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南方部分地區一些人,有嚼食檳榔的習俗。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嚼食檳榔,對人體健康有潛在的危害。因為,嚼食檳榔是引起口腔癌的一個重要因素。檳榔果中含有各種不同的化學物質。大量研究表明,這些物質具有致癌、致突變作用。我國某市,對224個檳榔銷售點進行了衛生調查,結果發現檳榔的氟含量最高,細菌數多得驚人,部分樣品還有白黴、黃黴和大腸杆菌。因此,有嚼食檳榔習慣的人應該盡早改掉。
不宜過多吃黃瓜
黃瓜含多種糖類和甙類,包括葡萄糖、甘露糖、木糖、果糖,以及芸香甙、精氨酸和葡萄甙等,並有咖啡酸、遊離氨基酸、維生素B2、維生素C及鈣、鐵、磷等礦物質。黃瓜頭部多苦味,成分為葫蘆素C,有預防腫瘤效果。黃瓜中所含的丙二醇可以抑製糖類物質轉化為脂肪而有減肥作用。黃瓜所含的細纖維素可促進腸道中腐敗食物的排除和降低膽固醇,所含較多的鉀鹽有降血壓作用。黃瓜所含的葫蘆素C在動物實驗中有抗腫瘤作用,且毒性較低。
黃瓜不僅是一種受人歡迎的瓜類蔬菜,具有比較豐富的營養價值,而且還是一種家庭保健品,有一定的治療作用。早在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便指出:黃瓜味甘性寒,有小毒,具有清熱解渴、利水消腫之功效。黃瓜不僅能當水果吃,也能當蔬菜用,還可以用於治療小兒多汗、咽喉腫痛、燙傷等病症。
黃瓜雖然好吃,但無論是食用還是藥用,一次都不能吃得過多,更不宜長期多吃。因為黃瓜有小毒,可誘發瘡疥、腳氣和小兒疳積,如果長期多吃,還可能造成虛腫、少氣無力和像發瘧疾一樣的忽冷忽熱等症狀。所以,不宜過多吃黃瓜。
不宜多食苦瓜
苦瓜含豐富的維生素C和鐵,還含有蛋白質、糖類、脂肪、鈣、磷、維生素A原、維生素B及果膠、苦瓜甙和多種氨基酸。具有降血糖和抗癌功能。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苦瓜中含有一種蛋白脂類成分,具有刺激和增強動物體內免疫細胞吞噬癌細胞的能力,認為苦瓜蛋白脂類不久將成為一種抗癌新藥而造福人類。所以,苦瓜可作為一種抗癌食品來食用。
但如果食用過多,直接會妨礙鈣的吸收。因為苦瓜含有較多的草酸。草酸與食物中的鈣結合,將影響鈣質的吸收。如果長期大量食用苦瓜,會引起鈣質缺乏症。
食用苦瓜,最好的辦法是,烹調前將苦瓜在沸水中浸泡一下,除去部分草酸,副作用就會減少了。
不宜過多吃甜瓜
因甜瓜的品種、產地差異很大,所以其營養成分也大不相同。一般每100克果肉約含水分90克以上,能量88~150.7千焦,碳水化合物6.8~9.8克,維生素C 35毫克左右,另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維生素A原(胡蘿卜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檸檬酸以及球蛋白等。
中醫認為,甜瓜有止渴生津、除煩熱、消暑、利便、益氣之功效,適宜於腎病、胃病和貧血症患者食用。但患有腳氣病、黃疸病、腹脹、便滑以及產後、病後的患者不宜食用。一般人吃得過多,易患腹瀉。
甜瓜可主供生食或涼拌,也可加工成瓜幹、瓜脯、瓜汁、瓜醬、瓜酒、醃製品及瓜塊罐頭等。
夏季宜多吃些西瓜
西瓜又稱夏瓜、寒瓜,堪稱瓜中之王。西瓜不含脂肪,富含人體所需要的多種營養素。每100克西瓜瓤約含蛋白質1.3克,碳水化合物4.2克,粗纖維0.3克,鈣6毫克,磷10毫克,鐵0.2毫克,胡蘿卜素0.3毫克,維生素B10.02毫克,維生素B20.02毫克,維生素C3毫克,另含各種氨基酸、有機酸、無機鹽和微量元素鋅、鉀等。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西瓜中含有的糖、鹽、酸等物質,有治療腎炎和降血壓的作用。祖國醫學認為,西瓜是一種最富有營養、最純淨、食用最安全的飲料,有生津、除煩、止渴、解暑熱、清肺胃、利小便、助消化、促代謝的功能,是一種可以滋身補體的食物和飲料,適用於高血壓、肝炎、腎炎、腎盂腎炎、黃疸、膽囊炎、水腫浮腫以及中暑發熱、汗多口渴之人食用。
瓜翠皮性味甘寒,能解暑清熱、止煩渴、化濕利尿,可作為配菜食用。
忌吃冰凍西瓜
西瓜除不含脂肪外,富含人體所需要的多種營養素。所含糖類包括蔗糖、果糖和葡萄糖。
冷藏過久的西瓜切開後,瓜瓤表麵形成一層薄膜,冷氣逐漸被瓜瓤吸收。
食用這種西瓜,口腔的唾液腺、舌味覺神經和牙周神經都會因冷的刺激而處於麻痹狀態,不但難以品出西瓜的甜味,而且會傷脾胃,引起咽喉炎等。兒童食用冰凍西瓜還會引起厭食、腹痛、嘔吐、腹瀉等。因此,應忌吃冰凍西瓜。
多吃芝麻對健身有益
芝麻又名胡麻、油麻等。芝麻屬於五穀中的角穀,古代對芝麻的評價有“八穀之中,惟此為良”。
芝麻每100克含蛋白質21.9克,脂肪61.7克,鈣高達546毫克,磷368毫克,鐵含量驚人,高達50毫克,為各類糧油食物之冠。
另含有油酸、亞油酸、花生酸等甘油脂,還含有芝麻素、芝麻酚、維生素E、卵磷脂等。其中油酸、亞油酸等不飽和脂肪酸以及大量的天然維生素E,有延緩衰老的作用。芝麻所含豐富的卵磷脂有健腦和防止頭發早白、脫落以及保持發質潤美、皮膚彈性的作用。芝麻更是補鈣佳品。
中醫認為芝麻有填精、益髓、補血、補肝、益腎、潤腸、通乳、養發的功能,是人體保健佳品。
日常宜多吃紅棗
紅棗又名大棗、幹棗、棗等,在人民群眾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味鮮甜,營養豐富,是食品也是藥品。每100克鮮棗果肉中含有維生素C高達300~600毫克之多,僅次於刺梨和沙棘,是甘橘含量的10~17倍,是香蕉的50~100倍,是鴨梨的75~150倍,是蘋果的50倍,被譽為“天然的維生素丸”。另外含有維生素D,為百果之冠,還含有維生素P。此外,每100克鮮紅棗含有蛋白質1.2~3.7克,脂肪0.1~1.5克,糖20~30克,維生素B10.09毫克,維生素B20.1毫克,鈣71.2毫克,磷35.7毫克,鐵2.4毫克,鉀261.5毫克,鈉17.7毫克,尼克酸0.81毫克,另外還含有鎂、銅、鋅、硒等礦物質。
棗中的維生素C含量特別高,對防癌抗癌有重要作用。所含大量維生素P能對人體的毛細血管起健全作用,常吃紅棗可以有效地預防和治療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棗含有大量的鐵,有益補血。
總之,多吃棗對營養不良、貧血頭暈、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心血管疾病、癌症均有預防和輔助治療作用,健康人食之可以強身健體。
未經處理的菠蘿忌吃
菠蘿香甜嫩脆,美味可口,是人們較喜愛的水果。但是,吃菠蘿前必須經過處理,如果食之不當,容易使人患菠蘿過敏症,嚴重時還會引起中毒。
菠蘿中含有3種對人體不友好的物質,即甙類、菠蘿蛋白酶、5-羥色胺。甙類是一種有機物,可刺激人的皮膚、口腔黏膜,吃了未經處理的生菠蘿後,會使人口腔發癢;菠蘿蛋白酶是一種蛋白質水解酶,有很強的分解纖維蛋白的作用,有的人對這種蛋白酶有過敏反應,吃後會出現惡心、嘔吐、皮膚潮紅發癢、蕁麻疹、頭痛等症狀,嚴重的還會發生呼吸困難及休克;5-羥色胺是一種含氨的有機物,可以使血管強烈收縮,使血壓升高,所以吃菠蘿過多的直接反應就是頭痛。因此,菠蘿雖好卻忌直接吃,一定要經過處理後方可食用。
處理的方法有:把菠蘿削皮、挖淨,切成片或塊,放在開水裏煮一下。這樣可以破壞其中的菠蘿蛋白酶,甙類也會被消除,5-羥色胺會溶於水中;把菠蘿切成片或塊放入鹽水中浸泡30分鍾,然後再用涼開水浸洗去鹹味,同樣可以達到預防過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