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食和多食銀杏者會引起中毒。其潛伏期最長者達14 小時,最短者僅1小時。初為嘔吐、腹痛泄瀉、頭昏頭痛,繼而發熱,危重者可見神誌昏迷、口吐白沫、呼吸困難、氣急唇紫,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因此,不要生食銀杏。入藥、炒食,也要注意防止中毒。
不宜吃杏仁過多
杏仁是杏的果核,它既是一味良藥,又是一種食品。分為苦、甜兩種。
在藥用上,它有止咳、平喘、防疾、潤腸、通便的功效。在食用上,它也是美味食品,可以製作醬菜、果糖、罐頭食品,如杏仁茶、杏仁露、杏仁酪、杏仁霜、杏仁粉、杏仁餅等。但杏仁有一定的毒性,不可多食。據測定,小兒一次吃20粒左右,成人一次吃50粒左右,即可引起中毒。中毒原因是多量苦杏仁甙進入人體後,在苦杏仁甙酶的作用下分解為過量的氫氰酸,使紅細胞失去功能,並損害呼吸中樞及血管運動中樞。中毒的輕重和症狀出現的早晚,與食入量的多少及年齡有關。中毒症狀可在幾十分鍾或數小時後出現,先是頭痛、頭暈、惡心、嘔吐,後來隨著缺氧加重,可出現昏睡、昏迷、抽搐、血壓下降;嚴重者可因缺氧、呼吸衰竭而死亡。因此,吃杏仁要注意,千萬不可多食。
不宜吃黑棗和柿餅過多
黑棗和柿餅由於味甜好吃,又易於保存,因此成為山區農村兒童冬季食用的主要果品。但是應該引起注意的是:黑棗和柿餅是不宜多吃的,尤其是不可在空腹時多吃。這是因為:黑棗和柿餅裏含有較多的鞣酸和果膠,大量食用黑棗和柿餅後,這些鞣酸和果膠會與胃液結合並凝固、沉澱,從而結成硬塊——即形成結石,使人既消化不了,又排泄不出,往往產生惡心、嘔吐、上腹部持續疼痛、食欲減退等症狀。輕者,結石塊小的,可用中藥排出;重者,則必須動手術治療,否則會危及生命。所以,黑棗、柿餅是不可多吃的,更不可空腹多吃。
不宜食李子過多
每100克李子的可食部分中,約含水分90克以上,能量117.2~221.9千焦,糖8.8克,蛋白質0.7克,脂肪0.25克,維生素A原(胡蘿卜素)100~360微克,煙酸0.3毫克,鈣6毫克以上,磷12毫克,鐵 0.3毫克,鉀 130毫克,維生素 C 2~7毫克,另含其他礦物質、多種氨基酸、天門冬素和纖維素等,頗為營養學家所注目。
中醫認為,李子有清熱、生津、瀉肝、利水、活血之功效,適宜於肝腹水、發熱病人和教師、演員聲音嘶啞或失音時食用。待李子熟透後,每天食3個李子,對慢性肝炎療效甚佳。若用李樹根30克,獼猴桃樹根30克,佛手根6克,青冬瓜皮9克,川楝子6克,水煎服,對肝腹水病人有療效。
李子性寒,未成熟不可食,熟果也不能多食,否則易誘發虛熱和痢疾,還可引起腦脹。古人認為李子不能與獐肉、雀肉、蜂蜜及鴨蛋一同食用。
李子除了生吃外,還可用鹽曝、糖收,蜜漬為蜜餞,做成果脯;果仁、果樹根可供藥用。食用時可先將熟李果放入水盆中,漂浮者不能食用,可能有毒。
不宜過食櫻桃
據測,每100克櫻桃肉中含蛋白質1.2克,糖類8克,鈣14毫克,磷31毫克,鐵6毫克,能量為108.9~217.7千焦(野櫻桃為954.6千焦,產於甘肅民勤),另含有大量的維生素B族。其營養特點是含鐵量特別高,約為蘋果、橘子、梨的20倍,高居各類人工栽培水果之首,是缺鐵性貧血婦女的良好食品。櫻桃所含維生素A原和維生素C也較豐富,前者較蘋果、橘子、葡萄高出4倍以上,每100克含200微克。
中醫認為,櫻桃具有調中、益氣、健脾、和胃、祛風濕、“令人好顏色,美誌性”之功效,適宜於消化不良、飲食不香、癱瘓、四肢不活、風濕腰腿痛、汗斑及燒傷、燙傷之人食用。尤其適宜於小兒麻疹透發不出者。《滇南本草》認為櫻桃能“治一切虛征,大補元氣,滋潤皮膚。浸酒服之,治左癱右瘓,四肢不仁,風濕腰腿酸痛”。
櫻桃因含鐵很多,再加上含有一定量的氰甙,若食之過多會引起鐵中毒或氰氧化物中毒,《本草綱目》中有吃櫻桃致死的記載。另外,熱性人宜少食,過食櫻桃易作熱上火。如果發覺因吃櫻桃過多而有不適,可用甘蔗汁來清熱解毒。
除上述藥用外,主供生食,隻要洗淨即可去核食用。
忌吃未成熟的桃子
每100克桃子的可食部分中,能量為117.2~217.7千焦,約含蛋白質0.8克,脂肪0.1克,各種糖類10.7克,鈣8毫克,磷20毫克,鐵10毫克,維生素A原(胡蘿卜素)60微克,維生素B1 30微克,維生素B2 20微克、維生素 C 6毫克、煙酸0.7毫克,另含多種維生素、蘋果酸和檸檬酸等。
中醫認為,桃子性熱而味甘酸,有補益、補心、生津、解渴、消積、潤腸、解勞熱之功效,為“肺之果”,適宜於低血糖、肺病、虛勞喘嗽之人作為輔助食療之物。桃仁則有祛瘀血、潤燥滑腸、鎮咳之功,可治療瘀血停滯、閉經腹痛、高血壓和便秘等(作一味中藥使用,不能生食);碧桃(未成熟的小幹桃)與茶葉同浸共泡作為飲品,有斂汗、止血之功,可治療陰虛盜汗和咳血等症;桃葉也有殺蟲之效能,將其煎水洗滌陰部可治療陰道滴蟲;桃花有消腫利尿之效,可用於治療浮腫腹水、大便幹結、小便不利和腳氣足腫。
桃子雖好,也有禁忌:一是未成熟的桃子不能吃,否則會腹脹或生癤癰;二是即使是成熟的桃子,也不能吃得太多,太多會令人生熱上火;三是爛桃切不可食用;四是桃子忌與甲魚同食;五是糖尿病患者血糖過高時應少食桃子。
桃子主供生食,但也可製成桃脯、桃醬和罐頭等。
不宜多吃花紅
花紅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維生素A原(胡蘿卜素)、維生素B2以及煙酸等物質,與蘋果相近,但優良品種很少,因而品質遠不如蘋果,單個重量也遠不及蘋果。好的花紅品種味道甜中帶酸,清脆可口,有蘋果味但又有其獨特風味。
中醫認為,花紅有止渴、除煩、解暑、去瘀、順氣、化痰、開胃、消食之功效,但必須熟透後才能吃。
即使是成熟了的花紅,若一次吃得太多,也會對牙齒不利,還會引起發熱、嗜睡、生瘡癤等症狀。故不宜多吃。
忌生吃梅子
每100克烏梅肉中約含蛋白質6.5克,能量879.2千焦,脂肪2.3克,粗纖維35克,碳水化合物42.5克,維生素B1 0.06毫克,維生素B2 0.26毫克,維生素C 3毫克,煙酸1.2毫克,鈣67毫克,磷18毫克,鐵0.1毫克,鉀256毫克。另含各種無機鹽並富含枸櫞酸、蘋果酸、檸檬酸和琥珀酸。梅子的最大特點是含鉀量高,每7個大梅子中約含有0.5克的鉀,而含鈉量很少。
中醫認為,梅子有生津止渴、開胃澀腸、消炎止痢之功效。適宜於虛熱口渴、胃酸缺乏、消化不良以及慢性腸炎之人食用。
在夏季,各地曆來都有用梅子和白糖煎水而製成的酸梅湯飲料消暑的習慣,可見梅子是清涼解暑的佳品。
烏梅是一味著名的中藥,味酸而溫,有除煩、安神、斂肺、止瀉、驅蛔等功效,可用於久痢、久嗽和蛔厥吐逆諸症,膽道蛔蟲絞痛者服用本品有解除疼痛之效。
烏梅不能生吃,生吃後會引起腹瀉甚至中毒,這是因為青梅中含有微量氰酸,能產生劇毒品氰酸鉀而造成的。多食烏梅會損齒,可嚼些核桃肉來解毒。
不宜經常嚼食檳榔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檳榔含有多種生物堿、檳榔油、兒茶素、膽堿和鞣酸,其中檳榔堿是有效的驅蟲藥物,能使絛蟲蟲體產生弛緩性麻痹癱瘓,然後將其排出體外,對流感病毒及某些皮膚真菌也有抑製作用,對青光眼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對幽門螺旋杆菌感染有奇效。
祖國醫學認為,檳榔有止瀉、消炎、去腫、生肌止痛、除痰息喘、瀉氣消水、殺蟲去積等功效。
病後、產後及身體虛弱之人忌食。一般連食之過多有可能會出現嘴唇、眼睛腫脹潰爛,四肢麻痹無知覺,心跳加快和呼吸急促等症狀。在台灣曾經有因嚼食過多而出現心律不齊和心肌梗死現象,其中一人連食6顆檳榔子後送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