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刀工技術一、刀工的作用

刀工是烹調工種之一。在烹調菜肴過程中占重要位置。

目前,雖然廚房設備機械化、電氣化程度較高,但刀工在烹調中依然發揮著重要作用。

1便於食用

原料雖然經過了初加工,但在烹調前還需要運用加工技術進行進一步的加工,使材料的大小、長短、厚薄等符合菜肴的要求,便於食用。例如一隻雞,雖然經過初加工,分檔取料,但仍然不能就此烹調成菜肴,還應根據烹調需要進行再加工,如加工成丁、絲、片、塊等,這樣才能使烹製成的菜肴色、香、味、形俱全,吃起來也方便。

2便於烹調入味

原料烹調時間較短,屬於爆炒類型的菜品不過1分鍾,屬於勾汁類型的燴燜菜品也不過3~4分鍾。在這樣短暫的時間內,要想把生的原料變熟,除純熟的勺工技術,還要靠刀工技術把原料切得粗細長短一致。如一盤炒肉絲,如果粗細不等,同樣的火候,細的熟了,粗的不熟,其他菜品情況相同。厚的原料,為便於入味,先要在原料上加工,也就是剞花刀。如腰子、魷魚、整條魚,在烹調前都要剞出各種花刀,烹製時才容易入味。

3修飾菜形

中國菜肴講究外形美觀。最典型的菜為“油爆魷魚”,不但滋味鮮美,而且卷筒狀花樣很好看,引人食欲。這就是魷魚剞花刀的作用,使菜品色、香、味、形俱全。又如一款好的冷菜拚盤,其價值切配拚擺占很大比重。加工冷菜不宜精雕細琢、反複撥弄,如果不注意,有可能造成食品汙染,家庭配菜更應注意。但是為了美觀,簡單的切配還是必要的。二、刀工設備

所謂刀工設備,是指在烹調菜肴前,加工原料所使用的刀具和襯墊工具等設備。由於烹調原料品種繁多,性質各異,因此,刀具的形狀和用途也各不相同。襯墊工具即菜墩,由於木質不同,加工原料的質量也有所差異。要學好和掌握好刀工技術,就要首先了解和掌握刀工設備方麵的知識。

1刀的種類及用途

烹製菜肴所用的原料品種繁多,性質各異。有的帶骨,有的帶筋,有的韌性較強,有的質地脆嫩,所以,選擇刀具非常重要。根據原料的不同性質,選用相應的刀具,這就需要掌握好各種刀具的性能和用途,隻有這樣,才能將不同性質的原料加工成整齊、美觀而均勻一致的、適應於烹調要求的形狀。

刀具種類繁多,形狀各異,較為常見、常用的有片刀(也叫薄刀)、切刀、砍刀(也叫劈刀)、尖刀、前切後砍刀、烤鴨刀、羊肉片刀(也叫涮羊肉刀)、餡刀、剪刀(即剪子)、鑷子刀、刮刀、刻刀等。

切刀

刀身略寬,長短適中,既能用於加工片、條、絲、丁、塊,又能用於加工略帶碎小骨或質地稍硬的原料。

砍刀

呈拱形,刀身比切刀長而寬、重,是一種專用刀具。適用於加工帶骨或質地堅硬的原料,如豬頭、雞、鴨、鵝、排骨等。

尖刀

尖刀呈三角形,刀形前尖後寬,重量較輕。適用於剖魚和剔骨,在西菜製作中使用較多。

片刀

片刀重量較輕,刀身窄而薄,鋼質純,刀口鋒利,使用靈活方便。主要用途是把原料加工成片、條、絲等形狀。

餡刀

刀身呈長方形,較長而薄,重量800克左右,刀刃鋒利。適於製餡時排剁蔬菜及餡料。

刮刀

體形較小,刀刃不甚鋒利,是刮去菜板上的汙物及鮮魚除鱗的專用工具。

刻刀

用於雕刻食品的專用工具。種類很多,多由使用者自行設計製作。

鑷子刀

刀身長約20厘米,前半部分呈三角形是刀;後半部分的刀柄是鑷子。主要用於對原料的初步加工,刀可用於割、剖、刮等,鑷子部分專供摘毛。

剪刀(剪子)

多用於加工整理魚、蝦類原料,如剪須和魚鰭等。

羊肉片刀

重量較輕,一般500克左右,刀身較薄,刀口鋒利。特點是刀刃中部呈弓形,專用於切涮羊肉片。

烤鴨刀

也叫小片刀,形狀類似於片刀。區別在於刀身比片刀略窄而短,重量輕,刀刃鋒利,是片熟烤鴨肉的專用刀。

前切後砍刀

刀身大小與一般切刀相同,刀的根部較切刀略厚,前半部分薄而鋒利,此刀具備砍刀和切刀的特點。既能切又能砍,使用方便。

從刀的形狀來劃分,可分為圓頭刀、方頭刀和馬頭刀等。根據各地的習慣,在江、浙等地常用圓頭刀;在粵、川等地常用方頭刀;馬頭刀又稱北京刀,是北方常用的刀具。

2刀工設備的保養

各種刀具須保持銳利,不鏽不鈍,確保經刀工處理的原料形狀整齊、均勻、美觀,也可避免切割不完全而相連在一起的情形發生。

各種刀具使用後的一般保養法

各種刀具使用後,應用清潔的抹布擦去油脂與水分,尤其在切割富於鹽分或較稠性的材料,如:鹹菜、蓮藕、菱角等,刀上會附著丹寧,極容易引起刀身的氧化,致使刀麵變黑。因此使用後須以清水洗淨,並拭幹掛在刀架上。注意勿使刀刃碰到堅硬物,以免損傷刀刃。若刀具長時間不用,應擦幹後,表麵塗一層油,以防生鏽。

梅雨時期應注意黴菌的發生。在切多鹽分材料或酸澀物後,因刀刃容易生鏽,故每次使用後必需洗滌幹淨,並擦拭收好。

磨刀工具及磨刀法

磨刀工具有磨刀石、磨刀磚二種。前者係沙岩物質,質地粗糙,適用於磨有缺口的刀或新刀開刃。

後者為泥沙磚製品,質地細膩,易使刀磨得銳利,且不傷及刀刃。在新刀開刃時,或刀刃有缺口時,可先以粗磨刀石磨,然後用細磨刀磚磨,可磨得銳利。可見兩種磨刀石及磚各具用途。若兩者結合,既可縮短磨刀時間,又可提高刀刃的鋒利程度。

磨刀時須熟知磨刀要領,表裏兩麵的磨刀次數應相等,並均勻地磨砥刀刃前、中、後各部,可保持刀刃的平直銳利。

砧板的使用和保養

砧板(或稱切菜板)是對原料進行刀工操作時的襯墊工具,與刀具搭配使用。材料放在砧板上切配,可保清潔衛生,並應嚴格區別生熟材料。砧板要生熟分開,以防細菌的傳染。切用時應保持砧板的平坦穩定,使切割後的材料整齊、均勻、美觀。

新的砧板,在使用之前可塗以水和鹽,或浸在鹽水中,砧板經鹽漬後,木質發生收縮作用,因而更加堅硬牢固。使用過的砧板要清洗、擦幹,再用清潔的布蓋緊,立放,以便濾去水分。三、刀工的基本要求

1姿勢正確

刀工是勞動強度較大的手工操作,還需要操作者操作細致,除了平時注意鍛煉身體,保證健康的體格,有較耐久的臂力和腕外力,還要有正確的刀工操作姿勢。

刀工的基本操作姿勢,主要從既能方便操作、有利於提高工作效率,又能減少疲勞、有利於身體健康等方麵來考慮。

正確的操作姿勢是操作者操作時,兩腳自然分立站穩,上身略向前傾,前胸稍挺,不要彎腰曲背,精神集中,目光注視砧板上兩手操作的部位,身體與砧板應保持一定的距離。為了方便操作,砧板應放置在合適的高度。

2動作規範

在刀工操作過程中,動作必須自然、優美、規範。

用刀的基本方法是右手持刀,以拇指與食指捏住刀箍,全手握住刀柄。握刀時用腕力和小臂的力量,使刀具運用的自如。左手控製原料,隨刀的起落而均勻地向後移動。刀的起落高度為,刀刃不能超過左手指的第一骨節。

總之,左手持物要穩,右手落刀要準,兩手的配合要協調一致,緊密而有節奏。

3運用恰當

在刀工操作過程中,各種刀法必須運用恰當。同時,還要掌握好各種刀法的操作要領。由於原料有脆、韌、鬆、軟、硬、有骨和無骨等區別,刀工處理過程中刀法的運用也應有所不同。一般情況下,脆性原料采用直刀法中的直切加工,韌性原料采用推切、拉切或鋸切加工,硬的或帶骨的原料采用剁的刀法加工。

4用料合理

在烹調的整個過程中,合理使用原料是一條重要原則,刀工操作過程中更應遵循。主要應掌握計劃用料,合理搭配。大材大用,小材小用,以達到物盡其用。為使各檔材料都得到充分利用,操作者在將大料改小時,落刀要做到心中有數。

5配合烹調

刀工是烹調前的最後一道工序,一般與配料同時進行,邊切邊配,可節省時間。原料成形是否符合要求,直接影響菜肴的質量。

如炒、爆、氽等烹調方法,所采用的火力強、加熱時間短,成品要求脆嫩或滑嫩,就要注意將原料加工得薄小一些,過分厚大就不易熟。反之,燜、燉、煮等烹調方法,采用慢火,加熱時間較長,成品要求酥爛、入味,原料形狀就要厚大一些。如果原料的形狀過分薄小,就容易碎爛甚至成糊狀,更淡不上色、香、味、形了,而且會降低人們的食欲。

所以,刀工要密切配合烹調,適應烹調的需要。

6整齊劃一

經過刀工處理的每種原料,必須整齊、均勻、美觀,大小、粗細、厚薄均勻,沒有連刀現象。否則不但會影響成品的美觀,而且還會造成熟的程度不一致。

刀工要達到整齊、均勻、利落。除了加強基本功訓練外,還必須注意刀刃無缺口,隨時保持鋒利;砧板要平整,切忌凹凸不平;刀法使用靈活,用力要均勻,切勿前重後輕。

7保持清潔衛生

在刀工操作過程中,從原料的選擇到工具、用具的使用,都要做到清潔衛生。生熟原料不要使用同一刀具和砧板,做到不汙染、不串味,確保所加工的原料的清潔與衛生。四、刀法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