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運動安全急救常識
心肺腦複蘇
心髒停搏意味著死亡的來臨。然而因急性原因所致的心髒停搏在一定條件下是可逆的,為使心跳、呼吸恢複的搶救措施稱為心肺複蘇。近年來,人們發現心肺複蘇成功的關鍵不僅是呼吸和心髒的恢複,其重要的是中樞神經係統功能的恢複,而且隻有腦功能的正常恢複才能稱為完全複蘇,因此有了心肺腦複蘇。
一、如何進行現場緊急心肺腦複蘇
實施心肺腦複蘇時,應首先判斷傷員的呼吸和心跳情況,一旦確定呼吸、心跳停止,應立即采取以下步驟進行心肺腦複蘇。
保持呼吸道通暢,用最短的時間,將傷員領口、領帶、圍巾等解開,迅速清除傷員口鼻內的汙泥、土塊、痰、嘔吐物等異物,使呼吸道通暢。呼吸道的通暢是一切人工呼吸能夠生效的先決條件,也是複蘇工作後首要任務。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是氣道開放三步法:頭後仰、張口、推下頜。
二、口對口人工呼吸
口對口人工呼吸的主要步驟如下:
1.應先保持傷員的呼吸道通暢,一手壓迫於傷員前額保持頭部後仰,同時以拇指和食指將傷員的鼻孔捏閉,另一隻手托下頜。
2.將傷員的口張開,急救者深吸一口氣,吸畢對準傷員口部用力吹入。
3.看傷員胸部起伏方為有效。
4.脫離傷員口部,放鬆捏鼻孔的拇指、食指,看胸廓複原。
5.感到傷員口鼻部有氣呼出。
6.連續吹氣兩次,使傷員肺部充分換氣。
三、心髒複蘇
判定心跳是否停止,可摸傷員的頸動脈有無搏動,如無搏動,立即進行胸外心髒按壓。實施胸外心髒按壓時,傷員必須平臥,必要時還可將下肢抬高,以增加回心血量。傷員背部必須有堅實的地麵或其他物體支持。主要步驟如下:
1.急救者用一隻手的掌根部按在傷員胸骨中下1/3段交界處。另一隻手壓在該手的手背上,雙手手指均應向上方翹起,不能平壓在胸壁。
2.雙肘關節伸直,利用體重和肩臂力量垂直向下擠壓,使胸骨下陷4厘米左右。
3.略停頓後在原位放鬆,但手掌根部不能離開心髒定位點。
4.連續進行15次心髒按壓。
5.再口對口吹氣兩次後按壓心髒15次,如此反複。乞救不能替代專業醫生的治療,一定要及時呼叫120或送傷者去醫院。
四、進行人工呼吸時的注意事項
1.人工呼吸一定要在氣道開放的情況下進行。
2.向傷員肺內吹氣不能太急太多,僅需胸廓隆起即可,吹氣量不能過大,以免引起胃擴張。
3.吹氣時間以占一次呼吸周期的1/3為宜。
五、心髒複蘇注意事項
1.防治並發症。複蘇並發症有急性胃擴張、肋骨或胸骨骨折。肋骨軟骨分離、氣胸、血胸、肺損傷、肝破裂、冠狀動脈刺破(心髒內注射時)、心包壓塞、胃內返流物誤吸或吸入性肺炎等,故要求判斷準確,監測嚴密,處理及時,操作正規。
2.心髒按壓與放鬆時間比例和按壓頻率。試驗研究證明,當心髒按壓及放鬆時間各占1/2時,心髒射血最多,獲最大血液動力學效應。而且按壓頻率由60~80次分增加到80~100次/分時,可使血壓短期上升60~70mmHg,有利於心髒複跳。
3.心髒按壓用力要均勻,不可過猛。按壓和放鬆所需時間相等。
(1)每次按壓後必須完全解除壓力,胸部回到正常位置;
(2)心髒按壓節律、頻率不可忽快忽慢,保持正確的擠壓位置;
(3)心髒按壓時,觀察傷員反應及麵色的改變。
六、心肺腦複蘇有效有哪些表現
1.頸動脈搏動。心髒按壓有效時,可隨每次按壓觸及一次頸動脈搏動,測血壓為5.3/8kPa(40/60mmHg)以上,提示心髒按壓方法正確。若停止擠壓,脈搏仍然搏動,說明病人自主心跳已恢複。
2.麵色轉紅潤。複蘇有效時,病人麵色、口唇、皮膚顏色由蒼白或紫轉為紅潤。
3.意識漸恢複。複蘇有效時,病人昏迷變淺,眼球活動,出現掙紮,或給予強刺激後出現保護性反射活動,甚至手足開始活動,肌張力增強。
4.出現自主呼吸。應注意觀察,有時很微弱的自主呼吸不足以滿足肌體供氧需要,如果不進行人工呼吸,則很快又停止呼吸。
5.瞳孔變小。複蘇有效時,擴大的瞳孔變小,並出現對光反射。做心肺腦複蘇時,必須經常觀察瞳孔,瞳孔縮小是治療有效的最有價值而又十分靈敏的征象。如果擴大的瞳孔通過複蘇仍未縮小,通常說明複蘇無效。
某日下午4時40分,某小學學生李某等3個同學,像往日一樣結伴而行。走著走著,李某的書包不慎甩落到距公路5米多高的電廠水庫邊。李某到坡下去撿書包時,不小心腳下一滑,落入10米多深的水庫中。聽到“救命”喊聲,附近群眾趕來將李某撈起。此時,年僅8歲的李某已落水近10分鍾,臉青麵黑,不省人事,沒了呼吸和脈搏,無論大家怎麼拍打,都沒一點反應。
正在此時,剛下班回家的信用社主任胡某騎摩托車從這裏經過,急忙跳下車來,一邊指揮大家為小孩進行“倒水”,一邊俯身為李某做人工呼吸。過了10分鍾,李某的臉色開始有所轉變,並有了微弱的心跳和脈搏。胡某一邊打電話給最近的村醫生,一邊駕起自己的摩托車將李某送往鎮衛生院。經過醫生的緊急搶救,8歲的李某終於戰勝了死神,平安脫險。
一般認為,心跳、呼吸均停止6分鍾以上為臨床死亡,不過如果對心跳驟停的人及時采用心肺腦複蘇,就有機會挽回其生命。止血
外傷出血分為內出血和外出血。內出血主要到醫院救治,外出血是現場急救重點。
現場止血方法有哪些:
現場止血方法常用的有五種,使用時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其中的一種,也可以把幾種止血法結合應用,以達到最快、最有效、最安全的止血目的。
一、指壓動脈止血法
適用於頭部和四肢某些部位的大出血。方法是:用手指壓迫傷口近心端動脈,將動脈壓向深部的骨頭,阻斷血液流通。這是一種不要任何器械,簡便、有效的止血方法,但因為止血時間短暫,常需要與其他方法結合進行。
1.頭麵部指壓動脈止血法。
(1)指壓顆淺動脈,適用於一側頭頂、額部的外傷大出血。在傷側耳前,用一隻手的拇指對準下頜關節壓迫領淺動脈,另一隻手固定傷員頭部。
(2)指壓麵動脈,適用於麵部外傷大出血。用一隻手的拇指和食指或拇指和中指分別壓迫雙側下頜角前約1厘米的凹陷處,阻斷麵動脈血流。因為麵動脈在麵部有許多小支相互吻合,所以必須壓迫雙側。
(3)指壓耳後動脈,適用於一側耳後外傷大出血。用一隻手的拇指壓迫受傷一側耳後乳突下凹陷處,阻斷耳後動脈血流,另一隻手固定傷員頭部。
(4)指壓枕動脈,適用於一側頭後枕骨附近外傷大出血。用一隻手的四指壓迫耳後與枕骨粗隆之間的凹陷處,阻斷枕動脈的血流,另一隻手固定傷員頭部。
2.四肢指壓動脈止血法。
(1)指壓肱動脈,適用於一側肘關節以下部位的外傷大出血。用一隻手的拇指壓迫上臂中段內側,阻斷肱動脈血流,另一隻手固定傷員手臂。
(2)指壓撓、尺動脈,適用於手部大出血。手指分別壓迫傷側手腕兩側的撓動脈和尺動脈,阻斷血流。因為撓動脈和尺動脈在手掌部有廣泛的合支,所以必須同時壓迫雙側。
(3)指壓指(趾)動脈,適用於手指(腳趾)大出血。用拇指和食指分別壓迫手指(腳趾)兩側的指(趾)動脈,阻斷血流。
(4)指壓股動脈,適用於一側下肢的大出血。用兩手的拇指用力壓迫傷肢腹股溝中點稍下方的股動脈,阻斷股動脈血流。傷員應該處於座位或臥位。
(5)指壓足背、脛後動脈,適用於一側腳的大出血。用兩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別壓迫傷腳足背中部搏動的足背動脈及足跟與內踝之間的脛後動脈。
二、直接壓迫止血法
適用於較小傷口的出血。方法是:用無菌紗布直接壓迫傷口處,壓迫約10分鍾。
三、加壓包止血法
適用於各種傷口。方法是:先用無菌紗布覆蓋壓迫傷口,再用三角巾或繃帶用力包紮,包紮範圍應該比傷口稍大。這是一種目前最常用的止血方法,在沒有無菌紗布時,可使用消毒衛生巾或餐巾等代替。
四、填塞止血法
適用於較大而深的傷口。方法是:先用鑷子夾住無菌紗布塞入傷口內,如一塊紗布止不住出血,可再加紗布,最後用繃帶或三角巾繞至對側包紮固定。
五、止血帶止血法
止血帶止血法適用於四肢大出血,其他止血法不能止血時才用此法。止血帶有橡皮止血帶(橡皮條和橡皮帶)、氣性止血帶(如血壓計袖帶)和布製止血帶。其操作方法各不相同。
1.橡皮止血帶。左手在離帶端約10厘米處由拇指、食指和中指緊握,使手背向下放在紮止血帶的部位,右手持帶中段繞傷肢一圈半,然後把止血帶塞入左手的食指與中指之間,左手的食指與中指緊夾一段止血帶向下牽拉,使之成為一個活結。
2.氣性止血帶。常使用血壓計袖帶,操作方法比較簡單,隻要把袖帶繞在紮止血帶的部位,然後打氣至傷口停止出血。
(1)部位。上臂外傷大出血應紮在上臂上1/3處;前臂或手大出血應紮在上臂下處,不能紮在上臂的中1/3處,因該處神經走行貼近肱骨,易被損傷;下肢外傷大出血應紮在股骨中下1/3交界處。
(2)襯墊。使用止血帶的部位應該有襯墊,否則會損傷皮膚。止血帶可紮在衣服外麵,把衣服當襯墊。
(3)鬆緊度。應以出血停止、遠端摸不到脈搏為宜。過鬆達不到止血目的,過緊會損傷組織。
(4)時間。一般不應超過5小時,原則上每小時要放鬆1次,放鬆時間為10~15分鍾。
(5)標記使用。使用止血帶者應有明顯標記,可貼在前額或胸前易發現部位,寫明時間。如立即送往醫院,可以不寫標記。
3.布製止血帶。將三角巾折成帶狀或將其他布帶繞傷肢一圈,打個蝴蝶結;取一根小棒穿在布帶圈內,提起小棒拉緊,將小棒依順時針方向絞緊,將絞棒一端插入蝴蝶結環內,最後拉緊活結,並與另一頭打結固定。
不要長時間用繃帶結紮,應每隔1小時左右放鬆10~15分鍾,以防通端肢體缺血壞死。
2006年12月20日下午,一名30多歲的女子搭乘一輛出租車。細心的出租車司機王師傅突然發現,女乘客雙手腕部各有一道利器割傷的傷口,鮮血直流。見狀,他一邊用手壓住傷口幫該女子止血,一邊迅速報警。
公安人員接到報案後,迅速通知了120急救中心。120急救醫生趕到現場後,迅速衝上去救治。經醫生檢查發現,女子雙手腕部傷口長3~5厘米,伴有活動性出血。幸運的是,由於止血及時,該女子沒有生命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