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飲食與健康2
38冬季話羊肉
羊肉,自古即供食用和藥用。在寒冷的冬季,它能給人帶來熱量和溫暖。
早在東漢末年醫聖張仲景就創用當歸生薑羊肉湯,在其《金匱要略》中記載:“寒疝腹中痛,及脅痛裏急者,當歸生薑羊肉湯主之。”主要用來治療寒疝腹痛或血虛裏寒引起的腹痛。具體用法可取:當歸30克,生薑20克,羊肉250克(切塊),加鹽和作料適量,文火燉爛服之。
羊肉還有補中氣、療肺虛、益勞損之效能。治療支氣管炎、咳嗽咳痰、咳痰質稀色白,取羊肉500克,苡仁100克,冬瓜仁50克,生薑10克,加少許食鹽,共燉成稀粥,早晚分食。
治療腹部怕冷,嘔吐腹痛者,取羊肉250克(切成小粒),大米200克,加入適量食鹽、生薑、八角等調味品,加水共煮成粥,早晚分服。
治療產後血虛腹痛,取羊肉200克,熟地60克,生薑30克,水煎取汁,加入少許白酒服用,有一定的溫中止痛之效。
治產後虛羸喘乏,自汗出,腹中痛,選用《千金要方》中的羊肉湯:羊肉500克(切成小塊),當歸30克,桂心、甘草各20克,川芎、芍藥、生薑各25克,先以水煮肉,去肉,納諸藥再煎,去滓,分三次服。
治療產後中風,月經不調,以及陽虛不孕,取羊肉250克,大蒜、豆豉各100克,水煎去滓,加酥再煎,分三次服用。
《備急方》中的羊肝丸,能治視物昏花,內障、雲翳等症。其方法是:取羊肝一具,黃連30克,先將羊肝洗淨,煮爛,再將黃連研末,共搗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
羊肝,即羊的肝髒,善於補血益肝明目。常用於治療頭暈目眩,夜盲症,眼幹燥症,視力減退等,可單用本品熟食。羊肝又可治久咳不愈,取羊肝60克,香油30克,共炒熟,入少許鹽、作料,內服。羊苦膽,性寒,有清熱解毒之功。治療熱瘡腫毒,大便不通,若腸燥秘結,用羊膽汁灌之立通。
羊腎,性溫,能補腎氣,益精髓。用於腎虛腰痛,腰膝無力,女子陰冷不孕,男子陽萎早泄,食療方法為:取羊腎一具,剖開洗淨,加入杜仲30克,肉蓯蓉30克,鹽、作料適量煮食。羊睾丸,能補腎壯陽益精,尤善治房癆內傷,陽萎、陰冷,取本品煨爛,或者熟食之。羊骨,補虛損,壯筋骨。用治腎虛腰痛,筋骨攣痛,白濁,勞淋。常取羊骨酒浸服之。羊奶,即羊的乳汁,能夠潤燥補虛。對於消渴口幹,腸燥便秘,均有療效。
羊肉雖屬溫補之品,但外感病邪和素體有熱者不宜。
39寒冬話狗肉
狗肉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內含大量蛋白質、脂肪,還有碳水化合物、鈣、磷、鐵、多種維生素及嘌呤類、肌肽等成分。其肥肉少,熱量高,膽固醇含量低,是冬令禦寒強體的滋補佳食,民間有“狗肉滾三滾,神仙站不穩”的佳話。
狗肉除能食用外,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據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狗肉能安五髒,輕身益氣,宜腎,補胃,暖腰膝,壯氣力,補五癆七傷,補血脈……”尤其在寒冬臘月,體質虛弱、腰疼足冷及患有關節炎的人,適量吃點狗肉更有補益。狗肉雖有不少益處,但在選購、烹調、食用等過程中卻有許多學問。因此,必須注意如下幾點:
1嚴禁食用患狂犬病的狗肉或被患狂犬病狗咬傷過的狗肉。對那些“外貌不揚”的狗肉要有所警惕,一旦發現疫情,應速告有關防疫單位。
2在烹調狗肉前,先將狗肉放在清水中浸泡數小時,或用鹽漬一下,以除其土腥氣和附沾的汙物。
3清洗狗肉時,最好不要用手直接接觸,尤其是手上有傷口者,更要戴橡皮手套作業;烹調時務必燒熟、煮透,不吃生食或半生半熟的狗肉,以防感染旋毛蟲病或狂犬病。
4食量不宜過多,吃後不宜馬上飲茶以及吃豆製品,以免影響胃腸功能,發生脘腹發脹、大便燥結等現象。
5凡患外感發熱,咳嗽以及陽盛、陰虛火旺等非虛寒性病者,均不宜吃狗肉。
6誤食感染狂犬病毒的狗肉後,應立即請醫生診治,必要時注射狂犬疫苗,以防不測。
40夏季話“烏雞”
越來越多的人們已意識到盛夏進補的必要了,他們挑選補陰補氣的食品配以新鮮的蔬菜瓜果來安排日常飲食,達到滋養調理的目的。的確,盛夏不宜服食大補或難以吸收消化的滋補藥,而應以食補為主。俗話說:“藥食同源”,許多傳統的食品經過一定方法的烹製,更能達到調節機體、強身健身的效果。而烏骨雞就是夏季餐桌上的美食,也是調節人體機能的補品。這種千百年來被曆代醫家和民間珍視的藥食兩用補品,性味甘平,所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比普通雞高2—3倍,且滋陰清熱、補益肝腎、健脾止瀉。烏骨雞的烹製多為煲湯、清燉,如淮山、枸杞子、紅棗、烏雞煮湯(燉);蓮子、百合、龍眼肉(桂圓)、烏雞煮湯;西洋參燉烏雞等,吃肉喝湯,味道鮮美,益於健康。而以烏雞為原料製作的中華烏雞精也是較好的夏季調節進補品。
41多吃點鴨肉好
人體要保持健康,尤其是中老年人要延緩衰老,注意飲食至關重要。醫學界提出,有益健康的保健食品模式應該是:熱量不太高,糖、鹽不超過限度,高蛋白、低脂肪,能抗細胞氧化,並能清除人體內產生的有害物質。根據這種飲食模式的要求,鴨肉被認為是最佳滋補食品之一。
我國早年醫學就對鴨肉作為美味滋補食品有所講述。《名醫別錄》稱鴨肉為“妙藥”和滋補“上品”。因為鴨肉營養豐富,每100克鴨肉中含蛋白質165克,脂肪175克,還含有碳水化合物、各種維生素與礦物質。祖國醫學認為,鴨肉味甘、性寒,有益陰、養胃、補腎、除虛弱、消腫、止咳化痰作用。凡身體虛弱,患病初愈,體內有熱,時常上火的人,尤其是一些低燒、食少、口幹、大便幹燥和有水腫的人,食鴨肉最有效。老人、兒童常常陰虛,故應常吃點鴨肉。
常用的鴨肉藥膳補方:1鴨肉500克,海帶250克,燉食,功能軟化血管,降低血壓,適用於動脈硬化、血壓高的人經常食用。2鴨肉200克,竹筍100克,一起燉食,可治療老人痔瘡。3鴨子一隻,當歸30克,一起燉食,益氣補血,潤腸通便,適用於貧血和大便秘結者經常服用。
鴨肉不但是滋補食品,本身也是美味食品:燒、烤、炸、醬、鹵、蒸、炒、燉均能烹製成各式味美可口、色澤美觀、軟嫩適中、原汁原味的佳肴。
42魚腦補腦
人類的大腦需要多種營養,其中重要的是多烯不飽和脂肪酸(特別是EPA與DHA)和磷脂(主要是腦磷脂和卵磷脂)。
大腦中65%是脂肪類物質,其中EPA和DHA是腦脂肪的主要成分。人還在大腦形成發育的胎兒和嬰幼兒時期,便開始通過胎盤或乳汁獲取腦營養。如母體缺少EPA、DHA,輕則腦細胞及其磷脂質不足,重則先天性弱智。青少年時期,補充充足的EPA、DHA,能刺激大腦細胞,使大腦神經突觸不斷生長,腦容積不斷增大,有利於智力、記憶力和思維能力的提高。對於老年人來說,經常攝入足量的EPA、DHA,腦脂質可保持年輕時的狀態,改善記憶能力,對防治老年性癡呆症有良好效果。
腦磷脂和卵磷脂也是腦細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構成腦神經組織、腦脊髓的主要成分,還可在大腦中合成乙酰膽堿——傳導聯絡大腦神經元的主要神經遞質。當乙酰膽堿缺乏時,大腦神經元之間傳導聯絡受阻,輕則記憶力衰退,重則變得癡呆。90年代初,美國紐約市一次車禍的受害者喪失了思維和記憶。醫學博士沃爾頓用卵磷脂治療,兩周後病人竟奇跡般地康複,從此,卵磷脂作為健腦食品席卷美國。
多烯不飽和脂肪酸EPA、DHA和腦磷脂、卵磷脂如此重要,人體自身卻難以合成,隻能從食物中補充,而一般的動植物中又缺少,隻有深海冷水魚種的魚腦中含量豐富,同時最易於人體消化吸收,因此被譽為“腦黃金”。有關專家建議:每人每天應從膳食中增加1克“腦黃金”的攝食量。
據調查,每100毫升母乳中“腦黃金”的含量,美國人約為7mg,澳大利亞人為10mg左右,而日本人則22mg,其原因是日本人食冷水海魚量大大超過美澳人。但是,“腦黃金”在空氣和高溫條件下極易氧化,因而烹食所能得到的極其有限。國內外科學家在努力開發研究,北京多靈多科技公司吸取國內外最新科技成果最近研製出“魚腦精”口服液,由於是以冷水海魚的魚腦為主要原料,采用現代生物提取技術精製而成,“腦黃金”含量每支約400—500mg,解決了魚腦補腦的需求。
43金秋時節話螃蟹
秋風送爽,正是稻熟蟹肥之時。螃蟹是甲殼動物蟹類的總稱。蟹類很多,根據其棲息的地方不同,可分為海蟹和河蟹兩大類,市場上見到的有海蟹、河蟹、湖蟹、青蟹等食用蟹,其中以河蟹和青蟹尤屬上乘。
人們何以對蟹會如此器重呢?究其原因,一是鮮美肥嫩,見之垂涎三尺,食之不忍釋手;二是富有營養,據營養學分析,每100克蟹肉含有蛋白質14克、脂肪26至59克、鈣130至140毫克、磷150至190毫克、鐵13毫克、胡蘿卜素2至6克,還有硫胺素、核黃素及少量碳水化合物等營養物質。
螃蟹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蟹肉味鹹性寒,有清熱、散血、滋陰之功能,可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筋傷骨折,過敏性皮炎,經久不愈的濕癬,各種腫塊,體質虛弱,食欲不振等疾病;蟹殼鹹涼,有清熱解毒、破瘀消積、止痛的效用。將蟹殼煆灰,調以蜂蜜,外敷可治黃蜂蜇傷或其它無名腫毒;以蟹爪60克煎酒服用,可用於催產或中止懷孕。
螃蟹既能治病,食用不當亦能引起疾病。蟹體內常汙染有沙門氏菌,未經加熱殺菌,食後可引起以急性胃腸炎為主要症狀的食物中毒,甚至會危及人的生命。因此,吃螃蟹必須注意衛生,講究吃的方法,必須做到四除:一除蟹腮,蟹腮俗稱蟹綿絮,在蟹體兩側,形如眉毛,呈條狀排列。二除蟹胃,蟹胃也叫蟹和尚,位於蟹穀前半部,緊連蟹黃,形如三角形小包。三除蟹心,蟹心位於蟹黃或蟹油中間,緊連蟹胃,呈六角形,不易辨別。四除蟹腸,蟹腸位於蟹臍中間,呈條狀。這四樣東西多沾有大量細菌、病毒、汙物,必須剔除。死蟹不能吃。蟹死後,其肉會迅速腐敗變質,吃了會中毒。煮蟹也有講究,應洗淨紮牢,然後用旺火煮15分鍾,這樣出鍋的蟹不僅衛生,而且肢體俱全,肉質飽滿鮮嫩。
蟹肉鮮美而不膩,因此要注意節製食量,食得過多會造成消化不良。有過敏體質的人或食蟹過敏者不能食用,氣喘、哮喘、皮膚病如濕疹、皮炎、蕁麻疹、過敏性結腸炎等病人也不宜食用,以免發生過敏反應或加重病情。食蟹後如果出現腹部不適、腹痛、腹瀉症狀,可用紫蘇15克,加生薑5—6片煎湯內服。
44老幼皆宜話蝦皮
蝦皮又叫蝦米皮,是海產小蝦經煮熟曬幹後而成的一種烹調佐料。其味鮮美,很多人喜歡用來作湯的調味品,或用作拌菜、炒菜、煮粥,也可作餃子的佐料;若在臘腸粉中放入肉末、蝦皮,其味更為鮮美,因而很受人們喜愛。蝦皮具有特殊的營養價值。它含鈣質極高,每100克的蝦皮含鈣達1克,有些蝦皮甚至高達2克,這是其他任何食物所無法相比的。鈣是構成骨骼的主要原料,參與凝血過程,維持神經肌肉的興奮性,調節心髒的活動。人的一生都需要鈣,但兒童、孕婦、哺乳婦女和老年人更為需要。
兒童期是生長發育的重要階段,機體的各個組織都在迅速增長,特別是骨骼的增長更為迅速,這時需要大量的鈣質。這些鈣質完全來自食物,若飲食中缺鈣,機體又同時缺乏維生素D,兒童就會出現鈣化不全的症狀,如雞胸、X型腿,以及身體軟弱、發育停滯等現象,醫學上稱為佝僂病。為預防佝僂病的發生,應多給兒童食用牛奶或奶製品、大白菜、蝦米、蛋等含鈣質豐富的食物。其中以蝦皮含鈣量最高,食用最方便,因此最好在兒童膳食中經常增加一些蝦皮。
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婦女、容易發生骨質疏鬆症和骨軟化症,這種現象極為普遍,它常常是發生股骨頸骨折及腰背疼痛的重要原因。近來研究還發現,高血壓與缺鈣的關係比鹽和鈉過多更為密切。用鈣治療高血壓可使收縮壓平均下降20mmHG,使舒張壓平均下降7mmHG。美國一位醫師認為,如果飲食中每日增加1克鈣,則高血壓的發病率可以減少40—54%。由此可見,中老年人多食蝦皮,可防止鈣的缺乏,對身體健康是很有好處的。
45魚和貝類是最佳
健腦食物
英國倫敦動物園營養生物化學教授勞福特經過多年研究,認為魚和貝類是最佳健腦食物。
大部分食物雖具備滿足動物肌體生長需要的蛋白質,卻很少有不飽和脂肪酸。
魚和貝類則具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它對腦的發育極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