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預防 絕對禁食或接觸已知過敏的植物;如已進食,

則應避免日光照射,以後勿再食用。

木薯中毒

木薯又名臭薯、葛薯、樹番葛、番鬼薯等,係大戟科植物,其塊根含有豐富的澱粉、蛋白質、脂肪及維生素,可供食用,但未經加工或加工不好的木薯可發生中毒。

【毒理】

木薯中含有一種亞麻配糖體,遇水時,經過其本身所含的亞麻配糖體酶作用,析出遊離的氫氰酸而致中毒。氫氰酸吸收入循環後,氰離子迅速與細胞色素氧化酶的三價鐵結合,阻礙其被細胞色素還原為帶二價鐵的還原型細胞色素氧化酶,從而阻礙了細胞色素的氧化作用,抑製細胞呼吸,導致細胞內窒息、組織缺氧。中樞神經係統對缺氧最為敏感,故首先受累。

氫氰酸本身還可損害延腦呼吸中樞及血管運動中樞,先興奮,

其後轉為抑製、麻痹。

木薯的配糖體不能在酸性胃液中水解,其水解過程多在小腸內進行,故中毒潛伏期比無機氰化物的中毒為長。

【診斷要點】

1.病史 有進食木薯史。

2.臨床表現 潛伏期一般為2~9小時,或有更長時間。早期主要有惡心、嘔吐、不適、乏力、頭痛、頭暈、嗜睡等。

較重者嘔吐頻繁並有呼吸急促、麵色蒼白、出冷汗、四肢抽搐、頸項強直、腱反射亢進等。

極重者有昏迷、呼吸困難、瞳孔散大、對光反應遲鈍或消失、陣發性痙攣、生理反射消失、發熱及心律失常、休克、呼吸衰竭等。

3.實驗室檢查

(1)洗胃或嘔吐物中有木薯殘渣,吐出物中常有核桃臭

味。

(2)尿中可分析出氰酸鹽或硫氰酸鹽。

【急救治療及預防】

(1)急救要爭分奪秒,即使呼吸、心跳已停止,仍應一麵心肺複蘇,一麵應用解毒藥物。

(2)立即催吐,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或3%過氧化氫溶液洗胃或洗腸,然後口服硫代硫酸鈉2g,使與胃腸道內的氫氰酸結合為無毒的硫氰化合物。

(3)應用解毒藥物亞硝酸鹽和硫代硫酸鈉治療。輕症者可單用硫代硫酸鈉0.5~2g溶於生理鹽水使成25%~50%溶液,肌注或靜注。重症者二者聯合治療。方法:立即將亞硝酸異戊酯1~2支包於紗布內壓碎,放在病人口鼻前吸入,每2

分鍾1次,可連續用5~6支。同時準備好3%亞硝酸鈉溶液,

按6~12mg/kg靜脈注射,注射速度控製在每分鍾2~3ml。注射完畢用同一針頭緩慢注入25%~50%硫代硫酸鈉25~

50ml。必要時,半小時後可重複給藥一次。

(4)依地酸二鈷的鈷與氰離子結合成無毒的氰化鈷,其解毒作用快而強,對呼吸、血壓無明顯影響,是治療本症的有效解毒劑。用法:600mg加於50%葡萄糖40ml內靜脈緩注,必要時可重複應用8~10次。

(5)靜脈注射亞甲藍(美藍)10mg/kg,也有一定解毒作用,在無亞硝酸鈉時可用本品。

(6)給予吸氧、人工呼吸、呼吸興奮劑、強心劑及升壓藥物改善呼吸、循環功能;必要時輸血或換血;抽搐時選用安定、苯巴比妥鈉、水合氯醛等其他對症治療。

(7)預防廣泛向群眾宣傳木薯的毒性,必須加工後方可食用;煮木薯的湯含有大量氫氰酸,不能飲用,亦不能任其汙染水源。

羊角菜中毒

羊角菜又名白花菜,常被采作食用,但一次食量過多或多次少量食用均易引起中毒。

【毒理】

因羊角菜根含有大量有毒的生物堿,大量進食,對胃腸道、神經係統及循環係統等均有損害。

【診斷要點】

1.病史 有多量食用本品史。

2.臨床表現 潛伏期均在食後0.5~2小時,亦有遲至12

小時後。主要有頭痛、頭暈、惡心、嘔吐、腹痛、腹脹、四肢

麻木、心悸、多汗,亦可有抽搐、尿失禁及血壓下降、心率過

緩、心律不齊及多汗、畏寒等症狀。部分病人可留有輕癱、視力障礙等後遺症。

【急救治療及預防】

(1)立即催吐,繼之以1∶5000高錳酸鉀溶液洗胃,並給予鹽類瀉藥導瀉。

(2)靜脈輸液以促進毒物排泄,並維持水和電解質平衡。

(3)大量應用B族維生素或ATP、穀氨酸治療。

(4)防止抽搐、治療癱瘓及其他對症治療。

(5)預防 新鮮羊角菜應洗淨晾幹後煮沸再食用;注意煮沸時間需較長,食入量不可太多。

豆漿中毒

豆漿營養豐富,但大量進食未煮開的豆漿、生食大豆或未炒熟的黃豆粉均可引起中毒。

【毒理】

生大豆內含有一種有毒的胰蛋白酶抑製物,並抑製體內蛋白酶的活性,對胃腸道也有刺激作用。這種毒性物質比較耐熱,需加高熱方可破壞。

【診斷要點】

1.病史 有飲用大量未煮開的豆漿或未炒熟的黃豆粉史。

2.臨床表現 潛伏期很短,可在食後數分鍾至1小時內出現中毒症狀,主要表現為胃腸道症狀如惡心、嘔吐、腹痛、腹瀉與腹脹,一般為3~5小時即可自愈,也有持續1日左右。部分病人可有頭痛、頭暈等。

【急救治療及預防】

(1)主要為止吐、解痙等對症處理;重症病人應適當補

液。

(2)預防 生豆漿必須充分燒透後方可飲用;黃豆粉應

炒熟後食用。

刺槐花中毒

槐樹又名刺槐、洋槐,其花蕾、樹葉、樹皮均有毒,生食刺槐花可致中毒。本病多見於學齡兒童。

【毒理】

研究證明刺槐花及花蕾的毒性成分為槐花米素甲及槐花米素乙、丙,後兩者為甾體化合物,具體中毒機製尚未闡明。高溫加熱或蒸煮熟透可使此類有毒成分破壞。

【診斷要點】

1.病史 有生食刺槐花史。

2.臨床表現中毒症狀的輕重與進食生槐花量有關。進食不多,並早期治療者,多數在2~3周內恢複正常。

進食後先感咽喉灼熱、顏麵浮腫、口唇紫紺;絕大多數於

食後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症狀;部分病人可有肝髒腫大、壓痛伴穀丙轉氨酶升高;出現血尿、蛋白尿及腎區叩痛等;輕者有頭暈、嗜睡現象;嚴重病人可並發肺水腫、腦水腫或急性腎衰而致昏迷、抽搐、無尿、呼吸衰竭而死亡。

【急救治療及預防】

(1)早期中毒者可催吐、洗胃、導瀉。

(2)靜脈補液並加入大劑量維生素C及適量氯化鉀以促進毒物排泄並補償嘔吐所致的體液損失。

(3)適當補充5%碳酸氫鈉以堿化尿液。

(4)注意采取保肝、控製抽搐及治療腦水腫等對症措施。

(5)預防 不能生食刺槐花;如作藥用,也需經煎服後

服用。

桑椹中毒

桑椹為桑的果實,為常食用果品之一,但一次性食入過量可致中毒,多見於小兒。

【毒理】

桑椹含有胰蛋白酶抑製劑。小兒食入過多桑椹後,腸道內的多種消化酶,特別是胰蛋白酶受抑製而活性降低,致使不能破壞C型產氣莢膜杆菌B毒素,如一旦食入汙染C型產氣莢膜杆菌或其B毒素的食物,即可引起出血性腸炎。

【診斷要點】

1.病史 有進食桑椹史。

2.臨床表現潛伏期數小時至1日。主要為消化係統症狀,首發嘔吐,頻繁腹瀉呈暗紅色稀水便,常伴有陣發性腹痛及發熱。隨後大便可轉為暗紅色果醬樣。體檢可見腹脹、全腹壓痛、腸鳴音減弱。嚴重病人可有麵色青灰、意識障礙、心音低鈍、心率增快、脫水及低血壓休克等。

3.實驗室檢查外周血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增多,血紅蛋白降低;大便呈暗紅果醬色,隱血試驗強陽性。

【急救治療及預防】

(1)食入時間不長,給予催吐、徹底洗胃、導瀉等,以早期清除毒物,減少吸收。

(2)靜脈補液以促進毒物排泄,並補充體液,糾正電解質及酸堿失衡。

(3)投入大劑量胰蛋白酶,效果較好。如8歲患兒,每次2g,每日3次。

(4)貧血嚴重者適當輸血;腹痛予以654—Ⅱ10mg肌注

或靜注;低血壓休克應在充分補足血容量前提下,並用多巴胺

或間羥胺及抗感染等其他對症治療。

(5)預防 不可一次性過多食入桑椹。

(王吉風 徐 晶)

第四節 動物性食物中毒

河豚魚中毒

河豚魚又名口魚、口鮁魚、辣頭魚、東方口、街魚、夾魚等,在我國沿海及長江中下遊地區均有分布,約有40餘種。魚肉鮮美,常因進食河豚魚而發生中毒。

【毒理】

河豚魚的某些髒器及組織中均有劇毒,特別是以卵巢和肝髒毒性最強,脾髒、血液、眼球、鰓及皮膚的毒性依次遞減,肌肉一般無毒(雙斑東方口及條紋東方口除外),但受內髒、血液汙染可致食入中毒。一般在2~5日卵巢發育期毒性較強。

河豚魚的毒素成分主要有河豚毒素(TTX)及其衍生物,它是一種非蛋白質的神經性毒素,均易溶於水,性質穩定,經日曬、鹽醃、炒煮均不能使其破壞,毒性強烈,據報道

0.5mg河豚毒素可毒死70kg體重的成人。但在pH3以下和

pH7以上時不穩定。

TTX是高活性的神經毒素,主要是阻斷鈉離子的通透性,從而阻礙神經肌肉間的傳導,致使神經呈麻痹狀態,主要使末梢神經和中樞神經發生麻痹,先是感覺神經,其次是運動神經,最後使呼吸中樞和血管神經中樞麻痹,如不積極救治,可致死亡。此外,TTX還可引起嘔吐和體溫下降,但一般不直接損害心肌。

TTX極易從胃腸道吸收,也可以口腔粘膜吸收,從體內

排出亦迅速。

【診斷要點】

1.病史 有進食河豚魚史。

2.臨床表現潛伏期0.5~5小時,進食量愈多,潛伏期愈短。首先發生胃部不適、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大便可帶血;隨後漸出現全身不適,口唇、舌尖及肢端麻木、四肢無力、眼瞼下垂,繼而四肢肌肉麻木、共濟失調、行走不穩,甚至全身運動麻痹,呈癱瘓狀。

嚴重病人血壓及體溫下降,呼吸困難、言語障礙、瞳孔散大、紫紺、昏睡及昏迷等,最後可因呼吸中樞麻痹或房室傳導阻滯而死亡。死亡率高達40%~60%。

【急救治療及預後】

(1)立即予以催吐,用2%碳酸氫鈉溶液或活性炭混懸液反複洗胃,再給硫酸鎂或甘露醇導瀉,必要時用淡鹽水或肥皂水行高位灌腸。

(2)靜脈補液以利尿並促進毒素排出,維持水、電解質平衡。

(3)半胱氨酸是一種安全有效的解毒劑,可應用L—半胱氨酸鹽靜滴。

(4)及早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如氫化可的鬆或地塞米鬆等以減少組織對毒素的反應。

(5)肌肉麻痹者可用維生素B1、B2肌肉注射,並用1%

鹽酸士的寧2ml肌注,每日3次。

(6)呼吸困難及呼吸衰竭者應予吸氧、呼吸興奮劑,必要時行氣管插管及人工呼吸,亦可試用較大劑量的阿托品。

(7)抗驚厥、止吐、止瀉及其他對症治療。

(8)預防 廣泛宣傳河豚魚有毒,不可輕易進食。

魚膽中毒

我國一些地區民間常有吞服魚膽治療某些疾病的習慣,引起中毒現象。常見引起魚膽中毒的魚類主要是淡水養殖的青魚、草魚、鰱魚、鱅魚、鯉魚等,僅其膽汁有毒。

【毒理及病理】

魚膽的毒性較大,有報道服生食1~3個魚膽而發生中毒。中毒機製尚未完全闡明,可能由於魚膽汁含有不同量的膽酸、鵝去氧膽酸、牛磺膽酸、牛磺鵝去氧膽酸及組胺類物質等對細胞膜的作用,導致各髒器的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繼發細胞變性及壞死。

魚膽進入胃腸道後首先到達肝髒,主由腎髒排出,在腎濃度最高,故以肝、腎中毒為主,臨床常表現為急性腎衰和肝損害。病理變化為髒器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肝細胞變性,導致中毒性肝病及腎小管,尤其是近曲腎小管的急性壞死,集合管的阻塞而致急性腎衰。

【診斷要點】

1.病史 有進食魚膽史。

2.臨床表現 潛伏期0.5~6小時,潛伏期愈短,預後愈差。初發症狀為腹痛、惡心、頻繁嘔吐及腹瀉等胃腸道症狀。病後2~8日有肝髒損害現象,如肝髒腫大、肝區疼痛、黃疸、肝功能異常,持續1~2月。1~5日出現尿少、無尿、血尿、蛋白尿、浮腫、腎區壓痛、血中肌酐及尿素氮增高等腎髒損害症狀。部分病人出現頭痛、頭暈、嗜睡、四肢遠端及唇、舌麻木,雙下肢肌肉癱瘓甚至抽搐、昏迷。病人有心動過速、第一心音低鈍、心髒擴大、心力衰竭及阿—斯綜合征發作等中毒性

心肌病表現。嚴重病人可發生溶血,出現嘔血、便血、鼻出

血、球結膜及皮下出血、血紅蛋白尿。

【急救治療及預防】

(1)立即探咽催吐,或用吐根糖漿催吐。因魚膽在胃內存留時間較長,72小時內應以2%碳酸氫鈉或1∶5000高錳酸鉀溶液徹底洗胃,並注入活性炭20~30g,再用硫酸鎂導瀉。

(2) 服用氫氧化鋁凝膠,也可服牛奶或生雞蛋調水

200ml,再服植物油100~200ml以保護胃粘膜,延緩膽汁吸收。

(3)早期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如氫化可的鬆300~

500mg或地塞米鬆20~40mg(小兒酌減),加入葡萄糖液或生理鹽水內分次靜滴,應用2~3日,可減輕腎小管及各髒器對毒素的敏感性反應,消除腎小管上皮和間質的水腫,有利於腎功能的恢複。

(4)靜脈補充5%或10%葡萄糖液及維生素B、C等,並攝入適量蛋白質以保護肝髒,糾正脫水和電解質失衡,但必須注意控製輸液量及輸液速度,量出為入。

(5)應用利尿劑如甘露醇及速尿等促進毒素排泄,防治腦水腫。但已形成急性腎衰無尿時,則禁用甘露醇,根據病情及早應用透析療法,以減少肝、腎損害。

(6)控製抽搐、抗感染等對症治療;禁用對肝腎有損的藥物。如有溶血反應,則用維生素K1肌注並輸注新鮮血液。

(7)預防 廣泛宣傳魚膽有毒,勿食魚膽。

魚卵中毒

魚卵又稱魚子,某些魚類的卵巢或卵有毒,食之可以發生魚卵中毒。我國卵毒魚類分布於淡水區域,約有70多種,如

青海湖裸鯉、鯰魚、條紋光唇魚、狗魚等。國外報道有格氏線

鰣魚等海產魚。

【毒理】

卵毒魚類的卵一般在發育階段逐漸變成有毒,成熟卵毒性最強。卵毒魚類的卵含有魚卵毒素,為一種有毒的蛋白質,加熱至100℃經30分鍾其毒性尚不能完全破壞,加熱至120℃經

30分鍾,則毒素可以完全被破壞。成人食卵毒魚類的卵5~

30g即可中毒。

【診斷要點】

1.病史 有進食上述魚類的魚卵史。

2.臨床表現潛伏期0.5~3小時。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炎症狀,並有眩暈、頭痛、口苦、脈快、心律不齊等。嚴重病人有腹部絞痛、四肢癱瘓、抽搐、昏迷以至死亡。

【急救治療及預防】

(1)嘔吐、腹瀉不明顯者,可行催吐、洗胃及導瀉。

(2)輕症病人可多飲茶水、糖鹽水;嚴重者可靜脈輸液、利尿以促進毒物排泄。

(3)肢體癱瘓者加用B族維生素及加蘭他敏等,局部理療。解除腸道痙攣,防治呼吸衰竭等對症治療措施。

(4)預防 宣傳卵毒魚類中毒的知識,不能食用其卵。加工醃製卵毒魚時,應摘淨卵巢。

魚肝中毒

在魚肝中毒中,最主要是鯊魚肝中毒,此外,鰉魚、鱈魚、馬鮫魚、口魚等肝髒亦可引起中毒。

【毒理】

魚肝內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D和脂肪及一些毒素,如痙

攣毒、麻痹毒、魚油毒等。魚肝中毒是因為攝食魚肝過多,主要由於維生素A中毒所致。維生素A中毒可能與維生素A酸或其他衍生物有關,而並非維生素A本身所引起。成人若一次性攝入300000~1000000IU,兒童300000IU,即可引起中毒。鯊魚肝每克含維生素A10450IU,一次進食鯊魚肝47g左右即可引起中毒。嬰兒維生素A中毒,多因一次性攝入大量或長期服用過量魚肝油所致。

【診斷要點】

1.病史 有進食大量魚肝史。

2.臨床表現潛伏期0.5~1小時,長者12小時。出現劇烈頭痛、頭暈、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發熱。一般於發病後1~6日,自鼻唇溝、顏麵開始呈鱗屑脫皮,嚴重者擴散至四肢和軀幹。此外,尚有麵部和四肢水腫、乏力、口渴、結膜充血、瞳孔散大及視物模糊等。病程1~2周,長者可達1月。

嬰兒多表現為前囟隆起及煩躁不安,偶有輕度腦膜刺激症狀。

3.實驗室檢查血中維生素A高達18.2μmol/L(正常成人3.5~11.5μmol/L,兒童1.2~2.8μmol/L)。

【急救治療及預防】

(1)立即催吐、洗胃,繼之導瀉。

(2)靜脈補液並給予大量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等。

(3)皮膚病變者,可用抗過敏、抗感染藥物內服,外搽爐甘石洗劑或0.1%雷夫爾溶液濕敷。嚴重者用地塞米鬆治

療。

(4)應用鎮靜劑、止痛劑等對症治療。

(5)預防 不要食魚肝過量;肝毒魚類的魚肝不可食用。

口服魚肝油應遵醫囑,避免中毒。

織紋螺中毒

織紋螺屬貝類織紋螺科,種類較多,沿海居民曆有食用習慣,時有中毒發生。以紅帶織紋螺常見。

【毒理】

織紋螺所含的毒素為石房蛤毒素(簡稱STX),是一種神經毒素,為水溶性,能耐熱、耐酸,有類似於箭毒的肌肉麻痹作用。其毒理為阻斷神經衝動傳導所必需的鈉離子進入神經細胞及骨骼肌細胞,從而阻斷神經衝動的傳導作用及肌肉細胞的極化作用,抑製中樞神經和末梢神經,發生麻痹狀態。織紋螺的肝髒含毒最多,其次為肌肉、卵(精子)、卵巢及貯精器等。

【診斷要點】

1.病史 有進食織紋螺史。

2.臨床表現 潛伏期一般在食後數小時發病,但可短至

20分鍾。初始症狀為唇、舌及四肢末端輕度麻木及刺痛,繼之頭痛、頭暈、嗜睡、肢麻無力、口齒不清、步態蹣跚,並可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症狀。嚴重病人可發生肢體軟癱、紫紺、昏迷、呼吸極度困難,以至呼吸麻痹而致死,偶有驚厥。

【急救治療及預防】

(1)立即催吐、洗胃並導瀉。

(2)呼吸抑製者應給予吸氧、呼吸興奮劑,必要時作氣管插管、人工呼吸。

(3)應用利尿劑促進毒素從腎髒排泄,同時注意水和電解質的失衡。

(4)應用抗膽堿能神經藥物如阿托品,東莨菪堿或山莨

菪堿等,重症需達“阿托品化”量。用藥過程中,嚴密觀察病情變化。

(5)對症治療。

(6)預防 織紋螺食前應煮沸去湯,一次食量不可過多。

貝類中毒

軟體動物通常又稱為貝類,種類甚多。海產軟體動物中毒亦可稱為貝類中毒,常見引起中毒者有哈貝、扇貝、貽貝、蛤仔、牡蠣等。此外,尚有一些螺類如泥螺、香螺、東風螺、織紋螺等也可發生此類中毒。

【毒理】

在一些國家的特定海域,一貫可食的貝類可因“赤潮”突然被毒化,食用後即可引起中毒。毒貝類有毒部位主要是肝髒和胰腺,其所含有毒成分是石房蛤毒素及貝毒素。石房蛤毒素為有毒貝類的重要毒素(其毒理詳見織紋螺中毒);貝毒素為淡黃色粉末,耐熱,動物實驗發現能導致急性黃色肝萎縮。有的螺類含有對光過敏的物質,可引起日光過敏性皮炎。

【診斷要點】

1.病史 有進食被毒化的貝類史。

2.臨床表現 因毒貝類中含有的毒素不同,症狀也各異,

一般可分為以下幾型:

(1)胃腸型潛伏期10~12小時,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征象,但屬自限性。

(2)神經型即麻痹性貝類中毒,引起中毒的貝類有貽貝、扇貝、蛤仔、東風螺、織紋螺、香螺等。本型潛伏期0.5

~3小時,早期有唇、舌、手指麻木感,進而頸部和四肢末端

麻痹、步態蹣跚、發音障礙、流涎、頭痛、口渴等,嚴重者可

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3)肝型引起中毒的貝類有蛤仔、巨牡蠣等,含毒成分為貝毒素。潛伏期一般為24~48小時,發病初期有胃部不適、惡心、嘔吐、腹痛、倦怠、微熱等症狀;常於四肢、軀幹、齒齦等處呈現出血斑。嚴重者可有吐血、陰道出血、黃疸、肝功能異常,甚至發生急性黃色肝萎縮,伴意識障礙、昏迷等,甚至死亡。

(4)皮炎型主要由食泥螺引起,泥螺俗稱麥螺、黃泥螺、梅螺、土貼等。潛伏期1~14日,多於3日內發病,初起麵部及四肢的暴露部位出現紅腫,並有灼熱、疼痛、發癢、發脹、麻木等感覺,後期可出現血斑、水皰或血皰,破潰後引起感染。可伴有發熱、頭痛、食欲不振等。

【急救治療及預防】

(1)早期中毒者均應催吐、洗胃及導瀉。

(2)胃腸型和肝型的治療,除上述方法外,均應靜脈輸液以促進毒物的排泄,同時選用保肝等對症治療。

(3)神經型治療(參見織紋螺中毒)。

(4)皮炎型治療(參見植物日光性皮炎)。

豬甲狀腺中毒

豬甲狀腺位於豬喉頭甲狀軟骨附近腹側,呈暗紅色,長約

4~5cm,寬2~2.5cm,厚1~1.5cm,重25g左右。如屠宰豬時,未將甲狀腺剔除,混於豬喉骨肉中一同出售,進食後便可發生中毒。

【毒理】

甲狀腺的主要成分為甲狀腺素,其理化性質比較穩定,經

一般烹調處理仍能保持激素的有效成分。豬甲狀腺激素的生理

功能與人相似,故中毒的臨床表現與人的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相似。其毒理作用主要為過度增加體內各組織的代謝過程,並提高機體對腎上腺素及交感神經介質的感受性,呈現交感神經過度興奮的表現。

【診斷要點】

1.病史 有誤食豬甲狀腺史。

2.臨床表現潛伏期短至1小時,長達10日以上,多數在進食後1日之內發病。中毒表現為頭痛、頭暈、乏力、四肢酸痛、煩躁、失眠、興奮性增高、肌顫、體重減輕、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及心動過速、血壓升高、脈壓增大、發熱、多汗、皮膚潮紅等。嚴重病人可發生心律失常、抽搐、昏迷。

部分病人發病後10餘日可有脫發;2周後全身或局部出現皮疹、水皰及手足掌側麵對稱性脫皮,少數病人可發生全身性脫皮。

病程長短不一,輕症10日左右,重症月餘方能完全恢複。偶有長期留有頭痛、頭暈、無力、心跳過速等症狀。

母親中毒偶可影響胎兒或乳兒,引起早產,或致新生兒、乳兒中毒,表現為易饑餓、煩躁不安、皮膚潮紅、心率及呼吸增快等。

3.輔助檢查基礎代謝增高,血中T3、T4含量增加。心電圖表現為竇速或有過早搏動。

【急救治療及預防】

(1)潛伏期較短者可催吐、洗胃及導瀉。

(2)臥床休息,並供給高蛋白質、高糖、高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B1)飲食,病情恢複後不宜過早活動。

(3)靜脈補液以促進毒物排泄,並維持體液。

(4)應用抗甲狀腺藥物如他巴唑,成人5~10mg,每日

3次;小兒每日0.4mg/kg,分3次服。或丙基硫氧嘧啶,成人每日300~400mg,較大小兒每日50~150mg,每日3次。至症狀緩解後,可減量或停藥。

(5)嚴重病例可用氫化可的鬆200~300mg或地塞米鬆

10~15mg入液靜滴,有保護心髒和降低新陳代謝作用。勿用於血壓增高者。

(6)心動過速可用心得安;震顫、精神緊張者加用安定、氯丙嗪等。

(7)預防 屠宰牲畜時,應將甲狀腺及其他內分泌腺一並摘除幹淨。

動物腎上腺中毒

腎上腺或稱副腎,左、右腎的前上端各有1個,在屠宰動物過程中,未將腎上腺摘除幹淨,被人誤食,可致中毒。

【毒理】

腎上腺內含有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及腎上腺皮質激素等,中毒主要由前兩者所致。大量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進入體內導致心髒耗氧量增加、血管收縮,致使重要髒器缺血、缺氧,產生交感神經興奮的有關表現。

【診斷要點】

1.病史 有進食動物腎上腺史。

2.臨床表現潛伏期短,常在食後15~30分鍾即可發病。輕度中毒者出現頭痛、頭暈、惡心、嘔吐、腹痛、腹瀉,血壓輕度升高。重度中毒血壓急驟上升,有心動過速、呼吸急促、麵色蒼白及瞳孔散大。晚期則表現為血壓下降、脈搏細弱,可因心髒驟停或呼吸中樞麻痹而致死亡。

【急救治療及預防】

(1)早期催吐、洗胃及導瀉。

(2)控製血壓、減慢心率、防治休克及呼吸衰竭等對症治療。

(3)預防屠宰過程中開腹去內髒後,應有專人用刀完全幹淨地切除腎上腺。

蟾蜍中毒

蟾蜍別名癩蛤蟆,其腮後腺及皮膚腺分泌物的製劑即為蟾酥,是一種強心中藥。蟾酥味甘、辛、性溫、有毒。蟾蜍中毒主要由煮食蟾蜍引起。此外,鮮蟾蜍皮外敷或蟾酥製劑(六神丸、蟾蜍丸、金蟾丸)用量過大及毒液直接與傷口接觸而入血液,均可引起中毒。

【毒理及病理】

蟾酥為有毒的有機化合物,其主要成分有蟾蜍毒素、蟾蜍配基、蟾蜍胺、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及膽固醇等。

(1)蟾蜍二烯醇化合物包括蟾蜍毒素、蟾蜍配基等均有強心作用,對心髒的作用與洋地黃相似,作用機理是通過興奮迷走神經或直接作用於心肌,引起心律失常。蟾蜍毒素排泄迅速,無蓄積作用。此外,尚可刺激胃腸道、致吐及對皮膚粘膜的局部麻醉作用。

(2)含兒茶酚胺類化合物如蟾蜍胺、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等促使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反應。

(3)含蚓舊烷基胺類化合物,其結構中含有蚓舊,有致幻作用,同時對周圍神經有類似煙堿樣作用。

病理變化主要表現為心髒呈舒張狀態,心肌纖維斷裂,外

膜水腫及出血斑點;心、腦血管擴張充血,並有破裂出血;

肺、肝、脾、腎和腎上腺血管均顯著充血及肺水腫等。

【診斷要點】

1.病史 有進食蟾蜍或蟾酥的成藥史。

2.臨床表現 一般在食後0.5~1小時內出現症狀。主要表現有:

(1)消化係統症狀 上腹部不適、流涎、惡心、嘔吐,

口腔粘膜可出現白色斑塊。部分病人尚有腹痛、腹瀉、水樣便,嚴重者可致脫水。

(2)循環係統症狀 有心悸、胸悶、竇性心動過緩或過速、心律不齊;或發生室性心動過速、心房顫動、心室顫動。嚴重者四肢厥冷、脈搏細弱、體溫及血壓下降,以至休克。

(3)神經係統症狀 頭痛、頭暈、嗜睡、口唇及四肢麻木、膝反射遲鈍或消失,或有致幻現象。

(4)呼吸係統症狀 中毒早期,呼吸無明顯變化;中毒

晚期,呼吸可變淺、變慢及不規則。

(5)蟾蜍漿汁誤入眼中,可引起結膜充血、眼睛紅腫,

甚至失明。

(6)部分病人可發生剝脫性皮炎。

3.輔助檢查心電圖表現為傳導阻滯、心房顫動、房室脫節等,並有洋地黃中毒的典型ST段及T波改變。將吃剩下的蟾蜍塗以唾液少許,即變成灰白色泡沫。

【急救治療及預防】

(1)早期催吐、洗胃、導瀉,以後進食蛋清等潤滑劑。

(2)靜脈補液以促進毒物排泄;並注意檢查血中電解質,

防止水和電解質失衡。

(3)如有類似洋地黃中毒現象的出現,可按洋地黃中毒處理(參見洋地黃類藥物中毒)。

(4)蟾酥誤入眼中,立即用清水徹底衝洗,酌情應用抗

菌眼液。

(5)控製驚厥及搶救呼吸、循環衰竭等對症治療。

(6)預防: 應廣泛宣傳,使群眾了解蟾蜍的毒性,不盲目用以治病。

蜂蜜中毒

蜂蜜中毒是由於野蜂或家養蜂采集了有毒花粉所製的蜂蜜引起,偶有病人對蜂蜜過敏。

【病因及毒理】

野蜂采集的花粉內常含有毒性花粉,如鉤吻、洋地黃、雷公藤、昆明山海棠及附子等。在有毒植物附近的家養蜂,亦可能采集有毒花粉釀蜜。有毒蜂蜜色澤常較深暗,舌嚐帶有苦澀或麻口等感覺。

毒理參見有關毒性花粉的中草藥中毒。

【診斷要點】

1.病史 有進食蜂蜜史。

2.臨床表現 潛伏期為半小時至3日,多數在食後24小時內發病。有頭痛、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心悸、發熱、口唇及四肢麻木,可有一過性視覺障礙及肝、腎損害現象。重症則有抽搐、昏迷、血壓下降、呼吸衰竭,甚至死亡。因蜂蜜內所含毒性的花粉毒素不同而出現各種特異症狀,如食入洋地黃花蜜則有洋地黃中毒的表現。

蜂蜜過敏的病人在食後0.5~1小時內出現心悸、胸悶、喉部癢感、皮膚潮紅、蕁麻疹等,並可發生過敏性休克。

【急救治療及預防】

(1)給予催吐、洗胃、導瀉。

(2)靜脈補液以排除毒素並糾正水和電解質失衡。

(3)應用利尿劑促進毒素排泄。

(4)應用大劑量維生素B1、C及保護肝、腎的藥物;注意糾正腹痛、吐瀉等對症處理。

(5)積極救治抽搐、昏迷、血壓下降及呼吸衰竭等。

(6)過敏者應用抗過敏藥物,必要時靜滴氫化可的鬆或地塞米鬆等。

(7)預防 勿進食有麻、苦等異味的蜂蜜。

(徐 晶 路 平)