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減肥的基本知識(2 / 3)

肥胖是病,不隻是超重依新觀點來看,肥胖已不應該被單純視為身體脂肪含量過多。其實,它是一種以身體脂肪含量過多為主要特征的、多病因的、能夠合並多種疾患的慢性病。

針對目前肥胖的成因,治療的目的就不該定位在“去除體內多餘脂肪並防止其再生”,而應該被看作是將患者由“肥胖功能狀態”轉變為“正常功能狀態”,並長期維持。所以,減肥除了減少熱量攝入外,保證人體需要的營養素和保護人體各項功能正常運行是必須遵守的,否則就會鑄成大錯。已被清出市場的芬氟拉明等藥物正是明證。

患者是否需要治療應該根據其肥胖情況及其健康風險確定。具有“中”健康風險的“肥胖前期”患者應該進行減肥;具有“高”、“極高”健康風險的“肥胖”患者應該進行積極減肥;具有“低”、“極低”健康風險的“正常”成年人不需要減肥。鑒於青年人較老年人具有較高的健康風險,建議數值接近“中”健康風險和接近“肥胖前期”的青年人,應該考慮減肥。但是,應該指出,一些具有“極低”健康風險、BMI<21.5(公斤/平方米)的女青年經常進行反複減肥,這會損害身體健康。

減肥不能急功近利

一個人要維持目前的體重,每天每公斤體重必須吃進30至35大卡的熱量。一個50公斤的人,每天吃進1500大卡至2000大卡,體重就會維持現狀。如每天多吃了二百伍十大卡而維持一個月,就會長肥一公斤。相反每天少吃了二百伍十大卡而維持一個月,則可減肥一公斤;每天少吃了一千大卡而維持一個周,同樣也可減肥一公斤。也就是每七千大卡熱量可換一公斤肉肉。

研究肥胖症的學者認為,最安全的減肥速度是每周減肥不要超過一公斤。肥胖的人如把食物減半,大約就可每天減去近一千大卡熱量,這樣每周就能減一公斤。但如果您本來吃的不多,您可不能硬是減少一千大卡熱量,節食減肥期間每天所攝取的食物熱量不能低於一千大卡。

人體生理上每天至少需要一千大卡的食物熱量,才能從事安全而有效的運轉,否則,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的蛋白質會逐漸流失而造成心髒血管疾病,嚴重時會死亡,國外常有報道因每日攝入總熱量低於五百大卡而死亡的。另外,每天低於一千大卡的食物熱量如維持很久,會因人體細胞由於長期營養不足而轉變成癌細胞,種下數十年後得癌的不幸結局,這一點是一般人所未曾想到的。長期營養不良是得癌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瘦子好處多多

不要以為減肥隻是為了漂亮的身材,其實減肥最大的好處是健康,想一想,你見過胖墩墩的百歲老人嗎?我想你一定沒見過吧,百歲老人可都是小巧玲瓏的小食量者。

醫生們一直主張不要吃得十足飽,七分飽就夠了,現在大家豐衣足食,已完全沒有必要把多餘的食物貯存為脂肪。而且食物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毒性,吃多了等於是食物慢性中毒,使人容易得病而不能健康長壽,不管吃什麼解毒或排毒的中西藥都不會有奇效。還有,人胖了後高血壓、心髒病等常見病就會光臨。

肥胖症的研究顯示,同樣身高但體重越重的人死亡率越高,壽命越短;相反的,同樣身高但體重越輕的不吸煙人士,死亡率越低,壽命越長。全世界六十億人口中,約有五萬個百歲以上的人中八成是女性,其主要原因是女性的個子和體重通常都比男性小。動物的實驗結果也顯示,一生飲食限量但營養不缺的動物,體重較輕但壽命較長。食量較小容易躲過食物的慢性毒,生大病的機會就較少,而且體重輕者心髒負擔也輕,故能享長壽。拷貝本站內容請標少減肥更重要。

減肥小時候最重要,小孩在成長期間,脂肪細胞的數目也隨之增加,但胖小孩的脂肪數目增加的更快,脂肪細胞因儲存更多的脂肪而顯得更大。在正常情形下,脂肪細胞數目到了成年就不再增加,故成年以前應盡量避免發胖,才能把脂肪細胞數目維持於最少,成年以後才發胖的人,一般隻是脂肪細胞因儲藏多餘脂肪而變大,減肥後脂肪細胞恢複發胖前的大小,數目不變,這些人減肥容易。而從小就胖的人由於脂肪細胞減肥不容易,減肥成功的也容易反彈。所以小時候減肥最重要。許多人都是前半生苗條,到了後半生才長胖的。這是因為年輕時新陳代謝高而快,吃進體內的熱量會隨運動迅速燃燒,不容易累積成脂肪。可是到了中年,代謝率因身體老化而變慢,即使不增加食量,也會越來越胖,人到中年應酬也會越來越多,餐館的小菜用油較多,再加上酒也越喝越多,熱量攝入長期超標就很難不胖了。如能多運動而延緩老化,提高日漸下落的代謝率,並藉限製食物熱量以避免熱量入超,苗條身材必然可期。

人肥胖的主要原因

肥胖主要有四大原因造成:

遺傳的原因。(全家都是胖子並不一定都是遺傳的原因,也有可能和你家的飲食習慣有關。)由於小時候不注意減肥,造成人體產生過多的脂肪細胞,脂肪細胞成人後不會再增多隻會增大,可以說是你從小打下了肥胖的基礎。

吃得太多沒有消耗掉。也就是從食物中所得到的熱量,超過消耗的熱量,而過剩的熱量即轉成為脂肪,累積在脂肪細胞而形成肥胖。

新陳代謝的降低。人到中年後由於新陳代謝率降低易發胖;營養不均,隻吃肉類和垃圾食品(沒有營養的食品)不吃水果蔬菜也會使新陳代謝。

率降低易而肥胖。

了解脂肪維護健康

無論是動物性或植物性油脂每克都有9大卡的熱量。但是植物性油含分解脂肪的物質,所以適度攝取是有益的,但是並不表示其熱量較低。一般人認為植物油很安全,可以多吃,這個觀念是錯誤的,不但減肥的人必須限量攝食植物油,以免造成減肥效果不好,要健康長壽的人更應如此。

人們所需的脂肪酸有三類: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和飽和脂肪酸。人類常用的食用油通常都含人體需要的三種脂肪酸。

每人每日油脂攝取量隻能占每日食物總熱量的二成,(每天的用油量控製在15至30毫升)每人每天要吃齊下這三種脂肪酸飽和脂肪酸,不能偏好任一油類,否則油脂攝取失衡,會形成疾病。說得更精確些,每天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攝食量要占一成,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要占一成,而飽和脂肪酸要低於一成。

動物油、椰子油和棕櫚油的主要成分是飽和脂肪酸,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很低。心髒病人舍棄動物性飽和油後,可從植物油中攝取植物性飽和油。

橄欖油、玉米油、菜籽油、花生油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人體需要的三種脂肪酸中,以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需要量最大,橄欖油、玉米油可作這種脂肪酸的重要來源。

葵花油、大豆油、粟米油等植物油和海洋魚類中含的脂肪多為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是這些食用油的主要成分,其他兩種脂肪酸含量不多。三種脂肪酸中,以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最不穩定,在油炸、油炒或油煎的高溫下,最容易被氧化成毒油。而偏偏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又是人體細胞膜的重要原料之一。在細胞膜內也有機會被氧化,被氧化後,細胞膜會喪失正常機能而使人生病。故即使不吃動物油而隻吃這些植物油,吃得過量,也一樣會增加得大腸直腸癌、乳癌、攝護腺癌或其他疾病的機會。

高油脂食物是人們得癌症的重要成因之一,而癌症又是人類死亡的主要原因,隨著人們物質條件的富裕,大家的脂肪攝入量也在逐年增加,預期在往後幾十年裏,人們得癌症的可能性也會逐年增加。癌症的形成需要十五至四十五年,過程非常緩慢,以前癌症發生都在老年人身上,現在已有年輕化的跡象,所以我們要從現在起就養成少食油脂的習慣,讓自己現在苗條,將來健康。

什麼是基礎代謝率(BMR)

人體在一整天的生命活動中,能量代謝變化十分明顯,活動時能量代謝較高,而安靜,特別是睡眠時,能量代謝較低。

如何來衡量人體代謝的基本狀況呢?在對人體代謝的研究和臨床實踐中,研究者發現,在人體在清醒而安靜的情況下,即不受運動、食物、神經緊張、外界溫度改變等影響時,來測定能量的消耗,比較容易做到,且較能反映身體現階段情況;其以每小時每平方米體表麵積來表示能量的消耗比率(焦耳),這就是基礎代謝率。已測得正常值為43.85J/m2/S(焦耳/平方米/小時),一般在此基礎上上下波動±15%以內都是正常的。

具體計算方法,舉一例說明。

某男人,體表麵積是1.5241平方米,基礎情況下測得其6分鍾耗氧量為1.2L,則每小時耗氧為12L,乘以氧的熱價20.19千焦耳,再除以體表麵積為:

1220.19/1.5241158.97千焦/平方米/小時這就是該人的基礎代謝率。

另外,對於脈搏與血壓波動不大的病人(如除心髒病、高血壓患者等),我們可以采用簡單的方法來計算基礎代謝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