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調原料搭配的方法可以分為配一般菜和配花色菜兩類。一般菜比較樸實大方,而花色菜偏重於色和形,講究技巧。
配一般菜
配一般菜有三種方法:配單一料;配主、輔料;配不分主次多種料三種配菜方法。
配單一料
就是指這一道菜隻由一種原料製成。一般烹調原料都可以用作單一料。
配主、輔料
是指這道菜肴除主要用料以外,還配以一定數量的輔助原料。一般搭配輔料是起調劑作用的,使主料的色、香、味、形及營養成分完美統一。例如,過油肉所含的脂肪很多,過於油膩,適當搭配一些蔬菜,可使主料肥而不膩,色彩也更加鮮明,營養成分也得到了補充。
配不分主次的多種料
是指菜肴由兩種以上的原料製成,不分主、輔,用料數量也大體相等。如“雙脆”、“三鮮”、“兩樣”等。
配花色菜
花色菜特別講究菜肴的色和形。這種菜在刀工和配菜方麵非常細致,要有較高的技藝,才能達到色形俱佳。
我國花色菜的配製,變化多樣、運用靈活、花色極多,這些都是我國古今廚師的智慧結晶。
這裏僅舉幾例:
疊
疊就是把加工成相同的片狀,不同顏色,而在香味等方麵又能濃淡互補的原料,間隔疊在一起,中間塗一層加工成糊狀的粘性原料,使其粘在一起。例如,“鍋貼魚”就是將切成相等大的長方片魚肉、火腿、肥膘或葉菜類等,整條地疊在一起,依次在魚片上塗上調好味的糊狀粘性原料,使之粘在一起。
卷
卷就是用切成片或削成較大的長方片的各種韌性的原料,再用各種不同滋味、不同顏色的原料切成絲或茸末,分層鋪在片上,然後卷起來,並用粘性糊封好。例如,“蛋卷”就是將雞蛋加濕澱粉等料和水拌勻,攤成蛋餅,然後在蛋餅上攤上事先製作好的豬肉末,卷成卷,用蛋糊封嚴,上籠蒸熟。
釀
釀是在主料中間填釀其他原料(一般是茸狀原料)。例如,“釀青椒”就是將去心的青椒內抹一層幹澱粉,再將豬肉等剁成末,加上調味品,填入青椒內。先放油鍋裏煎一煎,取出放入容器中,加些雞湯,上籠蒸熟,將原湯倒入鍋內加調料,澆在青椒上即成。二、菜肴命名的原則和方法
我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菜肴品種數不勝數,各地菜肴都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由於選料不同,烹調方法不同,因而菜肴的名稱也各不相同,但總的來說,對於新品種菜肴定名要有一定的命名原則和命名方法。
1命名原則
用階段分析的觀點來定名
要拋棄宣揚資產階級腐朽生活的東西,新菜名要反映勞動人民的智慧。
做到名實相符
菜名要反映菜肴的特色和構成這個菜的內容。
做到樸實大方
確定新菜名不可牽強附和,要樸實大方,嚴防亂用詞藻。
2命名方法
用烹調方法和主料命名
在主材料名稱前加上烹調方法的名稱。
例如:
煮幹絲軟炸裏脊
幹燒明蝦粉蒸肉
生煸草頭掛爐烤鴨
軟炸口蘑
以上是最普遍的命名方式,能使就餐者看菜名就能知道菜肴的製作工藝和主要用料。凡是調理方法較具特色的菜肴,可用此法命名。
用調味料和主料命名
主材料前加調味料的種類或調味法的名稱。
例如:
咖哩雞糖醋排骨
魚香腰花椒鹽蹄膀
鹽水鴨蠔油牛肉
以成品的色、香、味、形命名
在主要材料前加表示色、香、味、形的特征。
例如:
雪花雞、芙蓉雞片等突出反映菜肴色彩的特征。
再者如:
香酥鴨
脆鱔
怪味鴨等反映菜肴的香與色。
再如:
蘭花鴿蛋
繡球幹貝
蝴蝶海參等反映菜肴形狀的特色。
此命名法適用於色、香、味、形皆具有顯著特色的菜肴。
用材料名稱命名
以所配合的材料名稱為菜肴名稱。
如:
蝦子蹄膀醃肉
洋蔥豬排腰丁腐皮
蛤蜊鯽魚
以上名稱,都是用菜肴所用的材料名稱命名的。這些菜肴一般不區分主輔材料,或雖有區別,但輔助材料在味道方麵占有重要作用。
用烹調方法和菜肴特征命名
反映菜肴的烹調方法與材料色、香、味、形的特征。
例如:
油爆雙脆(雙脆指兩種脆物:雞肫與豬肚)
糟溜三白(三白為:雞肉、魚及竹筍)
炒三鮮(三鮮指:雞肉、豬肉、魚)
清蒸獅子頭
以上名稱,雖未直接反映材料名稱,但可反映材料色、香、味、形的特征,使人通過菜名可辯認所使用的材料。
以菜肴的發源地命名
在主材料前加地名。
例如:
閩生果(福建式水果名肴)
寧蚶(寧波蚶食)
成都蛋湯(成都式蛋湯)
西湖醋魚(西湖式糖醋草魚)
此種命名法,適用於家鄉風味濃厚的菜肴起名。可從菜名知道菜肴的發源地及特色。
用主料、輔料及烹調方法命名
將主材料、副材料及調理方法的名稱全部排出來。
例如:
參燉雞(海參與雞肉的煮湯)香腸蒸雞
豆豉扣肉芹菜炒牛肉絲
鹹魚蒸肉餅幹菜燒肉
此種起名法適用於一般菜肴,由菜名可以知道菜肴的全部內容。
菜肴命名方法很多並非一經決定就無法變更,當然也可以不按前述方法起名。如用創史人名命名,用中藥調味品命名,或以調理方法及色、香、味、形各條件的特色為依據,創出既符合菜肴內容特色又富藝術性的名稱。但無論給菜肴定什麼名字,都必須遵循菜肴命名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