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肉蛋類飲食宜忌(3 / 3)

吃狗肉後忌喝茶

狗肉不但肉嫩味香,營養豐富,而且產熱量大,增溫禦寒能力較強。因此,一些體質虛弱和患有關節炎的病人,在嚴冬季節,多吃些狗肉是有好處的。但是,吃狗肉後不要喝茶,以免給身體造成不利的影響。這是因為,狗肉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而茶葉中含有比較多的鞣酸,如果吃完狗肉後馬上喝茶,會使茶葉中的鞣酸與狗肉中的蛋白質結合,生成一種叫鞣酸蛋白的物質。這種物質具有一定的收斂作用,可使腸蠕動減弱,大便裏的水分減少。因此,大便中的有毒物質和致癌物質就會在腸內停留時間過長,從而極易被人體吸收。所以,吃完狗肉後不宜立即喝茶。

宜常吃兔肉

兔肉包括家兔肉和野兔肉兩種,家兔肉又稱為菜兔肉。兔肉營養豐富,在國際市場上享有盛名,十分暢銷,被稱之為“保健肉”、“葷中之素”、“美容肉”和“百味肉”等等。

兔肉營養豐富,與豬、牛、羊肉相比,兔內具有獨特的營養成分,屬於高蛋白、高鐵、高鈣、高磷脂和低脂肪、低膽固醇的食物。據測定含脂肪0.4%,是豬肉脂肪含量的1/16,牛肉的1/5,羊肉的1/7。兔肉的膽固醇含量低於所有的畜肉類。人們常吃兔肉,既能增強體質,抗衰老,使肌肉豐滿健壯,又不至於使身體發胖,且對美容有益。

兔肉每100克含蛋白質0.3克,脂肪0.4克,碳水化合物微量,維生素A 930微克,維生素B10.11毫克,維生素B20.1毫克,尼克酸8.5毫克,維生素E 0.47毫克,鈣6~35毫克,磷16毫克,鐵2毫克,鉀275毫克,鋅1.6毫克,硒10微克,膽固醇65毫克。

兔肉含卵磷脂較多,具有強烈的抑製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可阻止血栓形成,保護血管壁,預防動脈硬化。由於兔肉有全價的營養供給細胞,又無有害物質沉澱,所以人們把它作為抗細胞衰老的保健食品。兔肉肉質細嫩,結締組織少,纖維素多,比豬肉、牛肉、羊肉更容易消化吸收。

另外,兔肉特別適宜於貧血、營養不良、氣血不足、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肥胖症患者及小兒和中老年人食用,可收到補中益氣、涼血清血的效能。

忌吃死後合眼的兔肉

凡宰殺或獵取之兔,因受驚或疼痛其目圓睜。病死或疫死的兔子,由於逐漸衰竭而死亡,其目多合,故不可食合眼的兔肉。

雞肉不宜與兔肉同食

雞的主要性味為甘溫或酸溫,屬於濕熱之性,溫中補虛為其主要功能。而兔肉甘寒酸冷,涼血解熱,屬於涼性。冷熱雜進,易致泄瀉,故二者不宜同食。又,兔與雞肉各含有激素與酶類,進入人體後生化反應複雜,不利於人體之化合物產生。刺激腸胃道,導致腹瀉。偶食少無防,久食多食必病。

不宜食用未經過處理的蠶蛹

蠶蛹含有豐富的營養,據分析,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及20多種氨基酸,其營養價值比肉、蛋還要高。但是,蠶蛹卻不可隨意食用,必須經過嚴格處理後方可食用。

這是因為,有些蠶蛹患有“微粒子”病,有些蠶蛹帶有蠶卵、蠶糞中變形蟲傳播的蠶病。人若食用了這種蠶蛹,容易引起中毒,出現眩暈、嘔吐、眼睛斜視等症狀,嚴重者還會發生昏迷。而要去掉蠶蛹的這些弊端,加工工藝頗為複雜。因此,不可輕易食用未經嚴格處理的蠶蛹。

茶葉蛋不宜多吃

茶葉蛋是一種深受大眾喜愛的食品,然而這樣的吃法是有悖於健康的。

茶葉中含有生物堿,在燒煮時茶葉中的這種物質會滲透到雞蛋裏,與雞蛋中的鐵元素結合。正是這種結合體,對胃有很強的刺激性,久而久之,會影響到人體的健康,更不利於胃部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

鬆花蛋不宜多食

鬆花蛋是用純堿、石灰、鹽和金生粉等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工製作而成的。但因鬆花蛋含有一定量的鉛,所以經常食用會引起鉛中毒。具體表現為:失眠、關節酸痛、注意力不集中、好動、智力減退和腦功能障礙等。鉛在人體內會取代鈣質,因而可以引起缺鈣。因此,鬆花蛋忌多吃。

雞蛋不宜多吃

雞蛋富含營養物質,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人大吃特吃雞蛋,以滋補身體、增強體質。然而,過多吃雞蛋有時會出現副作用,如胸部脹悶、頭目眩暈、四肢乏力,嚴重的可導致昏迷。現代醫學稱這些症狀為“蛋白質中毒綜合征”。

其原因在於大量食用雞蛋,就會增加消化係統的負擔。如果體內蛋白質含量過高,在腸道中就會造成異常分解,從而產生大量的氨,這種氨是有毒的。一旦氨溶於血液中,此時未完全消化的蛋白質也會在腸道中腐敗,分解出羥、酚、吲哚等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對人體毒害很大。因此,就會出現上述“蛋白質中毒綜合征”的表現。

所以不宜過多吃雞蛋。按人體對於蛋白質的消化、吸收功能,一個人每天最多吃2~3個雞蛋。

雞蛋不宜與白糖同煮

糖水荷包蛋被人們視為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食品。但雞蛋同白糖同煮,會使蛋白質中的氨基酸形成果糖基賴氨酸的結合物,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如在雞蛋煮熟後,再加點白糖調味,還是可以的。

忌吃生雞蛋

有人認為吃生雞蛋有益身體健康。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最好把雞蛋煮熟或炒熟後再食用。如果吃生雞蛋,雞蛋的營養成分難以被吸收,而且會損傷身體。

生雞蛋的蛋清部分含有一種有害的堿性蛋白質——抗生物素蛋白。這種抗生物素蛋白阻礙人體對生物素的吸收,這樣會導致生物素缺乏症。如果把雞蛋高溫處理後,這種有害元素被破壞,就不會妨礙人體對生物素的吸收了。

生雞蛋的蛋白質不易消化吸收,絕大部分隻在消化道旅行一次,便排出體外。

另外,食用生雞蛋容易得胃腸炎。由於雞蛋生下後,難免有一些病原體,例如沙門氏菌等細菌的侵入。而且,食用生雞蛋,可增加肝髒負擔。大量未消化的蛋白質進入消化道後,產生許多有害的菌類,並且大部分有害菌被腸道吸收,經靜脈進入肝髒,由肝髒進行解毒處理,而雞蛋熟後,有害物質減少,從而減輕了肝髒的負擔。所以,切忌吃生雞蛋。

忌吃臭雞蛋

臭雞蛋中,除了有水分以外,細菌和黴菌也由蛋殼氣孔侵入蛋內而且迅速生長繁殖,從而使雞蛋腐敗變質。大腸杆菌、變形杆菌和熒光杆菌等細菌進入蛋內之後,大量繁殖和生長,使蛋白質迅速分解,最後成為對人體直接有害的吲哚、糞臭素等腐敗物質和屍毒。人如果吃這種臭雞蛋,便會發生類似急性胃腸炎的中毒症狀,從而嚴重危害人體健康。

熟雞蛋不宜用冷水浸泡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為了剝殼容易,往往把剛煮熟的雞蛋立即投入冷水中浸泡。這樣做很不科學。

雞蛋煮熟後,殼上膜被破壞,由於雞蛋殼和殼內的雙層內膜上分布著許多小孔,當冷水進入蛋內後,細菌、黴菌等微生物也會隨之進入蛋內,並與蛋內的酶一起分解蛋內物質,引起雞蛋腐敗變質。正確的做法是將煮熟的雞蛋取出後,立即用幹淨的抹布揩淨蛋殼表麵的水,使其自然冷卻。

炒雞蛋禁放味精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穀氨酸。但是雞蛋中含有大量的與味精成分相同的物質。炒雞蛋時如果放味精,不僅是一種浪費,而且破壞和掩蓋了雞蛋的天然美味,而味精吃得過多也會導致脫發等症狀的發生。

雞蛋存放2忌

1.忌保存雞蛋用水衝洗有的人嫌買回的雞蛋太髒,就先用清水把雞蛋衝洗幹淨,再放置保存。這是不正確的,會損害雞蛋的營養價值,甚至使雞蛋變質。雞蛋殼外麵有一層“白霜”,起封閉蛋殼上氣孔的作用,既能防止細菌進入雞蛋內,又能防止蛋內水分的蒸發,保持蛋液的鮮嫩。用水將雞蛋衝洗後,“白霜”就會脫落,細菌侵入,水分蒸發,使雞蛋變質。所以,需要保存的雞蛋不要衝洗,在準備使用時,當然要將蛋殼清洗幹淨再下鍋煮。

2.鮮雞蛋忌放入冰箱存放很多人習慣將買回的雞蛋放入冰箱蛋架上存放,認為這樣可以防止雞蛋變質。事實上這樣做隻能適得其反,將鮮雞蛋放入冰箱架上很不衛生,對雞蛋和對冰箱內的其他食物均有損害。這是因為,雞蛋殼上有枯草杆菌、假芽孢菌、大腸杆菌等細菌,這些細菌在低溫下可生長繁殖,而冰箱貯藏室溫度常為4℃左右,不能抑製微生物的生長繁殖。這不僅不利於雞蛋的貯存易使雞蛋敗壞,也會對冰箱中的其他食物造成汙染。正確的方法是把鮮雞蛋裝入幹燥潔淨的食品袋內,然後放入冰箱蛋架上存放就比較安全了。

吃皮蛋要謹慎

包皮蛋的泥灰和糠皮常被汙染,從而帶上一種叫“沙門氏菌”和“枯草杆菌”的病菌,食用後會中毒。此外,用不新鮮的蛋做皮蛋食後也會中毒。中毒者常出現惡心、嘔吐、腹瀉、腹痛,並伴有高燒、全身無力等症狀。凡市場上出售的破損及有異味的皮蛋,切勿食用。

忌吃未熟鴨蛋

鴨蛋營養豐富,很多人喜歡醃鹹吃,無論是淡吃或鹹吃,都必須煮熟煮透方可食用。因為鴨子容易患沙門氏病,鴨子體內這種病的病菌能夠滲入正形成中的鴨蛋內,還種病菌隻有經過一定時間的高溫處理才能全部殺死。一般來講,煮沸15分鍾即可。為保險起見,寧肯煮得老一點再食用。

不宜食用毛蛋

近年來,毛蛋被譽為高營養品而走俏燒烤市場。但實際上,毛蛋中原來含有的蛋白質、脂肪、糖類、無機鹽及維生素等營養成分絕大部分已發生變化,絕大部分被胚胎利用和消耗了,所剩營養成分甚微。而毛蛋裏含有大腸杆菌、葡萄球菌、傷寒杆菌、變形杆菌等病菌。這些病菌對人體健康有害。食用毛蛋易發生食物中毒、痢疾、傷寒、肝炎等疾病。因此,不宜食用毛蛋,尤其是兒童應忌食。

食皮蛋時切記加點醋

皮蛋富含蛋白質和脂肪,是采用多種原料加工製成的。

皮蛋的蛋白和蛋黃中含有大量的純堿成分,如果單吃皮蛋,裏麵的純堿就會直接損害胃腸。

所以,吃皮蛋時應加點醋,使酸堿中和,以免傷害胃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