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魚脊背兩側各有一條白筋,剖魚時,在靠鰓的地方拉一小口,白筋就顯露出來了,用鑷子夾住,輕輕用力,即可抽掉,烹製時就沒有腥味了。
魚剖肚洗淨後,用紅葡萄酒醃一下,酒中的鞣質及香味可將腥味消除。
加工魚時,手上會有腥味。可用少量牙膏或白酒洗手,再用水清洗,腥味即可去掉。
7如何速去魚鱗
除魚鱗,有巧法:
先將帶魚放入80℃左右的熱水中涮一下,然後再投入冷水中,此時,隻需用刷子輕輕一刷,魚鱗即可全部除盡。
刮魚鱗時,如果先將魚放在冷水中浸泡兩小時,水中再放些食醋(每升水約放兩湯匙),魚鱗就很容易刮幹淨。
8如何清除魚膽汙染
加工魚時,如魚膽被弄破,可在沾了膽汁的地方塗一些酒或小蘇打,然後用水衝洗,可除苦味。
9怎樣保存活魚
家庭中常常要把活魚保存一段時間,這裏介紹二個方法:
夏季存放活魚,可往魚的嘴裏灌3~4滴白酒(再灌幾滴白醋更好),然後放在陰涼處,盛裝活魚的容器要透氣。如用自來水存養,水不要隨放隨用,最好隔日再用,每天換水一次,活魚至少可存活1個月左右。
將浸濕的薄紙片貼在魚的眼睛上,可使買回的活魚多活三四個小時,一放回水中,又能活蹦亂跳。因為濕紙蒙住魚眼,可延緩視神經中線狀組織的斷裂,從而防止魚死亡。
10生吃瓜果如何消毒
生吃蔬菜、瓜果應注意消毒。下麵介紹幾種常見的消毒方法:
先用自來水將瓜果衝洗幹淨,然後放入開水中燙泡二三分鍾,或放入80度以上的熱水裏燙泡七八分鍾,即可殺滅痢疾杆菌等腸道病菌。
洗潔靈消毒。在1公斤清水中滴入幾滴洗潔靈溶液,將蔬菜、瓜果泡入消毒幾分鍾,然後用冷開水衝淨即可食用。
漂白精片消毒。將蔬菜、瓜果洗淨,放入漂白精溶液中浸泡5~10分鍾,可殺滅一般腸道病菌,然後取出用冷開水衝洗即可。1公斤清水放1~2片漂白精片。也可用新潔爾滅消毒,方法同上。1公斤清水加5%的新潔爾滅70克左右。
高錳酸鉀消毒。將蔬菜、瓜果用自來水洗幹淨後,再放入現配製的0.1~0.2%高錳酸鉀溶液中浸泡5~10分鍾,可殺滅痢疾杆菌、傷寒杆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浸泡後再用冷開水衝洗一下即可。
11為什麼應食用精製鹽
精製鹽是加工鹽的一種。它通過原鹽化鹵、鹵水淨化、蒸發、脫水、幹燥等工藝流程真空製成,清除了原鹽中含有的泥沙雜質。同時,由於整個加工工藝流程實行管道生產,產品直接裝袋密封,減少了生產、包裝、運輸、銷售諸環節中的汙染。因此,精鹽的純度更高(氯化鈉含量達99.6%),色澤更白,味道更鹹,衛生而且幹燥。所以,食用精製鹽比食用粗鹽好。
12如何正確使用味精
味精是一種主要調味品,如果用法不當,對身體不利,因而使用味精要注意:
(1)溫度要適宜。味精在80℃左右時最易溶解,味道也最鮮。溫度過低,味精不能充分溶解,溫度過高,如達到120℃,味精會轉化為“焦味精”,不僅無鮮味,而且對身體不利,所以凡高溫煎炸食品均不宜加味精。(2)用量要適當。使用濃度一般為千分之二至五,如果用量過多會產生一種似鹹非鹹,似澀非澀的怪味。(3)掌握食物酸堿度。酸味菜肴如糖醋菜,加醋的拌涼菜不宜加味精,因為味精呈堿性,酸性菜中放味精會產生酸堿中和反應,食物變味。味精在堿性食物中其穀氨酸一鈉會變成穀氨酸二鈉,也會失去鮮味。味精在微酸中才能發揮其增鮮作用。
13為什麼用生冷自來
水煮飯不好
人們煮飯時,都習慣用生冷的自來水,其實這是不科學的。因為生冷的自來水中含有一定數量的氯氣,在燒飯過程中,它會大量破壞糧食中所含的人體不可缺少的維生素B1。
據測定,用生冷的自來水燒飯,維生素B1的損失程度與燒飯時間、燒飯溫度成正比,一般情況下,損失30%左右。如果用燒開的熟水燒飯,維生素B1就可以免受損失,因為燒開後的熟水,氯氣已經隨水氣蒸發掉了。
14做飯菜怎樣才能
保護營養素
做米飯:米不要搓洗和浸泡過長時間,衝洗次數不宜過多。最好采用燜飯和蒸飯法,少采用撈飯法。如果撈飯,米湯可以做稀飯,但盡量不加堿。
做麵食:多用蒸、 烙,少用油炸。煮麵條、水餃的湯應該設法食用。
做肉類食品:應該多采用炒、蒸 、煮的方法,既能保持製品鮮嫩,又能保存比較多的營養素。骨頭最好拍碎煮湯,並加些醋,這樣可以促進鈣的溶解,有利人體對鈣的吸收。
做蔬菜食品:多選用新鮮蔬菜。在洗菜時,不要在水中浸泡過久,洗了就切,大小適當,切後就炒,急火快炒,不棄湯汁,現做現吃。
15高壓鍋會降低食物
營養價值嗎
用高壓鍋加工食物,既省時間,又省燃料,而且食物酥軟,容易消化,因而已經成為家庭普遍使用的一種炊具。但是,也有人提出疑問,高壓鍋會不會降低食物的營養價值呢?對此,營養學的研究人員以普通鍋對比,對這兩種炊具加工出來的大米、大豆、甘薯進行了分析,並得出以下數據。
(1)加工大米:高壓鍋煮熟的大米中,維生素B1的保留率約為56%~64%;使用普通鍋煮熟的大米中維生素B1的保留率為72%。前者比後者多損失約10%。
(2)加工大豆:高壓鍋煮熟的大豆中,維生素B1的保留率約為65%~70%(湯中含8%~9%,大豆中含57%~60%);普通鍋煮熟的大豆中維生素B1的保留率為51%(湯中含1%,大豆中含50%)。前者比後者少損失15%~20%。另外,高壓鍋煮的大豆湯中氮和氨基酸的含量,要比普通鍋煮的多1.5倍。
(3)高壓鍋蒸煮的甘薯中,維生素B1的保留率為73%,維生素C的保留率為54%;普通鍋蒸煮的甘薯中維生素B1和維生素C保留率都為85%。前者比後者多損失維生素B112%,維生素C31%。
16烹飪畜肉的最佳時間
食品檢驗的結果表明,一般剛屠殺的畜肉為中性或弱堿性(pH72~7.4之間)。因肉中澱粉酶的作用,動物澱粉和葡萄糖變為乳酸,使肉質開始僵硬。一般情況下,夏季宰後的畜肉經過2小時,冬季宰後的畜肉經過4小時開始僵硬,這時肉中三磷酸腺苷迅速分解,形成了磷酸,PH值繼續下降至5~4,到此,肉質即完全僵硬。在澱粉酶的繼續作用下,完全僵硬後肉質又開始變軟,產生一定的彈性與肉汁。由於蛋白質的凝固,此時畜肉的表麵會形成一層有光澤的膜,能阻止微生物的侵入,這種現象也叫“後熟”。所以說豬、牛、驢、馬等大牲畜宰殺後,夏季要經過1~2小時,冬季要經過3~4小時後開始烹飪為宜;鳥類可比這些肉類早1小時烹飪。宰後24小時前後是乳酸在肉中積蓄量最高的時刻,這時是營養最佳時間。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都認為宰殺的畜肉下鍋的時間越短越好吃,其實不然。實踐證明。畜肉必須經過“後熟”過程,才能更味美可口。剛宰殺完就下鍋,畜肉往往肉質硬韌,不易煮爛。
17魚何時食用最好
一般人都認為活魚營養價值高,把“活魚活吃”奉為上等美餐。其實,無論從營養價值或食用味道看,活魚或剛剛死掉不久的魚,都不是食用的最佳時間。
魚類同其他動物一樣,由於體內活性物質的存在,死後體內組織仍繼續進行著一係列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化學的變化,其變化大致分為僵硬、自溶、腐敗等幾個階段,這一係列的變化既有階段性,又有連貫性,不能截然分開。魚類在失去生命後,經過一段時間,肌肉逐漸僵硬,直至達到最高僵硬,這種現象叫死後僵硬。在僵硬之前和處在僵硬階段的魚,肌肉組織中的蛋白質沒有分解產生氨基酸,吃起來肉質較硬,不利於人體對營養成分的吸收。當魚體進入高度僵硬後,即開始軟化,這就進入了自溶階段,魚體中的蛋白酶使蛋白質逐步分解為人體容易吸收的各種氨基酸,此時的魚質鬆軟,易於消化,味道也非常鮮美。應該說,處在自溶階段前期的鮮魚營養價值最高。經過合理冷凍的鮮魚,一般都處在自溶作用的初級階段,食用價值並不比未冷凍的鮮魚低。
18烹調蔬菜應注意什麼
要吃新鮮蔬菜:因為新鮮蔬菜裏所含有的維生素C要比幹菜、鹹菜多。
要連老葉一起吃:蔬菜外麵的葉子比菜心養分高,所以不要把外麵的老葉全扔掉,光吃嫩菜心。
能帶皮吃的菜不要去皮:因為皮含維生素C最多,如南瓜、洋芋、蘿卜等。
菜要先洗後切:因為菜裏含的多種維生素,都能溶解在水裏,先切後洗,蔬菜裏含的維生素就會被洗掉一部分。
切後隨即下鍋:蔬菜裏含的維生素多半不大穩定,如果把菜切碎了不下鍋,維生素便容易被空氣氧化而損失一部分。
掌握好火候:菜煮時間不能太長,水不要太多,一般急火快炒比較好。
炒菜時要加點醋:醋對於維生素C有保護作用。
19鐵鍋烹飪好
鐵鍋的表麵,在空氣中會形成一層氧化鐵。用鐵鍋炒菜,加熱5分鍾後,能使菜肴增加2倍的含鐵量。如果加些鹽和醋,鐵的成分可以提高到15倍。因此,用鐵鍋燒菜做飯,能補充人體每日所需要的鐵質,可以減少缺鐵引起的貧血症。
20菜要旺火急炒
有人實驗,大白菜在旺火上急炒8分鍾,維生素損失率為6.2%;中火慢炒12分鍾,維生素損失率為31%;如果炒後再煮,則損失率高達76%。蔬菜煮20分鍾以後,維生素一般隻能保留30%。
因為蔬菜加熱到60℃,維生素就開始被破壞,到70℃破壞得最嚴重,而到80℃以上時,維生素的破壞率反而下降。炒菜用旺火急炒,能使菜進鍋後溫度迅速達到80℃以上,避開最大的破壞溫度,這樣就能比較多地保存蔬菜中的維生素。
21黃酒為何能做調料
黃酒酒精濃度一般在15°~17°,含有豐富的氨基酸等,營養價值較高。黃酒不僅是一種香氣濃鬱、口味鮮美的飲料,而且是烹調菜肴所需的一種去腥的調味佳品。原因在於:
(1)有些水產品,如魚、蝦等均有腥味,這是因為體內含有三甲胺所致。三甲胺易溶於酒精中,當加熱烹調時,黃酒中的酒精會和三甲胺一起揮發掉,從而起到去腥作用。
(2)黃酒中含有氨基酸,有些氨基酸能與食鹽形成具有鮮味的氨基酸鈉鹽,使菜肴更加鮮美,從而起到了調味的作用。
(3)黃酒中含有香味濃鬱的酯類。烹調時,會部分浸入到菜肴中去,從而使其香味可口,誘人食欲。
22淘米切莫用熱水
米粒的表皮層有大量的維生素B,維生素B能溶解於水。用冷水淘米,維生素損失得少,用熱水淘米,維生素損失多。這是因為物質溶解於水的多少是與溫度有密切關係的緣故。也就是說米粒上維生素B的損失,是隨著水溫度升高而增加的,所以不要用熱水淘米。
23不能用鋁鍋、盆
盛裝飯菜過夜
鋁鍋、鋁盆怕酸怕堿。飯菜長時間放在裏麵容易產酸而腐蝕器皿,另外在這個化學變化過程中產生鋁的化合物,混在飯菜中對人體也不利。
24食具怎樣消毒
(1)煮沸消毒:把用過的食具洗淨後放入沸水鍋中,煮沸10分鍾,就可以達到消毒的目的。這種方法適宜瓷器和搪瓷類碗、碟以及金屬類刀、叉、木竹類筷子消毒。
(2)蒸氣消毒:把用過的食具洗淨後,放在容器內,用高壓蒸氣消毒。蒸氣溫度高、殺菌力強,是一種有效的消毒方法。在容器密閉條件下蒸10分鍾,在流動蒸氣條件下蒸20~30分鍾,就可以達到消毒目的。各類金屬、搪瓷和陶瓷食具都可以用這種方法。
(3)藥物消毒1漂白粉溶液消毒法。把漂白粉精50克,加水20公斤,充分攪拌後,將洗淨的食具放入,浸泡20~30分鍾就可以了,適宜玻璃及塑料食具。2高錳酸鉀溶液消毒法。用高錳酸鉀1份,加水1000份,攪勻後將食具放入浸泡20~30分鍾便可以了。3過氧乙酸消毒法。用0.1%~1%過氧乙酸液浸泡10分鍾,消毒塑料製品食具最好。4新潔爾滅液消毒法。用0.5%新潔爾滅液浸泡食具10分鍾,適合玻璃與塑料製品食具的消毒。
經過消毒的食具、茶杯,最好倒放晾幹,不要用抹布擦,注意蓋好,防蠅、防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