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使牙齒牙肌得到鍛煉和保健,每日要叩齒按摩二、三次。每次叩前齒區、後齒區,用手指從外部接觸上下牙齦牙肌按摩數回,堅持長久必有好處。使牙周組織微細血管循環暢通,增強牙周組織的抵抗力,使牙齒牢固。
對牙齒的養生要從嬰幼兒做起。要想使孩子有堅固的乳牙,必須在胎兒時就供應合理的營養。換牙後要想使孩子有堅固的恒牙必須供給各種維生素及鋅、鐵等微量元素,尤其是骨骼發育有關的維生素D不可缺少。兒童長出恒牙以後盡量少吃硬、脆、燙熱食物,以免損壞幼牙。
俗話說:“牙痛不算病,可痛起來真要命”。因為牙齒與神經息息相通。所以牙患疾病疼痛是難免的。牙齒常見疾病有:齲齒、牙髓炎、牙齦炎、牙周炎等。尤以齲齒(俗稱“蟲牙”或“蛀牙”)最為多見。其致病原因是與牙體鈣化不良、牙的間隙易藏食物、口腔衛生不潔等有關,加之口腔細菌特別是乳酸杆菌、鏈球菌與食物中之糖類作用後發酵產酸,使牙脫鈣破壞牙釉質和牙本質,形成齲齒。有資料表明:80年代末我國7歲兒童齲牙占90%以上。古人齲齒很少,近人如瑞士某山穀與世隔絕的居民幾乎沒有齲齒,後來修了鐵路,有了店鋪,學生齲齒率卻達到21—67%。早期齲齒不疼,為預防齲齒:1少吃糖和甜食,多吃些五穀雜糧。2合理刷牙,保持口腔牙齒衛生。飯後睡前要刷牙。刷牙要沿牙縫隙上下左右內外刷淨,牙縫嵌塞的食物及時除淨,但不宜用金屬等利器剔牙。尤其睡前刷牙後不要再吃東西以免細菌繁殖。3預防牙疾最好的方法是清除牙菌斑(即牙垢、牙結石)。它是由唾液和食物殘渣形成的,可引起蛀牙或蟲牙及牙周炎等症,應定期診治清除。
另外,牙齒咀嚼食物不要偏用一側,要均衡使用。總之對牙齒的保健要精心細致,長久堅持。
29頭部保健按摩法
頭部保健按摩法,對於恢複大腦的疲勞,預防疾病的發生十分重要。
1推梳法:兩手掌放於下頜部,十指放於麵部,向鼻、麵、目、眉方向推摩(如洗臉)至前頜部,五指分開成梳形,從發際處向頭頂、後頭部方向推梳理15—20次,動作緩慢柔和。
2點穴法:兩手食指放中指上,用中指指腹點揉太陽印堂、睛明、頭維、風池穴。順時針、逆時針方向各20—30次,自感酸脹為宜。
3雀啄法:兩手五指微屈分開成爪形,以腕部自然屈伸的擺動帶動手指端著力於頭各部。雙手交替進行約兩分鍾。
4捏揉耳廓:雙手拇、食指捏住耳尖部,向耳垂方向捏揉15—20次。
5震動耳膜法:兩手掌壓於耳門處一鬆一緊地按壓,借助空氣震動耳膜,可感到“嗡嗡”聲響,操作約一分鍾。
6壓耳擊鼓法:兩手掌心壓兩耳孔,手指置於腦後枕部,食指壓於中指上,並於中指上滑下,叩擊後頭部約1分鍾。
30人到中年須防神經衰弱
人到中年容易患神經衰弱症。患有這種病的人,晚上睡不好覺,多夢,易被驚醒。白天精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並且有的人還出現胸悶、頭暈、心慌、耳鳴、食欲不振等現象。長期患此病還會使人性機能減退,內分泌功能紊亂。
在日常生活中,中年人的負擔較重,無論學習、工作和家務勞動都比較緊張,有的人還經常“加夜班”、“開夜車”,加上有的人家庭有糾紛,以致“勞神過度,情誌不暢”,很容易患神經衰弱症。
患有這種病的中年人,不必過分緊張和憂慮,要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采取多種方法徹底治愈。首先要養成有規律的生活,加強戶外活動和體育鍛煉,增強體質。這樣有利於神經功能的調節和恢複。要盡可能合理地安排工作、學習與休息,盡量避免過於勞累和緊張。要加強文化娛樂活動,多聽音樂,參加有趣味的業餘文化生活,緩解緊張情緒。
患有神經衰弱的中年人,飲食習慣要合理,晚餐不要過飽,睡覺前不要喝咖啡和濃茶,有刺激性的食品要少吃,少吸煙,少飲酒。
31飯後五不宜
1飯後不宜立刻吃水果。水果中含單糖類物質,易被小腸吸收,堵塞在胃裏,形成脹氣,以至發生便秘。宜飯前一小時或飯後2—3小時食用。
2飯後不宜急於吸煙。飯後,人體胃腸蠕動加強,血液循環加快,煙霧比平素更易於進入人體,加重香煙有毒物質對人體的侵害。
3飯後不宜立即睡覺。飯後馬上睡覺,腹中飯菜滯留在腸胃中,難以消化,久而久之,會誘發胃病、腸炎等。
4飯後不宜立刻喝茶。茶葉含大量的單寧酸,進入胃腸道後,會使食物中的蛋白變成不易消化的凝固性物質。
5飯後不宜馬上洗澡。飯後立即洗澡,四肢、體表血流量增加,胃腸道的血流量則相應減少,使腸胃消化功能減弱。
32睡覺姿勢與人體健康
睡覺的姿勢各式各樣,有仰著睡的,趴著睡的(俯睡),蜷曲著睡和側著身子睡的等。要想夜間睡得酣,首先要有一個正確的睡眠姿勢。
仰睡,通常是身體平躺伸直,兩臂平放兩側,胸腹部不要蓋得太厚,這樣呼吸自然,全身肌肉均可鬆弛,身體能得到充分休息。如果在冬季天氣寒冷,被子蓋的又厚又重,對仰睡就不利,或者再把手放置胸腹上,胸腹受壓,影響血液循環,入睡就不深,常做噩夢。
趴著睡(俯睡),是一種不良姿勢。因俯睡時胸腹受擠壓,吸氣時胸壁擴張受限,呼吸就費力,身體得不到休息;再則俯睡時頭必須偏向一側,頸部肌肉就處於牽拉緊張狀態,久之,頸肩部的肌肉便經常疼痛不適。
蜷曲亦不是一種好的睡姿。這種姿勢多見冬季。由於畏寒腿伸直易受冷,便將雙腿屈曲於腹部,身體彎曲得像蝦姿,下肢的血液循環就減慢受阻,難以睡熟,晨起便覺腿足乏力。
側睡,是符合生理健康的睡姿。側睡時,胳膊不要枕在頭下,兩腿彎曲,不要並放一起,這樣全身鬆弛,血循通暢,入睡快且深,疲勞易恢複,即使被子蓋得厚些也無影響。從生理上講,以右側睡姿為最佳,因為右側臥位既不壓迫心髒又利於肝髒的血液回流及胃與十二指腸排空。當身體進入休息睡眠狀態後,全身各器官所需血量減少,一部分血液便歸在肝髒,心髒負荷量減輕,心跳呼吸減慢,符合人體正常的生理機能和中醫《內經》論述的“肝藏血,人臥血歸肝”的理論。
33劇烈運動後不宜
馬上吃冷飲冷食
炎熱的夏季,當人們參加體育活動,例如剛打完一場球,或剛賽完一場田徑賽,總是呼吸急促,汗水淋淋,口幹舌燥,這時他們多麼希望能喝上一大杯冰水來解渴呀。因此,常常見到許多人在參加劇烈運動後馬上喝冷飲或吃冷食。可是,你是否知道,這種貪圖一時痛快舒服的做法對身體是極其有害的?
大家知道,人在運動時,由於營養物質的消耗、肌肉的收縮等,因而產生了大量的熱能,這時體溫比平時高,有時可達39℃左右,這是一種生理性的體溫升高,對身體沒有什麼害處。但如果這時馬上吃冷飲冷食,會使胃腸道裏的血管突然受冷的刺激而馬上收縮,血流減慢,血液減少。這種現象猶如在一個剛裝過熱開水的玻璃杯中放進一塊冰,就可能發生炸裂一樣。體溫升高時,胃腸血管突然遇冷,引起胃腸功能紊亂,使食物不能很好地消化和吸收,引起腹痛、腹瀉等。
另外,劇烈運動後血液循環加快,咽喉部充血,突然受到冰冷刺激,也會造成局部的功能紊亂,引起咽喉部發炎、疼痛、聲音嘶啞等等。
因此,在劇烈運動和勞動之後,不能馬上吃冷飲冷食,而應到涼爽通風處休息一會,擦幹汗、讓體溫慢慢降低恢複正常後,才可以吃少量冷飲冷食。
34劇烈運動後不宜
馬上洗浴
劇烈運動時,全身毛細血管擴張,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加快,血流量增多,體溫升高,並且大量出汗。如果立即洗涼水澡,體溫迅速下降,張開的汗口驟閉、血管收縮,血液循環受阻,就會加重心髒負擔,肌肉也會因血液突然減少而發生抽筋。身體受到冷水的突然刺激,還可以引起生理機能紊亂,導致神經係統功能失調,抗病力下降,引起感冒和其它疾病。因此劇烈運動後不要立即洗冷水浴。
劇烈運動後如果立即洗熱水澡,也會對身體的健康帶來損害。人在劇烈運動後如果立即洗熱水浴,就會進一步增加肌肉和皮膚內的血液流量,導致心髒與大腦供血不足,出現頭暈眼花、心慌惡心以致昏厥跌倒等症狀。對於肥胖年老體弱、潛在心髒病患者、高血壓及腦血管硬化者,更容易發生危險。
因此,人在劇烈運動後,持續休息一段時間後再洗澡為宜。
35走出刷牙的誤區
早晚各刷一次牙好!否!由於細菌分解食物殘渣腐蝕牙齒的過程從飯後三分鍾開始,因此預防齲齒的正確刷牙方式應是三、三、三,即一日三次,每次進食後三分鍾刷牙,每次刷三分鍾。
隻要按時刷牙,具體方法無所謂,否!刷牙不但要豎式,以利清除食物殘渣,而且在易形成齲齒的部位,如磨牙的咬合麵,齒間,以及牙齒與牙齦交界處更應仔細刷洗,摸索出一組適合自己的刷牙次序和方法來,每次三分鍾並不富餘。
大一些、毛軟的牙刷效果好?否!牙刷太大,在有限的口腔內活動受限;毛軟,不足以刷下較牢固的汙垢。理想的牙刷應是相對較小,長二點五厘米,高一厘米,三排毛的保健牙刷,毛的軟硬適中。
牙刷用壞了再換?否!牙刷保管很重要,用後甩幹水分,毛刷向上,置於通風處,若能曬曬太陽最好。最好用三個月左右換新牙刷,不要等毛束散開甚至末端斷裂再換。
36適當曬太陽有益健康
拒絕陽光會使人覺得疲倦、胃口不振、心情沮喪、早晨起不來,甚至極欲逃避所有的社會接觸。
陽光是一種天然的興奮劑。最好的提神方法是在晨曦中做半個鍾頭的散步、慢跑,或騎腳踏車,而且不要戴顏色太深的太陽眼鏡,以免阻擾身體對陽光的吸收。
適當的接觸陽光有益健康,因為身體可貯存大量的維生素D,以備不時之需,有助於維護骨骼和牙齒的強健。科學家解釋說,陽光能增進皮膚中一種化學物質的活動,使它轉化成維生素D,而我們的身體要有定量的維生素D才能吸收鈣質。
但是在戶外活動時,也不宜曝曬過度,可使用防曬膏。
37長期在燈光下工作
不利健康
人造光線——燈光,缺乏自然光線中所含的多種光線,光線強度也與自然光不同。
白熾燈泡的光線與自然光比,不但強度不足,而且隻有自然光線7色中的紅、黃、橙三色,還缺乏陽光中的紫外線。長期在這種燈光照明下工作或生活的人,生長和發育可能受到影響。
日光燈發出的光線帶有藍色和看不見的紫外線。過量的紫外線照射,有可能使人發生皮膚癌。一些學者認為,日光燈發出的強烈光波,還可能導致生物體內大量的細胞遺傳變性,使不正常的細胞增加,正常細胞死亡。
過強和太弱的光線對人眼的視網膜都有不同損害,長期在這樣的照明下工作的人,視力有可能減弱。
因此,長期在人造光線下工作的人,應在光源上加上燈罩,白天多利用自然光,經常打開窗戶,一定要有足夠量的室外活動。為了使眼睛少受損害,每隔一個小時,應讓眼睛離開人造光線休息一下,盡量眺望遠處綠色的東西,使眼睛感到清涼舒適。
38不衛生的“衛生習慣”
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貌似衛生而實際並不衛生的習慣。例如,有些人習慣地認為腳比臉和手要髒,因而隻注意區分洗臉和洗腳用盆。其實,臉和手因接觸外界多而比腳更髒,能洗腳自然可洗臉。重要的是每人固定用盆,以減少家庭成員間某些傳染性疾病的感染,這才是衛生的。
有些人認為衛生紙是消過毒的,因而把普通衛生紙也用於擦餐具、水果,還給小孩擦嘴等。化驗表明,許多衛生紙未經消毒,含有大量細菌,並不衛生。隻有經過嚴格消毒的高級衛生紙或香巾紙,才是幹淨的。
許多人隻知道刷牙是衛生行為,但忽視了牙刷本身的衛生要求。有的牙刷毛已卷起,毛根部發黑。上麵所含的大量細菌,通過每次刷牙的機會,直接吞咽或從破損口腔粘膜侵入人體。表麵上的衛生掩蓋著實質上的不衛生。牙刷至少應半年更換一次。
人們認為自來水是生水,因而是不衛生的。於是凡用自來水洗過的餐具、水果等都要用抹布擦幹。實驗表明,這一擦拭是不衛生的。它將抹布上的細菌帶給洗淨的物體。現在使用的自來水,大都經過消毒處理。經自來水洗刷,隻要自然晾幹,基本上是幹淨的。
39養生之宜
(1)麵宜多擦。兩手搓麵,可使麵容紅潤光澤。
(2)發宜多梳。用十指梳頭可消除疲勞,清醒頭腦。
(3)目宜常轉。閉目,以眼球左旋右轉各9遍,閉目少頃,忽大睜開,可清肝明目。
(4)耳宜常凝。以雙手掩耳,低頭5次至7次,頭腦要清醒,去掉雜念,可去頭旋之疾。
(5)齒宜常叩。每天清晨睡醒時,叩齒36遍,可使牙齒堅固。
(6)口宜常閉。每日經常閉口調息,舌抵上齶,呼吸均勻和緩,即可使人體氣機通暢,津液自生。
(7)津宜常咽。平時口中有津液,應隨時咽下,可健脾胃,助消化。
(8)氣宜常靜。經常保持頭腦清醒,排除雜念。常如此,可調氣養神。
(9)神宜常存。經常保持神態安寧,情緒舒暢。不過度思慮,無煩惱憂怨,常保持樂觀情緒,可以少生七情之患。
(10)背宜常暖。背部為督脈之所居,人感受風寒,多從背部起始,故背部經常保持溫暖,可以預防感冒,固腎強腰。
(11)腹宜常摩。食後用手摩腹,可助消化,治療腹脹、便秘。
(12)胸宜常護。經常用手摩擦胸部,可寬胸理氣,增強心肺功能。
(13)囊宜常裹。以兩手緊兜外腎,閉口調息,可養腎氣,固腎強腰。
(14)言語宜常簡默。多言則耗氣,簡默則養氣。故言不宜過多。
(15)皮膚常宜幹沐。兩手搓熱,常搓周身皮膚,狀若沐浴,可使周身氣血暢通,舒筋活血。
(16)腳宜長蹺。有條件的話,每隔2小時至3小時,平臥將腳蹺起超過心髒,可改善血液循環,使下肢得以休息。
40長壽者的生活方式
德國醫學專家總結了多種養生之法。
(1)量體重。要注意你的體重,過於肥胖或消瘦會減少你的壽命。
(2)少喝酒。酒能使人增加患肝癌、口腔癌和喉頭癌的可能性,酒還能使血壓升高,導致患心髒病或者心肌梗塞。
(3)不抽煙。抽煙會使你平均減少10年壽命。
(4)控脂肪。構成每天能量的脂肪攝入量不得超過30%,但不得少於15%。脂肪構成的風險因素是肥胖症、心髒病。
(5)多果菜。每天應至少吃400克水果和蔬菜。
(6)常吃魚。吃魚能延年益壽。魚脂肪少,多吃魚能增強人的免疫係統,降低早期死亡率。
(7)重澱粉。澱粉(碳水化合物)能保護你不受病菌感染,能預防心髒病和癌症。
(8)多纖維。含豐富纖維的食品,是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重要來源。
(9)少吃鹽。每天食用比身體所需的多10倍的鹽,就有患高血壓和心髒病的危險。
(10)多吃鈣。年老時缺鈣容易骨折。魚、杏仁、綠色蔬菜和奶製品(脫脂奶)都含鈣,要多吃些。
(11)少咖啡。咖啡同患心髒病之間有著直接的聯係。每天喝6杯咖啡,死於心力衰竭的風險就增加3倍。
(12)少吃糖。糖不僅會毀壞牙齒,而且會加大患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壓的風險。
(13)多運動。45歲左右進行體育鍛煉的人,比不鍛煉的人患心髒病的比例要少得多。每天應當鍛煉30分鍾。
(14)忌亂性。性生活不能亂。變換性對象會造成心理壓力,並使生活方式失去節奏。
(15)淡名利。不能不惜任何代價去追求升遷發跡。安定生活與否是影響壽命的一個重要因素。
(16)擇居處。應在你適應的地方工作生活。
(17)選職業。應從事合適的工作。你的職業對你的壽命有著巨大的影響。
(18)勿自擾。消極的感覺(緊張、挫折、沮喪)會使你生病。不要老是去想生活中那些陰暗麵。
(19)應結婚。結婚有偶者的早死率比獨身、喪偶和離異者低。
41返老還童七字訣
德國一位醫學專家經過數十年的研究,最後告誡中老年朋友:若想“返老還童”,務必動用“保、活、轉、參、睡、調、聽”這7個字。
1“保”即保持大腦的活力。用進廢退,故中老年人要多用腦,如堅持讀報看書,繪畫下棋,培養各方麵的興趣愛好。研究表明一個經常用腦的65歲老人,其腦力並不比一個不愛動腦的35歲青年人差。
2“活”是指活動手指。俗話說:心靈手巧。說明雙手與大腦有著密切的關係。經常活動手指,做兩手交替運動健身泳,可以刺激大腦兩半球,有益智健腦,延緩大腦衰老的作用。
3“轉”即鬆弛而不過分疲勞,使腦力保持最佳狀態。散步、做體操等是較好的轉換活動方式。
4“參”即參加社交活動和體育活動。結交年輕朋友,以接受青春活力的感染,經常保持愉快的情緒,脫離孤僻的生活環境。積極有趣的體育活動,可促進疲勞消除,體質增強,身體更健康。
5“睡”即睡好覺,保證睡眠充足。為此,中老年人要學會規律地生活,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努力做好按時就寢,按時起床,不開“夜車”,不打疲勞戰,保證一天有8小時(老年人10小時左右)的睡眠時間。
6“調”即調節飲食。做到粗細混雜,葷素搭配,兼收並蓄,提倡多吃維生素和礦物質豐富的紅棗、牛奶、豆漿、蛋黃、桑椹、芥菜、芝麻、胡桃仁、百合、豬腦、豬心、木耳以及大部分蔬菜水果;少吃動物脂肪和含糖類食物。
7“聽”即聽優美動聽的歌曲或引吭高歌或彈奏樂器。優美的旋律可增進大腦活力。調節中樞神經係統的功能,使人有一種心曠神怡的快樂感覺。
42日常健身六法
1沐浴時不妨翹起一隻腳,以足代手開關水龍頭,這可使許多關節得到活動,腳趾靈活。
2喝飲料或水時,可多多漱口。
3向院裏丟出1枚硬幣或其他什麼小玩意兒,再盡力把它找回來。
4準備100粒黃豆,將其撒在地板上,彎腰(不是下蹲)一粒一粒地揀起來。
5接電話時,電話機離身不遠,可能夠得著時,不動腳而盡量伸展手臂,這也是一種全身運動。
6盡量少乘電梯,多爬樓梯。
43水平運動有益健康
科學家認為,人類的高血壓、冠心病、關節炎、髒器下垂、痔瘡等病與過多的垂直運動有關。所以,人要健康長壽、減少疾病,就必須糾正過多的垂直運動,而采取水平運動。什麼是水平運動呢?就是一種仿效動物的運動方式,以保持人體各個部位承受地心引力的一致和血液分配的均衡,減輕心髒的負擔,從而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
1遊泳是其他運動無可比擬的水平運動。除了水平的體位使心髒負擔減輕,各器官充分供血外,水的刺激和壓力,可改善血液供應。
2爬行也是很好的水平運動。四肢著地於柔軟的地毯或如茵的草坪,每次20分鍾至30分鍾,因地製宜,簡便可行。另外,每日工作學習二三個小時後可采取平臥方式5分鍾至10分鍾,這些體位的改變對改善血液循環,緩解髒器垂懸狀態的緊張十分有益。
44高抬腳有利健康
1每天至少把腳抬高一次,每次十幾分鍾,就覺得渾身舒坦。因為當一個人蹺起腳之後,腳部的血液就可流回肺部,使心髒得到充分的氧化,讓靜脈循環活潑起來,大大有利於心髒的保健。雙腳翹起高於心髒,腿和腳部的血液產生回流,長時間繃緊的大小腿得到了鬆弛,雙腳就得到了充分的休息。使身體重新健旺,可增強辦事效力。
2孩子放學回家後,平躺在床上休息5分鍾至20分鍾,不用枕頭,將兩腳抬高於心髒。這種姿勢可以使血液從腿流回,使新血液供應到腦。這樣使身體和血管鬆弛一下,對中年人高血壓患者或一般用以解除靜脈緊張,都具有極大益處。
3現在流行的睡椅,多采用了便於蹺高腳的設計。如果坐在搖椅上,又能把腳蹺得高過頭部,效果會更好。另外,在看電視時,把鞋子脫掉,將雙腳放在沙發或椅子上,雖不雅觀,也不失為一種方法。
45練腿六法
1幹洗腿。用雙手緊抱一側大腿根,稍用力從大腿根向下按摩直至足踝,再從足踝往回按摩至大腿根。用同樣的方法再按摩另一條腿,重複10遍至20遍。這樣,可使關節靈活、腿肌與步行能力增強,也可預防下肢靜脈曲張、下肢水腫及肌肉萎縮等。
2甩腿。一手扶樹,先向前甩動小腿,使腳尖向前向上翹起,然後向後甩動,將腳尖用力向後,腳麵繃直,腿亦伸直,兩條腿輪換甩動,每次甩動以80下至100下為宜。此法可防半身不遂、下肢萎縮、軟弱無力或麻木、小腿抽筋等症。
3揉腿肚。以兩手掌緊挾小腿肚子,旋轉揉動,每側揉動20次至30次,兩腿交換6次。此法能疏通血脈,加強腿的力量,防止腿腳乏力和酸痛。
4扭膝。兩足平行靠攏,屈膝微向下蹲,雙手放在膝蓋上,順時針扭動數十次,然後再逆時針扭動。此法能疏通血脈,治下肢乏力、膝關節疼痛。
5扳足。端坐,兩腿伸直,低頭,身體向前彎,以兩手扳足趾20次至30次,此法能練腰腿,增腳力,防足部乏力無勁。
6搓腳。將兩手掌搓熱,然後用兩手掌搓兩腳心各100次。此法具有滋腎水、降虛火、舒肝明目等作用,還可防治高血壓、眩暈、耳鳴、失眠、足部萎弱無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