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瓜果類飲食宜忌(1 / 3)

第三章瓜果類飲食宜忌

不宜食用瓜果皮

這是因為瓜果受到病蟲害時,常用農藥噴殺,大多數水果表皮都會被農藥滲透,雨淋水洗是衝不掉的。如果長期連皮一起吃瓜果,農藥殘毒在人體內會逐漸積累,從而引起農藥慢性中毒,損害神經係統,損壞肝功能,造成生理障礙,從而影響人的生殖與遺傳。尤其是兒童應忌食瓜果皮。

不宜吃皮色鮮豔的水果皮

科學研究表明,顏色鮮豔奪目的水果含有的類黃酮,為這類水果提供了植物色素。這種化學物質,在人體腸內經細菌分解就會轉化成二羥苯甲酸和阿魏酸,具有很強的抑製甲狀腺功能的作用,從而引起甲狀腺腫。因此,吃果皮鮮豔的水果時應去皮後再吃。

忌吃未成熟的水果

一般瓜果均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鈣、磷、氨基酸、有機酸、無機鹽和糖類。

成熟的水果色、香、味均佳,但市場上出售的水果往往未成熟,有人喜歡吃酸的就買這些水果吃。殊不知,吃這種未成熟的水果,對身體是不利的。未成熟的梅子、李子、杏子等水果中,含有草酸、安息香酸等成分,在人體中很難被氧化,結果經代謝作用後形成的產物仍然是酸性的。這對人體的生理是有影響的。有些水果未成熟時含有毒素,人吃了是危險的。至於有些成熟水果也有少許酸味,則吃後無妨。

平時宜多吃些花生

花生被全世界公認為是一種植物性高營養食品,被稱為“長生果”、“植物肉”、“綠色牛奶”,名副其實。花生每100克含蛋白質27.6克、脂肪50克左右,且其中不飽和脂肪酸占80%、鉀674毫克,另含維生素C以外的多種維生素、亞油酸、卵磷脂、腦磷脂以及多種礦物質等,鈣含量高,是豬肉的11倍,鐵比牛奶高25%。

花生因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可以預防心髒病。花生衣含有止血素,有凝血止血的作用,所以吃花生不要棄花生衣。花生含有大量油脂、維生素,漿汁多,對口唇幹裂、口角炎有防治作用。花生含有白藜蘆醇化合物,有助於降低癌症和心髒病的發病率。中醫認為,花生有醒脾開胃、理氣補血、潤肺利水和健腦抗衰老等作用。所以,平時宜多吃些花生。

忌吃還未紅的西紅柿

西紅柿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維生素B和維生素C,尤其是維生素P的含量更是高居蔬菜之首。每人每天如果吃3~4個西紅柿,便可滿足1天對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需要,因此人們對西紅柿寵愛有加。

然而,青色未熟的西紅柿卻不宜食。經紫外線分光測定,未熟的西紅柿和土豆芽根或綠色麥的毒性完全相同,都含有一種生物堿甙即龍葵素。吃了這種青色西紅柿常會感到不適,特別是口腔會感到苦澀,嚴重的還會出現口幹、發麻、惡心、嘔吐、腹瀉等中毒症狀。當西紅柿成熟後,生物堿甙被西紅柿自身所增多的酸水解,生成西紅柿次堿和糖,也就無毒了,吃起來變得又酸又甜,因此,西紅柿雖好吃,但未紅的西紅柿萬萬吃不得。

山楂不宜多食

山楂酸甜適口,是老人、兒童、孕婦及胃口不好的病人最喜愛的水果之一。但食用過多隻能有害無益。

因為山楂食用過多會傷人中氣。山楂是破氣去積滯之品,平時脾胃虛弱或正服用人參等補氣藥的人不應食用,否則山楂的破氣作用會有損人參等藥的補氣作用。兒童正處在換牙時期,如經常食用,對牙齒的生長極為不利,而且直接影響食欲。因此,山楂忌過多食用。

忌多吃甘蔗

甘蔗含糖量高達12%~17%。如果食用過多,等於大量糖分進入人體,因一時難以消化、吸收和代謝,便會使大量糖分在胃腸道積存,使局部滲透壓增高,結果血液內的液體成分和機體細胞間的體液滲入胃腸道內,造成機體高滲性脫水,因而出現頭昏、煩躁、嘔吐、四肢麻木、神誌朦朧等病症。此病稱“高滲性昏迷”。因此,甘蔗忌食用過多。

忌吃荔枝過量

荔枝為我國著名果品,產於東南部和西南部,果肉含蔗糖、葡萄糖、蛋白質、脂肪、維生素C、維生素A、維生素B,以及葉酸和檸檬酸等。

過量食荔枝,會患一種荔枝病,其原因是荔枝所含的單糖絕大部分是果糖,果糖比葡萄糖難消化吸收,再加上荔枝所含的大量水分可以稀釋胃液等消化液,人如果過多吃荔枝,會使正常飲食量大為減少,以致完全不進食。於是,血糖比正常大大降低。果糖被機體吸收後還不能直接被組織細胞氧化作用,而要經一係列酶的催化,才能夠轉變為葡萄糖供能或轉變為糖原貯存。因此荔枝病是一種由低血糖引起的急性疾病。表現多為清晨發病,常以肢冷、出汗、腹痛、乏力、輕瀉等為前驅症狀,然後突然昏迷、抽搐。如果不救治,可於數小時內死亡。

忌吃有苦味的柑橘

每100克柑橘果肉中約含水分83.1克以上,熱量為180~268千焦,含蛋白質0.65克,脂肪0.15克,膳食纖維0.5克,碳水合化物12.6克,灰分0.4克,維生素A原(胡蘿卜素)0.13~0.96毫克,維生素B1 0.01~0.09毫克,維生素B2 0.02毫克,煙酸0.35毫克,維生素C 30毫克以下,鈣32毫克,磷20毫克,鐵0.02毫克,鈉1.3毫克,鉀23~169毫克,硒0.3微克。

大量食用有苦味的柑橘對人體有害。柑橘果實中含有各種糖甙,其中柚皮甙和新橙皮甙等苦味物使人活動能力下降,疲勞不易恢複,進而產生疲乏無力感。

橘子不宜與牛奶同時食用

牛奶營養豐富,是老幼皆宜的食品。對慢性疾病又具有補充和治療作用。但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人在飲牛奶後,吃一些橘子。科學證明,這種飲食方法是不科學的。

因為牛奶進入胃和十二指腸後,其中的蛋白質與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結合,然後進入小腸。如果吃橘子,會使牛奶中的蛋白質與果酸及維生素C凝固成塊,反而影響消化吸收。二者同食後的主要症狀表現為腹脹、腹痛、腹瀉等。因此,飲牛奶時千萬不要吃橘子。

忌吃橘子過多

橘子含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糖分、粗纖維,是受人們喜愛的水果。但其中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如大量吃入,每天500克左右連吃兩個月,可出現高胡蘿卜素血症,其表現為手、足掌皮膚黃染,漸染全身,可伴有惡心、嘔吐、食欲不振、全身乏力等症狀,有時易與肝炎混淆。胡蘿卜素在肝髒中轉變成維生素A,而大量的胡蘿卜素在小兒肝髒中不能及時轉化,就隨血液遍及周身各處沉積,對身體產生不良反應。有些兒童吃橘子過多還會出現中醫所說的“上火”表現,如舌炎、牙周炎、咽喉炎等。因此,兒童不要多吃橘子。若吃多時,應停食1~2周再吃。

吃橘子忌去橘絡

我們在吃橘子時,往往把皮剝光後,再把每個橘瓣上附著的橘絡一絲一絲地去掉,單吃橘瓣的果肉部分。實際上,吃橘子時將橘絡一塊吃更好。

中醫認為,橘絡性味苦平,具有清熱化痰、暢通人體經絡、調理人體機能的作用。可治療久咳胸悶、胸痛、咯痰帶血,還能防治高血壓等病症。另外,橘絡還含有大量維生素。所以,吃橘子時宜連橘絡一起吃。

不宜過量吃杏

現代營養學研究認為,杏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7,而維生素B17是極有效的抗癌物質,並且隻對癌細胞有殺滅作用,對正常細胞的健康組織無毒性。

吃杏過多,有害無益。民間說的“桃養人,杏傷人”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杏具有強烈的酸性,能夠分解人體內的鈣、磷以及蛋白質等物質。同時,胃內的酸液增多了,還會引起消化不良和潰瘍。此外,杏的酸性還能腐蝕牙齒的琺琅質。特別是兒童,吃杏多了,容易發生齲齒。

忌吃生銀杏

銀杏中糖質含量最高(35%),其中大都是澱粉,蛋白質不多(5%),還含有維生素。

銀杏味香可口,每年入秋果熟,常炒熟上市,食之中毒者常有發生。經藥理實驗證明,銀杏外種皮含有毒成分白果酸、氫化白果酸、氫化白果亞酸、白果醇等。主要毒理是損害人的中樞神經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