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飲品類飲食宜忌(3 / 3)

5.茶葉忌與其他物品放在一起茶葉的吸附力較強,容易串味,與其他物品放在一起,會產生異味,衝後失去茶香味。

6.衝茶忌放佐料有的人衝茶加糖,這樣會使茶水失去清香味,破壞營養成分,降低茶的品質。

7.忌睡前飲茶茶葉對神經係統有刺激作用,平時飲茶可提神,睡前飲茶會使大腦興奮,導致失眠。

8.患某些疾病的人忌飲茶鐵是製造血液紅細胞的主要原料之一,茶可影響鐵的吸收,故患有缺鐵性貧血者忌飲茶。腦動脈硬化者不宜飲茶,茶葉可以使大腦血管運動中樞在興奮運動之後引起腦血管收縮,腦部小血管收縮可加重供血不足,使腦血流緩慢,有發生腦血栓的可能。高血壓、心髒病患者應忌飲茶,因為飲茶可以使血壓稍稍增高,心跳加快,對降血壓、預防冠心病發作不利。尿路結石患者忌多飲茶,因為茶葉含草酸較多,與鈣結合能加重尿路結石病情。便秘者忌飲茶,茶中含有鞣酸,有收斂作用,可使腸道蠕動減慢,加重便秘程度。胃潰瘍患者忌飲茶,因為茶可以使胃酸分泌量顯著升高,使胃酸對潰瘍麵的刺激作用增強,且茶葉中的咖啡堿對胃潰瘍也有刺激作用,飲茶可使胃潰瘍麵擴大。

9.忌空腹飲茶茶葉中含有咖啡堿成分,空腹飲茶腸道會過多地吸收咖啡堿,會產生一時性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的症狀,如尿頻、心慌等。另外,茶水到空胃中,會衝淡唾液和胃酸使消化功能減弱,擾亂消化器官的功能,影響對維生素B的吸收。

10.忌喝隔夜茶茶葉中含有豐富的兒茶素和維生素C,它們都是天然的致癌物質抑製劑。在溫度較高的夏天或冬季溫暖的室內,放置時間過長,容易變質,所含營養素會受損,茶水會被汙染,其抑製致癌物質的作用受損。

11.忌飲濃茶濃茶中含有大量的鞣酸,喝濃茶可使胃黏膜收縮、蛋白質凝固沉澱,從而影響胃的消化功能;喝濃茶能夠減弱胃腸對食物中鐵的吸收,久而久之,會引起維生素B1缺乏症;患高血壓病、心血管病、糖尿病、腎炎及肝炎的病人,空腹飲濃茶會使病情加重;晚上飲濃茶,會使人興奮,造成失眠;產婦哺乳期飲濃茶,由於茶有收斂作用,會導致乳汁分泌減少。因此,喝茶宜清淡,不宜過濃。

12.茶葉忌多次衝泡衝泡茶葉以3~4次為好,如衝泡次數過多,會將茶葉中的無用物質衝泡出來,這些物質既對人體無益,又會使茶水的味道大為降低。

13.忌喝冷茶喝冷茶,特別是在炎夏季節暴飲數大碗,喝起來很痛快,實際上卻無清熱化痰之功,反而會有滯寒聚疾之弊。

14.忌飯前、飯後立即飲茶飯前飲茶,會使唾液變淡,造成飲食無味,影響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久之會造成營養不良。飯後立即飲茶,茶中鞣質會與食物中的蛋白質、鐵質發生凝固,影響人體對其的吸收。

15.忌煮茶葉喝在我國農村,有些地方有煮茶喝的習慣。實踐證明,這是一種不當的做法。因為茶葉在高溫燒煮時,會過多地把鞣酸溶解出來,增加茶水的苦澀味道,同時,高溫燒煮,會把茶葉的維生素破壞殆盡,使其營養價值大大降低。

獻血後忌飲茶

人在獻血後,應適當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質及鐵質的食物,且應少飲茶。因為茶葉中含有較多的單寧酸,這種物質可以與蛋白質及鐵結合,生成不易被人體吸收的物質,從而使獻血者的血細胞恢複緩慢,影響健康。

泡茶忌水沸過久

泡茶用的開水,以沸滾起泡為度,這時水嫩,茶葉的水浸出物能夠溶解充分,使茶湯濃厚,香氣充分溢發。若開水煮沸過久,即為老水,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氣會全部蒸發散失,用煮沸過久的開水泡茶,茶的色香味就不那麼好了。

不宜吃羊肉後馬上喝茶

羊肉肉香味美,營養豐富,禦寒能力強,在冬春寒冷之季多吃些羊肉是有好處的。但是,吃羊肉後,卻不宜馬上喝茶,否則對身體健康不利。

這是因為,在羊肉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而茶葉中含有比較多的鞣酸,如果吃完羊肉後馬上喝茶,會使茶葉的鞣酸與羊肉中的蛋白質結合成一種叫鞣酸蛋白質的物質。這種物質具有一定的收斂作用,可使腸的蠕動減弱,大便中的水分減少,導致排便不暢,甚至發生便秘。這樣,大便中的有毒物質就會因為在腸內停留時間過長而被人體吸收。所以,吃完羊肉後不宜馬上喝茶。

不要在酒後立即去洗澡

喝酒後人體內儲存的葡萄糖會在洗澡時被體力活動消耗掉。因而血糖含量大幅度下降,體溫急劇下降。同時,酒精會抑製肝髒的正常活動,阻礙體內葡萄糖儲存量的恢複。所以說酒後立即去洗澡有損健康,甚至會危及人的生命。

不要長期以酒代飯

適當少量地飲點酒,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消除疲勞。但有些人常常以酒代飯,這對人體健康是十分有害的。據分析,50克白酒約含有627.6千焦(15千卡)的熱量;250克啤酒約含有418.4千焦(100千卡)的熱量,兩小杯果酒則含有418.4千焦(10千卡)以上的熱量。因此,偶爾隻喝酒不吃飯,對人體的危害並不大,特別是飲酒時要吃入大量的菜肴,可以攝入較多的熱量和營養素。但如果長期以酒代飯,就會損害人體的健康。首先是經常大量飲酒,會引起酒精中毒、肝硬變、動脈硬化,誘發食管癌、胃癌等疾病。其次,飲酒雖然可補充一些熱量,但人體所需的許多營養素,如各種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等,是各種酒類均不能提供的。因此,不要長期以酒代飯,否則,會使機體得不到維持各組織器官生長發育和生理功能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從而損害人體健康。

忌用錫壺盛酒

錫壺實際上是用錫鉛合金製成的。鉛與酒中的乳酸、醋酸等酸性物質相遇後,就會很快地化合成乳酸鉛、醋酸鉛溶解在酒中。人若長期飲用錫壺盛的灑,就會發生鉛的蓄積性中毒,慢慢出現頭暈、頭痛、四肢無力、惡心、胸悶等症狀。如果一次大量飲用含鉛多的酒,還有可能釀成鉛的急性中毒,出現麵色蒼白,甚至昏迷症狀。

忌用酒催眠

有些人認為,酒和安眠藥一樣,睡前喝點酒容易入睡,還能解乏。事實並非如此,而且會帶來副作用。

因為,用酒催眠,酒精的作用過後,會提前醒來,而且更難以入睡。睡前喝酒,會擾亂睡眠中的呼吸,引起呼吸不規則。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睡前喝酒還易發生腦血管意外或心肌梗塞。因此,不要用酒來催眠。

忌酒後飲汽水

應該知道,酒後飲汽水,不但不能解酒,而且會更容易醉倒,這是因為汽水中的二氧化碳能加速人體對酒精的吸收。因此,忌酒後飲汽水。

科學飲酒法

1.首先應控製飲酒量飲酒必須適量,不能每餐必飲,每飲必酩酊大醉。在聚會場合,不要勉強勸酒,更不能灌酒。飲酒量應各自掌握,適量而止,不要“顯威風,逞英豪”。一般認為,每次飲酒,啤酒以半瓶為宜,不能超過1瓶;葡萄酒、紹興黃酒以100克為宜,不能超過200克;白酒以25克為宜,不能超過50克。如果空腹一次飲下50克白酒,人便出現“酒意”。

2.盡量飲用酒度較低的葡萄酒、紹興黃酒和啤酒,少喝或不喝烈性白酒50~60度的白酒乙醇含量相當於葡萄酒或紹興黃酒的4倍,即使喝得少,對胃腸的局部刺激也較強,容易損傷胃腸黏膜。而喝葡萄酒、紹興黃酒和啤酒,還可得到較多的鐵質和一些維生素。

3.空腹飲酒是大忌空腹飲酒容易醉,是因為乙醇迅速被吸收,血液中乙醇濃度很快達到酒醉程度。空腹飲酒即使飲酒量不多,也對身體十分有害。胃裏沒有食物,酒精便會直接刺激胃壁,引起胃炎,重者可能導致吐血,時間長了還會引起潰瘍病。因此,要在飲酒前吃些東西,或者慢慢地邊吃邊喝,而且不能過量,以免發生急性或慢性酒精中毒。

4.服藥前後不要飲酒因為酒可以加速藥物的吸收,或使藥性發生改變,達不到治療目的。醫生規定有些藥物需用酒服下的例外。

5.飲用藥酒,應請教醫生市麵上藥酒種類很多,必須根據個人的體質和健康狀況,遵醫囑選用。但是飲用量也不能多,不能像普通酒那樣開懷暢飲。藥酒最好在飯前飲,使其發揮藥效。

6.噴灑農藥前不要飲酒各種農藥對人體都有一定的毒性。飲酒後血管擴張,血流加速,皮膚表麵血管通透性增高,農藥更容易透過皮膚血管進入血液,引起中毒。接觸其他有毒物質的作業人員,工作前後也不能飲酒,否則容易吸收更多的有害物質。

7.未成年兒童不能飲酒兒童飲酒往往與父母有關,父母飲酒時,出於寵愛好玩,給孩子嚐嚐。這樣潛移默化,孩子便容易養成飲酒的習慣。未成年人嗜酒,嚴重影響身心健康,不利於智力、體力的正常發育。

8.婦女不要經常大量飲酒酒對女性健康的損害比男性嚴重,由於雌性激素的影響,婦女體內代謝乙醇的能力較低,速度較慢,所以乙醇更容易在體內蓄積,造成損害。

9.不要用飲酒來保暖不少人認為“酒能禦寒”。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喝酒以後,由於酒精成分的刺激,皮膚溫度會升高,使人產生溫暖感。但是,這種溫暖感是不能持久的。因為體表的血管越是舒張、鬆弛,體熱的散發就越快,使體溫急驟下降,人就產生了強烈的寒冷感覺。喝酒之後,反而比不喝酒更易產生寒顫,引起受涼或感冒。因此,不宜采用飲酒來保暖。

10.忌劃拳飲酒由於飲酒劃拳是邊喝、邊吃、邊高聲喧嘩乃至哄堂大笑,這樣有可能使食物進入氣管或鼻腔,而引起打噴嚏或流淚等現象。飲酒劃拳輸者罰飲酒,飲酒過多會出現頭暈目眩、神智不清,更易輸酒,結果造成飲酒超量,出現種種醉酒現象。因此,應避免劃拳飲酒。

忌飲剛釀製的白酒

新蒸餾出的白酒,酒精度數一般都在60度以上,而且酒體中含有較多的甲醇、雜醇油、醛類和其它沉澱物。隻有經過一段時間的貯存和過濾勾兌等處理,使酒體內部結構發生變化和氧化,降低和減少有害物質成分,使其達到規定的衛生標準,才能飲用。

新釀的白酒,除酒精濃度較高外,甲醇含量也較高,進入體內不易排出,長期積蓄對人的中樞神經有損害作用,尤其對視網膜神經的損害難以恢複。甲醇在人體內代謝產生的氧化物為甲酸和甲醛,這兩種氧化物毒性都很大。甲酸比甲醇的毒性大6倍,甲醛的毒性比甲醇大30倍。甲醇引起的中毒,輕則頭暈、頭痛、視力模糊和耳鳴,甚至雙眼失明,重則出現惡心嘔吐、劇烈頭痛、呼吸困難、昏迷麻痹而死。飲含雜醇油和醛類含量較高的新白酒,對人體也有較多的毒害和麻醉作用。雜醇油損害人的神經係統,醛類作用能使蛋白質凝固。經常飲含遊離狀態醛類的新酒,嗓子發幹,並易養成較嚴重的酒癮。新酒中含的醛類,具有辛辣和燥辣味,飲時直接刺激喉、鼻、眼和麵部,使麵部皮膚過敏,受損傷,易感染。另外,未經過濾處理的新白酒,也極不衛生。因此,剛釀製的白酒不宜飲用。

啤酒白酒忌同飲

節日期間,親朋相聚,不免要喝酒助興。在餐桌上,有些人往往喝完烈性白酒後,同時又喝啤酒。這種喝法不科學。

大家知道,啤酒雖然是低酒精飲料,但其中含有二氧化碳和大量水分,與白酒混喝後,會加速酒精在全身的滲透作用,對肝髒、胃腸和腎髒等器官發生強烈的刺激和嚴重的危害,影響消化酶的產生,使胃酸分泌減少,導致胃痙攣、急性胃腸炎、十二脂腸炎和引起出血等症,對心腦血管危害更大。因此,啤酒與白酒不宜同時飲用。

白酒忌涼飲

許多人在飲酒時,都是啟封後馬上就飲。實際上飲未加溫的涼酒容易引起毒性反應和醉人。這是因為白酒除含有酒精外,還含有甲醇、甲醛、乙醛等雜質。甲醇在人體內分解較慢,且有積蓄作用,如果攝入4~8毫升便會引起中毒,其結果往往是損傷視神經,從而導致雙目失明。甲醛、乙醛是醇類的氧化物。甲醛有強烈的刺激性和辛辣味,飲後容易引起頭痛,其毒性比乙醛高30倍。甲醇、甲醛、乙醛的沸點低,如果將酒加熱時會全部揮發。因此,白酒忌涼飲,應加熱後飲用。即使是在夏天,也應飲熱酒或溫酒。

冬季忌飲冷啤酒

冬季飲啤酒,雖然具有促進飲食的作用,但過涼的啤酒酒味淡薄,飲後身體發冷,同時不熱的啤酒,酒味苦澀。所以說,冬季飲啤酒,以15℃為最佳,這樣的啤酒口味純正。另外,啤酒不應直接加熱,飲用時可將酒瓶放進30℃左右的溫水中加熱即可。

大量飲用啤酒對身體有害無益

有人認為,麵包吃多了對人體並無壞處,那麼作為“液體麵包”的啤酒,當然也就多多益善了。於是有人將它當“水”來喝,暴飲狂飲;有人把它作正餐飲用,代替主食。實踐證明,大量飲用啤酒對人體有害無益。

大量飲用啤酒除可造成胃炎外,還會使血液中的血容量增多,心髒的工作量也要比平時多幾倍。長期大量飲用啤酒,會造成心肌肥厚。加之啤酒常可促進食欲,飲酒之後胃口大開,可導致體內脂肪堆積,使人形成“啤酒肚”而大腹便便。

啤酒中的酒精濃度雖低,但是大量飲用可導致酒精中毒;長期大量飲用,會造成胃、腸、肝、腎等器官的損害。

啤酒中的蛋白質含量較低,無法真正與麵包相比。如果長期飲用啤酒而不吃主食,必然影響蛋白質等重要營養的攝入,發生營養不良。

“冒沫”的啤酒未必好

不少人認為,啤酒泡沫洶湧而出表示“氣足”,是好啤酒,泡沫徐徐上升是“氣不足”,啤酒質量不佳。其實,這種看法是錯誤的。

開啟啤酒後,泡沫洶湧而出的“噴酒”現象是一種異常現象。據專家們分析,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種:一是原料麥芽受某些微生物汙染後,微生物生長繁殖的一些代謝物在製作過程中進入啤酒,使二氧化碳很容易“跑溢”而產生“噴酒”;二是廠家在裝瓶時,二氧化碳充氣過量,導致比例失調;三是啤酒的存放不當,開啟動作過猛等。

老年人不宜經常飲啤酒

啤酒雖富有營養,但是老年人經常飲啤酒也是有礙健康的。

因為在啤酒釀造和運輸過程中,金屬容器中的鋁極易混入啤酒中。鋁是對人體有毒的元素。英國皇家南安普頓大學弗裏醫院,在24個城鎮對700名40~60歲男人進行了調查,發現經常飲啤酒的人,血液中含鋁量增加。丹麥學者也證實了這個調查結果。老年人代謝功能減低,排毒能力較差,鋁易於在體內蓄積,引起慢性蓄積性中毒,從而影響大腦的功能,使人出現癡呆和精神異常。因此,老年人不宜經常飲啤酒。

飯前忌飲冰鎮啤酒

如果在吃飯前飲冰鎮啤酒,容易使人胃腸道內溫度驟然下降,血管迅速收縮,血流量減少,從而使生理功能失調,影響正常的進餐和食物的消化吸收;同時,還會使人體內的胃酸、胃蛋白酶、小腸澱粉酶、脂肪酶的分泌減少,導致消化功能紊亂;胃腸道受到過冷刺激,變得蠕動加快,運動失調,久之,易誘發腹痛、腹瀉及營養缺乏症。

劇烈運動後忌飲啤酒

有人劇烈運動後口渴難忍時,覺得飲用一杯清涼美味的啤酒,是再愜意不過的事了。其實這是有害健康的。

科學家研究證明:劇烈運動後飲酒,會造成血液中尿酸急劇增加,導致痛風病。尿酸是人體內高分子有機化合物被酶分解的產物。當血液中尿酸值異常高時,就會聚集於關節處,使關節受到很大的刺激,引起炎症,造成痛風病。

研究人員曾對千名成年男性進行了試驗,讓他們跑15分鍾後,飲用啤酒633毫升,再行測定血液中尿酸和次黃嘌呤的濃度,測定結果表明,尿酸含量比運動前提高2.1倍,而次黃嘌呤的含量則提高500倍以上。所以說劇烈運動後不宜飲啤酒。

不宜用旅行水壺裝酒

熱水瓶或旅行用的鋁合金水壺,如果經常裝開水,內壁上或壺底會積上一層水垢。水垢原是混在水中的重金屬、鈣鹽、灰塵、病菌、蟲卵等的沉澱物,這些都有礙人體健康。據實驗測定,每100克水垢中含有鉛12微克、砷21微克、汞44微克、鈉3.4微克、鐵24微克。除了前麵列舉的有毒的重金屬物質外,水垢中還含有一些致癌物質。如果用這種熱水瓶或旅行水壺裝酒,酒精能使水垢溶解,有毒重金屬也會溶於酒中。飲用這種酒,對人體健康不利,時間久了會發生慢性中毒。用塑料壺裝酒也不好,因為酒精也可將塑料中對人體有害的雜質溶出。所以,不宜用旅行水壺裝酒,最好是用幹淨的玻璃瓶裝酒。

飲用啤酒的不宜

不宜飲用冷凍的啤酒

啤酒最適宜的貯存溫度,夏秋季為5℃~10℃,春冬季為9℃~12℃,總之10℃左右為佳。有些人喜歡將啤酒存放冰箱內,這是不科學的。因為啤酒溫度不得低於0℃以下,長時間存放在低溫下會結冰。受凍後的啤酒不但泡沫減少,而且酒中的蛋白質可與胺質結合,生成沉澱物,使啤酒出現“冷混濁”,即使溶化後,其味道也會大減。

不宜飲用被陽光直接照射的啤酒

啤酒中含有多種硫化物,如胱氨酸、胱甘肽等,這些物質在陽光的照射下,會產生“光化作用”,生成硫醇,嚴重地破壞啤酒品質。陽光還能破壞酒中的營養素,特別是B族維生素。為保證貯存啤酒的質量,專家們建議,灌裝瓶裝啤酒最好采用棕色啤酒瓶,貯存啤酒最好裝入紙箱或木箱中,置於陰涼通風處。

不宜用熱水瓶裝啤酒

有的人喜歡用熱水瓶裝啤酒,這種做法既不科學又有損於健康。一般來說,裝過開水的熱水瓶內有一層水垢,再裝鮮啤酒後,水垢中的有毒物質將溶解於呈弱酸性的啤酒內,其中含有對人體有害的砷、鉛等元素。飲用這種啤酒,久而久之,會產生慢性中毒。

不宜飲用超期久貯的啤酒

啤酒是越新鮮越好。其原因是:生產啤酒的大麥和酒花,均是活性較強的多酚物質,極易與蛋白質化合,並易於氧化聚合,造成啤酒混濁;生產啤酒所用的水,若處理不好,存在超過標準的鐵、銅、錫等金屬離子,能催化多酚物質氧化而混濁;在生產灌裝時與空氣接觸,若滅菌溫度、時間不足,也會因微生物汙染,加速氧化而混濁,甚至造成發酵、發黏,出現餿味。故啤酒不宜久貯。

不宜與烈性酒同飲

飲用啤酒時,最好不要再同時飲用白酒,尤其是高度白酒,其原因是:二氧化碳可加速酒精的吸收,促使人易醉,造成酒精慢性中毒。若經常這樣喝,將對健康造成莫大影響。

身體過於肥胖者不宜飲啤酒

啤酒營養豐富,含熱量相當高,同時,啤酒可幫助消化,增強食欲。若原本是個肥胖者,如經常性大量飲用啤酒,會造成體內的熱量和脂肪堆積,使人大腹便便;另外,若長期大量飲啤酒,可使血液中液體增多,會增加心髒的負擔,長期如此,將會造成心肌肥厚,心髒擴大,而收縮功能又會減弱。這種體積大、力量小的心髒,被醫學界稱為“啤酒心”。

患有肝硬化等疾病者不宜飲啤酒

凡患有肝硬化、慢性胃炎、胰腺炎、肺炎、泌尿係統結石症和較為嚴重的氣管炎疾病者,均不要飲啤酒。原因是:喝啤酒後,酒精的氧化作用主要靠肝髒完成,當酒精進入肝髒,首先氧化成乙醛,再氧化成乙酸。原來就患有肝病者,因飲啤酒將會加重肝髒負膽引起酒精中毒,長久下去,甚至會危及生命。

大汗之後不宜飲用啤酒

大汗淋漓時毛孔擴大,此時飲用啤酒,將導致汗毛孔因驟然遇冷而迅速關閉,從而暫時中止出汗,造成體溫散發受阻,易誘發感冒等疾病。

不宜用啤酒服藥

啤酒與藥混合將產生不良作用,會增加胃中的酸度,使藥物在胃中迅速溶解並影響其被吸收而降低藥品療效。對各種抗生素、降壓藥、鎮靜劑、抗凝劑、抗糖尿病藥物等的影響尤為明顯。

不宜同時吃醃熏食品

醃熏食品中含有機胺,以及在加工過程中因烹調不當而產生的多環芳香烴類苯並芘、氨甲基衍生物。當吃醃熏食品又飲啤酒時,上述物質與其結合,可誘發消化道疾病。

食海鮮不宜飲啤酒

國外有關專家研究指出,食海鮮時飲啤酒,將會引發痛風症。

葡萄酒忌久存

一般的酒存放的時間越長就越香醇,而葡萄酒則不然,它是在脫裝後仍繼續變化的唯一的酒。這是它與白蘭地等蒸餾酒的最大區別之處。葡萄酒在裝瓶後,酒中的原料微粒以及酵母還會發生變化,使酒逐漸成熟、老化,繼而變質。因此,葡萄酒裝瓶後即可飲用,愈新鮮味愈美,不宜久存。短期存放葡萄酒應放在通風、陰涼、清潔的地方,避免陽光直射。

忌飲冷黃酒

黃酒,是以糧食為原料釀製而成的酒精濃度較低的大眾化酒類。雖然一般黃酒的釀製過程都嚴格按衛生標準進行,但黃酒中仍含有一定數量的甲醇、醛、醚類物質。如果冷飲黃酒,這些對人體有一定害處的有機化合物,就會全部進入人體。因此,黃酒必須燙熱了再喝。黃酒中這些有害物質的沸點都不高,一般多在25℃~35℃之間,即使是甲醇也隻在64℃時,這些有害物質就可隨溫度的升高而揮發掉。另外,在加熱過程中,黃酒中的脂類、芳香物質也會隨溫度的升高而蒸騰,從而使酒味更加芬芳濃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