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無菌眼藥滴瓶(內含藥液)、消毒棉球或棉簽、彎盤;
用藥前再次嚴格查對;
以棉簽或棉球拭淨眼部分泌物;
囑病人頭稍後仰,眼向上看,左手將下瞼向下方牽引,右手持滴管或滴瓶,手掌跟部輕輕置於病人前額上;
滴管距離眼瞼1~2厘米,將藥液1~2滴滴入眼下部結膜囊內。注意角膜感覺敏感,滴藥時不宜直接滴在角膜麵上,以免引起不適,並注意勿使滴管末端觸及睫毛或眼瞼緣,以防汙染;
輕提上瞼,使藥液均勻擴散於眼球表麵,以幹棉球拭幹流出的藥液,並囑病人輕輕閉眼2~3分鍾;
用棉球緊壓淚囊部1~2分鍾,以免藥液經淚道流入淚囊和鼻腔後經粘膜吸收而引起全身不良反應。
(2)滴耳藥法:
準備耳藥滴瓶(內含滴耳藥液)、消毒棉簽、小棉球,必要時備3%過氧化氫溶液、吸引器、消毒吸引器頭;
吸淨耳道內分泌物,必要時用3%過氧化氫溶液反複清洗至清潔為止,以棉簽拭幹;
用左手將耳廓向後上方輕輕牽拉,使耳道變直,右手持滴瓶,掌跟輕置於耳旁。如為小兒滴耳,應將其耳廓向下牽拉,方可使耳道變直;
將藥液2~3滴滴入耳道,輕壓耳屏,使藥液充分進入中耳,用小棉球塞入外耳道口,以免藥液流出。注意避免滴管觸及外耳道,汙染滴管及藥物;
囑病人保持原位l~2分鍾。
(3)滴鼻藥法:
準備滴鼻藥瓶(內含所需藥液)、紙巾;
病人取坐位,頭向後仰,或取垂頭仰臥位。如治療上頜竇、額竇炎時,則取頭後仰並向患側傾斜;
擤鼻,以紙巾抹淨,解開衣領;
用一手輕輕推鼻尖以充分顯露鼻腔,另一手持滴管距鼻孔約2厘米處滴入藥液3~5滴;
輕捏鼻翼,使藥液勻布鼻腔粘膜;
稍停片刻才改變體位,如常坐臥。用紙巾揩去外流藥液。
11.局部插入用藥
常用藥物為栓劑,包括直腸栓劑和陰道栓劑。栓劑是藥物與適宜基質製成供腔道給藥的固體製劑。其熔點為37℃左右,插入體腔後緩慢融化而產生藥效。
(1)直腸栓劑插入法:
準備直腸栓劑、指套或手套、手紙;
病人取側臥位,膝部彎曲,暴露出肛門括約肌;
操作者戴上指套或手套;
囑病人張口深呼吸,盡量放鬆;
將栓劑插入肛門,並用食指將栓劑沿直腸壁朝臍部方向送入;
置入栓劑後,病人保持側臥位15分鍾,以防藥物栓滑脫或融化後滲出肛門外。
(2)陰道栓劑插入法:
準備陰道栓劑、栓劑置入器或手套、衛生棉墊;
病人取仰臥位,雙腿分開,屈膝或臥於檢查床上,支起雙腿;
利用置入器或戴上手套將陰道栓劑沿陰道下後方向輕輕送入,達陰道穹隆;
囑病人至少平臥15分鍾,以利藥物吸收,或讓藥物擴散至整個陰道組織;
為避免藥物或陰道滲出物弄汙內褲,可使用衛生棉墊。但不可用棉條,以免吸收藥物與妨礙滲出物引流;
病人在治療期間避免性交。12.舌下給藥
舌下給藥的目的是為了使藥物通過舌下口腔粘膜豐富的毛細血管吸收,好處是可避免胃腸刺激、吸收不全作用,而且生效快。
可教會病人自行用藥。將藥片放入舌下,讓其自然溶解。
讓病人懂得此類藥物不可嚼碎吞下,而需其自然溶解,否則會降低藥效。
目前最常用的硝酸甘油片劑,舌下含服一般2~3分鍾即可見效,病人心前區壓迫感或疼痛感可減輕或消除。
13.輸血反應及其處理
(1)溶血反應:是輸血後紅細胞破壞所引起的最嚴重的一種輸血反應。常見為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典型症狀是在輸血10~20毫升後,病人即訴頭部脹痛、麵部潮紅、惡心嘔吐、心淺區壓迫感和腰背部劇烈疼痛,並可出現蕁麻疹。嚴重者可出現寒戰、高熱、呼吸困難、血壓下降,如處理不及時,病人可出現黃疸、少尿、尿閉等腎功能衰竭症狀。
發現異常情況後,要立即停止輸血,並作血型重複配伍試驗,同時查有無血紅蛋白血症。早期是抗休克,維持循環功能,保護腎功能,注意呼吸功能。呼吸困難或昏迷時早期作氣管插管人工呼吸。常規給予腎上腺素0.5~1毫克皮下或肌肉注射,靜注地塞米鬆5毫克及大量維生素C,輸右旋糖酐平衡鹽水、血漿、5%白蛋白溶液以補充血容量。膀胱內留置導尿管,並記錄尿量。預防和治療腎功能衰竭、血管內凝血時,應用肝素。尿少時給20%甘露醇100毫升於5分鍾內靜脈注入;尿量仍不足時,2小時後可重複用藥,但24小時內不應超過80~100克。利尿有效則同時補液擴容,堿化尿可口服小蘇打或乳酸鈉4~5克或靜脈內注射。低血壓時應用升壓藥、甲氧胺5~10毫克靜脈注射或肌注,或用多巴胺、間羥胺等升壓藥物。
(2)發熱反應:是最常見的輸血反應。多由細菌產物的致熱源引起,或對輸入的白細胞、血小板及血漿發生抗原抗體反應引起的發熱。主要表現於輸血1小時發生寒戰、高熱,體溫高達39℃~41℃,或伴惡心嘔血、皮膚潮紅、頭痛,血壓多無變化,數小時後症狀完全消退,可伴大汗淋漓。
發熱反應時應將血標本送檢,做血培養。高熱時可用解熱藥物對症處理,必要時可給異丙嗪25毫克,病人恐懼不安時,可給嗎啡或杜冷丁。在輸血前用抗組織胺類藥常有預防作用。
(3)過敏反應:也是比較常見的輸血反應。常發生於有過敏史的受血者,可能是一種蛋白過敏現象。主要表現為皮膚瘙癢蕁麻疹,嚴重者出現血管神經水腫、支氣管痙攣,甚至產生過敏性休克,多在輸血將完畢時發生。
過敏反應時可給異丙嗪等抗組織胺類藥物,嚴重者可給麻黃素、腎上腺素、氨茶堿或地塞米鬆。如發生會厭水腫、嚴重影響呼吸者,應作氣管切開。對有過敏史或有輸血反應的病人,在輸血前服用異嗪嗓25毫克或苯海拉明50毫克,可預防或減輕過敏反應。
(4)細菌汙染反應:輕者發熱,重者可休克或死亡。多為大腸杆菌、綠膿杆菌等革蘭氏陰性杆菌所致。反應程度取決於菌種、菌量和病人抵抗力。主要表現為輸血中或輸血後突然寒戰、高熱、頭脹、煩躁不安、大汗、呼吸困難、惡心嘔吐、腹痛腹瀉、脈細及血壓下降等一係列中毒休克症狀。白細胞計數明顯增高。嚴重者可發生呼吸功能、腎功能衰竭等症狀。
細菌汙染反應時應立即停止輸血,按感染性休克處理,同時防治腎功能衰竭,並應用氫化可的鬆及大量廣譜抗生素靜脈滴入。對輸入剩餘血塗片檢查和細菌培養。
14.換藥操作
(1)換藥原則:嚴格無菌技術操作;認真作好隔離工作;先換無菌傷口,後換感染傷口,先易後繁,最後換隔離傷口;當日參加手術者,不宜給膿液較多或隔離傷口的病人換藥。
(2)操作方法:繃帶和外用敷料可用手取下,靠近傷口的紗布和引流須用鑷子取下;先用酒精棉球從無菌區向有菌區環形消毒擦淨傷口周圍皮膚,然後再用鹽水棉球清洗傷口,切忌重擦或回擦;滲出物較多,傷口較深或汙染較重的傷口,用無菌生理鹽水衝洗,壞死組織較多的傷口用消毒溶液衝洗;不健康的高出皮膚的肉芽或壞死組織用消毒剪刀剪掉或用中西藥物腐蝕後再用生理鹽水中和,或用鹽水清理創麵的肉芽組織,有明顯水腫時,用2%~5%高滲鹽水濕敷,每4~6小時更換一次;一般傷口可用無菌紗布條或無菌紗布敷蓋,汙染及膿液較多的用新潔而滅拭擦後,再用鹽水紗布濕敷;肉芽組織較新鮮時,可放凡士林紗布覆蓋後再放紗布;感染重者,必要時放引流後覆蓋紗布,用膠布或繃帶包紮固定。
(3)切口縫線拆除時間:頭頸部術後一般4~5天拆線。胸腹部術後一般6~7天拆線。四肢手術後一般9~10天拆線。減張縫合時在術後2周拆線。營養不良者應延長拆線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