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
清熱生津,下氣消食。適用於慢性胃炎胃脘灼熱,症見口幹喜飲、食積不化、脘腹脹滿等。
幹薑肉桂豬肚
【材料】
幹薑、胡椒、砂仁各6克,肉桂,陳皮各3克,豬肚1個,調料適量。
【操作】
將豬肚洗淨,諸藥布包,納入豬肚中,紮緊,入鍋中。加水同煮至豬肚爛熟後,去渣取汁備用。豬肚取出切片,放入蔥、薑、辣椒、鹽、大蒜、食醋等調味。飲湯汁,食肚片,每周1~2劑。
【功效】
健脾益氣,溫中和胃。適用於慢性胃炎胃脘隱痛、得熱則減、納差食少、麵色無華等。
人參煨豬肚
【材料】
豬肚1個,人參15克,幹薑6克,蔥白7根,糯米150克。
【操作】
將豬肚洗淨。蔥擇去須切段,糯米洗淨,一起放入豬肚內,用線縫合。沙鍋內加水,將豬肚放入鍋內,用武火燒沸,撇去沫,改用文火煮至極爛熟。空腹溫食。
【功效】
補益脾胃,溫中散寒。適用於慢性胃炎胃脘冷痛、食欲不振、大便瀉泄。
海參燒肉
【材料】
海參(水發)500克,豬瘦肉250克,味精、料酒、食鹽適量。
【操作】
將海參、豬肉切片,煮湯,熟後加鹽調味即可。吃肉喝湯。
【功效】
益氣養陰,補血,補腎。適用於胃癌病人體弱、消瘦、津虧腸燥、貧血、陰虛火旺。
三
胃腸病食療粥菜譜
土豆粥
【材料】
土豆(不去皮)300克,蜂蜜適量。
【操作】
將土豆洗淨切塊,用水煮至成粥狀,服用時加入蜂蜜調味。
【功效】
養陰益胃。適宜於胃陰虧虛型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病人食用。
紅豆小米粥
【材料】
紅豆20克,小米50克,白糖適量。
【操作】
紅豆洗淨用溫水浸泡1小時,然後與洗淨的大米同入沙鍋內,加水500毫升,煮至豆爛米開湯稠即可。
【功效】
健脾養胃,補虛養血。適宜於脾胃虛弱患者,症狀多表現為神疲乏力、麵色無華、食欲不振以及胃出血失血過多者食用。
花生大棗蓮米粥
【材料】
花生、蓮米各10克,大棗5枚,大米100克。
【操作】
將大米淘淨,與花生、蓮米、大棗拌勻,置碗中,加清水適量,上籠蒸熟服食,每日1~2次。
【功效】
益氣養血。適宜於潰瘍病出血後的調養。
豆漿小米粥
【材料】
新鮮豆漿500克毫升,粳米、小米各100克,白糖適量。
【操作】
將粳米、小米淘洗幹淨,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用文火煮至半熟時,加入豆漿與白糖攪勻,煮熟即成。每日1次,早餐時服食。
【功效】
健脾養胃,補益虛損。適宜於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大便秘結者食用,也可用於急性熱病後期的調補。
五仁粥
【材料】
芝麻仁、鬆子仁、核桃仁、桃仁(去皮尖)、甜杏仁各10克,粳米200克,白糖適量。
【操作】
將前5味混合研碎,與淘洗幹淨的粳米一起放入鍋內,加水2000毫升,用旺火燒沸後,改用文火熬煮成稠粥,調入白糖即可。日服1劑。
【功效】
滋養肝腎,潤燥滑腸。適宜於中老年習慣性便秘、產後血虛便秘者食用。
雞內金粥
【材料】
雞內金5克,大米50克。
【操作】
先將雞內金擇淨,研為細末備用。再取大米淘淨,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煮粥,待沸後調入雞內金粉,煮至粥成服食,每日1劑,連續3~5天。
【功效】
健胃消食,固精止遺。適宜於潰瘍病消化不良、食積不化、小兒疳積、遺尿、遺精及泌尿係結石等患者食用。
山藥薏苡扁豆粥
【材料】
山藥60克,薏苡仁60克,扁豆15克,柿餅20克。
【操作】
先將薏苡仁煮至爛熟,後將山藥打碎,柿餅、扁豆切成小塊,共煮為粥。每日2次,適量食之。
【功效】
健脾理氣,化濕和胃。適用於慢性胃炎脾胃虛弱、痰濕內阻,症見食欲不振、納呆口黏、脘腹作脹。
荔枝山藥粥
【材料】
幹荔枝肉30克,懷山藥15克,蓮子15克,粳米60克。
【操作】
將上述4味一起放入鍋內,按常法共煮成稠粥。
【功效】
健脾固澀,補腎助陽。適宜於脾腎虛衰型慢性腹瀉病人食用。
菠蘿西米粥
【材料】
罐頭菠蘿100克,西米50克,白糖100克,桂花鹵5克。
【操作】
將菠蘿切成小塊,西米用清水浸透泡脹。鍋內倒入清水燒沸後,加入白糖、西米,用文火煮至粥稠,調入菠蘿及桂花鹵即成。日服1劑,分次食用。
【功效】
消食止瀉,清暑解渴,止咳利尿。適宜於消化不良、腸炎腹瀉者食用,也可用於中暑痧氣、支氣管炎患者。
獼猴桃粥
【材料】
獼猴桃200克,白糖100克,西米100克。
【操作】
將西米洗淨,用水浸泡30分鍾後瀝幹。獼猴桃去皮核切成小丁。鍋中加入清水1000毫升,放入西米、桃肉丁和白糖燒沸,改用文火熬至粥稠即成。日服1劑,分數次食用。
【功效】
滋補強身,解熱止渴,利水通淋。適宜於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者食用,也可用於高血壓、消渴、咽喉疼痛者。脾胃虛寒者不宜食用。
胡蘿卜粥
【材料】
胡蘿卜500克,糯米100克,紅糖適量。
【操作】
將胡蘿卜洗淨,切成小塊,與糯米一起放入鍋內,加水用文火熬粥,待粥成時,調入紅糖即可。溫服。
【功效】
消脹化滯。適宜於消化不良、脘脹食滯者食用。
茴香粥
【材料】
小茴香10克,大米50克,食鹽適量。
【操作】
將茴香擇淨,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時調入食鹽等,再煮一二沸即成,或將茴香3~5克研為細末,調入粥中服食,每日1劑。
【功效】
行氣止痛,健脾開胃。適宜於潰瘍病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食欲不振、納差食少、胃腸下垂、乳汁缺乏等。
蘆根綠豆粥
【材料】
蘆根100克,綠豆100克,紫蘇葉15克,生薑10克。
【操作】
將蘆根、紫蘇葉、生薑水煎,去渣取汁,放入綠豆煮成粥。
【功效】
和胃止嘔,利尿解毒。適宜於濕熱嘔吐者食用,也可用於河豚或其他魚、蟹中毒者。
山楂粥
【材料】
幹山楂30~40克,粳米100克,砂糖10克。
【操作】
先將山楂放沙鍋中,加水煎取30分鍾,去渣,加入粳米,煮作粥,分2次服食。
【功效】
消食行滯,止暖氣,適宜於消化不良、脘腹脹滿、噯氣頻作、納食不香等症患者食用。
蒲公英粥
【材料】
蒲公英30克(幹品),大米100克,白糖適量。
【操作】
將蒲公英擇淨,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或將鮮蒲公英擇洗幹淨,切細,待粥熟時調入粥中,納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劑。
【功效】
清熱解毒。適宜於潰瘍病胃脘灼痛、熱結便秘等症患者食用。
高粱羊肉粥
【材料】
羊肉100克,高粱米100克,食鹽少許。
【操作】
將羊肉洗淨,切成小丁,加入淘洗幹淨的高粱米,加水1000克升,用文火熬粥,待粥成加入食鹽調味即可。每日1劑。
【功效】
開胃助消化。適宜於脾胃虛弱型消化不良者食用。
絲瓜粥
【材料】
絲瓜150克,大米100克,調味品適量。
【操作】
將絲瓜去皮,洗淨,切片備用;大米淘淨,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煮粥,待熟時調入絲瓜、食鹽等調味品,煮至粥熟即成,每日1劑。
【功效】
清熱解暑,化痰通絡。適宜於潰瘍病胃脘灼熱等症患者食用。
韭子羊肉粥
【材料】
韭子15克,羊肉50克,大米30克,蔥、薑、椒鹽、料酒、味精各適量。
【操作】
將韭子研為細末。羊肉洗淨,切片。大米淘淨,加清水適量,煮沸後,下羊肉片,韭子,待熟時,調入蔥、薑、椒鹽、料酒、味精等,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1劑。
【功效】
溫腎暖脾。適宜於潰瘍病脾腎不足、胃脘冷痛、腰膝冷痛、四肢不溫等症患者食用。
紅薯小米粥
【材料】
紅薯50克,小米50克。
【操作】
先將紅薯洗淨去皮,切成3厘米長、15厘米厚的小塊。小米淘淨。再把小米、紅薯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用武火燒沸後,轉用文火煮玉米爛成粥即可。每日2次,早、晚餐服用。
【功效】
健脾胃,通便。適宜於習慣性便秘者食用。
蘿卜馬蹄粥
【材料】
紅蘿卜250克,水馬蹄250克,陳皮9克,粳米60克。
【操作】
先將紅蘿卜和馬蹄洗淨煮熟,再放入粳米和陳皮,用文火熬煮成粥。溫熱服食,每日1劑。
【功效】
健脾化滯,益胃消食,清熱生津,潤腸通便。適宜於鬱熱型胃與十二指腸潰瘍者食用。
燕窩瘦肉粥
【材料】
燕窩5克,大米50克,瘦肉100克,食鹽、味精各適量。
【操作】
將燕窩發開,洗淨;瘦肉洗淨,切碎,先取大米煮粥,待沸後調入燕窩、瘦肉,煮至粥成後,食鹽、味精調味服食,每日1劑。
【功效】
健脾和胃。適宜於潰瘍病病後脾胃虧虛、納差等症患者食用。
首烏紅棗粥
【材料】
首烏20克,粳米60克,紅棗10枚,冰糖適量。
【操作】
將首烏加水煎取藥汁,放入粳米、紅棗,用文火熬煮粥,粥成時放入冰糖,溶化拌勻即可。
【功效】
養血潤腸。適宜於血虛便秘者食用。
菠菜粥
【材料】
菠菜250克,粳米50克。
【操作】
將粳米入鍋煮粥,粥將成時放入菠菜,再煮幾沸即可。
【功效】
和中通便。適宜於習慣性便秘者食用,也可用於痔漏出血者。
八寶粥
【材料】
芡實、山藥、蓮肉、茯苓、黨參、白術、薏苡仁、白扁豆各6克,大米150克。
【操作】
先將諸藥加水適量,煎煮30分鍾,撈去黨參、白術藥渣,再加入淘淨大米,繼續煎煮,至粥成供食用。
【功效】
助消化,消脹止瀉。適宜於消化不良、脘腹脹滿、泄瀉者食用。
蜂蜜粥
【材料】
糯米50克,蜂蜜50克。
【操作】
將糯米淘洗淨入鍋熬粥,粥成後調入蜂蜜即可。
【功效】
補中緩急,潤腸通便,潤肺止咳。適宜於腸燥便秘者食用。也可用於咽幹、肺燥幹咳者。濕熱痰滯、胸悶不舒者忌食。
柚皮粥
【材料】
鮮柚子皮1個,粳米60克,蔥、精鹽、味精各適量。
【操作】
將柚皮內外刮洗幹淨,用清水浸泡1天,切塊放入沙鍋內,加水煮沸,放入粳米,用文火煮粥,粥成時放入蔥、鹽、味精,調味即可。
【功效】
理氣,健脾,開胃。適宜於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者食用。
陳茗粥
【材料】
陳茶葉10克,大米100克。
【操作】
先將茶葉擇淨,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水煎取汁而後加大米煮為稀粥,每日1劑。
【功效】
消食化痰,清熱止痢,除煩止渴,興奮提神。適宜於潰瘍病食積不消、過食油膩、飲酒過量、口幹煩渴、赤白痢疾等症患者食用。
魚腥草粥
【材料】
魚腥草30克(鮮者加倍),大米100克,白糖適量。
【操作】
將魚腥草擇淨,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或將鮮魚腥草擇洗幹淨,切細,待粥熟時調入粥中,納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劑。
【功效】
清熱解毒。適宜於潰瘍病胃脘灼痛、熱結便秘等症患者食用。
鯽魚小米粥
【材料】
鯽魚250克,小米50克,粳米100克,蔥白、生薑末、黃酒、精鹽、味精各適量。
【操作】
將鯽魚去鱗、鰓及內髒,洗淨切塊,放入鍋中,加入清水、黃酒、蔥、薑、鹽煮熟,把魚搗爛,用湯篩過濾,去刺留汁,加入淘洗幹淨的粳米、小米,加清水適量,用文火煨至粥稠時,加入味精即成。
【功效】
健脾和胃,利水消腫。適宜於反胃嘔吐者食用也可用於脘腹冷痛、浮腫者。內熱體質者忌用。
豬脾粥
【材料】
豬脾100克,黨參、橘紅各15克,粳米200克,生薑、蔥白、食鹽各適量。
【操作】
將黨參、橘紅洗淨,加水適量,煎煮取汁。豬脾洗淨切片,粳米淘洗淨,一起放入藥汁中,加入生薑、蔥白與適量水,用文火煨煮至豬脾熟為度。
【功效】
補氣,健脾,開胃。適宜於胃下垂病人食用。
薔薇綠豆粥
【材料】
鮮薔薇花8朵,綠豆50克,粳米100克,白糖100克。
【操作】
將綠豆洗淨,浸泡過夜。鮮薔薇花漂洗幹淨。粳米淘洗淨後與綠豆一起放入鍋內,加入清水,置旺火上燒沸,改用文火熬煮成粥,加入白糖、薔薇花,再稍煮即成。每日1劑,分數次食用。
【功效】
理氣,和胃,清暑,止血。適宜於嘔吐者食用,也可用於暑熱胸悶、小兒疳積、月經不調者。
香菇海貝粥
【材料】
香菇100克,牛肉100克,粳米100克,蔥末10克,生薑末5克,精鹽、味精各適量。
【操作】
將牛肉煮熟,切成薄片,與洗淨的香菇、粳米一起放入鍋內,加水煮粥,煮至半熟時,調入蔥、薑、鹽、味精等調料,繼續煮至粥成即可。
【功效】
和胃調中,理氣止痛。適宜於慢性胃炎者食用。
蓮子糯米粥
【材料】
蓮子50克,糯米50克,紅糖1匙。
【操作】
蓮子用開水泡脹,削皮去心,倒入鍋內,加水,小火先煮半小時備用。再將糯米洗淨倒入鍋內,加水,旺火10分鍾後倒入蓮肉及湯,加糖,改用小火燉半小時即可。
【功效】
補中燥濕、健脾暖胃。適宜於胃寒怕冷、食欲不振患者食用。
發菜蠔豉粥
【材料】
發菜3克,蠔豉60克,瘦豬肉60克,粳米100克。
【操作】
將發菜、蠔豉洗淨。瘦豬肉剁泥製成肉丸。沙鍋內加適量清水煮沸,放入粳米、發菜、蠔豉,一起煮至粳米開花,加入肉丸,用文火熬煮至粥稠即可。每日1劑,分數次食用。
【功效】
滋陰潛陽,潤腸通便。適宜於老年性便秘者食用,也可用於高血壓、動脈硬化者。
鵪鶉粥
【材料】
鵪鶉1隻,粳米100克,蔥薑末15克,料酒、精鹽各適量。
【操作】
將鵪鶉宰殺,去毛及內髒洗淨,放入碗中,加入蔥薑、料酒和精鹽,上籠蒸至熟爛去骨。粳米淘洗淨加水熬粥,待粥熟時放入鵪鶉肉,再熬煮片刻即可。
【功效】
補五髒,益氣力,消積熱。適宜於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者食用。
菱粉粥
【材料】
菱粉60克,粳米100克,紅糖少許。
【操作】
將粳米淘洗淨,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用大火燒沸後,改用文火煮至米粒半熟時,加入菱粉、紅糖,繼續煮至粥稠即可。每日1次,作早餐食用。
【功效】
補脾胃,養氣血,祛風濕。適宜於慢性泄瀉者食用,也可用於風濕疼痛、胃癌、食道癌者。瘧疾、痢疾病人忌服。
丁香豬肚粥
【材料】
豬肚1個,大米100克,丁香、肉桂、小茴香、生薑、蔥白、食鹽、料酒、醬油各適量。
【操作】
將豬肚洗淨,切片,與丁香等調味品加水同煮至豬肚爛熟後,另將大米煮為稀粥,加入豬肚中再煮一二沸,空腹分3次服食。
【功效】
溫胃止嘔。適宜於脾胃虛寒、胃失和降所致的嘔吐、反酸、口吐清水、胃納不佳等病患者食用。
馬齒莧粥
【材料】
鮮馬齒莧250克,粳米60克。
【操作】
將馬齒莧洗淨,與粳米一並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煮粥,粥成時去馬齒莧不用,空腹食粥。
【功效】
清熱解毒,補益脾胃。適宜於嬰幼兒泄瀉脾胃已虛、餘邪未盡者。
口蘑蓮實粥
【材料】
口蘑15克,蓮實30克,粳米50克,調料適量。
【操作】
將口蘑泡發切丁,蓮實用清水浸泡去芯,與粳米一起放入鍋內,加水用文火熬煮成稠粥。食時調味,每日1~2次。
【功效】
健脾益腎。適宜於脾虛泄瀉者食用。
曲米粥
【材料】
神曲15克,粳米60克。
【操作】
先將神曲搗碎,入鍋中加水煎取藥汁,以藥汁代水將粳米煮為稀粥,溫服下。
【功效】
補中健脾。適宜於嬰幼兒秋季腹瀉。
小米綠豆粥
【材料】
綠豆20克,小米50克。
【操作】
綠豆20克,清水煮50分鍾後,加入小米50克,待小米煮爛後即好,涼飲。
【功效】
清熱解毒。
黃芪內金粥
【材料】
生黃芪12克,生薏米、赤小豆各10克,雞內金粉7克,金橘餅1個,糯米80克。
【操作】
將生黃芪加水煮20分鍾,取汁,加入薏米、赤小豆、糯米煮成粥,加入雞內金粉即可。
【功效】
消食和胃。用於脾虛濕滯食停所致的脘腹脹悶、食欲不振、體困便溏等。
百合糯米粥
【材料】
百合60~90克,糯米100克,紅糖25克。
【操作】
將百合去尖洗淨,與淘洗幹淨的糯米一起入鍋,加水煮粥,待粥將熟時,調入紅糖即成。日服1劑,分數次食用。
【功效】
活血理氣、和胃止痛。適宜於胃痛者食用,也可用於心煩不眠者。
麵筋粥
【材料】
水麵筋100克,青菜50克,水發香菇50克,粳米100克,香油、精鹽、味精各適量。
【操作】
將水麵筋切成小塊;青菜和水發香菇洗淨切絲;粳米淘洗淨放入鍋內,加入清水1000毫升,用旺火燒沸後,改用文火熬粥,煮至粥半熟時加入麵筋、青菜、香菇和食鹽,熬煮至粥稠,加入香油、味精即成。每日1劑,分數次食用。
【功效】
和中益氣、解熱除煩、止渴。適宜於慢性腹瀉者食用,也可用於勞熱煩渴。
羊血粥
【材料】
羊血100毫升,大米100克,調料適量。
【操作】
將羊血凝固後切丁備用;先取大米淘淨後,加清水適量煮粥,待沸時,下羊血丁及薑末、椒粉等。煮至粥成時,蔥花、食鹽、味精等調味,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劑。
【功效】
益氣養血,化淤止痛。適宜於潰瘍病胃脘冷痛、失血性貧血、經來過多等症患者食用。
丹參紅花粥
【材料】
丹參、紅花各10克,糯米100克,紅糖適量。
【操作】
將大米淘淨;取丹參、紅花水煎取汁,去渣,加糯米煮粥,待熟時調入紅糖,再煮一二沸即可。每日2劑,早晚各1劑。
【功效】
活血化淤。適宜於淤血阻滯所致的潰瘍病胃脘、脅肋疼痛、固定不移等。
紅花綠茶粥
【材料】
紅花、綠茶各3克,大米100克,白糖適量。
【操作】
將紅花、綠茶擇淨,研為細末;大米淘淨,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煮為稀粥,待粥熟時調入紅花末、綠茶末、白糖等,煮至粥熟即成,每日1劑。
【功效】
活血化淤。
白術豬肚粥
【材料】
白術30克,阿膠10克,豬肚1個,紅棗10枚,粳米100克,紅糖適量。
【操作】
將豬肚洗淨,切成小塊,與白術、紅棗煎取湯汁,再與粳米一起煮粥,粥將熟時,放入搗碎的阿膠,邊煮邊攪勻,煮至粥稠即可,食用時調入紅糖。每日1~2次。
【功效】
健脾溫中,養血止血。適宜於虛寒型上消化道出血者食用。
冬瓜薏米粥
【材料】
冬瓜200克,薏米30克,綠豆30克,鮮荷葉適量,藿香少許。
【操作】
藿香煎煮取汁適量;冬瓜切小塊,與薏仁、綠豆煮成稀粥,粥將成時入荷葉、藿香得汁稍煮。
【功效】
清熱解毒,健脾開胃。適宜於腸燥便秘患者食用。
茅根鮮藕粥
【材料】
白茅根30克,鮮藕片60克,梔子仁末6克,粳米100克。
【操作】
將白茅根水煎,濾汁去渣,加入鮮藕片、粳米一起煮粥,待粥成時,調入梔子仁細末,再稍煮片刻即可。每日2劑。
【功效】
瀉肝清胃,涼血止血。適宜於肝火犯胃型上消化道出血者食用。
茉莉佛手粥
【材料】
茉莉花6克,鮮佛手10克,大米60克,白糖適量。
【操作】
將茉莉花、鮮佛手用水煮開撈出,然後將大米放入鍋中煮粥,煮至米開花粥稍稠即加白糖適量食用。
【功效】
清熱化濕,行氣止痛。適宜於消化性潰瘍病患者食用。
首烏粥
【材料】
首烏30克,大米60克。
【操作】
首烏水煎取汁,加大米煮成稀粥,早晚服食。
【功效】
可滋補肝腎,補血潤腸。適用於血虛便秘。
蓯蓉羊肉粥
【材料】
肉蓯蓉20克,精羊肉、大米各60克。
【操作】
取肉蓯蓉20克水煎取汁,加精羊肉、大米各60克煮為稀粥,調味服食。
【功效】
可益肝腎,補精血,潤腸通便,適用於因虛致便秘者。
芝麻粥
【材料】
黑芝麻6克,粳米50克,蜂蜜少許。
【操作】
燒熱鍋,放入芝麻,用中火炒熟,並有香味時,取出,粳米洗淨。粳米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用武火燒沸後,轉用文火煮,至米八成熟時,放芝麻、蜂蜜,拌勻,繼續煮至米爛成粥。每日2次,作早、晚餐服用。
【功效】
潤腸通便。
紅薯粥
【材料】
紅薯50克,小米50克。
【操作】
紅薯洗淨去皮,切成一寸長,五分厚的小塊。小米淘淨。小米、紅薯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用武火燒沸後,轉用文火煮至米爛成粥。每日2次,早、晚餐服用。
【功效】
養陰潤燥。
大麥豇豆粥
【材料】
大麥米300克,豇豆100克,紅糖50克,堿麵2克。
【操作】
將大麥米與紅豆分別洗淨,一起放入開水鍋內,加堿麵,用文火煎煮並不斷攪動,待米粒熟、豇豆開花時,拌入紅糖,再稍煮片刻即可。
【功效】
健脾益腎,消積寬腸,清熱利水。適宜於消化不良或食滯泄瀉者食用。
山藥苡仁粥
【材料】
山藥30克,薏仁米20克,大棗10枚,幹薑3片,糯米30克,紅糖15克。
【操作】
將上6味一起放入鍋內,加水按常法共熬煮成粥。每日分3次服用,連續服用半個月。
【功效】
健脾益胃、止瀉。適宜於脾胃虛弱之久瀉不愈、食欲不振患者食用。
蘋果西米粥
【材料】
蘋果500克,西米100克,白糖適量。
【操作】
將西米洗淨泡透,撈起瀝幹;蘋果去皮核切成小丁,兩者與白糖一起放入水鍋裏,用大火燒沸,改用文火熬成粥即可。
【功效】
生津止渴,調腸止瀉。適宜於慢性腹瀉者食用。
豆蔻生薑粥
【材料】
白豆蔻3克,生薑3片,大米50克。
【操作】
將白豆蔻、生薑擇淨,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為稀粥,或將豆蔻、生薑研細,待粥熟時調入粥中,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劑,連續5~7天。
【功效】
溫中散寒,健脾止瀉。適宜於潰瘍病濕阻中焦,脘腹疼痛、納食不香、腸鳴瀉泄、惡心欲嘔、肢體重困等症患者食用。
人參大棗粥
【材料】
人參粉3克,大棗10枚,大米100克,冰糖適量。
【操作】
將大棗、大米洗淨放入砂鍋,加水4000毫升,以慢火煮至米開粥稠,再放入人參粉和冰糖即可。
【功效】
健脾胃,養氣血,止瀉。適宜於氣血不足的慢性泄瀉患者。
銀花蓮子粥
【材料】
銀花15克,蓮子10克,粳米50~100克。
【操作】
將銀花放入砂鍋,水煎取汁,再加入清水適量,與蓮子、粳米共煮成稠粥即可。
【功效】
健脾益氣,清熱止瀉。適宜於濕熱型腹瀉者食用。
烏梅紅棗粥
【材料】
烏梅15個,紅棗3枚,粳米100克,冰糖50克。
【操作】
將烏梅洗淨入鍋,加水1碗,用文為煎至半碗,去渣取汁;粳米、紅棗洗淨,加水適量和烏梅汁一起煮粥,粥將成時加入冰糖,繼續熬煮至粥稠為度。
【功效】
養胃益氣,生津止血,澀腸止瀉。適宜於胃陰不足型慢性萎縮性胃炎者服用,也可用於慢性腸炎病人。胃酸過多、感冒咳嗽者習用。
山藥扁豆粥
【材料】
山藥、蓮子、薏苡仁、扁豆各30克,粳米300克。
【操作】
將煎4味洗淨切碎,蓮子去皮、芯後煮爛,再與粳米一起入鍋煮飯。隨量食用。
【功效】
健脾止瀉、和胃化濕。適宜於脾虛腹瀉、食欲不振者食用。
扁豆粥
【材料】
鮮白扁豆120克(幹品60克),粳米150克,紅糖適量。
【操作】
白扁豆若是幹品先用溫水浸泡一夜,然後與淘洗幹淨的粳米一起熬煮為粥,食用時調入紅糖即可。
【功效】
健脾止瀉,消暑化濕。適宜於脾胃虛弱之慢性腹瀉者食用,也可用於赤白帶下、暑濕吐瀉者。外感寒邪或瘧疾病人忌服。
蓴菜粥
【材料】
蓴菜200克,粳米100克,冰糖100克。
【操作】
將蓴菜洗淨,用沸水燙一下瀝幹;粳米淘洗淨,放入鍋中,加入清水,按常法熬成粥,加入冰糖、蓴菜,再稍煮片刻即成。日服1劑,分數次食用。
【功效】
厚腸胃、清熱毒、消水腫。適宜於胃潰瘍、慢性胃炎者食用,也可用於返胃嘔吐、胃癌、熱痢者。
陳茶粥
【材料】
陳茶葉10克,大米100克。
【操作】
先將茶葉擇淨,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水煎取汁而後中大米煮為稀粥,每日1劑。
【功效】
消食化痰,清熱止痢,除煩止渴,興奮提神。適宜於潰瘍病食積不消、過食油膩、飲酒過量、口幹煩渴、赤白痢疾等症患者食用。
苡仁芡實粥
【材料】
薏苡仁30克,芡實30克,粳米50克,紅糖適量。
【操作】
將前3味分別淘洗淨,用水浸泡發脹;鍋中放入薏苡仁、芡實,加水適量,用大米燒沸後,改用文火熬煮至八成熟時,放入粳米煮至粥成,調入紅糖即可。
【功效】
補脾胃,固精氣,清濕熱。適宜於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者食用。
竹葉粥
【材料】
竹葉6克,粳米50克,白糖適量。
【操作】
先將竹葉洗淨,放入鍋中,加水煎取汁,棄竹葉不用。將淘淨的粳米倒入竹葉汁中,用文火熬成粥。粥成時加入白糖調味,分次溫服。
【功效】
清熱利濕,健脾補中。適宜於小兒夏季脾胃虛弱、暑熱不除者。
川楝子粥
【材料】
川楝子5克,大米100克,白糖適量。
【操作】
將川楝子擇淨,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粥熟時下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劑。
【功效】
可殺蟲止痛。適用於腸道蛔蟲症。
使君子粥
【材料】
使君子10克,大米100克,白糖適量。
【操作】
將使君子擇淨,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粥熟時下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劑。
【功效】
可殺蟲消積。適用於腸道蛔蟲症及小兒疳積。
南瓜子粥
【材料】
南瓜子30克,大米100克,白糖適量。
【操作】
將南瓜子擇淨,搗碎,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水煎沸後,加大米煮粥,待粥熟時下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
【功效】
每日1劑。可殺蟲消積。適用於腸道寄生蟲病。
檳榔粥
【材料】
檳榔10克,大米100克。
【操作】
將檳榔擇淨,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為稀粥即成,每日1劑,連續2~3天。
【功效】
適用於食積氣滯,脘腹脹滿,大便不爽,瀉痢後重,以及多種腸道寄生蟲病等。
椒醋粥
【材料】
花椒3克,食醋適量,大米100克。
【操作】
將花椒研為細末備用。大米淘淨,加清水適量煮粥,待熟時調入花椒粉、食醋服食,每日1劑,連續3~5天。
【功效】
可殺蟲止痛。適用於蟲積腹痛等。
百部粥
【材料】
百部10克,大米100克。
【操作】
將百部擇淨,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為稀粥即成,每日1劑,連續2~3天。
【功效】
可殺蟲止痛。
金櫻子粥
【材料】
金櫻子30克,粳米50克,鹽2克。
【操作】
先煮金櫻子約30分鍾,去渣留汁入粳米煮粥,熟時加鹽即可食用。
【功效】
益腎固精,健脾止瀉。適宜於腎陽虛陽型慢性結腸炎者食用。
山藥蛋黃粥
【材料】
生淮山藥250克,熟雞蛋黃兩個。
【操作】
取淮山藥末,以涼水調勻,用文火熬粥,待粥將成時,將準備好的雞蛋黃捏碎,攪拌於粥中即可。
【功效】
健脾消食,補虛健體。適宜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者。
茱萸粥
【材料】
吳茱萸2克,大米50克,生薑3片,蔥白2莖。
【操作】
將吳茱萸擇淨,研為細末;薑、蔥洗淨,切細;大米淘淨,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煮粥,待熟時調入吳茱萸粉、蔥、薑等,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劑,連續3~5天。
【功效】
健脾暖胃,和中止嘔。適宜於潰瘍病脘腹冷痛、惡心嘔吐、腸鳴瀉泄等患者食用。
荔枝粥
【材料】
荔枝肉10克,大米100克,白糖少許。
【操作】
將荔枝去殼取肉,與大米同放鍋中,加清水適量煮粥,待熟時調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劑。
【功效】
健脾益氣,養肝補血,理氣止痛,養心安神。適宜於潰瘍病脾胃虧虛所致的飲食減少、久瀉不止、頭目昏花、血虛崩漏、心悸、失眠健忘等症患者食用。
茯苓栗子粥
【材料】
茯苓30克,栗子肉50克,大棗10枚,粳米100克,白糖少許。
【操作】
將前8味洗淨,一起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煎煮40分鍾,去渣取汁,加入淘洗淨的粳米,用文火熬煮成稠粥,調味即成。日服1劑,分數次食用。
【功效】
開胃健脾,養心益智。適宜於消化不良者食用,也可用於心悸、記憶力減退者。
陳皮粥
【材料】
陳皮10克(鮮者加倍),大米100克。
【操作】
將陳皮擇淨,切絲,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為稀粥服食,或將陳皮研末,每次取3~5克,調入已沸的稀粥中,同煮為粥服食,每日1劑,連續3~5天。
【功效】
和胃理氣,化痰止咳。適宜於潰瘍病脾胃虧虛、脘腹脹滿、肋脅疼痛、噯氣頻作、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咳嗽痰多等患者食用。
白梅粥
【材料】
白梅花5朵,大米100克。
【操作】
先將大米淘淨,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煮粥,待熟時,放入白梅花,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劑。
【功效】
舒肝理氣,健脾開胃。適宜於潰瘍病肝胃氣滯、胸悶腹脹、噯氣食少、食欲減退,消化不良等患者食用。
雙芽牛肚粥
【材料】
牛肚100克,穀芽30克,麥芽30克,雞內金10克,粳米50克,食鹽、味精各少許。
【操作】
將牛肚洗淨,切成小丁;粳米淘洗幹淨;把穀芽、麥芽、雞內金放入紗布袋內,與牛肚、粳米一起放入鍋內,加水,用文火煮至粥稠,調入食鹽、味精即可。每日1劑。
【功效】
健脾開胃,除疳積。適宜於消化不良、疳積者食用。
麻仁蘇子粥
【材料】
火麻仁、紫蘇子各40克,大米50克。
【操作】
將兩藥淘洗幹淨,烘幹打成細粉,加入熱水適量,用力攪勻,傾取上清藥汁備用;大米淘淨入鍋內,加入藥汁,用文火徐徐煮熬成粥即成。每日1次。
【功效】
潤腸通便,養胃陰,益胃氣。適宜於產後便秘、習慣性便秘及老年津虧便秘等症。
甘鬆粥
【材料】
甘鬆5克,大米100克。
【操作】
將甘鬆擇淨,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為稀粥服食,每日1劑,連續5~7天。
【功效】
行氣健脾,補脾健胃。適宜於潰瘍病氣悶胸痛、脘腹脹滿、食欲不振、胃寒嘔吐、肢軟乏力等症患者食用。
桃仁粥
【材料】
桃仁、生地各10克,桂心粉2克,紅糖50克。
【操作】
桃仁浸泡後,去皮棄尖,加入適量冷水,武火煮沸,改文火慢煎。30分鍾後,除去藥渣,將洗淨的粳米洗淨加入藥汁中煮粥。粥熟加入桂心粉、紅糖調勻即可。
【功效】
健脾胃,益氣血。適宜於消化性潰瘍大量出血者恢複期。
黃魚蓴菜粥
【材料】
黃魚肉150克,蓴菜50克,火腿末10克,糯米100克,蔥末、生薑末、精鹽、味精、胡椒粉、豬油各適量。
【操作】
將黃魚肉切成小丁塊;蓴菜用開水燙透,撈出放入碗中;糯米淘洗淨放入鍋中,加入清水,置火上燒沸,改用文火煮至米粒開花時,放入黃魚肉丁、蔥薑末、火腿末、豬油、精鹽煮成粥,調入味精、胡椒粉拌勻,盛入蓴菜碗內即成。
【功效】
開胃益氣,明日安神。適宜於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者食用,也可用於肺結核者。
香菇牛肉粥
【材料】
香菇100克,牛肉100克,粳米100克,蔥末10克,生薑末5克,精鹽、味精各適量。
【操作】
將牛肉煮熟,切成薄片,與洗淨的香菇、粳米一起放入鍋內,加水煮粥,煮至半熟時,調入蔥、薑、鹽、味精等調料,繼續煮至粥成即可。
【功效】
和胃調中,理氣止痛。適宜於慢性胃炎者食用。
蔥白粥
【材料】
連須蔥白7根,生薑5克,糯米100克,醋15毫升。
【操作】
將糯米淘洗淨,與生薑一起放入鍋內,用文火煮一二沸,加入蔥白熬粥,待粥將成時,加醋再稍煮即可。
【功效】
補中益氣,和胃止吐,發表散寒。適宜於脾胃虛寒型嘔吐者食用,也可用於體虛外感風寒之嘔吐者。
仙人粥
【材料】
製首烏30克,粳米50克,紅棗5枚,紅糖適量。
【操作】
先將首烏煎取濃汁,過濾去渣後,同粳米、紅棗入鍋內煮粥,待米開粥稠時,加入紅糖調味,溫熱服食。
【功效】
健脾養胃,益氣養血。適宜於頭昏耳鳴、發須早白、腰膝軟弱、大便秘結以及高血脂、高血壓、冠心病等病症患者食用。
白術豬肚粥
【材料】
白術30克,豬肚1隻,大米60克,生薑少許。
【操作】
將豬肚洗淨切成小片,同白術、生薑加水1000毫升,煎煮取汁約600毫升,再加大米同煮成粥,早晚2次分服。
【功效】
健脾胃,消食通便。適宜於慢性淺表性胃炎之脾胃虛弱的食欲不振、脘腹作脹、大便滯下等症患者食用。
榛子粥
【材料】
榛子50克,粳米50克,蜂蜜20克。
【操作】
將榛子水浸去皮,水磨取其漿汁,與淘洗幹淨的粳米一起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用旺火燒沸後,改用文火熬煮成稠粥,調入蜂蜜即可。每日1劑,分數次食用。
【功效】
益氣力,寬腸胃。適宜於脾胃氣弱型腹瀉者食用。
無花果蜜粥
【材料】
無花果30克,蜂蜜適量,粳米60克。
【操作】
將無花果洗淨切碎;粳米淘洗淨入鍋,加水500毫升,用旺火燒沸後,改用文火熬煮成粥,調入無花果和蜂蜜,再稍煮片刻即成。每日1劑。
【功效】
益氣潤腸。適宜於氣虛便秘者食用。
燕麥粥
【材料】
燕麥、大米各50克,白糖適量。
【操作】
將蒸麥、大米淘淨,同放鍋內,加清水適量煮粥,待煮至粥熟後,白糖調味服食,每日1劑,連續3~5天。
【功效】
益肝和胃,消食化積。適宜於肝胃不和所致的食欲不振、納差食少、大便不暢等症患者食用。
枳殼粥
【材料】
枳殼10克,大米100克。
【操作】
將枳殼擇淨,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為稀粥即成,每日1劑。
【功效】
健脾和中,疏肝行氣。適宜於潰瘍病脘腹脹滿、連及胸肋、呃逆頻作、納差食少、消瘦等症患者食用。
麥門冬粥
【材料】
生麥門冬、生地黃各50克,粳米100克,薏苡仁50克,生薑汁5毫升。
【操作】
將生麥門冬、生地黃洗淨,搗爛,絞汁備用。將粳米、薏苡仁淘洗幹淨,大火煮沸,改小火煮稠。粥將成時加入生麥門冬、生地黃汁,再煮一沸,對入生薑汁攪勻即成。早晚分食。
【功效】
養陰生津,降逆止吐。適用於陰虛型反流性食管炎,對嘔吐泛酸、嘈雜灼痛有較好的療效。
麥門參粥
【材料】
麥門冬30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
【操作】
先用麥門冬煎湯,去渣取汁備用。將粳米淘洗幹淨,加水適量煮粥。待粥快好時,加入麥門冬汁和冰糖,調勻稍煮即可。溫熱適量食之,每日早晚2次。
【功效】
補中和胃,養陰除煩。適用於反流性食管炎之陰虛患者。脾胃虛寒、風寒感冒的患者忌用。
金橘蓮子粥
【材料】
金橘20克,蓮子肉60克研粉,白糖適量。
【操作】
金橘加水煮10分鍾後,再加入蓮肉粉、白糖,不斷攪成稠粥狀即成。緩緩食下。可常服。
【功效】
化痰理氣健脾。
二仁生地粥
【材料】
桃仁15克,杏仁15克,生地30克,粳米50克。
【操作】
生地加水煮半小時。去生地,加入打碎的桃仁、杏仁和粳米,共煮成粥即可。可作早餐主食。
【功效】
養陰活血化瘀。適用於食管癌痰瘀互結者,症見胸臆刺痛、大便幹結如羊屎、吐痰、形瘦。
韭菜粥
【材料】
新鮮韭菜60克,粳米100克,食鹽少許。
【操作】
將韭菜洗淨切段備用。先用粳米100克入沙鍋內,加水800毫升左右,入食鹽少許,煮粥。待粥將成時,加入韭菜,稍煮片刻,見米花湯稠即可。每日2~3次,溫熱服食。
【功效】
補腎壯陽,健脾養胃。適用於食管癌氣虛陽微者,症見形寒氣短、麵色蒼白、腹脹、腹中冷痛。
桂漿粥
【材料】
肉桂5克,粳米300克,紅糖適量。
【操作】
肉桂煎取濃汁去渣,再用粳米煮粥,待粥將成時加入肉桂汁及紅糖適量即可。分兩次服用,可連服10~15天。
【功效】
溫陽益氣。適用於食管癌氣虛陽浮者,症見麵色微紅、形寒怕冷、四肢不溫、雙腳冰涼、小便清冷。
木耳粥
【材料】
木耳5克,糯米50克,砂糖適量。
【操作】
將木耳清水洗淨,浸泡數小時後取出。選用好糯米加水400毫升,用文火煮至米花湯稠,加入適量砂糖,蓋緊悶7~8分鍾即可。每日晨起空腹,溫熱食之。
【功效】
滋補肺胃,益氣補虛,止血。適用於食管癌放、化療後肺胃陰虛者,症見口幹舌燥、大便幹結、幹咳少痰、皮膚幹枯。
牛奶粥
【材料】
牛奶200毫升,粳米100克,白糖少許。
【操作】
將牛奶及粳米放入沙鍋內,再加水500毫升左右,煮為稀稠粥,食時加入白糖少許即可。每日晨起,空腹食之。
【功效】
補虛損,潤腸燥,益肺胃,生津液。適用於食管癌氣陰不足、津液枯燥者,症見口幹舌燥、皮膚幹枯、形體消瘦、吞咽困難。
橘皮粥
【材料】
幹橘皮15~20克(鮮者30克),大米100克。
【操作】
大米淘洗幹淨,加水適量煮粥。待粥煮至八成熟時,加入研成細末的橘皮,煮至粥成即可。也可先以橘皮煎取藥汁,去渣,然後加入大米煮粥。趁溫熱適量食之,2~3天為一療程。
【功效】
順氣健胃。適用於慢性胃炎脾胃氣滯所致之脘腹脹滿、食欲不振、惡心欲吐、胸膈滿悶等。
蘿卜米粥
【材料】
鮮蘿卜汁100毫升,大米100克。
【操作】
先將蘿卜洗淨搗爛,取汁100毫升,同大米一起加水50毫升,煮成稀粥即可。早晚加熱服食。
【功效】
疏肝理氣。適用於慢性胃炎肝氣鬱結。
木槿玫瑰粥
【材料】
白木槿花20克,玫瑰花15克,鬱金10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
【操作】
3味藥分別洗淨,加水300毫升,煎20分鍾,去渣收取濃汁。粳米淘淨,加水500毫升,大火燒開後,轉用小火慢熬成粥。下藥汁和冰糖,至冰糖熬濃。分兩次早晚趁溫空腹服用。
【功效】
理氣解鬱,活血化瘀。適用於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症見胃脘脹滿、疼痛、連及兩脅者。
茉莉花粥
【材料】
茉莉花3~5克,粳米60克。
【操作】
將茉莉花用水煮開後撈出,入粳米煮粥,加白糖適量調味。酌量食用1周。
【功效】
理氣解鬱。適用於慢性胃炎肝氣犯胃型,症見胃脘脹痛、時作時止、痛連胸脅、與情誌不暢有關、時有噯氣、嘔吐、口淡食少等。
梅花粥
【材料】
白梅花5朵,大米50克。
【操作】
先將大米淘淨,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煮粥,待熟時,放入白梅花,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劑,連續3~5天。
【功效】
疏肝理氣,健脾開胃。適用於慢性胃炎肝胃氣滯、胸悶不舒、噯氣、食欲減退、消化不良等。
青皮粥
【材料】
青皮10克,大米50克。
【操作】
將青皮擇淨,切絲,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為稀粥即成。每日2劑,連續2~3天。
【功效】
健脾疏肝,行氣止痛。適用於慢性胃炎屬肝鬱氣滯、飲食積滯、胃脘脹滿疼痛等。
參芪大棗粥
【材料】
黨參20克,黃芪15克,大棗10枚,大米100克。
【操作】
先水煎黨參、黃芪。慢火煮40分鍾後,去藥渣留汁,放入大米、大棗共煮成粥即可。每日1劑,分1~2次服食,7天為一療程。
【功效】
健脾益氣和中。適用於慢性胃炎病久體弱,症見神疲納呆、畏寒肢冷等。
山藥粥
【材料】
山藥粉、麵粉各100克,蔥、薑、紅糖各適量。
【操作】
將山藥、麵粉混合均勻,用清水適量調為稀糊狀,放入鍋中。文火煮沸後,調入蔥花、薑末、紅糖等,煮熟即成。每日1劑,連續5~7天。
【功效】
健脾胃,養心氣。適用於慢性胃炎脾胃虧虛,症見脘腹隱痛、納差食少、腹瀉、肢軟乏力、心悸、失眠等。
參苓粥
【材料】
人參5克,茯苓15克,大米50克,生薑2片。
【操作】
將人參、茯苓、生薑擇淨,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水煎取汁。共煎2次,汁液合並,加大米煮為稀粥即成。每日1劑,連續5~7天。
【功效】
益氣補虛,健脾養胃。適用於慢性胃炎脾胃虛弱,症見倦怠乏力、麵色無華、飲食減少、食欲不振、脘腹疼痛、反胃嘔吐、大便溏薄等。
人參粥
【材料】
人參3克,大米100克,冰糖少許。
【操作】
將人參擇淨,切片,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再將大米淘淨放入。武火煮沸後,轉文火燉至粥熟。待熟時調入冰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或將人參研為細末,待粥熟時調入粥中,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劑,早晚餐服食,連續5~7天。
【功效】
補五髒,益元氣,健脾胃。適用於慢性胃炎氣血不足,症見失眠健忘、心慌氣短、自汗盜汗、納差食少等。
牛奶山藥糊
【材料】
牛奶250克,山藥、麵粉各30克。
【操作】
將山藥切成小丁,加水適量,用文火煮。至湯濃後加入牛奶,沸後調入麵粉糊,再沸即可。空腹趁溫熱食,可作早晚餐主食。每次1劑,每日1~2劑,連服1個月為一療程。
【功效】
健脾和胃,補氣和血。適用於慢性胃炎久病體弱者。
芝麻糊
【材料】
黑芝麻500克,大米100克,核桃仁100克,白糖500克。
【操作】
將黑芝麻挑去雜質,淘洗後曬幹,炒熟。大米淘洗幹淨,浸軟後炒熟。核桃仁挑去雜質,軋碎,炒熟。將炒熟的黑芝麻、大米、核桃仁一起磨細,加入白糖攪拌均勻,盛於容器中,蓋緊備用。食用時碗中放入數匙,用開水衝製。或將黑芝麻粉放入鍋內,加水煮開,邊煮邊攪,煮成芝麻糊即可。適量食之,溫食為佳。
【功效】
益氣養血。適用於慢性胃炎久病脾胃虛弱、氣血不足者。
麥冬粥
【材料】
麥冬15克,大米150克。
【操作】
將麥冬洗淨,放入鍋內,加水適量,大火煎開,慢火再煎40分鍾後去渣取汁。將大米淘淨,入鍋,加水適量,煎煮至粥成,加入藥汁稍煮即可。飲粥,日服2次。
【功效】
滋陰,潤肺,養胃。適用於陰虛體弱,症見口幹、飲食不香、大便幹等。
沙參枸杞粥
【材料】
沙參25克,枸杞子30克,大米150克。
【操作】
先將沙參、枸杞子洗淨,共放鍋內,加水適量,大火煎開,慢火再煎40分鍾後去渣取汁。將大米淘淨,入鍋,加水適量,煮至粥成,加入藥汁稍煮即可。飲粥,日服2次。
【功效】
滋陰,清胃熱。適用於病後陰虛體弱,症見口幹、腰酸乏力、大便幹等。
牛蒡粥
【材料】
鮮牛蒡150克,大米150克,白糖20克。
【操作】
將牛蒡洗淨,切2厘米厚的塊狀;米淘洗幹淨。將大米、牛蒡共放鍋內,加水適量,置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煮35分鍾,加入白糖即成。溫服。
【功效】
養胃生津,清熱消腫。適用於陰虛內熱型胃癌。
烏賊瘦肉粥
【材料】
烏賊骨12克,廣陳皮10克,豬瘦肉50克,粳米100克,食鹽適量。
【操作】
先將豬瘦肉去筋膜,洗淨切碎備用。烏賊骨、廣陳皮置沙鍋中,加適量水煎煮,煮沸約30分鍾後,過濾去渣取汁。粳米洗淨後放入鍋內,加水適量,再加入瘦肉末一並煮粥。先用武火燒沸,再用文火煎煮。至肉粥熟後,倒入藥汁,再煮二三沸即成。趁熱服食。每日1劑,分3次食完。連續食用5~7日。
【功效】
行氣止痛,健胃滋陰,收斂止血。適用於胃陰虧耗之胃癌,症見口幹、大便幹等。
豬肚槐玉粥
【材料】
豬肚1個,槐花12克,玉竹20克,粳米100克,生薑6克,食鹽適量。
【操作】
將豬肚翻洗幹淨,切成片備用。生薑切成末。槐花、玉竹放沙鍋中,加適量水煎煮,煮沸約30分鍾後,過濾去渣,取汁備用。粳米洗淨,放鍋中,加入豬肚片和適量清水一並燉煮。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燉。燉至熟爛後,加入藥汁、食鹽等調味即成。趁熱服食。每日1劑,分2次食完。連續服食5~7日。
【功效】
補脾益胃,養陰生津。適用於胃陰虧耗之胃癌。
粳米粥
【材料】
粳米50克,白糖適量。
【操作】
粳米洗淨,入鍋加水適量,煮粥,待米爛時加糖,做早餐食用。溫熱服用。
【功效】
滋養胃陰,止煩渴。適用於胃癌陰虛內熱而引起的煩熱、口渴等。
羊肉粥
【材料】
羊肉150克,小米200克,食鹽、薑適量。
【操作】
將羊肉切片、洗淨,小米洗淨,共入鍋中,加水煮粥。加入少許鹽、薑,稍煮至肉熟米爛即可。1日量,日服2次。
【功效】
溫陽益氣,補益脾胃。適用於慢性腸炎脾腎陽虛,症見大便溏薄、形寒肢冷、腰膝酸軟。
四
胃腸病食療湯菜譜
石斛桂圓湯
【材料】
桂圓5~10個,石斛10克,白糖少許。
【操作】
桂圓去殼,同石斛一起放鍋中,加水,加白糖,小火燒沸一刻鍾即可,不可久煮。
【功效】
滋陰養胃。適宜於脾胃虛弱型慢性胃炎患者食用。
燉牛髓湯
【材料】
牛脊髓2~3條(每條約35厘米),杜仲、巴戟各15克,山藥、芡實各30克。
【操作】
將上述5味一起放入砂鍋內,加水2000毫升,用文火煨燉至300毫升時,加調料調味即可,佐餐食用。
【功效】
補腎助陽,壯腰益精、止瀉。
羊肉當歸湯
【材料】
羊肉500克,當歸30克,生薑30克。
【操作】
熬鹹湯食用,每日1~2次,立見效果。
【功效】
溫脾暖胃。
石竹牛肚湯
【材料】
石斛、玉竹各10克,牛肚500克,大棗5枚,調料適量。
【操作】
將大棗去核,將石斛、玉竹用布包好;牛肚洗淨、切片。先將牛肚加水適量煮沸後,加入大棗及藥包,煮至牛肚爛熟後,去藥包;用食鹽、味精調味服食。
【功效】
養陰清熱,益胃止痛。適宜於胃熱陰虛、胃脘疼痛、胃內灼熱、口苦、咽幹等症患者食用。
黨參蓽菝兔肉湯
【材料】
兔肉90克,黨參30克,蓽撥9克,幹薑9克,紅棗8枚。
【操作】
將兔肉洗淨切塊;黨參、蓽菝、幹薑與紅棗分別洗淨且去棗核。把全部用料一起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用大米燒沸後,改用文火煨煮2小時,調味即可。
【功效】
溫中健脾,驅寒止痛。適宜於脾胃虛寒型潰瘍性結腸炎者食用。
木瓜鯇魚尾湯
【材料】
番木瓜1個,鯇魚尾100克。
【操作】
木瓜削皮切塊,鯇魚尾入油鑊煎片刻,加木瓜及生薑片少許,放適量水,共煮1小時左右。
【功效】
滋養、消食。對食積不化、胸腹脹滿有輔助療效。
參芪豬肚湯
【材料】
黨參30克,黃芪10克,川椒、胡椒、丁香各3克,豬肚1個,食鹽、味精各適量。
【操作】
將豬肚洗淨,諸藥擇淨,納入豬肚中,置鍋中,加清水適量,文火燉爛熟後,去藥渣,將豬肚取出切片,放回湯中,煮沸,加食鹽、味精等調味服食。
【功效】
健脾益氣,消食化積。適宜於潰瘍病脾胃虧虛、納差食少、肢軟乏力、吐酸、院腹冷痛等患者食用。
龍眼雞燉湯
【材料】
雞肫20克,山楂肉30克,龍眼肉15克,橘皮12克,炒白蘿卜籽12克。
【操作】
將上述5味分別洗淨,放入砂鍋內,加水適量,用文火煎煮30分鍾即可。
【功效】
消食化積,健脾理氣。適宜於消化不良者食用。
黨參白術鯝魚湯
【材料】
鯝魚1條(約1000克),黨參、白術各18克,懷山藥35克,調料適量。
【操作】
將鯝魚去內髒、鰓、鰭,洗淨切塊。黨參、白術、懷山藥水煎,去渣取汁,放入鯝魚塊,用文火煨煮,待魚熟後加入調料調味即可。
【功效】
補中益氣,健脾開胃。適宜於脾胃虛弱、食欲不振症患者。
木耳紅棗湯
【材料】
黑木耳20克,紅棗20枚。
【操作】
將黑木耳用清水浸泡,與紅棗分別洗淨後一起放入砂鍋內,加水適量煎湯。
【功效】
理氣、活血化瘀。適宜於血瘀型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者食用。
桃仁墨魚湯
【材料】
桃仁30克,墨魚1條,鹽適量。
【操作】
將墨魚洗淨切塊,連骨與桃仁一起放煲鍋內,加適量水煲湯,湯成後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
理氣活血化瘀。適宜於瘀阻絡型胃與十二指腸潰瘍病人食用。
川椒羹
【材料】
川椒10克,白麵120克,鹽、豆豉少許。
【操作】
將川椒研末,與白麵拌勻,加入鹽與豆豉,做麵條煮羹。
【功效】
健脾胃,溫中散寒。適宜於寒邪犯胃型胃病與十二指腸潰瘍患者食用。
蓮子桂花羹
【材料】
蓮子60克,桂花2克,白糖適量。
【操作】
將蓮子清水浸泡2小時,去芯,放入砂鍋中,加水煮1小時,煮至蓮肉酥爛,加入桂花、白糖,再煨燉5分鍾即成。
【功效】
補心益脾,溫中散寒,暖胃止痛。
鯽魚羹
【材料】
活鯽魚1條(約400克),幹薑3克,橘皮3克,胡椒、蔥白、生薑、生粉、細鹽各適量。
【操作】
將鯽魚活殺,去鱗、鰓及內髒洗淨,加水適量,用大火燒沸後,改用文火煨至熟爛,潷取魚湯(魚另食用)。把幹薑、橘皮和胡椒共研成細末,生薑、蔥白切成碎末,一起放入魚湯中煮沸5分鍾,加入細鹽,用水澱粉勾芡即成。
【功效】
健脾開胃,清熱利濕。適宜於脾失健運之食欲不振者食用。
青豆銀魚羹
【材料】
銀魚200克,熟肉、蛋糕(雞蛋打勻,隔水蒸熟)、玉蘭片各30克,青豆20粒,雞湯500毫升,陳皮、料酒等調料各適量。
【操作】
將銀魚去頭尾洗淨,入沸水焯一下;玉蘭片、陳皮、熟肉、蛋糕均切成小丁。鍋內倒入雞湯燒沸,放入銀魚、玉蘭片、陳皮、熟肉、蛋糕、青豆,加入料酒、醬油、鹽、蔥和生薑末,調好口味,用水澱粉勾芡,加入味精、椒油、胡椒粉即成。
【功效】
益氣健胃,滋陰補虛,清熱利水。適宜於食欲振者食用,也可以用於慢性咽喉炎、浮腫患者食用。
鮮藕雞蛋羹
【材料】
三七粉3克,鮮藕1節,生雞蛋1枚,豬油、食鹽各適量。
【操作】
將藕洗淨,搗爛,絞取汁液1小杯,加水少許煮沸;將三七粉與雞蛋清、黃調勻,倒入藕汁中,加入豬油、食鹽略煮1~2沸即成。
【功效】
健脾開胃,涼血散瘀。適宜於脾虛血瘀型消化性潰瘍病患者食用。
金針冬瓜湯
【材料】
幹金針菜20克,冬瓜絲50克,鹽、味精、香油各適量。
【操作】
幹金針菜切段,開水浸泡20分鍾後與50克冬瓜絲入沸湯,片刻即好,加鹽、味精,點幾滴香油。
【功效】
清熱解毒。
雙仁通潤湯
【材料】
桃仁9粒,鬱李仁6克,當歸尾5克,小茴香1克,藏紅花15克。
【操作】
上5味合煮於砂鍋,30分鍾後去渣即可。代茶頻飲。
【功效】
潤腸通便,行氣化瘀。適宜於血脈瘀阻、阻隔大便所致腹部脹滿、大便不通患者食用。
胡椒豬肚湯
【材料】
豬肚1個,白胡椒15克,生薑3片,麻油、醬油、鹽各適量。
【操作】
豬肚用鹽搓洗一遍,然後用溫水洗淨;將白胡椒、薑片裝肚內,用線紮好,放鍋中,加清水足量,用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煲2小時,至豬肚爛熟。撈出豬肚,放涼,切作薄片,用麻油、醬油、鹽調味,佐餐食用。
【功效】
健脾養胃,止瀉理氣。適宜於脾胃虛弱,症見脾運不健、氣血不足、體虛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等患者食用。
良薑鯽魚湯
【材料】
鯽魚1尾約250克,高良薑12克,蔥白2莖。
【操作】
將鯽魚宰殺,去鱗、鰓及腸雜,洗淨,與良薑同放入鍋中,加水足量,並放色拉油、精鹽、料酒,蓋好,用武火煮沸,然後改用文火煲熟,倒入切碎的蔥白,放味精,再煮沸即可。
【功效】
溫胃散寒,止嘔止瀉。適宜於脾胃虛寒,嘔吐清涎、胃中隱痛、噯氣、呃逆、腹中脹痛、大便溏薄等症患者。
豆腐魚頭湯
【材料】
紅莧菜350克,大魚頭1個,豆腐200克,生薑、精鹽、味精各適量。
【操作】
將大魚頭洗淨剁成再片;紅莧菜、嫩豆腐分別用清水漂洗幹淨。鍋中加清水適量,用旺火燒沸,放入紅莧菜、魚砂、豆腐和生薑,改用中火繼續煨火燉約2小時,加入精鹽、味精,調味即可。佐餐食用。
【功效】
清熱祛濕,止癢明目。適宜於胃腸濕熱型腹瀉者食用,也可用於眼瞼濕爛、刺癢難忍等症患者。
菠菜銀耳湯
【材料】
菠菜根90克,銀耳9克。
【操作】
將銀耳用水浸泡2小時後洗淨,放入鍋中,加水1碗半,煮約30分鍾後加入菠菜根,再煮20分鍾即可。
【功效】
滋陰潤燥,解渴通便。適宜於腸燥便秘者食用,也可用於糖尿病口渴欲飲者。
大棗冬菇湯
【材料】
大棗15枚,幹冬菇15個,生薑、料酒、食鹽、味精、熟花生油各適量。
【操作】
將幹冬菇洗淨,大棗洗淨去核,加入調料一起放入蒸碗內,加清水適量,加蓋,上籠蒸60分鍾即可。佐餐食用。
【功效】
益氣,開胃。適宜於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者食用,也可用於各種虛證。
冬菇瘦肉湯
【材料】
蟲草2克,冬菇50克,瘦肉100克,椒麵、食鹽、味精各適量。
【操作】
將冬菇發開,洗淨,切絲;瘦肉洗淨,切絲,勾芡;鍋中放植物油適量燒熱後,下肉絲爆炒,而後下冬菇、蟲草、椒麵及清水適量燜煮,待熟後,食鹽、味精調味服食。
【功效】
溫腎健脾。適宜於潰瘍病脾腎虧虛所致的腰脯酸軟、肢軟乏力、頭暈心悸、納差體瘦等症患者食用。
酸菜豌豆湯
【材料】
鮮豌豆400克,酸菜50克,豬瘦肉100克,鮮湯1000毫升,食鹽、味精各適量。
【操作】
將豬瘦肉洗淨切絲,浸泡在清水中;鮮豌豆入沸水鍋中焯至熟軟;酸菜切成細絲。炒鍋置旺火上,放入鮮湯、酸菜、豌豆、食鹽煮沸,倒入湯碗;再將肉絲連同清水倒入鍋內燒沸,撇淨浮沫,加入胡椒粉、味精,盛入原湯碗中即可。
【功效】
滋陰養胃,和中開胃。適宜於胃陰虧虛型慢性胃炎者食用。
榨菜西紅柿肉湯
【材料】
榨菜、西紅柿、豬瘦肉、調味品各適量。
【操作】
將榨菜、西紅柿洗淨,切細;豬瘦肉洗淨,切絲,勾芡;鍋中放清水適量燒沸後,下榨菜、瘦肉、西紅柿、蔥、薑等調味品,煮熟即成,每日1~2劑。
【功效】
開胃健脾。適宜於潰瘍病脾胃虧虛、食欲不振、納食不香及暑濕困脾、肢軟乏力、肢體沉重等症患者食用。
冰糖銀耳湯
【材料】
銀耳6克,冰糖適量。
【操作】
將銀耳用清水浸泡,洗淨後和冰糖一起放入碗內,加水少許,隔水用文火燉1小時即可。
【功效】
養陰益胃。適宜於胃陰虧虛型慢性胃炎者食用。
鮮蘑絲瓜湯
【材料】
絲瓜200克,鮮蘑菇50克,高湯、精鹽、味精、芝麻油各適量。
【操作】
絲瓜先切作段,再每段切成4長條;蘑菇切作片。將炒鍋放旺火上,燒熱後下油,燒至七成熱,下絲瓜、鮮蘑菇,略炒後,衝入高湯,燒開後加精鹽炒煮,放味精,淋上芝麻油,倒湯碗中,即可食用。
【功效】
健脾開胃,補益中氣,清熱解毒。尤適宜於內有鬱熱,症狀表現為胃脘灼熱脹痛、口苦、食欲不振、尿黃者食用。
猴頭菇冬瓜湯
【材料】
猴頭菇100克,冬瓜500克,大響螺1隻,幹貝50克,陳皮1塊,新鮮荷葉1張,鹽少許,生薑1片。
【操作】
將猴頭菇、幹貝、陳皮分別用清水浸透洗淨,猴頭菇切片;冬瓜保留皮、瓤、仁,洗淨切厚片;響螺去殼取肉,洗淨切片。瓦煲內加入適量清水,用大火燒沸,放入除荷葉以外的全部用料,用中火煲3小時,放入荷葉再稍煮沸,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
清熱解毒,健脾開胃,滋陰生津。適宜於慢性胃炎、食欲不振者食用。
山藥扁豆菜花湯
【材料】
鮮山藥50克,鮮扁豆50克,菜花250克,精鹽、味精等調味品各適量。
【操作】
山藥去皮,洗淨,切塊;扁豆、菜花擇好,洗幹淨。將山藥放鍋中,加清水適量,煮沸,隨後加入扁豆及菜花,煮熟,加鹽、味精等調味品,即可佐餐食用。
【功效】
健脾開胃,消食止吐。適宜於脾胃虛弱、食欲不振、食不消化、腹部脹滿、嘔吐反胃、消瘦乏力等症患者食用。
扁豆肉片湯
【材料】
鮮白扁豆100克(幹品50克),豬腿肉50克,精鹽、味精、黃酒、香蔥、澱粉各適量。
【操作】
將白扁豆洗淨或泡發洗淨;豬腿肉洗淨切薄片,加入精鹽、黃酒、澱粉拌勻。鍋內放入白扁豆及清水,燒沸約15分鍾後,加入精鹽、肉片,再燒沸5分鍾,放入香蔥、味精,調味即可。佐餐食用。
【功效】
補肺開胃,健脾化濕。適宜於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患者食用。
參薑湯
【材料】
人參末6克,生附子末15克,生薑6克,雞蛋清1枚。
【操作】
將人參等3味中藥一並放砂鍋內,加水,用文火熬煮30分鍾,去藥渣,取藥液放入鍋內加熱後,倒入雞蛋清,經充分攪拌均勻後出鍋冷卻,裝入茶盅內備用。
【功效】
溫胃散寒,祛濕止呃。適宜於腸胃病胃寒呃逆者食用。
洋參瘦肉湯
【材料】
瘦豬肉300克,西洋參20克。
【操作】
將西洋參洗淨,用溫水泡軟,切薄片;豬肉洗淨,切作片。將豬肉、西洋參一起放入鍋中,加入浸泡西洋參的水,並視水的多少,加清水至足量,用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煲2小時,加味精、鹽等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
健脾益氣,養陰和胃。適宜於熱病後期氣陰兩虛、神倦乏力、食少納呆、反胃呃逆、及產後氣虛津虧、煩渴、胃納不佳、小兒厭食、麵黃肌瘦等症患者食用。
栗子竹雞湯
【材料】
鮮栗子250克,竹絲雞1隻(約500克),黨參30克,生薑4片,調料適量。
【操作】
將竹絲雞宰殺,拔毛去內髒,洗淨切塊;鮮栗子去殼,用開水焯過去衣;黨參、生薑洗淨。把雞塊、黨參、生薑一起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用大火燒沸後,改用文火煮1小時,放入栗子再煮半小時,調味即可。佐餐食用。
【功效】
益氣,健脾,開胃。適宜於脾胃氣虛型慢性胃炎、潰瘍病者食用。
仙鶴草燉雞湯
【材料】
鮮仙鶴草根50克,白及末25克,海螵蛸末25克,新鮮雞肉250克。
【操作】
將仙鶴草根洗淨切碎,加水適量煎煮,去渣取汁,放入雞肉煮熟,加入白及末、海螵蛸末,調勻稍煮即可。每日早晚各服1次,連服10劑。
【功效】
活血化瘀,理氣和胃。適宜於瘀血型胃與十二指腸潰瘍者食用。
老薑木耳子雞湯
【材料】
嫩子雞1隻約600克,老生薑60克,木耳30克,黃酒、精鹽、味精各適量。
【操作】
宰雞,去毛,剖開,去內髒,剁去子雞的頭和腳爪,割除尾臊,剔去粗骨,斬成約3厘米長、3厘米寬的塊;老薑洗淨,切成薄片;木耳加溫水浸發,洗淨,從中切開。將炒鍋放旺火上,放熟豬油,燒至六成熱,下老薑片炒幾下,待香味出即下雞塊煸炒,煸幹水分,烹入黃酒,放鹽再炒幾下,即下木耳炒勻。將煸炒過的雞塊等倒砂鍋內,加水足量,置旺火上燒沸,再改用小火燉20分鍾,挑出生薑片,加味精調好味,佐餐食用。
【功效】
溫補腸胃。適宜於各種腸胃病及消化道潰瘍,證屬脾胃虛弱,表現為脘腹痞滿、惡心嘔吐、食欲不振患者食用。
麥參大棗牛肚湯
【材料】
麥冬10克,沙參15克,大棗15枚,陳皮6克,生薑3片,牛肚500克,調料適量。
【操作】
將牛肚洗淨,切片;餘藥布包,加水同煮至牛肚爛熟後,去藥包,食鹽、味精、蔥花等調味服食。
【功效】
養陰清熱。適宜於胃熱陰虛之胃脘疼痛、口苦咽幹、納差、心煩易怒等症患者食用。
黨參苡仁排骨湯
【材料】
黨參30克,懷山藥20克,薏苡仁30克,排骨200克,調味料適量。
【操作】
將上述4味分別洗淨,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用文火煮至排骨熟爛,加入調味料,調味即可。
【功效】
溫胃健脾,益氣止痛。適宜於脾胃虛寒型慢性胃炎者食用。
沙冬豬肚湯
【材料】
沙參15克,麥冬10克,陳皮5克,豬肚500克,生薑3片,調料適量。
【操作】
將豬肚洗淨,切片,加水煮沸後,納入諸藥(布包),煮至豬肚爛熟後,去藥包,蔥花、食鹽、味精、豬脂等調味服食。
【功效】
養陰益胃。適宜於脾胃陰虛、胃脘隱痛、口燥咽幹、大便幹結、舌紅少津等病患者食用。
黨參智仁豬尾湯
【材料】
豬尾2條,黨參15克,益智仁10克,陳皮6克,生薑2片,味精、鹽各適量。
【操作】
將豬尾去毛洗淨,切段;益智仁放入砂鍋中,用鹽水拌炒;生薑拍爛,黨參、陳皮洗淨。將切好的豬尾放入砂鍋中,加清水適量,用武火燒沸後,加入黨參、陳皮、益智仁、生薑,改用文火煲1小時,加味精、鹽等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
健脾養胃,補益中氣。適宜於脾胃虛弱,表現為胃寒、食欲不振、吐血便血、小便清長、大便溏薄等症患者食用。
玉竹鴿肉湯
【材料】
玉竹15克,山藥20克,淨白鴿1隻,調料適量。
【操作】
將鴿子洗淨,切塊放入砂鍋中,加入玉竹、山藥、精鹽等調料及500毫升水,用文火煨煮60分鍾,煨至鴿肉熟爛即可。
【功效】
健脾益氣,滋陰止渴。適宜於氣陰兩虛型慢性萎縮性胃炎病人食用,也可用於消渴病者。
山藥魚片湯
【材料】
魚肉250克,山藥20克,海帶絲、豆腐、調料各適量。
【操作】
將魚肉切片,山藥研細。鍋內加水,放入海帶絲和山藥粉,煮沸後放入豆腐塊和魚片,加適量鹽,煮熟後加入蔥花、胡椒粉即可。
【功效】
健脾益胃,滋補強壯。適用於腸胃病患者食用。
豆腐鯽魚湯
【材料】
鯽魚1條約350克,豆腐400克,冬筍300克,木耳30克。
【操作】
鯽魚刮去鱗,剖開,去內雜及鰓,洗淨,瀝幹;身兩麵均剞上花刀;冬筍切去老根,剝去皮,對剖開,切作薄片;木耳加水浸發,切作小塊。將炒鍋放火上燒熱,倒入菜油,燒至七成熱,放生薑片、蔥段炸至香味大出,加水1碗,燒沸後放入鯽魚,加適量黃酒,蓋好,用旺火燒10分鍾,再加入豆腐塊、冬筍片、木耳片,並放鹽,燒沸後煮10分鍾,放味精,盛碗中,即可食用。
【功效】
補益脾胃,消食止呃。適宜於病後體虛,或病症屬虛,有脘腹脹滿、飲食不下、反胃呃逆、小便不利患者食用。
甲魚益胃湯
【材料】
甲魚1隻,知母20克,沙參30克,山藥50克。
【操作】
將甲魚宰殺,洗淨切塊;知母、沙參、山藥洗淨,與甲魚肉一起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用大火燒沸後,改用文火燉至甲魚肉熟透即可。
【功效】
養陰益胃,滋補肝腎。適宜於陰虛型慢性胃炎者食用。
龜肉豬肚湯
【材料】
龜肉200克,豬肚300克,鹽適量。
【操作】
將龜肉、豬肚洗淨,切塊,加清水適量燉至肉、肚熟後,食鹽調味服食。
【功效】
補中益氣,健脾開胃。適宜於脾胃虧虛所致的胃脘隱痛、納差乏力等症患者。
菠菜豬肝湯
【材料】
豬肝50克,菠菜50克,清湯1碗,薑片、蔥段、鹽、味精、濕澱粉各適量。
【操作】
將菠菜洗淨,在沸水中燙片刻,撈出切段,將鮮豬肝切成薄片,與適量的鹽、味精、澱粉拌勻。將清湯(雞湯或肉湯)煮沸,加入薑片、蔥段煮片刻,放入豬肝及菠菜,至豬肝、菠菜煮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