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減肥的基本知識(3 / 3)

基礎代謝率〔脈搏(次/分)+脈壓(毫米汞柱)-111〕100%這種算法盡管比較粗略,但簡便、實用。

基礎代謝率高說明能量消耗大,反之,則能量消耗減少。

基礎代謝率除了受疾病的影響外,其他諸如年齡、性別、人種都有一定關係。隨著年齡的增長,代謝率一般呈下降趨勢,同齡女性低於男性。在同一性別、體重和年齡組的正常人中基礎代謝率很接近,其中約90%以上的人其代謝率與平均值相差不超過15%。故臨床上以此百分比作為正常值的界限。

超過這一界限就被認為基礎代謝異常。如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患者,其基礎代謝率可比正常值高20~80%;而甲狀腺機能低下者則比正常值低20~40%。

有趣的是,研究者發現,肥胖者起初也許基礎代謝率較低,但是隨著肥胖體型的增大,肥胖的體重引起各種機能代償性增加,從而產生基礎代謝率增高現象。遺憾的是,肥胖已不能借助這一增高的代謝率來減輕體重,相反,卻因為運動減少,飲食不規律,心理平衡受影響,體重總是長增不減。

對於想減肥者來說,首先要排除病理因素,增加消耗,在營養均衡的情況下減少熱量攝入,還要想辦法增加基礎代謝率。那怎樣才成提高基礎代謝率呢,最健康有效的辦法就是運動與營養均衡的飲食。

減脂與減肌肉

有很多人減肥首先想到的就是節食,但節食很容易使人的基礎代謝率下降,特別是蛋白質的攝入過少後會明顯降低人體消耗熱量的能力,而且人體燃料脂肪也需要均衡營養的配合,如是一味的少吃,減掉的大多會是肌肉,而不是脂肪。

蛋白質攝入不足的人,體內的蛋白質是不充足的,而蛋白質攝入不足會造成體內肌肉不健康,包括心肌和胃腸道的平滑肌,肌肉的不健康又會影響人體的代謝率,因為肌肉是消耗熱量的主要器官,你的肌肉質量下降或減少,自然人體也就更容易堆積脂肪了,所以有很多人經過節食減肥後會長得更胖,而且長期蛋白質攝入不足隨著年齡的增長,還會導致心髒不強健而患上一些心髒疾病,所以蛋白質對人體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平時攝入蛋白質的主要來源是瘦肉、蛋、水產品、牛奶,素菜中的豆製品和真菌類也含有豐富的植物蛋白。以前攝入蛋白質過少的剛開始攝入足量優質蛋白質,人體內會拚命吸收蛋白質(蛋白質攝入不足的人,體內的蛋白質需求其實是呈饑餓狀態的),這時人體一邊在減脂肪,一邊又在補充蛋白質,然而脂肪的比重比蛋白質輕得多,所以剛開始體重會下降很少甚至不下降。但蛋白質補充充足能讓人體內的肌肉更健康(換言之就是在增加消耗熱量的能力),對長期持續的減肥和有效的維持減肥成果是非常重要的。

減肥一定要注意營養

營養是人體攝取、消化食物,或者是食物中對人體有用的成分,用來促進人體及人體細胞的生長、再生、修補與新陳代謝,一般常見的五大營養素為:蛋白質、糖、脂肪、礦物質、維生素。

1.蛋白質:人體的細胞是由蛋白質所組成的,蛋白質在人體中功用是維持及修補身體的組織、肌肉組織構造,也是構成免疫係統抗體的成分,且在新陳代謝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2.糖:碳水化合物是人體主要的能量來源,每克產生四卡能量以供給細胞、神經係統與腦部主要能量來源,雙糖最主要存於穀類與小麥產品中的澱粉,單糖則存天然水果中。

3.脂肪:脂肪每克能產生九卡熱量,有支援與分隔身體主要器官的功能。

4.礦物質:擔任人體中各種化學反應催化劑,主要礦物質有:鈣、鎂、磷、鉀、鈉,微量礦物質:銅、鋅、錳、碘、矽、鐵。

5.維生素:維生素是人體維持正常新陳代謝的營養素,節食時最好每天補充一顆A到Z的複合維生素和礦物質,飯後比空腹有效。

一些人為了迅速減輕體重,采取了少吃甚至不吃膳食的方法.除個別肥胖者有醫囑外,這種饑餓療法是不可取的.因為除純糖製品,烹調油,酒屬於純熱量食品外,自然界的食物都含有多種人體必需的營養素.長時間的忍饑挨餓,雖可以暫時減輕了體重,但同時會造成多種營養物質供給不足,導致營養不良,這種減肥方法的結果是體重減輕,身體體質下降,免疫功能降低,同樣會發生多種疾病,影響健康.據報導,美國進行過一項有關熱量攝入和免疫係統關係的研究,10名超重的婦女參加了這項試驗.研究人員把受試者每日熱量攝取減少到其原來水平的50%,每日約1300千卡.三個月後,10名婦女表麵健康沒有大的變化,但試驗前後24項免疫係統功能指標的對比表明,這些受試者血液中抵抗腫瘤和病毒的細胞數量下降了30-50%,免疫係統血清蛋白總量下降了10-15%.另外盲目減肥產生病態心理,造成厭食症,殆誤發育與健康的例子也屢見不鮮.所以唯有講究平衡,才是減肥者的正確途徑.另外,家庭膳食安排過程中,以下方法有利於減肥.1.同種類食物,減肥者應選擇熱量低的食用.如同是肉類,水產品如魚,蟹肉,海參,海蜇等水生動物熱量低於其它肉類.同是禽類,飛禽比家禽熱量低,柴雞比肉雞熱量低.同是畜肉,瘦肉(如裏脊)比肥肉(如五花)熱量低.同是奶製品,脫脂奶比全脂奶熱量低.同是蔬菜,綠葉菜比塊根類菜熱量低.2.講究烹調方法,降低膳食熱量.同種原料,烹調方法不同,做出的食品熱量高低也不同.研究證明采用清蒸,糟溜,滑溜,,爆炒,氽,煮,拌,鹵,熗等烹調方法,使用的烹調油少,所以熱量較低.煎炸,油燜,幹燒,幹烤等烹調方法使用烹調油多,熱量較高.另外,一些口味濃重的菜如:魚香味型,糖醋味型,家常味型或加明油的菜熱量也高.肥胖者宜選用使菜肴熱量低的烹調方法,並采用植物油烹調菜肴.如同樣是裏脊肉,冬菇,冬筍,柿椒,紅椒為原料製成清炒五彩裏脊粒,並用生菜葉包著食用,比烹製成軟炸裏脊肉熱能低多了.同樣是雞蛋和韭菜,烹製成水炒雞蛋就比韭菜攤雞蛋熱量低得多.白蘿卜絲燒鯽魚比紅燒鯽魚的熱量低.煮元宵,煮水餃比炸元宵,鍋貼所含熱量低.3.主食品粗細搭配.粗雜糧中含有更豐富的B族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有利於生理功能的調節和新陳代謝.一些雜糧如燕麥,蕎麥,玉米都具有降脂降壓,清熱通便,防治代謝性疾病等食養食療作用.膳食安排中經常食用粗雜糧,如玉米麵發糕,蕎麥麵條,高粱米粥,燕麥卷菜,對減肥有宜.4.多吃蔬菜和水果.蔬菜類食物,尤其是綠葉蔬菜,是礦物質和維生素的寶庫.其中維生素C和胡蘿卜素含量突出,這兩種營養素對維持健康很重要,可以增強人體抗氧化能力,提高抗病能力.果蔬含水量高,體積大,且熱量低.另外果蔬中還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研究表明膳食纖維有明顯的去脂降糖,助消化,通便功能,能有效減肥和防治代謝性疾病.肥胖者每日應吃500克以上的蔬菜,其中250克應選時令綠色葉菜,另外注意瓜類和食用菌藻類食物的應用.肥胖者一般“飯量”

大,減肥過程中要把“飯量”逐漸減少至正常量,開始減肥時會不習慣,覺得胃腸空空,吃蔬菜如黃瓜,西紅柿,菜瓜,蘿卜等,可以緩解因減肥而產生的“饑餓感”。

5.食用有利於減肥的食物.研究證明,自然界中有多種食物是具有減肥降脂功能的.肥胖者在膳食安排時,應該注重這類食物的應用.如黃瓜、冬瓜、白蘿卜、韭菜、蔥頭、菠菜、綠豆芽菜、茼蒿、香菇、黑木耳、海帶、山楂、豆腐、酸奶、海蜇、兔肉、玉米、燕麥、紅薯、醋、茶、魔芋等.6.慎用高熱量、高膽固醇食物,少吃和不吃高熱量,高膽固醇食物是肥胖者配膳的重要原則.日常生活中忌食純糖、巧克力、糖果、甜飲料、甜點、冰淇淋,少吃花生、鬆子、蜂蜜、肥肉、黃油、內髒、動物腦、魚子、動物脂對肥胖者是必要的.每天飲食營養均衡

人每天應吃齊四類食物,五穀、蔬果、乳類和肉類,每天都吃齊了,人體每天所需的全部維生素和礦物質就不缺,這四類食物,合起來提供人體每天需要的七大養分水份、糖類、蛋白質、脂肪酸(來自蔬果和豆類)、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因此,這四類食物合稱“均衡的食物”。均衡的飲食對減肥者的新陳代謝是極為重要的。

均衡的飲食,是指每餐吃齊四類食物裏的七大養分,但熱量和油脂不超標,纖維足量,p每日以五穀和蔬果為主食,作為每日熱能的主要來源,維生素和礦物質不缺,水份夠,蛋白質也夠。

五穀裏的澱粉,是人體的最佳能源物質;蔬果是纖維的主要來源;乳類和乳類製品,除了提供蛋白質外,是鈣和鎂的最重要食物來源,也是水份的重要來源;肉類、魚類、蛋類和豆類裏的蛋白質,是構成人體的重要原料。

早餐和午餐各吃多少卡的熱量,可自行決定;要吃什麼食物,也自由選擇,但要吃齊四大類食物,隻要熱量、油量、蛋白質(肉類)等三項不入超,每餐有頗大的選擇食物的空間;晚餐亦然。

每餐熱量定好後,食譜可自行斟酌,而且富於變化,這樣的節食法,較能長期維持,故成功的機會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