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飲食與健康1(3 / 3)

蕨菜又稱如意菜、狼萁,全國各地都有生長,是一些地區群眾喜食的野生菜。它可炒食、涼拌、做湯,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

據測定:每百克蕨菜含胡羅卜素168毫克,含維生素C35毫克。每到采摘季節,其嫩葉可加工晾曬成幹菜,供常年食用。蕨菜的根狀莖富含蕨粉,可製作粉條、粉皮等。此外,蕨菜還可入藥,它有清熱解毒、安神利尿的功能,還可治療高血壓、頭昏失眠、慢性風濕性關節炎、痢疾、脫肛等症。據國外資料介紹,它還有抗癌的作用。

17珍饈良藥話香菇

傳說,明太祖朱元璋在金陵奠基時,天下大旱,遂沐浴戒葷以祈降雨。吃慣了雞鴨魚肉的皇帝,麵對滿桌素菜,正苦於無從下箸,國師劉伯溫命人獻上一盤香氣撲鼻的香菇,朱元璋不禁食欲大開,吃後讚不絕口,傳旨為宮中常備之物。從此,香菇成了歲歲朝貢的宮廷珍饈。

現代科學分析表明,香菇不僅味美,而且是高蛋白、低脂肪的營養佳品。每百克幹香菇中,含蛋白質13克(接近肉類、禽蛋的含量),脂肪18克,碳水化合物54克,鈣124毫克,磷415毫克,鐵25毫克;維生素B1、B2、C的含量比胡蘿卜、西紅柿、菠菜等蔬菜還要多。香菇還有一個特點:與之同烹的其它食物所含維生素B等養分不致因受熱而破壞。香菇蛋白質中含有18種氨基酸,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中,香菇就占了7種,而且多屬L型氨基酸,活性高,易被人體吸收,消化率高達80%。由於香菇中富含穀氨酸及一般食品中罕見的傘菌氨酸、口蘑氨酸及鵝氨酸等,故風味特別鮮美。

香菇還具有相當高的醫療價值,元代名醫吳瑞的《日用本草》說,香菇“益氣不饑,治風破血”,是一種使人精力旺盛的保健食品,能促進人體血液循環。我國民間常將香菇用於治療小兒天花和麻疹。香菇中含有一般食物中少有的麥角甾醇,經人體吸收後,可轉變為維生素D2,從而防治佝僂病和貧血。美國密西根大學克蘭博士證實,香菇孢子上有一種檳榔狀粒子的誘抗物質,對治療流行感冒有良好效果。香菇還含有能降低膽固醇的成分腺嘌呤。日本國立營養研究所鈴木博士曾對480人進行臨床試驗,每人每天吃香菇9克,一周後,女學生膽固醇平均降低6—12%,老人組降低7—15%。據此認為,對於膽固醇過高而引起動脈硬化、高血壓以及急慢性腎炎、尿蛋白症、糖尿病等患者,香菇無疑是食物療法的佳品。名古屋大學萬穀教授發現,香菇所含特殊氨基酸,能使患者尿蛋白顯著下降。臨床資料表明,香菇可治療多種腎髒疾病,且無副作用。

18番薯的新魅力

番薯俗稱地瓜,它所含維生素A、C超過胡蘿卜和某些水果,尤以紅黃色的營養最佳。

番薯屬生理性堿性食品,可中和體內因食肉、蛋、米麵所產生的過多的酸,使人體內酸、堿物質保持平衡。因為它含有較多的纖維素,在腸中吸收水分,增大糞便的體積而起通便的作用。特別對常吃精白米麵,喜於便秘的人,常吃些地瓜,有助於大便暢通,降低腸癌發病率;番薯還有促進膽固醇排泄作用,對預防動脈硬化有積極意義。

19新鮮水果有哪些

化學成分

新鮮水果主要由如下化學成分組成:

水:水果中一般含水量在70%~90%之間,含水量高的如西瓜、草莓等可達90%以上。水果中水分容易蒸發,決定了新鮮果實容易萎蔫。

糖:果品中普遍存在的有蔗糖、葡萄糖、果糖,是果品甜味的主要來源。仁果類的蘋果、梨等含果糖較多;漿果類的葡萄等含葡萄糖和果糖較多;柑桔類果實含蔗糖較多。核果類的桃、李、杏等含蔗糖較多。各種果實的含糖量一般在10%~20%之間,棗、葡萄、山楂等含糖20%以上。

有機酸:有機酸是影響果實風味的另一種重要物質,它是果實酸味的來源。果實中含有的有機酸是蘋果酸、檸檬酸和酒石酸三種,通常稱為果酸。大多數果實含蘋果酸,柑桔類果實隻含有檸檬酸,葡萄中則以酒石酸為主。果實中總酸的平均含量約為01%~05%,但有的水果檸檬酸含量可高達5%~6%。

澱粉:成熟的果實中,一般不含澱粉或僅含少量澱粉,未成熟的香蕉則含有大量的澱粉,大約有18%,香蕉經過催熟,澱粉在酶的作用下轉變為糖,味道才會變甜。晚熟種的蘋果中,在采收時尚含有澱粉,在貯藏過程中澱粉轉化,含糖量也相應增加。

纖維素:纖維素是與澱粉很相似的多糖類,不溶於水,是構成果實細胞壁和輸導組織的主要成分。在果實的表皮細胞中,纖維素又常與木質、果膠等結合成複合纖維素,對果實起保護作用。水果中含纖維素的多少、會直接影響水果的品質,如纖維素太多或較粗,食用時就感覺粗老。有些品種的梨,含有多量的石細胞,質地也比較粗。石細胞就是由含纖維素和半纖維素的細小厚壁細胞聚集而成的。

果膠物質:果膠物質是植物組織中普遍存在的多糖化合物,也是構成細胞壁的主要成分。它以原果膠、果膠和果膠酸三種不同的形態存在於水果組織中,各種形態的果膠物質具有不同特征。半成熟的果實中,存在的大多是原果膠。果實成熟,原果膠在果實中原果膠酶的作用下,水解成為果膠。果實進一步成熟時,果膠繼續在果實中果膠酸酶的作用下水解成為果膠酸。果膠酸沒有膠粘能力,果實便鬆散,呈水爛狀態,有的變綿,俗稱返砂。

單寧物質:單寧物質是幾種多酚類化合物的總稱,溶於水,有澀味。許多果實都含有單寧。單寧含量低時使人感覺有清涼味,若含量高時就不堪食用。柿子含單寧極高,每100克果肉含有05克~2克,一般果實含單寧約002%~03%。

糖苷:糖苷是糖與醇、醛、酚、單寧酸、含硫或含氮化合物等構成的酯態化合物。在酶或酸的作用下,可水解成糖和苷配基。果實中存在著各種苷,大多數都具有苦味,有一部分有巨毒。值得重視的是杏仁苷,它存在於桃、杏、櫻桃等核果類果肉及種仁中,苦杏仁中含量最多,約37%。苦杏仁苷在酶作用下分解而生成苯甲醛,表現出桃、杏等果實特有的芳香,同時也產生出有巨毒的氫氰酸,因此多吃苦杏仁會中毒。

含氮物質:水果中存在的含氮物質,主要是蛋白質,其次是遊離氨基酸。水果中含氮物質,一般的含量在02%~12%,而核桃仁、杏仁中比較豐富,高達15%~20%。在貯藏新鮮水果的過程中,由於溫度過高或過低,經常可以發現果實中心部位變黑的一種生理病害,這是由於果實本身存在的酪氨酸在酶的作用下,產生黑色素的結果。由於氨基酸與糖作用的結果,常出現果實加工品變色(變紅、變褐、變黑)。

色素:各種水果的不同顏色,都是由多種色素混合組成的。果實顏色的不同,是由於所含色素種類和數量的差異,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影響所致。由於果實生長條件的改變或成熟度的變化,其色澤也隨著變化。這些色素一類是水溶性色素,如花青色素、花黃色素等;另一類是非水溶性色素,如葉綠素和胡蘿卜素等。

芳香油:水果中的香味,來源於本身含有的各種不同的芳香物質,這些芳香物質是油狀的,故又稱揮發油。它們往往與許多種化學物質混合存在,其中的主要化學成分有醇、醛、酚、酸、烷和烯等。柑桔類果實含芳香油為12%~25%,其他果實含量較小。芳香油多存在於果皮的許多特殊細胞組成的貯油結構中,而在果肉中含量少。如溫州蜜桔果皮中含芳香油為12%,而在果實中僅含有023%。果實中所含的芳香物質,決定了果實的香味。

維生素:1維生素C。新鮮水果是供應人體維生素C的豐富來源。果實中一般含幾毫克到十幾毫克/百克。柑桔類果實維生素C含量較高,含30毫克/百克~50毫克/百克。我國特產棗、山楂和獼猴桃是維生素C最豐富的果品,每百克果實中,鮮棗含600毫克~1600毫克,山楂含80毫克~90毫克,獼猴桃含200毫克。2胡蘿卜素。許多橙黃色果品大都含有胡蘿卜素。杏每200克果肉約含2毫克,香蕉約1毫克。3維生素P。維生素P又稱為檸檬素,溶於水,對血管有保護作用,也能促進維生素C的活動。棗子含維生素P最高,達330毫克/百克;柑桔類果實也含有這種維生素。

礦物質:果實中含有許多礦物質,其中對人體有重要作用的是鈣、鐵和磷。果實中以橄欖含鈣最高,山楂其次。富含磷的果實有香蕉、草莓等。富含鐵的果實有櫻桃、山楂等。

酶:果實中主要有兩類酶,一是水解酶類,一是解碳鏈酶類。果實不同的器官,不同的成熟階段,都與酶的作用和方向有關係。如蘋果在成熟過程中,化學物質的合成大於分解,因此澱粉、蔗糖含量較高;隨著果實成熟度的增加,酶的活動逐漸趨於水解,因此化學物質的水解作用就增加,澱粉又轉化為糖,果實變甜。果實在貯藏過程中,酶的作用與貯藏條件,如溫度、濕度、空氣成分都有密切的關係。例如蘋果貯存在溫度高的情況下,酶的活性加強,果實的後熟作用加快,物質成分分解也快。

20吃西瓜好處多

西瓜是鮮果中含水分最高的品種之一,還含有大量的蔗糖、果糖和葡萄糖,豐富的維生素A、B、C和煙酸,多量的有機酸和氨基酸以及鈣、磷、鐵等礦物質。

吃西瓜,不僅可得到豐富的營養,而且開胃、助消化、利泌尿、促代謝、去暑疾、滋身體。對西瓜的作用,《本草綱目》上有這樣的記載:“消煩解渴,解暑熱,療喉痹,寬中下氣,利小水,治血痢,解血素。”近代醫藥學認為,西瓜瓤汁含有蛋白酶,可把不溶性蛋白質轉化為可溶性蛋白質;配糖體具有降血壓作用。

21香蕉——“智慧的源泉”

香蕉最初出產於印度,可作食用是在公元前327年亞曆山大發現的。由於香蕉的形狀奇異、芬芳宜人,被人們視為珍貴的物品。當時印度的學者不僅在香蕉樹下討論各種哲學問題,也將香蕉作為他們唯一的食物。所以,有人稱它是“智慧的源泉”。我國廣東、台灣等省盛產的香蕉也是從印度、馬來西亞傳入的。

7世紀以前,香蕉仍是亞洲人獨享的佳果。隨後逐漸運往非洲、歐洲和南北美洲。19世紀初,當首次載送香蕉的船隻從中美洲抵達美國時,紐約、波士頓的人們簇聚在碼頭上,不知香蕉為何物,看著它驚奇發愣。運到費城,有成百上千的人排隊品嚐它的味道。現在聽到這種傳說,有的小孩子也會發笑。因為香蕉已成為世界各民族人民常見的水果之一,根據1979年不完全統計,香蕉的年銷售量達4300萬噸。

俄羅斯人香蕉吃得不多,每人每年平均食用1隻。加拿大與美國每人每年食用22磅,歐洲人的食用也接近於這個數字。石油產量豐富的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不產香蕉,而這個地區卻要消費進口香蕉每人每年90磅。

香蕉除了當水果之外,吃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我國在盛宴上有一道頗受客人歡迎的點心就是“果汁香蕉酥”。有些拉丁美洲國家把香蕉、菠蘿、肉桂調成厚厚的濃漿,蘸在奶油布丁上吃。阿拉伯人喜歡把它作酥皮餅餡,非洲國家當作主食蒸、煮、煎、熏,作羹燒粥;而坦桑尼亞人還用它作啤酒和燒酒的原料。

香蕉還可以作藥物。我國古代人常用香蕉來治療黃疸病、頭痛病、麻疹。根據現在的研究資料:香蕉也能治消化性潰瘍病。最近菲律賓國家科研所把香蕉和椰子雜交,製成一種滋補品,名叫“伴康”,解決營養不良症。北部非洲國家還用香蕉作為製作兒童食品的拚料。

22為什麼核桃又

叫“長壽果”

核桃又叫胡桃。因其營養豐富,滋補肝腎,強筋健骨,故又有“長壽果”之稱。

核桃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據分析,含蛋白質15%,碳水化合物10%,脂肪63%。脂肪中主要成分是亞油酸,還含有鈣、磷、鐵、維生素B1、B2、C和E。

核桃有一定的醫療作用。李時珍對核桃功能評為“補氣養血、潤燥化痰、益命門、利三焦、溫肺潤腸、治虛寒喘嗽,腰腳重痛”。祖國醫學認為,核桃有溫肺、補腎、益肝、健腦、強筋、壯骨的功效。常吃核桃不僅能滋養血脈,增進食欲,烏須發,而且還能醫治性功能減退、神經衰弱、記憶力衰退等。所以有“常吃核桃,返老還童”之說。

據分析,核桃中含有人體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鋅、錳、鉻。鋅可以抵消鎘的致高血壓的作用。鋅和錳是組成腦垂體、胰腺、性腺的關鍵成分,有加強心肌功能的作用。鉻有促進葡萄糖利用和膽固醇排出的作用。這幾種微量元素對保持心髒的健康,維持內分泌的正常功能,抵抗衰老等,都有著密切的關係。

核桃中所含磷脂能增強細胞的活力,對促進造血、皮膚細膩、傷口愈合、毛發生長、提高腦神經功能、增進消化能力等都有重要作用。

患有咳嗽、氣短、不能睡臥的人,可用去皮核桃肉、去皮尖的杏仁及生薑各30克,研成粉末,加蜂蜜合成6克蜜丸,每晚睡前用薑湯送服1丸,此方療效顯著。患支氣管炎、腸燥便秘的人,可用核桃1兩,搗碎,取仁細嚼,用開水1大杯送下,或將核桃仁砸碎用開水送下。

用其滋補身體和防治動脈硬化的成年人,以每天吃1~2個為宜。用其潤腸通便的成年人可一次吃核桃仁25克~50克。痰火積熱、大便稀薄者以少食為宜。

23哈密瓜

新疆地處內陸,是典型的大陸性氣候,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有利於瓜中糖分的積累。據史料記載,清朝康熙年間,哈密王把甜瓜作為禮品向朝廷進貢,“哈密瓜”便由此得名,並成為新疆甜瓜的總稱。

哈密瓜的品種資源很豐富。按成熟期不同,分早熟、中熟和晚熟品種。早、中熟的稱為夏瓜,晚熟的稱為冬瓜。早熟品種主要有黃旦子、納西甘、一包糖、包孜可口奇、石甜等,其特點是皮薄肉細,香味濃鬱。中熟品種主要有紅心脆、老鐵、炮彈瓜、黃金龍、白蘭瓜等,它以甜脆多汁、肉厚細膩、清香爽口而博得人們的喜愛。

24談 棗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遠遠望去樹上結滿了小小紅棗甚是惹人喜愛。棗的種類很多,如狗牙、雞心、牛頭、羊角……等等,密雲縣西田各莊所出小棗,脆潤核細,味美沒蟲,最為著名。可惜已不複存在。棗不僅可作為果品,也可藥用,《神農本草經》列棗為上品。遇到災年,又可以棗代穀充饑來救荒。如《幽明錄》說:“太原王仲德,年少時遭亂,絕粒三日。忽有人扶其頭呼雲:‘可起,啖棗。’瞥見一小兒長四尺,即隱,乃有一囊幹棗在前,啖之,小有氣力,便起。”

棗甘潤膏凝,久置不幹,嚼之味濃質厚,有助脾胃、化精微、生陰血、悅顏色之功效,如宋代孫光憲《北夢瑣言》雲:“河中永東縣出棗,世傳得棗無核者食可度世。裏有蘇氏女獲而食之,不食五穀,年五十嫁,顏如處子。”以上記載,雖事較難考,但久服益人是確實的。

棗含有糖、維生素C、維生素P等,對治療貧血、高血壓、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癔病等均有療效。

棗既可生吃,晾幹也可煮熟吃,又可做成蜜餞棗、酒醉棗,做年糕用,還可取肉搗成棗泥供做餡用,葷素鹹宜。過去市麵上還有賣去核幹棗,俗稱掛拉棗,即用火炕烘幹後售。

有的中醫大夫喜歡用幾枚大棗配上幾片生薑做藥引用,取其甘辛發散,多放在發散風寒方子裏使用。

值得提一下的是蜜棗不可多吃,因為太甜膩滯,有生蟲助熱、損齒生痰的弊病。腹部脹滿的人最好不吃,不然會使腹部更加脹滿。

25木耳的營養成分和作用

據現代科學分析,每100克木耳中含有水11克,蛋白質106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65克,纖維素7克,鐵185毫克,鈣375毫克,磷201毫克。此外,還含有維生素B1、B2、C和胡蘿卜素等。因此,木耳是一種營養豐富、滋味鮮美的副食品,並且有很好的醫療和藥物作用。木耳有滋潤強壯,潤肺補腦,輕身強誌,和血養榮,補血活血,鎮靜止痛等功效,是天然的滋補劑。木耳能治療痔瘡出血、寒濕性腰腿疼痛等症。由於木耳有潤肺和清滌胃腸作用,因而是紡織工人和礦山工人重要的保健食品之一。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醫院的研究發現,黑木耳能減少血液凝塊,經常食用木耳對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心髒病有預防作用。

26銀耳的營養成分和作用

銀耳又叫白木耳。根據測定,每100克銀耳中含蛋白質5克,脂肪06克,碳水化合物79克,粗纖維26克,鈣380毫克,磷250毫克,鐵304毫克,並含有人體所必需的多種氨基酸。銀耳所含的銀耳多糖有提高人體免疫力的作用。

我國曆代醫學家都把銀耳作為傳統滋補品,認為銀耳性平,味甘,具有強精、補腎、滋陰、潤肺、清熱、生津、止咳、益胃、潤腸、和血、強心、補腦、提神、嫩膚及恢複疲勞等功效;主治肺熱咳嗽、肺燥幹咳、痰中帶血、便秘、便血等症。

27牛乳中有哪些化學成分

牛乳中各種成分的含量大致如下:

水分:水分是牛乳中主要組成部分,約占80%以上。水內溶解有,有機物、無機鹽類、氣體。

乳脂肪:牛乳的脂肪以微細的球狀或乳濁液分散在乳中,是牛乳中重要成分之一。牛乳中的脂肪含量隨乳牛的品種及其他條件而異,一般在3%~5%之間。

磷脂類及膽固醇:磷脂類按其化學成分來看,很接近脂肪,由甘油、脂肪酸、磷酸和氮組成。牛乳中含有3種磷脂,即卵磷脂、腦磷脂和神經磷脂,平均含量0072%~0086%,另含膽固醇005%。

乳糖:乳糖是哺乳動物乳腺特有的產物,在動物的其他器官中不存在。乳糖是一種雙糖,約占牛乳的45%,占幹物質的38%左右,水解時生成葡萄糖和半乳糖。

乳蛋白質:牛乳中含有3種主要的蛋白質,其中酪蛋白的含量最多,約占總蛋白量的83%,乳白蛋白占13%左右,乳球蛋白和少量的脂肪球膜蛋白約占4%左右。乳白蛋白中含有營養所必需的各種氨基酸,是一種全價蛋白。

酶:牛乳中存有各種酶,如過氧化物酶、還原酶、解脂酶、乳糖酶等。

維生素:牛乳中含有人體營養所必需的各種維生素。1維生素A。牛乳中維生素A的含量隨飼料中的胡蘿卜素含量而變化,每升牛奶中約含04毫克~45毫克。2維生素D。維生素D與固醇有密切關係。固醇在紫外線照射的作用下,可以轉化成維生素D。每升牛乳中維生素D的含量是01毫克~25毫克。3維生素E(生育醇)。獲得青飼料多的牛,乳中維生素E的含量也較高。每升牛乳中維生素E的含量為2毫克~3毫克。4維生素B1。牛乳中維生素B1的平均含量為03毫克/升。牛乳中的維生素B1不單從飼料中進入並可由瘤胃中的細菌合成。因此,在乳酸製品中由於細菌的合成,含量可以增加30%。5維生素B2。牛乳中含量約為1毫克/升~2毫克/升,它可使乳清成綠色。6維生素C。牛乳中含量為1毫克/升~4毫克/升。牛乳中的水溶性維生素,除上述幾種外,還有維生素B6、B12、PP(菸酸鹽)等。

牛乳中的無機物和鹽類:1無機物。牛乳中主要的無機物有磷、鈣、鎂、氯、鈉、鐵、硫、鉀等,此外還含有碘、銅、錳、矽、鋁、溴、鋅、氟、鈷、鉛等微量元素。通常,牛乳中無機物含量為07%左右。2鹽類。牛乳中的礦物質大部分與有機酸結合,而以可溶性的鹽類形式存在。其中最主要的以無機磷酸鹽及有機檸檬酸鹽的狀態存在。鈣、鎂、磷除了一部分呈溶液狀態外,一部分則以懸濁狀分散在乳中,將牛乳幹燥到恒定所得的殘餘物,叫做乳的幹物質,牛乳的幹物質總量約為鮮乳的11%~14%。

28吃莧菜有益

莧菜又叫米莧,係莧科,屬一年生植物,我國自古有之。莧菜按其顏色分紅莧、綠莧和紅綠雜色三種。在我國南北各地均有栽培,是夏季應市的主要蔬菜之一。

莧菜富含多種營養素,所含蛋白質、脂肪、鈣和磷質,營養價值都比菠菜高。綠莧菜的鐵質稍遜於菠菜,紅莧菜含的鐵質則超過菠菜1倍以上,至於維生素的含量,菠菜更比不上莧菜。如果一個人一天吃100克莧菜,就可以滿足人體對維生素A的需要;每100克紅或綠的莧菜含維生素C25~175毫克,一個人一天吃100~150克莧菜,即能滿足人體對它的需要;此外,莧菜還含有菠菜沒有的維生素B2成分。

莧菜葉多質嫩、莖細柔軟,既可炒食、做湯,又可稍燙切短涼拌,均清爽可口,易於消化吸收;若將莧菜先入冷鍋中,不放油在火上炒熟盛起;再將生油煉熟,倒入莧菜酌加蒜泥拌食,更加鮮嫩、風味獨特。莧菜葉裏含有高濃度賴氨酸,可補充穀物氨基酸組成的缺陷,很適宜嬰幼兒和青少年食用,對促進生長發育具有良好的作用,尤對用牛奶、奶粉等代乳品哺喂的嬰兒有益。如將鮮莧菜洗淨、切碎做湯飲汁,或把切細的莧菜炒熟透搗成泥,酌量分喂嬰幼兒,既能增加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又有幫助消化,疏通大便,清熱解毒之效。

莧菜還有較好的藥用價值。尤其是紅莧菜。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莧菜“甘、冷利、無毒,具有補氣除熱,利大小腸,治初痢”等功用。祖國醫學認為,莧菜具有解毒清熱、補血止血、抗菌止瀉、消炎消腫、通利小便等功效;民間一向視莧菜為“補血佳蔬”,故又有“長壽菜”之美稱。

民間驗方介紹:用鮮莧菜50~100克搗汁或水煎濃縮,酌加白糖或蜂蜜調味服用,可治咽喉痛、扁桃腺炎。用莧菜50克炒黃研粉,加適量紅糖開水衝服,可治產後腹痛。常用紅莧菜煮湯服食,對血絲蟲病下肢象皮腫、甲狀腺腫大,久服有效。將紅莧菜200克,加水4碗煎煮至1碗,溫服,對子宮頸癌有輔助療效。用鮮莧菜葉加白糖搗爛,敷於患處,每天換藥2~3次,可治瘡癤腫。以鮮莧菜葉搗爛,加適量蜂蜜調勻,敷於小腿潰瘍患處,每天換藥1~2次可有療效。

29亦菜亦藥話香椿

香椿是我國獨有的一種樹生菜,食用曆史悠久。民間食用香椿,據說從漢代起就風行大江南北了。香椿色鮮味美,營養豐富,據分析,每100克香椿芽中,含蛋白質98克,雄居群蔬之冠;鈣143毫克,維生素C115毫克,在蔬菜中均名列前茅。此外,每100克香椿中還含磷135毫克,胡蘿卜素136毫克,以及部分鐵和B族維生素等營養物質。

香椿食用方法很多,通常有油炸(香椿魚),香椿拌豆腐,香椿炒雞蛋,鹽漬生香椿,也可將香椿搗爛加鹽攪拌製成香椿糊,再淋上辣椒油,味鮮可口。還可將香椿和大蒜一起搗爛成糊狀,加些鹽和香油、醬油及適量涼開水,作成香椿蒜葉,用其澆拌麵條,別具風味。

香椿芽不僅是一種很好的家常菜,而且也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按照中醫理論,香椿味苦性寒,有清熱解毒、潤腸止血、健胃理氣、殺蟲固精等功效。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香椿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傷寒杆菌都有明顯的抑製作用和殺滅作用。

香椿芽的采摘宜在穀雨前後,此時的香椿鮮嫩味美,營養價值高。

香椿樹是速生樹種,樹幹端直有彈性,耐腐蝕,紋理細致,易加工,不翹不裂,色澤紅潤,是上等的家具和造船材料,也可作為建築、橋梁和農具木材,或製成木匣,貯存香煙、糖果久不變味。

香椿和臭椿外觀相似,但有區別。在樹木分類學上,香椿(又叫椿樹)屬楝科,臭椿(又叫樗樹)屬苦木科。香椿葉子邊緣有鋸齒,而臭椿葉子邊緣整齊,不呈鋸齒狀。香椿果實為蒴果,似小棉花球果,臭椿為翅果,形似蟬的羽翼。

30植物牛肉——苜蓿

據蘇聯科學家研究,苜蓿的營養價值與動物蛋白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其蛋白質的含量為小麥、大豆、玉米和豌豆的4倍以上,幾乎可以全部為人體吸收;苜蓿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它對習慣性流產、不育症、皮膚血管炎、硬皮症及腸肌痙攣等均有防治作用,還有防止記憶力減退、延緩衰老的功效。

從經濟觀點而言,據測定,每公頃土地提供的苜蓿蛋白,等於每公頃牧場提供牛肉蛋白的7倍。“植物牛肉”蛋白取代動物蛋白將成為世界農業領域的一場“蛋白革命”。

31蔥——調味佳品,

治病良藥

蔥,百合科植物,為多年生草本,高可達50厘米,通常簇生;須根叢生,白色;鱗莖圓柱形,中空;先端尖,綠色。我國各地均有栽培,全身可入藥。

蔥葉:可祛風發汗,解毒消腫,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食療本草》說蔥“主傷寒,壯熱”。

蔥白:味辛,性溫,入肺、胃兩經,可發汗解毒、通陽利水。在臨床上常用於:1感冒風寒、發熱惡寒等症,蔥白發汗之力不強,故主要用於感胃輕症。2治療腹瀉腹痛。3治療小便不通。《用藥心法》說蔥“通陽氣,發散風邪”。

蔥實(蔥的種子):可以溫腎明目,治療陽痿、目眩。《神農本草經》說蔥實“主明目,補中不足”。

蔥須(蔥根):可以治療風寒頭痛。《名醫別錄》說蔥須“主傷寒頭痛”。

在中醫處方中,常用的是蔥白。臨床上主要用來治療風寒感冒。晉代名醫葛洪在《肘後方》中記載的“蔥豉湯”就是以蔥白、豆豉組成的治療感冒輕症的方劑,一直沿用至今。《食療本草》中還記載蔥可以“殺一切魚肉毒”。所以在做魚肉之時,佐以蔥,不僅可以調味,還可以解毒。《醫林纂要》記載蔥“全用則通行全身,根與白行肌膚,青與尖專行達肌表,上頭目。又生用則外行,熟之則守中”。蔥還有下乳的作用,《本草綱目》言蔥“通乳法”。

蔥的發汗作用,雖不太強,但感冒多汗的患者不宜服。《本草經疏》雲“病人表虛易汗者勿食,病已得汗者勿再進”。

根據現代研究,蔥葉中含有葡萄糖、果糖等。蔥白的主要成分揮發油含有大蒜素,還有維生素C、B、B2等。藥理實驗證明蔥白可以刺激汗腺,有發汗作用;能促進胃液分泌,並有健胃的作用;蔥白還有祛痰作用。

32大蒜祛病強身

北方人喜歡吃大蒜。然而傳統的大蒜製品,除了風幹的蒜頭,就是醃製的糖蒜。愛吃大蒜的人,喜歡蒜頭特有的辣味,喜歡糖蒜特有的香甜。

人們愛吃大蒜,不僅僅因為它是風味獨特的食品和調味品,還因為大蒜具有殺菌、抗病功能。大蒜原產於亞洲西部,兩千多年前的西漢張騫出使西域帶回我國,後在各地廣為栽種。古埃及的普列尼就論述了大蒜有治傷風、潰瘍、痔瘡、麻疹、蛇咬等51種傷病。我國明朝李時珍亦在《本草綱目》中記載了大蒜有解散痛腫、消毒氣、除風破寒、健脾治泄的功用。相傳三國時期的神醫華佗用大蒜汁合酒消毒治病。我國民間也廣為流傳著用大蒜殺菌抗病的常識。現代醫學研究也證實了常吃大蒜能預防流行性感冒、痢疾、肝炎等傳染性疾病的殺菌抗病功能。同時,食用大蒜還能夠開胃,助消化。所以,用現在的“時髦”話說,大蒜是天然的、名副其實的食療和保健食品。

日本、韓國、美國等國家早就重視大蒜深加工產品的研製和開發,重視大蒜製品的食療、營養和保健作用。一些國家生產了大蒜餅幹、大蒜麵包、大蒜飲料等營養食品。我國是大蒜生產大國,年產三千萬噸左右,但對大蒜的食用仍大多處在“原始階段”,對大蒜的重視、開發和利用才剛剛起步。

33家備生薑,小病不慌

“家備生薑,小病不慌。”這是民間醫家常說的一句話。確實如此,生薑除用做烹飪調料之外,還能治療許多小病輕症:

1治感冒。民間常用生薑片加紅糖煎水,趁熱服下(薑糖水),治療外感風寒感冒輕症。

2散寒止咳。將生薑洗淨(凡入藥生薑均應洗淨泥沙)後搗爛,壓絞取其汁,與白蜜或飴糖同服,治風寒、咳嗽、痰多。

3治胃寒嘔吐及腹痛泄瀉。將生薑用草紙包裹,放在清水中浸濕,再放置近水處煨製,以草紙焦黑、薑熟為度。用量3至10克切碎溫開水吞服。  4用於痰迷昏厥的急救。將生薑搗爛,壓絞取其汁。用量3至10滴衝服。

5解毒。用於中魚蟹毒、吐瀉等症。可單用或配紫蘇煎水服用。

6治水腫小便不利。刮下生薑外皮煎水。用量每次小半碗,口服。

7治被動物咬傷。用生薑、紅糖各等份,放在一起搗爛如泥,敷傷口,可治狗咬傷;用生薑汁調雄黃末敷傷口,可治蜈蚣咬傷。

8治失眠。將生薑切碎,用布包裹放枕邊,聞其芳香氣味,便可安然入睡。

薑屬辛熱燥烈之品,故陰虛有熱者及孕婦均忌用。

34清熱補虛話苦菜

苦菜,又稱苦苣菜、苦麻菜、苣蕒菜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屬菊科。從外形上看,苦菜莖直立,葉呈披針形或長圓形,通常羽狀深裂,邊緣有不規則的尖齒。頭狀花序頂生,花冠黃色。民間食用苦菜已有二千多年的曆史,亦常用做草藥。

苦菜的營養價值比較高。據測定,每百克鮮菜中含蛋白質18克,糖類40克,食物纖維58克,鈣120毫克,磷52毫克及鋅、銅、鐵、錳等微量元素,以及維生素B1、B2、C、胡蘿卜素、煙酸等維生素。此外,還含有臘醇、膽堿、酒石酸、苦味素等化學物質。苦菜中含有維生素C88毫克,胡蘿卜素322毫克,分別是菠菜的21和23倍。苦菜嫩葉中氨基酸種類齊全,且必需氨基酸之間比例適當。食用苦菜有助於促進人體內抗體的合成,增強機體免疫力,促進大腦機能。苦菜中豐富的鐵元素有利於預防貧血,多種無機鹽和微量元素有利於兒童的生長發育,多種維生素可促進傷口愈合,防止維生素缺乏。

苦菜的藥用價值也十分廣泛。用苦菜加水煎湯,代茶飲,可幫助治療急性細菌性痢疾:苦菜煎湯中加少許酒衝服,可治療尿血;苦菜的花部用水煎服,可有助於急性黃疸型肝炎的治療;苦菜洗淨絞汁,加少量鮮薑汁混勻,敷於瘡瘍部位,可利於傷口愈合,緩解疼痛,等等。

苦菜的食法多樣,洗淨後拌醬調味可以生吃;也可先脫苦,即用沸水漂燙片刻後,用淨水浸泡05~1小時,再涼拌或炒食。苦菜的季節性較強,將其做成罐頭或軟罐頭,就能常年吃到這種野菜了。

35冬季話榛子

榛子屬野生山果,炒熟後每百克中含蛋白質159克,含油量比花生、大豆還高。它還含有胡蘿卜素、維生素,特別適宜冬季食用,由於其含油量大,天然植物油經吸收後使皮膚分泌的油潤性增加,增強了皮膚對冬季風幹物燥的適應性;還能起到調中、開胃、益氣和明目的療效作用。

榛子的品質以粒大、仁肥和身幹為佳。先砸殼,看果殼是否易碎、是否有清脆聲,以鑒別其幹濕程度;仁肉色澤白淨、無異味的,表示質好。

36枸杞子能夠抗衰老

枸杞子為常用中藥,屬於滋補藥,俗稱枸杞果、杞子,藥用果實,呈橢圓形,色紅,肉質柔潤,味甜,也叫甘枸杞,嚼之唾液染成紅黃色。枸杞的原植物為灌木,種於房前屋後也可作為觀賞植物,七、八月間果實成熟就可采摘。

枸杞子有滋補肝腎,明眼目,益麵色,長肌肉,堅筋骨之功用。古人認為它是陰中有陽,就是說它在滋補陰血的基礎上還有助陽氣的作用。久服有推遲衰老,延年益壽的效果。

《淮南枕中記》有如下記載:有一位使臣前往西域,路上碰上一位年輕女子正在打一個老者,老者年歲大約有八十多歲了。這位使臣看不過去,便問那女子,你為什麼打他?這女子回答說:“他(指老者)是我的曾孫,打他還有什麼奇怪的,這兒有好藥他不肯吃,以致他衰老得不能走路,老態龍鍾,所以一定要打他。”接著使臣問女子今年多大歲數,女子說:“我今年已經三百七十二歲了”,使臣又問:“你說好藥是什麼?可以說說嗎?”女子就介紹了枸杞子這味藥,並說它能使人“返老還童,久服延年益壽”。

上麵說的故事雖近乎神話,但枸杞子確有祛病延年,使人麵色紅潤,抗衰老的作用,這是事實。

現將服用枸杞子的方法介紹於下:1將枸杞子泡酒,浸一周後服用,每次服一小酒杯。2洗淨枸杞子嚼服,每天吃10克左右。3配桂元肉等分,熬成膏滋藥,每天服二次,每次服二、三匙。

37肥肉中含有防癌物質

美國研究人員新近發現,肉中含有一種防癌物質——共軛亞油酸,它可防止實驗室中的老鼠患癌。研究人員在給老鼠致癌劑之前4天和前2天,分別給它們喂食共軛亞油酸。這個過程每周重複,一共進行4周。20周後發現喂食共軛亞油酸的老鼠患癌數目明顯少於未給予這種物質的老鼠。

有不少人認為,隻有吃植物油才對人體健康有利。其實,植物油主要含不飽和脂肪酸。據研究證明,不飽和脂肪酸在人體內易氧化成過氧化脂質,有促進癌細胞生長的作用。

因此,營養學家認為,正常人平時不應偏食植物油,而要使兩者維持適當的比例,理想的比值是植物油與動物油之比為: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