺血。
人進入成熟期之後,特別是進入中老年時期,機體的各個係統的代謝功能已經趨於平穩,有的則呈下降態勢,人體所需的熱量也相對平穩或者減少。此時,如果進食達到“十成飽”的程度,就自然會增加胃腸的負擔,造成體內能量過剩。而適當節製飲食,每餐隻吃“八成飽”,就能預防多種疾病,如心髒病、糖尿病、腎髒病等;還能防止許多較為常見的老年病症,如白內障、毛發變白、身體虛弱等;此外,節製飲食還可以延緩或防止各種癌症的發生。
吃要吃得健康,喝也講究健康。如果沒有“喝”的健康習慣,同樣會影響身體健康。
很多人因為忙碌,一直到口幹時才喝水,認為“口幹”是身體缺水的表現,進而推斷隻要“口不幹”,就說明人體內水分充足。從醫學上講,這是十分荒謬的,足以使人誤入歧途。很多時候人體的一些機體在發出“口幹”信號前,缺水已經存在了,並且危及到身體健康,口幹隻是比較嚴重的缺水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