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鍛煉中的安全措施

體育鍛煉中的安全措施,最重要的是自我保護。由於鍛煉的目的是維持和增進健康,因此盡量避免運動量過大的現象出現。下邊是在體育鍛煉中常見的幾個症狀。

一、呼吸困難症狀

對於還未適應運動的人,在運動剛剛開始1~2分鍾即感到呼吸困難,常使運動無法再繼續下去。其大部分情況都是在呼吸、循環的氧氣運輸能力還沒有充分提高之前,致使無氧供能的能量枯竭或血乳酸顯著升高。努力克服此症狀,對運動鍛煉是有一定意義的。此時可中止運動,休息數分鍾使身體恢複平靜狀態之後,再接著從輕運動開始練習。

一般人隻要運動強度不大,是可以順利從無氧過程過渡到有氧過程的。10~20分鍾的運動也能簡單地完成。若在5分鍾以內有呼吸困難症狀者,可考慮該運動的強度過大,不適宜進行。

二、腹痛症狀

跑步中常發生的腹部疼痛症狀,原因很多,但大多是由於運動和胃腸痙攣或肝脾淤血引起的。胃腸痙攣多由腸內儲積廢氣所致,某些食物在胃腸道內發酵而產生一些廢氣,另外,進食過飽或過多飲用碳酸性飲料也能引起腹痛,再者是由於進食、進水、吞咽唾液時帶入食管的冷空氣刺激所致。

肝脾淤血引起的腹痛主要是以脹痛為主,這是由於機體進入運動狀態後,循環器官(心血管)功能沒有立即適應,導致心搏量相對較少,引起靜脈血在肝脾內一時性的淤滯。

當腹痛發生時,中止運動或減慢運動速度,即可自然消除疼痛症狀。容易發生腹痛者,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調節食物結構,宜食用容易消化的營養食品,並養成每日早晨大便的習慣,還要有必要地控製運動前、運動中的碳酸性飲料的攝入量。

還要認真對待準備活動,使機體逐漸進入運動狀態,在跑步中要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隻用鼻呼吸而不用口呼吸,還要根據運動量來調整呼吸的節律及深度。總之,應避免腹痛發生,保證運動的順利進行。

三、胸悶症狀

運動中還常有胸前區發悶、發脹、發痛等症狀發生。這是因人心髒缺血所引起的心疼痛或冷空氣刺激支氣管而引起的氣管痛症狀。心前區疼痛者大部分人有冠狀動脈硬化症,此外心髒肥大或貧血者也容易並發此症,過去認為,運動時所產生的心前區疼痛症狀,對機體是有害的。

現行的研究表明,除特別嚴重者以外,一般是不必擔心的。隻要不引起其他臨床症狀,是可以進行適當運動的。而且,運動還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對於支氣管疼痛症狀,可通過間隔運動使其自然消失。若在運動中發生幹咳症狀,要調整呼吸方法使其緩解,寒冷季節還應加戴口罩進行運動,以防止寒冷空氣對呼吸道的刺激。

四、下肢疼痛症狀

運動所引起的下肢疼痛有各種各樣的症狀,根據症狀的不同,處置方法也各不相同。

長期不運動者,初次參加運動時,次日可感到小腿(小腿三頭肌)和大腿(股四頭肌)部位的大部分肌肉疼痛。這是由於激烈運動導致乳酸積累,從而引起肌肉細胞膨大或滲出性無菌性炎症所引起的疼痛,不需做任何特別的處理,1~2日即可自然消失,所以對此不必過分擔心。疼痛的反應可引起一次性的運動量減少,或1~2日的中斷運動等,本人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判斷處理,疼痛不嚴重時可堅持小運動量。

從開始跑步到堅持2周以上時,逐漸會出現足、膝的關節疼痛。這是由於反複施加的過大運動量給骨或關節韌帶增加了負荷而引起的。此種疼痛比較頑固,這時應中止鍛煉數日,等疼痛消失後再開始運動。再度開始運動時,運動強度應該比前次減小。

疼痛的產生有時與環境因素有關。例如道路的硬度、鞋的不適等原因都可誘發疼痛。反複出現疼痛時,應該到醫院檢查,以明確疼痛原因,進行對症治療。

運動中引發的下肢疼痛,可能是由扭挫、肌肉撕傷、肌腱斷裂甚至是骨折等所引起的。此時原則上要保持安靜,應立即接受醫生的診斷治療。

五、中暑及日射病症狀

中暑是因高溫或受到烈日的暴曬而引起的疾病。由於造成中暑的條件不同,以及起的機體病理性變化不一樣,中暑可分為中暑衰竭、中暑痙攣、日射病、中暑高熱等類型。

在高溫環境中長時間進行運動時,體溫異常上升,使汗難以蒸發,則引起運動性中暑。盡管典型中暑症狀包括無汗,但運動性中暑的最初症狀是大量出汗脫水。在強烈日光(紫外線)過分照射下所引起的中暑稱為日射病。

日射病的症狀:患者感到劇烈的頭痛、頭暈、眼花、耳鳴、嘔吐、煩躁不安等。嚴重時昏迷、驚厥,但體溫正常或微升。

日射病的特征是體溫上升時卻感到寒冷,皮膚出現“雞皮”樣變化。這些症狀在臨床易發生誤診。要注意采取應急措施對待。這種情況尤其是在無風、高溫、多溫、太陽趲的環境條件下劇烈運動時,容易發生。所以應該避免在這種環境中做長時間劇烈運動。老年人及有中暑史的人在勞累後參加鍛煉時尤易發生。當白天氣溫超過28℃,長距離運動應該中止。在氣溫接近28℃的情況下,可將長距離跑程安排在午前9點前或下午4點後的時間段進行,以避開正午的高熱。

對日射病的緊急處置原則是降溫為主,一般用冷袋和冷水濕敷治療。當體溫高達39℃以上時,可將冰袋放置在患者頭部前額及枕部、胸部、腋區、大腿內側等部位,用物理療法進行降溫。中度發熱時(38℃)可用冷毛巾擦浴全身,微熱時(37℃)可將身體暴露在陰涼的場所進行自然降溫。運動引起的中暑性昏厥發生後,如果及時采取降溫措施就會很快恢複,但對身體會有一定損害,預防為主是上策。

六、補充水分的方法

運動中大量發汗可使血液濃度上升,循環血量減少,前者可使血液流動的阻力加大,後者可使心搏量減少。因此,大量發汗將影響循環功能,是引起脫水、昏厥、極度疲勞的危險因素。血液濃度增高可使滲透壓升高,反射性地引起發汗中樞對汗進行抑製。發汗量少時又可使體溫調節功能低下,體溫異常上升有可能導致運動中暑。

所以,在大量發汗的運動中應重視補充水分。水分對人體是非常重要的,但一次性地大量飲水可引起胃內振動,導致惡心、嘔吐、腹部不適等症狀。因此,必須注意飲水的方法。

飲水量應按照運動量和排汗量的多少來相應調整,不可濫飲。所以飲水量必須區別對待。大量飲水會給心髒增加負擔。

輕度運動中發生口渴現象,先不要飲水,這是由於口腔咽喉黏膜幹燥引起的,可以用溫開水漱漱口,以緩解口幹舌燥症狀。

運動中或運動後,每次飲水量要合理,絕不可開懷暢飲,一次水分的攝取量應以100毫升左右為宜,超長距離跑的途中,可根據發汗量的多少,以每次間隔20~60分鍾一次的程度進行補水調節。

出汗失水也丟失鹽分,因此有必要在補水的同時加入一定量的鹽。考慮到能量的補充,還應在飲料中適當添加一些糖分。但是,一向人為健康而進行的輕度運動,通常沒有極端的脫水現象,所以不需要過分考慮水鹽糖的補充問題。

運動中意外損傷的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